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玻璃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1121发布日期:2019-05-11 01:4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玻璃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玻璃成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光学玻璃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狭义的光学玻璃是指无色光学玻璃,广义的光学玻璃还包括有色光学玻璃、激光玻璃、石英光学玻璃、抗辐射玻璃、紫外红外光学玻璃、纤维光学玻璃、声光玻璃、磁光玻璃和光变色玻璃。光学玻璃可用于制造光学仪器中的透镜、棱镜、反射镜及窗口等,由光学玻璃构成的部件是光学仪器中的关键性元件。在光学玻璃成型的过程中,不可缺少是需要相应的模具将玻璃液变成使用者想要的成型玻璃,这种模具叫做光学玻璃成型模具。

玻璃液在光学玻璃液模具内流动时,随着玻璃液的流动,玻璃液的温度越来越低,当玻璃液流到光学玻璃液成型模具边部时温度最低,玻璃液很快就冷却硬化。此时,玻璃液在光学玻璃液成型模边部容易形成R角;通常情况下,R角越大,光学玻璃的利用率越低,R角越小,光学玻璃的利用率越高,所以R角越小越好。

现有技术中,可以减小R角的光学玻璃成型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底模、侧模和堵头,该光学玻璃成型模具的出口端向上翘起,使底模与水平面成一定的夹角,使光学玻璃成型模具内的玻璃液注入端储存更多的玻璃,来防止两侧面圆角过。但是,由于出口端向上翘,会改变玻璃条料的走向,往往需要多次调整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这样,操作既费时又费力,调试周期又长,由此还造成不必要的料废。

另一种可以减小R角的光学玻璃成型模具,如图2所示包括底模、侧模、堵头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在光学玻璃成型模具,通过对玻璃液表面加热的方式来减缓玻璃液的凝固,从而可以减小R角的大小。但是,该光学玻璃成型模具需要经过5~20分钟才能达到减小R角的效果,工作效率低且耗费能源大。

故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玻璃成型模具。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模上在堵头处开有积液槽以及设置补液机构,当玻璃液流下时,先将积液槽填满,在从底模上流过;当玻璃液流到底模与侧模的接触处时,通过补液机构补充R角处的玻璃液,如此可以极大的减小R角,提高玻璃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学玻璃成型模具,包括底模、位于底模一端端口的堵头和位于底模两侧的侧模,所述底模上在所述堵头处开有积液槽,还包括补液机构和生风机构,所述补液机构包括带开关的补液总管,所述补液总管的一端与漏液管连接,所述补液总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补液三通,所述补液三通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有补液分管,两个所述补液分管分别连接有补液直通,所述补液直通分别连接有补液过渡管,所述补液过渡管分别连接有对准液管,所述对准液管对准所述底模与侧模相接触处。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玻璃液从漏液管中漏下时,漏下的玻璃液先填满积液槽,使漏下来的玻璃液得到缓冲,同时由于玻璃液是热的不良导体,在高温的玻璃液流下后形成一个局部高温区,以便玻璃液能铺满模具,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小玻璃的R角,将积液槽填满后的玻璃液继续流向底模顶面,当玻璃液流到底模与侧模的接触处,玻璃液将要冷却硬化时,打开补液总管上的开关,玻璃液依次通过补液总管、补液三通、补液分管、补液直通、补液过渡管和对准液管,玻璃液通过对准液管刚好滴落到底模与侧模相接触的R角处,补充R角处的玻璃液,然后关闭补液总管上的开关,从而使得成型玻璃的R角得到极大的减小,提高玻璃了的利用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生风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堵头后侧面上的支座,所述支座上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连接有生风总管,所述生风总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生风三通,所述生风三通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有生风分管,两个所述生风分管分别连接有生风直通,所述生风直通分别连接有内部带发热管的生风过渡管,所述生风过渡管对准所述对准液管,所述发热管与风机通过导线连接电源。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在两个所述对准液管前方的侧模上开有水平方向的通孔,所述通孔里安装有带套筒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在所述底模的上方连接有转筒。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转筒的外表面通过研磨处理,所述转筒的圆周面的最下端与成型玻璃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转轴与所述转筒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补液总管、补液三通、补液分管、补液直通、补液过渡管和对准液管的材质均为不锈铜。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补液过渡管向下倾斜。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生风总管、生风三通、生风分管和生风直通的材质为不锈钢或橡胶,所述生风过渡管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生风过渡管向下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模上在堵头处开有积液槽以及设置补液机构,当玻璃液流下时,先将积液槽填满,在从底模上流过;当玻璃液流到底模与侧模的接触处时,通过补液机构补充R角处的玻璃液,如此可以极大的减小R角,提高玻璃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生风机构,将电机与电源连接的同时发热管发热,电机产生的风依次通过生风总管、生风三通、生风分管、生风直通和生风过渡管,两个生风过渡管吹出了的热风对准对准液管处流到R角处的玻璃液,一方面给R角处的玻璃液加热。另一方面将R角处的玻璃液吹散,从而可以更好的减小R角的大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对准液管前方的侧模上分别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转筒,可以将从对准液管处流下的玻璃液碾平,防止玻璃液在R角处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4)本实用新型转筒的外表面通过研磨处理,转筒的圆周面的最下端与成型玻璃接触,可以保证通过转筒处理后的R角处不留下任何痕迹。

(5)本实用新型的转轴与转筒通过螺纹连接,可以通过更换转筒的直径大小,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成型玻璃。

(6)本实用新型的补液过渡管和生风过渡管向下倾斜,可以更好的处理R角处的玻璃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1的正面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2的俯视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的正面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补液机构的机构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生风机构的机构简图。

附图标记:1底模,2成型玻璃,3侧模,4转筒,5对准液管,6补液过渡管,7补液三通,8开关,9补液总管,10漏液管,11生风三通,12风机,13堵头,14支座,15积液槽,16生风过渡管,17发热管,18套筒,19转轴,20补液分管,21补液直通,22生风总管,23生风直通,24生风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3~6所示,一种光学玻璃成型模具,包括底模1、位于底模1一端端口的堵头13和位于底模1两侧的侧模3,其特征在于,底模1上在堵头13处开有积液槽15,还包括补液机构和生风机构,补液机构包括带开关8的补液总管9,补液总管9的一端与漏液管10连接,补液总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补液三通7,补液三通7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有补液分管20,两个补液分管20分别连接有补液直通21,补液直通21分别连接有补液过渡管6,补液过渡管6分别连接有对准液管5,对准液管5对准底模1与侧模3相接触处。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玻璃液从漏液管10中漏下时,漏下的玻璃液先填满积液槽15,使漏下来的玻璃液得到缓冲,同时由于玻璃液是热的不良导体,在高温的玻璃液流下后形成一个局部高温区,以便玻璃液能铺满底模1,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小玻璃的R角;将积液槽15填满后的玻璃液继续流向底模1顶面,当玻璃液流到底模1与侧模3的接触处,玻璃液将要冷却硬化时,打开补液总管9上的开关8,玻璃液依次通过补液总管9、补液三通7、补液分管20、补液直通21、补液过渡管6和对准液管5,玻璃液通过对准液管5刚好滴落到底模1与侧模3相接触的R角处,补充R角处的玻璃液,然后关闭补液总管9上的开关8,从而使得成型玻璃2的R角得到极大的减小,提高玻璃了的利用率,这里的R角是指玻璃条料成型过程中水平面和垂直面之间形成的圆角,另外这里的开关8也可以设置在补液过渡管6上,以便能更好的控制玻璃液流到R角处。

实施例2

如图3~6所示,一种光学玻璃成型模具,包括底模1、位于底模1一端端口的堵头13和位于底模1两侧的侧模3,其特征在于,底模1上在堵头13处开有积液槽15,还包括补液机构和生风机构,补液机构包括带开关8的补液总管9,补液总管9的一端与漏液管10连接,补液总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补液三通7,补液三通7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有补液分管20,两个补液分管20分别连接有补液直通21,补液直通21分别连接有补液过渡管6,补液过渡管6分别连接有对准液管5,对准液管5对准底模1与侧模3相接触处。

本实施例中,生风机构包括安装在堵头13后侧面上的支座14,支座14上安装有风机12,风机12连接有生风总管22,生风总管22的另一端连接有生风三通11,生风三通11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有生风分管24,两个生风分管24分别连接有生风直通23,生风直通23分别连接有内部带发热管17的生风过渡管16,生风过渡管16对准对准液管5,发热管17与风机12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将电机与电源连接的同时发热管17发热,电机产生的风依次通过生风总管22、生风三通11、生风分管24、生风直通23和生风过渡管16,两个生风过渡管16吹出了的热风对准对准液管5处流到R角处的玻璃液,一方面给R角处的玻璃液加热。另一方面将R角处的玻璃液吹散,从而可以更好的减小R角的大小。

优选的,生风总管22、生风三通11、生风分管24和生风直通23的材质为不锈钢或橡胶,生风过渡管16的材质均为不锈钢,可以防止生风过渡管16不被发热管17损坏。

优选的,生风过渡管16向下倾斜,从生风过渡管16处吹出的热风倾斜的吹向从对准液管5处流到R角处的玻璃液,可以很好的吹平该处的玻璃液。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3~6所示,一种光学玻璃成型模具,包括底模1、位于底模1一端端口的堵头13和位于底模1两侧的侧模3,其特征在于,底模1上在堵头13处开有积液槽15,还包括补液机构和生风机构,补液机构包括带开关8的补液总管9,补液总管9的一端与漏液管10连接,补液总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补液三通7,补液三通7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有补液分管20,两个补液分管20分别连接有补液直通21,补液直通21分别连接有补液过渡管6,补液过渡管6分别连接有对准液管5,对准液管5对准底模1与侧模3相接触处。

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对准液管5前方的侧模3上开有水平方向的通孔,通孔里安装有带套筒18的转轴19,转轴19上在底模1的上方连接有转筒4,通过在两个对准液管5前方的侧模3上分别设有水平方向设置的转筒4,可以将从对准液管5处流下的玻璃液碾平,防止玻璃液在R角处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优选的,转筒4的外表面通过研磨处理,转筒4的圆周面的最下端与成型玻璃2接触,可以保证通过转筒4处理后的R角处不留下任何痕迹。

优选的,转轴19与转筒4通过螺纹连接,可以通过更换转筒4的直径大小,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成型玻璃2。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如图3~6所示,一种光学玻璃成型模具,包括底模1、位于底模1一端端口的堵头13和位于底模1两侧的侧模3,其特征在于,底模1上在堵头13处开有积液槽15,还包括补液机构和生风机构,补液机构包括带开关8的补液总管9,补液总管9的一端与漏液管10连接,补液总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补液三通7,补液三通7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有补液分管20,两个补液分管20分别连接有补液直通21,补液直通21分别连接有补液过渡管6,补液过渡管6分别连接有对准液管5,对准液管5对准底模1与侧模3相接触处。

本实施例中,补液总管9、补液三通7、补液分管20、补液直通21、补液过渡管6和对准液管5的材质均为不锈钢,非常耐用。

优选的,补液过渡管6向下倾斜,补液过渡管6向下倾斜方便玻璃液流通。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