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口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0355发布日期:2018-06-19 21:55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窑口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煅烧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窑口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双膛石灰窑早在80年代初引进中国,目前国内已经投入运行的双膛石灰窑项目有很多,双膛窑由两个窑膛交替轮流煅烧和预热原料矿石,在两个窑膛煅烧带底部之间设有连接通道彼此连通,约每个15分钟换向一次以改变窑膛的工作状态。在操作时,两个窑膛交替装入矿石,窑顶密封装置的主要功能即保证两个窑膛在入料口处的密封。

在设计密封装置时,由于其使用环境较为恶劣(原料矿石中有粉尘及碎石),其密封性能应能与使用环境相适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窑口密封结构,实现窑口密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窑口密封结构,包括:窑膛闸板法兰、橡胶密封条、闸板、开关单元,所述窑膛闸板法兰安装于窑膛外侧,其中心通孔用于入料,所属闸板设置于窑膛内侧,用于封堵所述窑膛闸板法兰的中心通孔,所述橡胶密封条夹设于所述窑膛闸板法兰和闸板之间,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闸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条压板,其套设于所述橡胶密封条外圈,用于固定所述橡胶密封条。

进一步地,还包括耐高温石棉板,其夹设于所述窑膛闸板法兰与窑膛壁之间,用于密封。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窑顶,并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打开或关闭所述闸板。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单元包括:驱动装置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铰接于窑顶,铰接点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中部,其一端通过窑顶上一开口伸入窑膛内与所述闸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油缸或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支撑结构,其水平设置,固定于窑侧壁,所述液压油缸的缸底体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液压油缸的顶杆端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的顶杆端部与所述连接杆铰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窑口密封结构,双膛窑窑内为正压,窑内压力越大,密封效果越好;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窑口密封结构闸板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窑口密封结构闸板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窑口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窑膛,2.窑膛闸板法兰,3.闸板,4.橡胶密封条,5.密封条压板,6.石棉板,7.开关单元,71.支撑结构,72.液压油缸,7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窑口密封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窑膛闸板法兰2、橡胶密封条4、闸板3、开关单元7,所述窑膛闸板法兰2安装于窑膛1外侧,其中心通孔用于入料,所属闸板3设置于窑膛1内侧,用于封堵所述窑膛闸板法兰2的中心通孔,所述橡胶密封条4夹设于所述窑膛闸板法兰2和闸板3之间,所述开关单元7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闸板3。

本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密封条压板5,其套设于所述橡胶密封条4外圈,用于固定所述橡胶密封条4。橡胶密封条4截面形状为楔形,封条压板5与窑膛闸板法兰2配合形成相应于橡胶密封条4截面形状的楔形槽,用于固定橡胶密封条4。

本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耐高温石棉板6,其夹设于所述窑膛闸板法兰1与窑膛壁之间,用于密封。

本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图未示),所述传感器设置于窑顶,并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开关单元7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7打开或关闭所述闸板3。料斗由上往下降,传感器处感应后将入料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得到入料信号后控制开关单元7动作,开关单元7控制闸板3打开,料斗降至炉膛1内卸料完成后上升,出炉膛1后,传感器处感应到料斗后后将出料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得到出料信号后控制开关单元7动作,开关单元7控制闸板3关闭。完成闸板3开、关动作。

本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单元7包括:驱动装置和连接杆73,所述连接杆73铰接于窑顶,铰接点设置于连接杆73中部,其一端通过窑顶上一开口伸入窑膛1内与所述闸板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油缸或气缸。

本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油缸72。

本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或2所示,所述开关单元7还包括支撑结构71,其水平设置,固定于窑侧壁,所述液压油缸72的缸底体固定于所述支撑结构71上,所述液压油缸的顶杆端部与所述连接杆73连接。

本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油缸72的顶杆端部与所述连接杆73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