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氧除尘装置、热弯成型设备和除氧除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2400发布日期:2019-01-14 18:0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除氧除尘装置、热弯成型设备和除氧除尘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除氧除尘装置、一种热弯成型设备和一种除氧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曲面手机面板的面世,人们对曲面屏幕面板越来越追捧。现有常用的手机3d曲面玻璃基板成型方法步骤为:①室温下,空气环境下,人工将2d平面玻璃基板放到成型模具内;②将装载玻璃的成型模具投入到密封的、充满氮气的隔离室内进行除氧;③成型室内分步通过预热、热弯、缓冷定形为3d曲面玻璃基板;④再然后冷却降温到室温;⑤室温下人工分模,取出成型的3d曲面玻璃基板,再进行下一个循环。

成型模具的材料主要为石墨,石墨材料的特性为温度超过350℃以上容易氧化,而玻璃的热弯温度在700℃以上。因此在3d玻璃成型过程中充入保护气体氮气,以降低氧气含量,防止石墨模具的氧化。

目前生产存在的缺点是:人工装载玻璃到成型模具的时候,在室温和空气环境之中。成型模具在投入隔离仓内充入氮气进行除氧时,为了保证模具腔内气体置换,一般采用在模具上设有换气槽,带有换气槽的模具进入成型室内后,由于氮气流动,粉尘随着气流粘附到玻璃、模具内表面,使得成型过程中玻璃表面产生麻点等缺陷。

如果模具腔密封性能好,则模具腔内密封的氧气不容易被氮气完全置换出来,而且石墨模具的间隙也残留一定量的氧气。含在石墨模具的间隙的氧气在高温时对石墨模具的表面进行氧化,模具强度降低并且表面结构变得松散,影响到3d曲面玻璃表面质量,同时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除氧除尘装置,该除氧除尘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显著地去除待处理工件内部的氧气量,提升处理品质,比如可以有效地去除玻璃模具内部的氧气量,提升玻璃模具内部的玻璃的成型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除氧除尘装置,包括隔离仓、隔离罩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隔离仓形成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并具有工件定位位置;所述隔离罩上形成有通气接口,所述隔离罩位于所述隔离仓内并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能够带动所述隔离罩在密封罩住所述工件定位位置的隔离状态和离开所述工件定位位置的非隔离状态之间转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隔离罩位于隔离仓内并具有密封罩住工件定位位置的隔离状态,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待处理工件比如内部放置有玻璃片的密封较好的成型模具(比如现有技术中未设置有换气槽的成型模具)放置在工件定位位置上,然后向隔离仓内注入惰性气体以置换隔离仓内的空气,并在隔离仓内使用隔离罩密封罩住待处理工件以形成容纳待处理工件的隔离密封空间,然后对使用外部抽真空设备通过通气接口对隔离密封空间抽真空以排出隔离密封空间内的空气、成型模具的腔室内不易排除的空气以及成型模具的间隙间的氧气,同时,成型模具内的玻璃表面因静电吸附的灰尘也被抽吸真空时带走,从而将成型模具中的氧气尽可能排完,然后可以通过外部的补气装置通过通气接口补入惰性气体,同时,由于成型模具相对比较密封,成型模具内外气体交换量比较少,在后续的作业中因补充惰性气体比如氮气流动产生的风尘粘附在玻璃及模具表面上较少,从而减少玻璃产生的表面缺陷,提升玻璃的成型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通过连接管带动所述隔离罩在所述隔离状态和所述非隔离状态之间转换,并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通气接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离仓的仓顶壁的外部,所述连接管与所述仓顶壁密封滑动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端板,所述连接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端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包括入气管和排气管,所述通气接口包括入气口和排气口,其中,所述入气管和所述入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和所述排气口连接。

另外,所述隔离仓内形成有多个沿着与推料方向垂直的布料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工件定位位置,所述隔离罩能够同时密封罩住多个所述工件定位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仓的第一仓侧壁上形成有具有封闭门的出料口;所述隔离仓的仓底壁包括推送过渡板和承料板,其中,所述推送过渡板从所述出料口伸出,所述承料板上形成有所述工件定位位置,所述承料板能够取放地设置在所述隔离仓内,在所述承料板放入到所述隔离仓内时,所述承料板和所述推送过渡板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除氧除尘装置包括推料单元,所述推料单元的推杆沿着推料方向延伸并从与所述第一仓侧壁相对布置的第二仓侧壁上密封滑动地伸入到所述隔离仓内。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弯成型设备,所述热弯成型设备包括以上任意所述的除氧除尘装置,其中,所述除氧除尘装置布置在热弯成型设备的加热装置的上游位置。

如上所述的,该热弯成型设备在成型玻璃时,能够显著提升玻璃的成型质量,并提升成型模具的使用寿命。

此外,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氧除尘方法,所述除氧除尘方法包括:将待处理工件定位在隔离仓内,向隔离仓内注入惰性气体以置换隔离仓内的空气;在隔离仓内使用隔离罩密封罩住待处理工件以形成容纳待处理工件的隔离密封空间;对隔离密封空间抽真空。

如上所述的,可以将待处理工件比如内部放置有玻璃片的密封较好的成型模具(比如现有技术中未设置有换气槽的成型模具)放置在隔离仓内,然后向隔离仓内注入惰性气体以置换隔离仓内的空气,并在隔离仓内使用隔离罩密封罩住待处理工件以形成容纳待处理工件的隔离密封空间,然后对使用外部抽真空设备通过通气接口对隔离密封空间抽真空以排出隔离密封空间内的空气、成型模具的腔室内不易排除的空气以及成型模具的间隙间的氧气,从而将成型模具中的氧气尽可能排完,然后可以通过外部的补气装置通过通气接口补入惰性气体,同时,由于成型模具相对比较密封,成型模具内外气体交换量比较少,在后续的作业中因补充惰性气体比如氮气流动产生的风尘粘附在玻璃及模具表面上较少,从而减少玻璃产生的表面缺陷,提升玻璃的成型质量。

进一步地,在形成所述隔离密封空间后,先向隔离密封空间内注入具有除静电功能的惰性气体,然后对隔离密封空间抽真空。

进一步地,在抽真空后,向隔离密封空间内注入惰性气体。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除氧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隔离仓,2-隔离罩,3-驱动单元,4-仓顶壁,5-端板,6-入气管,7-排气管,8-入气口,9-排气口,10-封闭门,11-出料口,12-推送过渡板,13-承料板,14-推料单元,15-成型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除氧除尘装置可以用于任何待处理工件的除氧除尘需求,比如,该除氧除尘装置可以用作玻璃3d热压成型工艺。

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该除氧除尘装置包括隔离仓1、隔离罩2和驱动单元3,其中,隔离仓1形成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并具有工件定位位置,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可以对隔离仓1内注入惰性气体比如氮气而将隔离仓1内的空气排出;隔离罩2上形成有通气接口,隔离罩2位于隔离仓1内并与驱动单元3连接;驱动单元3能够带动隔离罩2在密封罩住工件定位位置的隔离状态和离开工件定位位置的非隔离状态之间转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隔离罩2位于隔离仓1内并具有密封罩住工件定位位置的隔离状态,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待处理工件比如内部放置有玻璃片的密封较好的成型模具(比如现有技术中未设置有换气槽的成型模具)放置在工件定位位置上,然后向隔离仓1内注入惰性气体以置换隔离仓1内的空气,并在隔离仓1内使用隔离罩2密封罩住待处理工件以形成容纳待处理工件的隔离密封空间,然后对使用外部抽真空设备通过通气接口对隔离密封空间抽真空以排出隔离密封空间内的空气、成型模具的腔室内不易排除的空气以及成型模具的间隙间的氧气,同时,成型模具内的玻璃表面因静电吸附的灰尘也被抽吸真空时带走,从而将成型模具中的氧气尽可能排完,然后可以通过外部的补气装置通过通气接口补入惰性气体,同时,由于成型模具相对比较密封,成型模具内外气体交换量比较少,在后续的作业中因补充惰性气体比如氮气流动产生的风尘粘附在玻璃及模具表面上较少,从而减少玻璃产生的表面缺陷,提升玻璃的成型质量。

在本发明的除氧除尘装置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通过通气接口对隔离密封空间抽吸真空并注入惰性气体,比如,一种方式中,驱动单元3带动隔离罩2在隔离状态和非隔离状态之间转换,可以通过额外的柔性管穿过隔离仓1的仓壁并连接到通气接口,柔性管的一端可以连接于通气接口,另一端可以通过转换接头与外部的补气装置和抽真空装置连接,这样,在隔离状态,转换接头将抽真空装置和柔性管接通以抽真空,抽真空完成后,转换接头将补气装置和柔性管接通以补入惰性气体。

或者,另一种方式中,可以利用驱动单元3和隔离罩2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抽真空和补气,比如,参考图1所示的结构,驱动单元3通过连接管带动隔离罩2在隔离状态和非隔离状态之间转换,并且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通气接口,这样,驱动单元3可以仅通过连接管带动隔离罩2动作,同时,连接管可以作为抽真空管和补气管。

当然,驱动单元3可以设置在任何适当的位置处,比如,驱动单元3可以设置在隔离仓1内并固定设置在仓顶壁4上,或者,如图1所示的,驱动单元3固定设置在隔离仓1的仓顶壁4的外部,连接管穿过仓顶壁4并与仓顶壁4密封滑动配合。这样,驱动单元3可以通过连接管带动隔离罩2下降以接触隔离仓1的仓底壁以处于隔离状态,或者带动隔离罩2上升远离仓底壁而处于非隔离状态。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驱动单元3和连接管连接的便捷性,提升连接管运动的可靠性,优选地,如图1所示的,驱动单元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端板5,连接管固定设置在端板5上,这样,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隔离罩2上的通气接口,另一端从端板5上伸出,以用于连接外部的补气装置和抽真空装置。

端板5的设置还便于将多个管与隔离罩2连接,比如,如图1所示的,为了提升抽真空和注入惰性气体的便捷性,连接管包括入气管6和排气管7,通气接口包括入气口8和排气口9,其中,入气管6和入气口8连接,排气管7和排气口9连接。这样,在隔离状态下,可以通过入气管6和入气口8向隔离密封空间内注入具有除静电功能的惰性气体,然后通过排气管7和排气口9抽真空,然后再通过入气管6和入气口8注入惰性气体。

当然,驱动单元3可以具有多种形式,比如,驱动单元3可以为气缸,如图1所示的,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端板5。或者,驱动单元3包括提拉杆和设置在提拉杆和隔离仓1之间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把手,向上提起提拉杆,可以使得隔离罩2处于非隔离状态,向下移动提拉杆,可以使得隔离罩2接触仓底壁并通过锁定机构锁定而使得隔离罩2处于隔离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除氧除尘装置中,可以根据需要在隔离仓1设置相应数量的工件定位位置,比如,隔离仓1内形成有多个沿着与推料方向垂直的布料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工件定位位置,隔离罩2能够同时密封罩住多个工件定位位置。这样,通过单一的隔离罩2,就能够同时对多个工件比如成型模具进行除氧除尘操作。

另外,隔离仓1内的成型模具除氧除尘完成后,需要将成型模具移送到下一处理工序,因此,如图1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隔离仓1的第一仓侧壁上形成有具有封闭门10的出料口11,当然,封闭门10是能够打开的;同时,隔离仓1的仓底壁包括推送过渡板12和承料板13,其中,推送过渡板12从出料口11伸出,这样,该除氧除尘装置在实际使用中,推送过渡板12可以与下游的加热装置对接,以实现比如成型模具顺利过渡到加热装置内,承料板13上形成有工件定位位置,承料板13能够取放地设置在隔离仓1内,在承料板13放入到隔离仓1内时,承料板13和推送过渡板12平齐。这样,在放置成型模具时,操作人员可以将承料板13抽出,将成型模具放置在承料板13上后,再将承料板13插入到隔离仓1内。

另外,为了便于隔离仓1内完成除氧除尘的工件比如成型模具进入到后续的加热装置内,优选地,如图1所示的,除氧除尘装置包括推料单元14,推料单元14的推杆沿着推料方向延伸并从与第一仓侧壁相对布置的第二仓侧壁上密封滑动地伸入到隔离仓1内。这样,封闭门10打开,隔离罩2处于非隔离状态,推料单元14比如气缸或油缸动作,推杆将成型模具通过承料板13和推送过渡板12以及出料口11直接推入到加热装置内。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弯成型设备,该热弯成型设备包括以上任意所述的除氧除尘装置,其中,除氧除尘装置布置在热弯成型设备的加热装置的上游位置。

这样,如上所述的,该热弯成型设备在成型玻璃时,能够显著提升玻璃的成型质量,比如玻璃表面质量和产品的良品率,并提升成型模具的使用寿命。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氧除尘方法,除氧除尘方法包括:

将待处理工件定位在隔离仓内,向隔离仓内注入惰性气体以置换隔离仓内的空气;

在隔离仓内使用隔离罩密封罩住待处理工件以形成容纳待处理工件的隔离密封空间;

对隔离密封空间抽真空。

如上所述的,可以将待处理工件比如内部放置有玻璃片的密封较好的成型模具(比如现有技术中未设置有换气槽的成型模具)放置在隔离仓内,然后向隔离仓内注入惰性气体以置换隔离仓内的空气,并在隔离仓内使用隔离罩密封罩住待处理工件以形成容纳待处理工件的隔离密封空间,然后对使用外部抽真空设备通过通气接口对隔离密封空间抽真空以排出隔离密封空间内的空气、成型模具的腔室内不易排除的空气以及成型模具的间隙间的氧气,从而将成型模具中的氧气尽可能排完,然后可以通过外部的补气装置通过通气接口补入惰性气体,同时,由于成型模具相对比较密封,成型模具内外气体交换量比较少,在后续的作业中因补充惰性气体比如氮气流动产生的风尘粘附在玻璃及模具表面上较少,从而减少玻璃产生的表面缺陷,提升玻璃的成型质量。

另外,为了提升成型模具内的除尘效果,优选地,在形成隔离密封空间后,先向隔离密封空间内注入具有除静电功能的惰性气体,然后对隔离密封空间抽真空。这样,具有除静电功能的惰性气体会进入到成型模具内,在抽吸真空时,成型模具内的玻璃表面因静电吸附的灰尘也被抽吸真空时带走,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玻璃表面的灰尘。

另外,在抽真空后,向隔离密封空间内注入惰性气体,使得惰性气体可以充满到工件内部,比如充满到成型模具的内部,这样,由于成型模具并未设置有现有技术中的通气槽,是封闭的,并且成型模具内也充满有氮气,因此,在后续的加热装置内时,加热装置注入的氮气也基本不会进入到成型模具内,从而避免灰尘再次吸附在玻璃表面上。

当然,上述的惰性气体除了氮气之外,还可以为现有已知的其他任何惰性气体,本申请再次不在多作说明。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