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009发布日期:2019-04-20 02:32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化学品加工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是水泥混凝土运用中的一种水泥分散剂,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大坝、隧道、高层建筑等工程。聚羧酸减水剂在反应釜中制备完成后,通过出料口进入母液储罐,然后经过后续加入其它组分进行复配形成最终成品。通常在复配过程中会加入少量的消泡组分、缓凝组分、引气组分、粘度改性组分等,以满足不同的混凝土技术性能要求。葡萄糖酸钠作为常用的缓凝组分与聚羧酸系减水剂复配,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减水率、减缓坍落度损失,并改善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作为缓凝剂使用的葡萄糖酸钠主要是以淀粉乳或葡萄糖为主要原料发酵而成,因而在在葡萄糖酸钠成品中往往含有少量未反应的淀粉、葡萄糖等天然高分子物质,此外,蔗糖、糊精等糖类缓凝剂也是常用的缓凝组分,常用于聚羧酸系减水剂复配。上述这些缓凝剂在夏季高温时极易酸败、发臭并影响减水剂的减水率和保坍性。轻则性能降低,重则完全丧失功效,给工程使用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或直接导致工程事故,甚至引起许多法律纠纷。

在目前的技术中,聚羧酸减水剂制备过程中的温度通常控制在30~60℃,该温度非常有利于细菌、真菌、微生物生长。虽然目前很多生产者会在生产、复配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进行杀菌处理,或者定期清洗上述容器,但由于清洁难度较大、生产时间较长,容易存在卫生死角;且在聚羧酸减水剂母液存储、复配过程中存在多次重复污染,最终大大影响出料成品的品质;同时在制备、存储、复配过程中会存在未能完全溶化的原料及其他杂质,也对成品品质造成了影响,增加了应用于工程建设后发生事故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装置,能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成品进行降温、杀菌,最大程度保证出料成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装置,加装在现有的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的出料口,包括外壳、入口电动阀、过滤室、冷却室、杀菌室、出口电动阀依次相连,其中过滤室内设有平行的多层滤网,冷却室内设有蛇形管,蛇形管入口与蛇形管出口从外壳穿出,杀菌室内各角设有紫外线杀菌灯,杀菌室底部设有臭氧喷头,臭氧喷头与外部臭氧接口相通。

所述的入口电动阀设于外壳顶部并与过滤室并与过滤室相连通,入口电动阀选用现有的电动流量调节阀。

所述的滤网是采用理化性质稳定且不与聚羧酸减水剂发生反应的材料制成的致密细网,如不锈钢。

所述的蛇形管与现有的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本体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相连接,蛇形管入口引入循环冷却水,蛇形管出口与现有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本体的循环冷却水进水管相连。

所述的紫外线杀菌灯设于杀菌室的各角,紫外线杀菌灯选用现有的低压紫外线杀菌灯。

所述的臭氧喷头设于杀菌室的底部并通过臭氧接口与外部输送臭氧的管道或机械连通。

所述的出口电动阀设于外壳底部并与杀菌室相连通,出口电动阀选用现有的电动流量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可以对聚羧酸减水剂成品进行过滤,去除生产过程中未完全溶化的原料残渣、其他杂质等,提高了成品的纯净度;

2、利用现有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自带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对成品进行冷却降温,降低成品温度,从而减小了富营养化状态下细菌、微生物等大量滋生的可能性;

3、对聚羧酸减水剂成品出料前进行臭氧和紫外线杀菌的双重杀菌处理,进一步降低了出料前聚羧酸减水剂变质的可能性,保证了成品的品质,大大减小了工程应用后的事故隐患。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所产成的聚羧酸减水剂杂质多、变质率高、成品品质无法保证的缺点,减少了聚羧酸减水剂应用于工程建设后的事故隐患,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外壳,2—入口电动阀,3—过滤室,4—滤网,5—冷却室,6—蛇形管,6-1—蛇形管入口,6-2—蛇形管出口,7—杀菌室,8—紫外线杀菌灯,9—臭氧接口,10—臭氧喷头,11—出口电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以下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下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出料装置,加装在现有的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的出料口,包括外壳1、入口电动阀2、过滤室3、冷却室5、杀菌室7、出口电动阀11依次相连,其中过滤室3内设有平行的多层滤网4,冷却室5内设有蛇形管6,蛇形管入口6-1与蛇形管出口6-2从外壳1穿出,杀菌室7内各角设有紫外线杀菌灯8,杀菌室7底部设有臭氧喷头10,臭氧喷头10与外部臭氧接口9相通。

所述的入口电动阀2设于外壳1顶部并与过滤室3相连通,入口电动阀2选用现有的各种电动流量调节阀。

所述的滤网4是采用理化性质稳定且不与聚羧酸减水剂发生反应的材料制成的致密细网,如不锈钢。

所述的蛇形管6与现有的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本体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相连接,蛇形管入口6-1引入循环冷却水,蛇形管出口6-2与现有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本体的循环冷却水进水管相连。

所述的紫外线杀菌灯8设于杀菌室7的各角,紫外线杀菌灯8选用现有的低压紫外线杀菌灯。

所述的臭氧喷头10设于杀菌室7的底部并通过臭氧接口9与外部输送臭氧的管道或机械连通。

所述的出口电动阀11设于外壳1底部并与杀菌室7相连通,出口电动阀11选用现有的电动流量调节阀。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1)通过控制入口流量阀2以设定的流量和流速将生产完成的聚羧酸减水剂引入过滤室3;

(2)过滤室3内设有的多层平行滤网4对聚羧酸减水剂液体进行过滤,去除其中所含有的未能完全溶化的原料、其他杂质等;

(3)经过过滤的聚羧酸减水剂液体进入冷却室5,从蛇形管入口6-1引入循环冷却水,聚羧酸减水剂液体流过蛇形管6后温度降低,降温幅度可以通过设置蛇形管的层数加以控制;对聚羧酸减水剂液体降温后的循环冷却水从蛇形管出口6-2流出,并与现有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设备本体的循环冷却水进水管相连。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聚羧酸减水剂反应釜内温度需控制在60摄氏度左右,且反应釜内的化学反应过程为放热反应,因此经过冷却室5内蛇形管6后的循环冷却水仍可继续用于反应釜的降温冷却(经过过滤室3后的聚羧酸减水剂液体由于前置的存储、复配过程温度必然已经低于60摄氏度);

(4)经过冷却的聚羧酸减水剂液体进入杀菌室7,设于各角的紫外线杀菌灯8对其进行杀菌消毒,同时设于杀菌室7底部的臭氧碰头10将经臭氧接头9输入的臭氧定时、定量喷出,对聚羧酸减水剂液体进行双重杀菌。

(5)通过控制出口流量阀11以设定的流量和流速将最终的聚羧酸减水剂液体输出,从而获得纯净度高、洁净度好的聚羧酸减水剂成品。

以上实施方案是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能被理解为限制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此说明,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动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