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53018发布日期:2020-12-04 13:48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备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窑变一说则起源于古老制陶的土窑、龙窑时期,那个时候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无法对烧成后的制品有预知和把控,出窑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好或不好都感叹是窑变的神奇作用,一窑一件宝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通俗地讲,陶瓷是泥釉火的工艺,而用现代科学的热工理论解释就是烧成制度的变化所致。具体表现就是烧成气氛、压力和温度等无法精准稳定。通常窑变按照施釉工艺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一釉料施在坯体上烧成,由于釉料本身的属性和烧成气氛的扰动等变化。从而产生绚烂多彩的釉面。另一种就是底釉加面釉,甚至多种面釉重叠在一起烧成而产生水乳交融的效果。若按窑变釉的着色金属氧化物来分,则主要分为铜系窑变釉和铁系窑变釉两大类。一般认为铜系窑变釉在还原气氛下烧制,而铁系列窑变釉则可在还原气氛和氧化气氛下烧成。随着技术进步,铜系列也可以在氧化气氛下烧成。但需人为添加还原剂,两种气氛下釉面效果迥然不同。目前,为了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窑变效果,现代工艺采用二次施釉的方法,采用不同呈色的底釉和面釉为釉料,并与施釉方法相互配合,可以得到颜色更加丰富的复合釉。如公开号为10421144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窑变高粱红花釉的制备方法,采用金属光泽亚光黑的底釉和艳红的面釉釉料配方以及特定的烧成过程,特别是升温速率的控制,制得了一种以高粱红花釉为主色调,闪烁着金属青色黑色的斑块,形成了独特的富有立体艺术效果的窑变高粱红花釉。再如公开号为10550327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陶胎用冬青釉的制备方法,先后采用浸釉法施加熔融温度不同的底釉和面釉,得到了青、蓝、绿相混的复杂色调。然而这类铜系窑变釉容易产生色彩不均、纹理不明显的情况,同时,窑变釉易磨损的缺陷也有待进一步地改进。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陶瓷制品具有色泽艳丽、纹理均匀清晰以及耐磨抗刮的特点。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岭土64-72份、玻璃粉40-45份、滑石6-10份、石英10-12份、碳酸钙4-9份、氧化铁3-5份、氧化铜3-8份、铬绿1-3份、五氧化二磷1-2份。进一步地,所述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岭土68份、玻璃粉42份、滑石7份、石英11份、碳酸钙5份、氧化铁5份、氧化铜4份、铬绿2份、五氧化二磷1份。一种制备上述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釉料配备:按重量份称取高岭土64-72份、玻璃粉40-45份、滑石6-10份、石英10-12份、碳酸钙4-9份、氧化铁3-5份、氧化铜3-8份、铬绿1-3份、五氧化二磷1-2份,粉碎后备用;s2浆料制备:将上述釉料混合,以料:球:水=1:1.5-2.1:0.4-0.8的比例进行球磨后过200目筛,得到浆料;s3施釉:将步骤s2得到的浆料在陶瓷坯体上施釉,在24-30℃温度下晾干;s4烧成:将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将温度提升至400℃,保温1.5h,然后将温度提升至800-1000℃,保温2.5-4h,最后将坯体置于20-30℃的室内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球磨时间为30-40min。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的施釉方式为浸釉。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的釉层厚度为0.5-0.8m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中,玻璃粉粒径小、分散性好,且具有良好的位阻能力,能方便地分散于涂料中,成膜后可增加涂料丰满度,为陶瓷制品提供一定的抗刮性,石英的加入也赋予了陶瓷制品一定的机械强度;氧化铁、氧化铜以及铬绿作为着色原料,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比例能够呈现出艳丽的墨绿色,其中铬绿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色彩不均的现象;同时釉料中氧化铁在1000℃左右的高温时开始分解并释放氧气,氧气会穿过熔融的釉面,由于本发明采用的釉料粘度较小,且釉层厚度也较薄,因此氧气穿过釉面时会产生大量的痕迹,从而形成均匀的流纹,同时,五氧化二磷的加入也促使了色彩的分相,实现了清晰均匀的纹理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实施例1一种制备所述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釉料配备:按重量份称取高岭土64份、玻璃粉40份、滑石6份、石英10份、碳酸钙4份、氧化铁3份、氧化铜3份、铬绿1份、五氧化二磷1份,粉碎后备用;s2浆料制备:将上述釉料混合,以料:球:水=1:1.5:0.4的比例进行球磨后过200目筛,球磨时间为30min,得到浆料;s3施釉:将步骤s2得到的浆料在陶瓷坯体上采取浸釉的方式施釉,釉层厚度控制在0.5mm,在24℃温度下晾干;s4烧成:将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将温度提升至400℃,保温1.5h,然后将温度提升至800℃,保温2.5h,最后将坯体置于20℃的室内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实施例2一种制备所述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釉料配备:按重量份称取高岭土68份、玻璃粉42份、滑石7份、石英11份、碳酸钙5份、氧化铁5份、氧化铜4份、铬绿2份、五氧化二磷1份,粉碎后备用;s2浆料制备:将上述釉料混合,以料:球:水=1:1.8:0.6的比例进行球磨后过200目筛,球磨时间为35min,得到浆料;s3施釉:将步骤s2得到的浆料在陶瓷坯体上采取浸釉的方式施釉,釉层厚度控制在0.6mm,在27℃温度下晾干;s4烧成:将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将温度提升至400℃,保温1.5h,然后将温度提升至900℃,保温3.2h,最后将坯体置于25℃的室内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实施例3一种制备所述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釉料配备:按重量份称取高岭土72份、玻璃粉45份、滑石10份、石英12份、碳酸钙9份、氧化铁5份、氧化铜8份、铬绿3份、五氧化二磷2份,粉碎后备用;s2浆料制备:将上述釉料混合,以料:球:水=1:2.1:0.8的比例进行球磨后过200目筛,球磨时间为40min,得到浆料;s3施釉:将步骤s2得到的浆料在陶瓷坯体上采取浸釉的方式施釉,釉层厚度控制在0.8mm,在30℃温度下晾干;s4烧成:将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将温度提升至400℃,保温1.5h,然后将温度提升至1000℃,保温4h,最后将坯体置于30℃的室内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对比例1对比例所采用的釉料与制备方法与所述实施例2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釉料中不包括铬绿。对比例2对比例所采用的釉料与制备方法与所述实施例2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2釉料中不包括五氧化二磷。通过对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所制得墨绿色窑变釉陶瓷制品进行硬度检测和色泽纹理的观察,所得结果如下表1所示:测试结果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硬度hv38743962398235423930色泽色泽艳丽色泽艳丽色泽艳丽色泽暗沉色泽艳丽纹理纹理清晰均匀纹理清晰均匀纹理清晰均匀纹理不明显纹理不明显表1其中,硬度测试:使用金刚石压头加载压入法,测试维氏硬度,即用对角面为136°的金刚石四棱椎体做压头,在9.807~490.3(1~50kgf)的载荷作用下,压入陶瓷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除载荷,材料表面便留下一个压痕,测量压痕对角线的长度和压痕面积,求出单位面积上承受的载荷——应力,即维氏硬度hv,数值越高,硬度越大;从上表1可以看出铬绿对陶瓷硬度以及纹理有较大影响,而五氧化二磷对陶瓷的纹理有较大影响。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