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层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4240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层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最常用的安全玻璃的一种形式,钢化玻璃的强度是普通玻璃的4~5倍,抗折弯度是普通玻璃的3~5倍,抗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的5~10倍。另外,钢化玻璃被破坏后呈无锐角的小碎片,耐急冷急、热性质较之普通玻璃有2~3倍的提高,一般可承受150℃以上的温差变化,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成为汽车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一员。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钢化玻璃分为物理钢化玻璃和化学钢化玻璃。钢化处理后的玻璃表面形成均匀压应力,而内部则形成张应力,使玻璃的抗弯和抗冲击强度得以提高。

而夹层钢化玻璃又称热增强玻璃,夹层钢化玻璃介于普通平板玻璃和钢化玻璃之间的一个品种,它兼有钢化玻璃的部分优点,如强度较普通浮法玻璃高,是普通浮法玻璃的2倍,同时又回避了钢化玻璃平整度差,易自爆,一旦破坏即整体粉碎等不如人意之弱点。夹层钢化玻璃破坏时,沿裂纹源呈放射状径向开裂,一般无切向裂纹扩展,所以破坏后一般情况下仍能保持整体不塌落。

本项目旨在研究开发一种夹层钢化玻璃,实现量产,并投入市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表明平整、不易自爆,可以避免破碎后对人体造成伤害、提高抗紫外线能力和防渗透能力的夹层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夹层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处理液: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滑石粉、草酸钛钾、碳化硅微粉、碳纤维、石墨烯、乙酰乙醇、聚乙二醇醚、聚丙烯酸酯流平剂、聚碳酸酯、碘氧化铋、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制备成处理液;

(2)用处理液对原片玻璃表面进行喷涂;

(3)喷涂均匀后对玻璃进行烘干,烘干时采用480℃的温度烘烤35分钟,然后降温至270℃保温10分钟,继续降温至170℃保温10分钟;

(4)然后将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到钢化炉中,再将玻璃加热到650~700℃进行钢化,钢化时间为玻璃厚度x40秒;

(5)将两片钢化玻璃在夹层合片室进行合片制作,钢化玻璃之间采用pvb胶片作为中间层介质,经过预压成型并通过蒸压得到夹层玻璃;

(6)将长度与中空玻璃相同的铝条折弯填充干燥剂,铝条空腔的内侧设置多个小孔,然后将接口采用直插件转接成型得铝框,将铝条的两侧边均匀涂抹丁基胶,夹层中空玻璃初品制备完成;

(7)急冷处理,将处理后的夹层钢化玻璃通过辊道输送到淬冷区,将玻璃水平放置在辊道上,在35~200pa的风压下急冷300~600s;

(8)进行一级冷却处理使急冷后的玻璃在50~350mpa风压下冷却;

(9)然后再进行二级冷却处理使一级冷却后的玻璃在2000~3000mpa的风压下冷却;

(10)冷却后既得夹层钢化玻璃。

在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处理液,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10~18份、纳米二氧化钛3~8份、滑石粉2~5份、草酸钛钾1~5份、碳化硅微粉3~6份、碳纤维2~8份、石墨烯1~4份、乙酰乙醇80~100份、聚乙二醇醚3~5份、聚丙烯酸酯流平剂1~3份、聚碳酸酯2~4份、碘氧化铋0.5~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05~0.3份;

其中处理液中各组分的优选配比方案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15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滑石粉3份、草酸钛钾3份、碳化硅微粉4份、碳纤维5份、石墨烯2份、乙酰乙醇90份、聚乙二醇醚4份、聚丙烯酸酯流平剂2份、聚碳酸酯3份、碘氧化铋0.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2份;

上述处理液在制备的时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滑石粉、草酸钛钾混合入反应釜中加温至30~55℃,混合搅拌,然后加入乙酰乙醇,密封搅拌1~1.5小时;

(2)对反应釜进行升温至60℃后恒温保持10~25分钟,然后将碳化硅微粉、碳纤维、石墨烯加入其中,匀速搅拌30~60秒;

(3)将聚乙二醇醚、聚丙烯酸酯流平剂、聚碳酸酯、碘氧化铋、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电磁搅拌机中搅拌10~20分钟,然后入冷藏室,用1~8℃的温度低温冷藏20~30分钟后取出;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制备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再次入反应釜内升温搅拌,直至温度升至50℃后停止升温和搅拌;

(5)将混合液入紫外线杀菌箱中杀菌30~35秒,然后取出即可对玻璃进行喷涂。

对玻璃进行喷涂的时候,首先喷涂气源压力在10~14kg,喷涂速度为3~4m/s,喷嘴口径为3mm,喷涂距离为5~8cm,喷涂镀膜次数为2~3次,喷涂得到的膜层厚度为20~80nm;

喷涂工序在封闭环境里,保证环境内无风、空气洁净,温度为20~30℃,湿度为30%以下;

所述合片室为无尘密闭空间,温度控制20℃±5℃,相对湿度控制20%~40%;预压机采用上下部红外加热,夹层玻璃的厚度范围10mm~80mm,一区温度范围为150℃~180℃,二区温度范围为200℃~220℃,三区温度范围为220℃~240℃,传动速度为0.5m~1.5m/min,蒸压釜采用加热管加热,介质为空气压缩气体,平衡热度为135±5℃,平衡压力12±0.5㎏,平衡时间35~45min;

以上夹层钢化玻璃生产工艺通过采用加热、急冷加上双级冷却处理法,调整风栅高度和风压,避免了玻璃在行进过程中出现碰撞划伤,并有效避免了风机能耗过大造成的过度弯曲,使所得的夹层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另外该夹层钢化玻璃生产工艺还兼具有操作灵活、工艺稳定、节能的特点。

上述夹层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在冷却过程中,采用双级冷却法进行处理,即在保留现有的一级冷却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级冷却,使得玻璃在冷却过程中减少风压的骤然变化对其平整度的影响,从而得到平整度更好的夹层钢化玻璃,同时可达到节省冷却时间、夹层钢化的总节能量减少至现有技术的10%、夹层钢化玻璃平整度从3/1000提升到1/1000的效果。

上述夹层钢化玻璃是退火玻璃通过高温和淬冷,表层形成低于69mpa的压应力,使玻璃的机械强度数倍增加,即为夹层钢化玻璃。夹层钢化玻璃表面应力为:24~69mpa;其破碎后和普通玻璃一样,产品特点是夹层钢化玻璃的强度是退火玻璃的2倍以上;安全性:破裂时碎片呈放射状,每一碎片都延伸到边缘,不易脱落,较安全,但不属于安全玻璃;挠度:夹层钢化玻璃的挠度比钢化玻璃小比退火玻璃大;热稳定性:热稳定性也明显地比退火玻璃好,普通玻璃夹层钢化处理后能经受的温差约75℃;夹层钢化玻璃不会自爆。

本专利中通过特殊的高温和淬冷工艺,使得玻璃的表层压应力符合相应的标准,从而使得强度增加,消除玻璃自爆的缺陷,从而满足不同使用用途的需要。

对本专利制备的夹层钢化玻璃进行检测,按照gb15763.2-2005《建筑用安全玻璃第二部分:钢化玻璃》对玻璃进行碎片状态、抗冲击性、霰弹袋冲击、抗紫外线性、水分渗透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通过上述检测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强度高、表明平整、不易自爆,可以避免破碎后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该技术制备的夹层钢化玻璃在安全性能上具有很大提高,降低了夹层钢化玻璃的自爆率,在碎片状态、抗冲击性、霰弹袋冲击性能、抗紫外线能力、防渗透能力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表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玻璃的使用安全性能,并且能达到建筑类材料的相关标准,值得大力推广具有很好的市场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一种夹层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处理液: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滑石粉、草酸钛钾、碳化硅微粉、碳纤维、石墨烯、乙酰乙醇、聚乙二醇醚、聚丙烯酸酯流平剂、聚碳酸酯、碘氧化铋、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制备成处理液;

(2)用处理液对原片玻璃表面进行喷涂;

(3)喷涂均匀后对玻璃进行烘干,烘干时采用480℃的温度烘烤35分钟,然后降温至270℃保温10分钟,继续降温至170℃保温10分钟;

(4)然后将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到钢化炉中,再将玻璃加热到650℃进行钢化,钢化时间为玻璃厚度x40秒;

(5)将两片钢化玻璃在夹层合片室进行合片制作,钢化玻璃之间采用pvb胶片作为中间层介质,经过预压成型并通过蒸压得到夹层玻璃;

(6)将长度与中空玻璃相同的铝条折弯填充干燥剂,铝条空腔的内侧设置多个小孔,然后将接口采用直插件转接成型得铝框,将铝条的两侧边均匀涂抹丁基胶,夹层中空玻璃初品制备完成;

(7)急冷处理,将处理后的夹层钢化玻璃通过辊道输送到淬冷区,将玻璃水平放置在辊道上,在35pa的风压下急冷600s;

(8)进行一级冷却处理使急冷后的玻璃在350mpa风压下冷却;

(9)然后再进行二级冷却处理使一级冷却后的玻璃在2000mpa的风压下冷却;

(10)冷却后既得夹层钢化玻璃。

在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处理液,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10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滑石粉2份、草酸钛钾1份、碳化硅微粉3份、碳纤维2份、石墨烯1份、乙酰乙醇80份、聚乙二醇醚3份、聚丙烯酸酯流平剂1份、聚碳酸酯2份、碘氧化铋0.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05份;

上述处理液在制备的时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滑石粉、草酸钛钾混合入反应釜中加温至30℃,混合搅拌,然后加入乙酰乙醇,密封搅拌1.5小时;

(2)对反应釜进行升温至60℃后恒温保持10分钟,然后将碳化硅微粉、碳纤维、石墨烯加入其中,匀速搅拌30秒;

(3)将聚乙二醇醚、聚丙烯酸酯流平剂、聚碳酸酯、碘氧化铋、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电磁搅拌机中搅拌10分钟,然后入冷藏室,用1℃的温度低温冷藏30分钟后取出;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制备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再次入反应釜内升温搅拌,直至温度升至50℃后停止升温和搅拌;

(5)将混合液入紫外线杀菌箱中杀菌30秒,然后取出即可对玻璃进行喷涂。

对玻璃进行喷涂的时候,首先喷涂气源压力在10kg,喷涂速度为3m/s,喷嘴口径为3mm,喷涂距离为5cm,喷涂镀膜次数为3次,喷涂得到的膜层厚度为20nm;

喷涂工序在封闭环境里,保证环境内无风、空气洁净,温度为20℃,湿度为30%以下;

合片室为无尘密闭空间,温度控制20℃±5℃,相对湿度控制20%;预压机采用上下部红外加热,夹层玻璃的厚度范围10mm,一区温度范围为150℃,二区温度范围为200℃,三区温度范围为220℃,传动速度为0.5m/min,蒸压釜采用加热管加热,介质为空气压缩气体,平衡热度为135±5℃,平衡压力12±0.5㎏,平衡时间35min。

实施例2

一种夹层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处理液: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滑石粉、草酸钛钾、碳化硅微粉、碳纤维、石墨烯、乙酰乙醇、聚乙二醇醚、聚丙烯酸酯流平剂、聚碳酸酯、碘氧化铋、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制备成处理液;

(2)用处理液对原片玻璃表面进行喷涂;

(3)喷涂均匀后对玻璃进行烘干,烘干时采用480℃的温度烘烤35分钟,然后降温至270℃保温10分钟,继续降温至170℃保温10分钟;

(4)然后将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到钢化炉中,再将玻璃加热到680℃进行钢化,钢化时间为玻璃厚度x40秒;

(5)将两片钢化玻璃在夹层合片室进行合片制作,钢化玻璃之间采用pvb胶片作为中间层介质,经过预压成型并通过蒸压得到夹层玻璃;

(6)将长度与中空玻璃相同的铝条折弯填充干燥剂,铝条空腔的内侧设置多个小孔,然后将接口采用直插件转接成型得铝框,将铝条的两侧边均匀涂抹丁基胶,夹层中空玻璃初品制备完成;

(7)急冷处理,将处理后的夹层钢化玻璃通过辊道输送到淬冷区,将玻璃水平放置在辊道上,在100pa的风压下急冷450s

(8)进行一级冷却处理使急冷后的玻璃在250mpa风压下冷却;

(9)然后再进行二级冷却处理使一级冷却后的玻璃在2500mpa的风压下冷却;

(10)冷却后既得夹层钢化玻璃。

在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处理液,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15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滑石粉3份、草酸钛钾3份、碳化硅微粉4份、碳纤维5份、石墨烯2份、乙酰乙醇90份、聚乙二醇醚4份、聚丙烯酸酯流平剂2份、聚碳酸酯3份、碘氧化铋0.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2份;

上述处理液在制备的时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滑石粉、草酸钛钾混合入反应釜中加温至40℃,混合搅拌,然后加入乙酰乙醇,密封搅拌1小时;

(2)对反应釜进行升温至60℃后恒温保持20分钟,然后将碳化硅微粉、碳纤维、石墨烯加入其中,匀速搅拌45秒;

(3)将聚乙二醇醚、聚丙烯酸酯流平剂、聚碳酸酯、碘氧化铋、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电磁搅拌机中搅拌15分钟,然后入冷藏室,用5℃的温度低温冷藏25分钟后取出;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制备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再次入反应釜内升温搅拌,直至温度升至50℃后停止升温和搅拌;

(5)将混合液入紫外线杀菌箱中杀菌33秒,然后取出即可对玻璃进行喷涂。

对玻璃进行喷涂的时候,首先喷涂气源压力在12kg,喷涂速度为4m/s,喷嘴口径为3mm,喷涂距离为6cm,喷涂镀膜次数为2次,喷涂得到的膜层厚度为50nm;

喷涂工序在封闭环境里,保证环境内无风、空气洁净,温度为25℃,湿度为30%以下;

合片室为无尘密闭空间,温度控制20℃±5℃,相对湿度控制30%;预压机采用上下部红外加热,夹层玻璃的厚度范围50mm,一区温度范围为160℃,二区温度范围为210℃,三区温度范围为230℃,传动速度为1m/min,蒸压釜采用加热管加热,介质为空气压缩气体,平衡热度为135±5℃,平衡压力12±0.5㎏,平衡时间40min。

实施例3

一种夹层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处理液: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滑石粉、草酸钛钾、碳化硅微粉、碳纤维、石墨烯、乙酰乙醇、聚乙二醇醚、聚丙烯酸酯流平剂、聚碳酸酯、碘氧化铋、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制备成处理液;

(2)用处理液对原片玻璃表面进行喷涂;

(3)喷涂均匀后对玻璃进行烘干,烘干时采用480℃的温度烘烤35分钟,然后降温至270℃保温10分钟,继续降温至170℃保温10分钟;

(4)然后将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到钢化炉中,再将玻璃加热到700℃进行钢化,钢化时间为玻璃厚度x40秒;

(5)将两片钢化玻璃在夹层合片室进行合片制作,钢化玻璃之间采用pvb胶片作为中间层介质,经过预压成型并通过蒸压得到夹层玻璃;

(6)将长度与中空玻璃相同的铝条折弯填充干燥剂,铝条空腔的内侧设置多个小孔,然后将接口采用直插件转接成型得铝框,将铝条的两侧边均匀涂抹丁基胶,夹层中空玻璃初品制备完成;

(7)急冷处理,将处理后的夹层钢化玻璃通过辊道输送到淬冷区,将玻璃水平放置在辊道上,在200pa的风压下急冷300s;

(8)进行一级冷却处理使急冷后的玻璃在350mpa风压下冷却;

(9)然后再进行二级冷却处理使一级冷却后的玻璃在3000mpa的风压下冷却;

(10)冷却后既得夹层钢化玻璃。

在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处理液,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18份、纳米二氧化钛8份、滑石粉5份、草酸钛钾5份、碳化硅微粉6份、碳纤维8份、石墨烯4份、乙酰乙醇100份、聚乙二醇醚5份、聚丙烯酸酯流平剂3份、聚碳酸酯4份、碘氧化铋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3份;

上述处理液在制备的时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滑石粉、草酸钛钾混合入反应釜中加温至55℃,混合搅拌,然后加入乙酰乙醇,密封搅拌1小时;

(2)对反应釜进行升温至60℃后恒温保持25分钟,然后将碳化硅微粉、碳纤维、石墨烯加入其中,匀速搅拌30秒;

(3)将聚乙二醇醚、聚丙烯酸酯流平剂、聚碳酸酯、碘氧化铋、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电磁搅拌机中搅拌20分钟,然后入冷藏室,用8℃的温度低温冷藏30分钟后取出;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制备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再次入反应釜内升温搅拌,直至温度升至50℃后停止升温和搅拌;

(5)将混合液入紫外线杀菌箱中杀菌35秒,然后取出即可对玻璃进行喷涂。

对玻璃进行喷涂的时候,首先喷涂气源压力在14kg,喷涂速度为4m/s,喷嘴口径为3mm,喷涂距离为8cm,喷涂镀膜次数为3次,喷涂得到的膜层厚度为80nm;

喷涂工序在封闭环境里,保证环境内无风、空气洁净,温度为30℃,湿度为30%以下;

合片室为无尘密闭空间,温度控制20℃±5℃,相对湿度控制40%;预压机采用上下部红外加热,夹层玻璃的厚度范围80mm,一区温度范围为180℃,二区温度范围为220℃,三区温度范围为240℃,传动速度为1.5m/min,蒸压釜采用加热管加热,介质为空气压缩气体,平衡热度为135±5℃,平衡压力12±0.5㎏,平衡时间45min。

对比例1

一种夹层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玻璃进行烘干,烘干时采用480℃的温度烘烤35分钟,然后降温至270℃保温10分钟,继续降温至170℃保温10分钟;

(2)然后将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到钢化炉中,再将玻璃加热到650~700℃进行钢化,钢化时间为玻璃厚度x20秒;

(3)将两片钢化玻璃在夹层合片室进行合片制作,钢化玻璃之间采用pvb胶片作为中间层介质,经过预压成型并通过蒸压得到夹层玻璃;

(4)将长度与中空玻璃相同的铝条折弯填充干燥剂,铝条空腔的内侧设置多个小孔,然后将接口采用直插件转接成型得铝框,将铝条的两侧边均匀涂抹丁基胶,夹层中空玻璃初品制备完成;

(5)急冷处理,将处理后的夹层钢化玻璃通过辊道输送到淬冷区,将玻璃水平放置在辊道上,在50pa的风压下急冷400s

(6)进行一级冷却处理使急冷后的玻璃在80mpa风压下冷却;

(7)冷却后既得夹层钢化玻璃。

对比例2

一种夹层钢化玻璃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处理液: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滑石粉、草酸钛钾、碳化硅微粉、碳纤维、聚碳酸酯、碘氧化铋、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制备成处理液;

(2)用处理液对原片玻璃表面进行喷涂;

(3)喷涂均匀后对玻璃进行烘干,烘干时采用480℃的温度烘烤35分钟,然后降温至270℃保温10分钟,继续降温至170℃保温10分钟;

(4)然后将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到钢化炉中,再将玻璃加热到600℃进行钢化,钢化时间为玻璃厚度x40秒;

(5)将两片钢化玻璃在夹层合片室进行合片制作,钢化玻璃之间采用pvb胶片作为中间层介质,经过预压成型并通过蒸压得到夹层玻璃;

(6)将长度与中空玻璃相同的铝条折弯填充干燥剂,铝条空腔的内侧设置多个小孔,然后将接口采用直插件转接成型得铝框,将铝条的两侧边均匀涂抹丁基胶,夹层中空玻璃初品制备完成;

(7)急冷处理,将处理后的夹层钢化玻璃通过辊道输送到淬冷区,将玻璃水平放置在辊道上,在35pa的风压下急冷350s;

(8)进行一级冷却处理使急冷后的玻璃在50mpa风压下冷却;

(9)冷却后既得夹层钢化玻璃。

在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处理液,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8份、纳米二氧化钛2份、滑石粉5份、草酸钛钾4份、碳化硅微粉8份、碳纤维1份、聚碳酸酯2份、碘氧化铋0.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01份;

上述处理液在制备的时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将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滑石粉、草酸钛钾混合入反应釜中加温至30℃,混合搅拌,然后加入乙酰乙醇,密封搅拌0.5小时;

(2)对反应釜进行升温至60℃后恒温保持8分钟,然后将碳化硅微粉、碳纤维加入其中,匀速搅拌10秒;

(3)将聚碳酸酯、碘氧化铋、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电磁搅拌机中搅拌5分钟,然后入冷藏室,用4℃的温度低温冷藏10分钟后取出;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制备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再次入反应釜内升温搅拌,直至温度升至50℃后停止升温和搅拌;

(5)将混合液入紫外线杀菌箱中杀菌10秒,然后取出即可对玻璃进行喷涂。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制备的夹层钢化玻璃分别进行碎片状态、抗冲击性、霰弹袋冲击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看出,本专利实施例1~3制备的夹层钢化玻璃,在碎片状态、抗冲击性、抗霰弹袋冲击、抗紫外线能力、防渗透能力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表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玻璃的使用安全性能,并且能达到建筑类材料的相关标准,值得大力推广具有很好的市场效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