一种硅酸盐水泥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6460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硅酸盐水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尤其是大坝混凝土,由于水化放热导致其内部温度升高,内部温度过高则可能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从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因此,一般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尤其是水电大坝工程,通常采用水化放热相对较少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做凝胶材料,然而在应用、研究过程中发现,中热硅酸盐水泥浇筑的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有微收缩,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此外,碱集料反应造成的破坏性膨胀也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尤其大坝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水电工程对大坝混凝土技术要求的提高,仅仅具有中等水化热的水泥是不能避免大坝建设中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混凝土干缩等问题引起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因此,水电工程大坝用中热水泥则需要碱含量更低并具有微膨胀特性的中热硅酸盐水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硅酸盐水泥的制备方法,绿色环保型产品,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硅酸盐水泥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固体材料80-100份、硅酸二钙10-15份、铁粉3-8份、铜粉3-8份、减水剂5-10份、氧化镁2-6份;

(2)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固体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粉煤灰、砂按8:3:3:4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固体材料的粒径为0.1-0.4mm。

进一步的,所述减水剂的组成成份按重量份数计如下:

氨基苯磺酸25-30份、苯酚2.5-3份、甲醛5-6份、环氧乙烷3-5份、十二碳醇酯1-3份、白炭黑1-3份、硫酸钠3-6份。

进一步的,所述氨基苯磺酸、苯酚、甲醛的重量份数比为10:1:2。

进一步的,所述十二碳醇酯与白炭黑的重量份数比为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大幅提高了减水率,保证了其制备得到了水泥的质量,提高了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硅酸盐水泥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固体材料90份、硅酸二钙12份、铁粉5份、铜粉4份、减水剂7份、氧化镁4份;

(2)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固体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粉煤灰、砂按8:3:3:4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固体材料的粒径为0.1-0.4mm。

进一步的,所述减水剂的组成成份按重量份数计如下:

氨基苯磺酸28份、苯酚2.8份、甲醛5.6份、环氧乙烷4份、十二碳醇酯2份、白炭黑2份、硫酸钠3份。

进一步的,所述氨基苯磺酸、苯酚、甲醛的重量份数比为10:1:2。

进一步的,所述十二碳醇酯与白炭黑的重量份数比为1:1。

实施例二

一种硅酸盐水泥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固体材料80份、硅酸二钙10份、铁粉3份、铜粉3份、减水剂5份、氧化镁2份;

(2)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固体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粉煤灰、砂按8:3:3:4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固体材料的粒径为0.1-0.4mm。

进一步的,所述减水剂的组成成份按重量份数计如下:

氨基苯磺酸25份、苯酚2.5份、甲醛5份、环氧乙烷3份、十二碳醇酯1-3份、白炭黑1份、硫酸钠3份。

进一步的,所述氨基苯磺酸、苯酚、甲醛的重量份数比为10:1:2。

进一步的,所述十二碳醇酯与白炭黑的重量份数比为1:1。

实施例三

一种硅酸盐水泥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固体材料100份、硅酸二钙15份、铁粉8份、铜粉8份、减水剂10份、氧化镁6份;

(2)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固体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粉煤灰、砂按8:3:3:4的重量份数比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固体材料的粒径为0.1-0.4mm。

进一步的,所述减水剂的组成成份按重量份数计如下:

氨基苯磺酸30份、苯酚3份、甲醛6份、环氧乙烷5份、十二碳醇酯3份、白炭黑3份、硫酸钠6份。

进一步的,所述氨基苯磺酸、苯酚、甲醛的重量份数比为10:1:2。

进一步的,所述十二碳醇酯与白炭黑的重量份数比为1:1。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硅酸盐水泥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固体材料80‑100份、硅酸二钙10‑15份、铁粉3‑8份、铜粉3‑8份、减水剂5‑10份、氧化镁2‑6份;(2)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即可,绿色环保型产品,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吴江;陈秀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镇江泽枫霖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05
技术公布日:2018.0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