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外延片外圈亮度的石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5958发布日期:2018-11-02 20:59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MOCVD外延片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提升外延片外圈亮度的石墨盘。



背景技术:

MOCVD是指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目前广泛运用于Ⅲ-Ⅴ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生长。生长机理为:生长用的有机源通过载气带入反应室,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在衬底表面进行反应,形成所需的薄膜材料。石墨盘作为衬底的载片设备,由高纯度石墨制成,并在表面包裹高质量的SiC镀层。加热单元在石墨盘下方。

目前R6机型MOCVD外延石墨盘的设计为:31个4寸片槽由中心向外均匀分布在石墨盘表面,共计分为4圈,第一圈(A圈)为中心区域,1个片槽。第二圈(B圈)有6个片槽,第三圈(C圈)12个片槽,第四圈(D圈)12个片槽。每个片槽设计一致。由于D圈在最外侧,受外侧石墨盘导热效应影响,外圈外延片边缘温度偏高,容易造成D圈外侧边缘结晶质量下降及波长偏短,影响D圈整片的亮度和波长均匀性。由于目前下游芯片及封装企业对单片波长的均匀性及亮度要求较高,按目前原厂设计的石墨盘,D圈产出的外延片波长均匀性及亮度指标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造成公司产品的积压,对公司的运营状况不利。

从目前正常原厂石墨盘产出的外延片分析看,D圈外延片外侧边缘波长相比中心波长要偏低15nm左右,外侧边缘亮度比中心区域偏低10%左右,由于是边缘局部异常,通过程序及温场的修改无法消除。如能通过改造石墨盘,达到改善波长均匀性及提高亮度,即可极大的提高外延片的出货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的问题,提供一种提升MOCVD R6机型4寸外延片亮度的石墨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提升外延片外圈亮度的石墨盘,为圆形石墨盘1,在圆形石墨盘1上表面设有自中心向外周均匀分布的片槽2,片槽2上设有半环形凹槽3;所述的半环形凹槽3的朝向为石墨盘1的外侧边缘,半环形凹槽3的深度为10~5000μm,半环形凹槽3宽度为1000~2000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盘可使D圈的衬底片在靠近外侧边缘的地方实现悬空,减少与石墨盘的接触,从而实现外侧边缘的局部生长温度降低,提高结晶质量,实现提升亮度及改善波长均匀性。通过选择半环形凹槽的宽度及深度,可以调节D圈外侧的局部生长温度,进一步提高D圈外延片的结晶质量,实现提升亮度以及改善波长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盘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盘的外圈单个片槽的正面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盘的外圈单个片槽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石墨盘;2片槽;3半圆形凹槽;4加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石墨盘1上由内向外分4圈均匀分布31个圆形片槽:第一圈中心区域1个片槽;第二圈6个,第三圈12个,第四圈12个。

如图3所示,在石墨盘下方有加热单元4。

如图2所示,在外圈片槽2内设置半圆形环状凹槽3。环状凹槽的深度为10~5000微米,半环形凹槽宽度为1000~20000微米。

实施例

一种提升外延片外圈亮度的石墨盘,为圆形石墨盘1,在圆形石墨盘1上表面设有自中心向外周均匀分布的片槽2,片槽2上设有半环形凹槽3;所述的半环形凹槽3的朝向为石墨盘1的外侧边缘,半环形凹槽3的深度为10~5000微米,半环形凹槽3宽度为1000~20000微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