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玻璃模盒自动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7029发布日期:2020-12-04 14:0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沫玻璃模盒自动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沫玻璃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泡沫玻璃模盒自动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泡沫玻璃生产过程中,泡沫玻璃混合原料通过下料泵定量投放到模盒内,模盒在生产线上运输到加热窑内进行高温处理,泡沫玻璃成型,工作人员需要将成型的泡沫玻璃退火处理,将泡沫玻璃从模盒中取出放入到退火窑进行退火冷却处理,闲置的模盒需要由人工进行清理模盒杂物,保证模盒内洁净,避免模盒下次投放使用时出现成型产品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模盒清理后再重新投入到生产线上,整个模盒的周转过程主要依靠人工搬运,劳动强度高,转运效率低,整体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整个模盒的周转过程主要依靠人工搬运,劳动强度高,转运效率低,整体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泡沫玻璃模盒自动回收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泡沫玻璃模盒自动回收系统,包括下料运输线,下料运输线的一端与加热窑的入口相连接,加热窑的出口设置有第一运输线,所述第一运输线分别与第二运输线和第三运输线相连接,第二运输线与第四运输线相连接,第三运输线与第五运输线相连接,第五运输线与第六运输线相连接,第六运输线与转运线相连接,转运线分别与下料运输线的另一端和第四运输线相连接;所述转运线上设有转运机构,转运机构分别与第四运输线、第六运输线和下料运输线相配合;所述转运线上设置有第一位置监测机构,第四运输线上设置有第二位置监测机构,第一位置监测机构、第二位置监测机构和转运机构均与控制箱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四运输线和第六运输线分别与两组退火窑相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下料运输线、第一运输线、第二运输线、第三运输线、第四运输线、第五运输线和第六运输线均为传动辊运输线。

优选地,所述第三运输线为水平设置,第五运输线为倾斜设置;所述所述下料运输线、第一运输线、第二运输线、第三运输线、第四运输线和第六运输线且第五运输线上均安装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与控制箱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运机构包括第一转运组件和第二转运组件,转运线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转运组件与第六运输线、第四运输线和下料运输线相连接,第二转运组件安装在转运线上且第二转运组件与第一转运组件交错布置整体形成一转运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运组件和第二转运组件均包括转运电机,转运电机与控制箱相连接,转运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轮相连接,驱动轮与从动轮啮合,从动轮通过转动轴与转运链轮相连接,转运链轮活动安装在固定架上,转运链轮上啮合有链条;所述对应的第一转运组件上的链条分别对应设置在第四运输线上相邻传动辊和第六运输线上相邻传动辊之间。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的设置高度高于传动辊的安装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置监测机构包括光电开关,光电开关安装在转运线上;所述第二位置监测机构包括行程开关,行程开关安装在第四运输线与转运线的交接处;所述光电开关和行程开关均与控制箱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运输线分别通过转运机构中的第一转运组件与第二运输线和第三运输线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整体实现通过多段组合式传输线实现了模盒从清理、下料、出窑到回收的一体自动化回收线,大大提高了模盒的整体转运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为建立智能工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运输线分流成两个转运生产线,一是为了避免人员集中在单一位置时,互相影响搬运模盒内的泡沫玻璃;二是为了配合两个退火窑同时进行对泡沫玻璃退火处理,提高了泡沫玻璃的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四运输线和转运线上分别设置行程开关和光电开关,且第四运输线上模盒的转运优先级高于转运线上的优先级,当第四运输线上和转运线上同时转运模盒时,第四运输线上的模盒优先通过进入到下料运输线上,保证了两条转运线上的模盒有序转运,防止出现模盒碰撞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四运输线和转运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退火窑,2为第一运输线,3为第二运输线,4为第三运输线,5为第五运输线,51为行程开关,6为第四运输线,7为第六运输线,8为转运线,81为光电开关,9为第一转运组件,91为链条,92为转运链轮,93为转运电机,10为下料运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泡沫玻璃模盒自动回收系统,包括下料运输线10,下料运输线10的一端与加热窑的入口相连接,加热窑的出口设置有第一运输线2,第二运输线3与第四运输线6相连接,第三运输线4与第五运输线5相连接,第五运输线5与第六运输线7相连接,第六运输线7与转运线8相连接,所述第一运输线2分别与第二运输线3和第三运输线4相连接,第四运输线6和第六运输线7分别与两组退火窑1相对应设置,便于在两个退火窑位置分别安排工人工作,将来自第四运输线和第六运输线上的模盒中的泡沫玻璃取出放入到退火窑中,整体通过多段组合式传输线实现了模盒从清理、下料、出窑到回收的一体自动化回收线,大大提高了模盒的整体转运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为建立智能工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述下料运输线10、第一运输线2、第二运输线3、第三运输线4、第四运输线6、第五运输线5和第六运输线7均为传动辊运输线,第三运输线4为水平设置,第五运输线5为倾斜设置,利用第五运输线倾斜设置,在模盒中泡沫玻璃自重的情况下,通过第五运输线自由滑动到第六运输线上;所述下料运输线10、第一运输线2、第二运输线3、第三运输线4、第四运输线6和第六运输线7均安装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与控制箱相连接,控制箱内设置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控制对应的继电器进而对各传动电机有序控制。

如图2所示,转运线8分别与下料运输线10的另一端和第四运输线6相连接;所述转运线8上设有转运机构,转运机构与控制箱相连接,转运机构分别与第四运输线6、第六运输线7和下料运输线10相配合,转运机构包括第一转运组件和第二转运组件,转运线8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转运组件与第六运输线7、第四运输线6和下料运输线10相连接,第二转运组件安装在转运线8上且第二转运组件与第一转运组件交错布置整体形成一转运通道。

第一转运组件和第二转运组件均包括转运电机93,转运电机93与控制箱相连接,转运电机93的输出轴上与驱动轮相连接,驱动轮与从动轮啮合,从动轮通过转动轴与转运链轮相连接,转运链轮92活动安装在固定架上,固定架的设置高度高于传动辊的安装高度,转运链轮92上啮合有链条91,链条两端分别啮合在转运链轮上,链条下部设置有支架,支架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整体形成一支撑转运支架用于对转运链轮和链条进行支撑;所述对应的第一转运组件上的链条91分别对应设置在第四运输线6上相邻传动辊和第六运输线7上相邻传动辊之间,当链条转动时,整体链条高度略高于传动辊的高度,便于将从传动辊上传动来的模盒从链条上转运到转运线上或从转运线上转运到下料运输线上。

所述第一运输线2分别通过转运机构中的第一转运组件与第二运输线3和第三运输线4相连接,利用第一运输线分流成两个转运生产线,一是为了避免人员集中在单一位置时,互相影响搬运模盒内的泡沫玻璃;二是为了配合两个退火窑同时进行对泡沫玻璃退火处理,提高了泡沫玻璃的生产效率。

所述转运线8上设置有第一位置监测机构,第四运输线上设置有第二位置监测机构,第一位置监测机构和第二位置监测机构均与控制箱相连接;所述第一位置监测机构包括光电开关81,光电开关81安装在转运线8上;所述第二位置监测机构包括行程开关51,行程开关51安装在第四运输线6与转运线8的交接处。

所述光电开关81和行程开关51均与控制箱相连接,通过第四运输线和转运线上分别设置行程开关和光电开关,且第四运输线上模盒的转运优先级高于转运线上的优先级,当第四运输线上和转运线上同时转运模盒时,第四运输线上的模盒碰倒行程开关,转运线上的光电开关监测到模盒通过时,控制箱内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二转运组件中的转运电机停止,此时转运上的模盒处于等待状态,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转运区域内的第一转运组件中的转运电机启动,带动模盒进入到下料运输线上,转运线上且对应第四运输线位置处的光电开关监测到第四运输线上的模盒离开转运区域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二转运机构中的转运电机启动将模盒送入到转运区域内,进而送达到下料运输线上,保证了两条转运线上的模盒有序转运,防止出现模盒碰撞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