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6494发布日期:2021-04-02 09:37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尾矿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铜尾矿既是工业废物,也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铜尾矿除少量作为旧矿井的填充料之外,其余绝大多数还以填充洼地或筑坝堆放的方式储存。其中,堆置的铜尾矿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覆盖了原有的植被,使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在世界资源不断消耗的情况下,如何将铜尾矿加以综合利用以及实现无害化处理成为了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对铜尾矿进行处理时,需要使用到对应的铜尾矿复合掺合料处理装置。然而,现有的部分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原料进行双向混料,无法将铜尾矿复合掺合料进行充分掺合,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部分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原料进行双向混料,无法将铜尾矿复合掺合料进行充分掺合,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安装有掺料筒,所述掺料筒的顶端连接有入料斗,所述入料斗的一侧安装有粉磨机构,所述粉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正端面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壁套设有皮带,所述皮带的顶部内壁安装有转柱;

所述转柱的外壁连接有齿纹柱,所述齿纹柱的外壁齿合安装有粉磨筒,所述粉磨筒的底部连接有漏槽,所述粉磨筒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顶端活动安装有防尘盖,所述漏槽的一侧连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的底部安装有控料机构,所述掺料筒的内部连接有混料机构,所述掺料筒的一侧安装有出料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齿纹柱通过所述转柱与所述粉磨筒构成转动结构,所述转柱通过所述皮带与所述转盘构成传动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控料机构包括控料槽,所述控料槽的内壁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侧安装有转块,所述转杆的外壁连接有控料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控料杆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控料槽构成转动结构,所述控料杆的中轴线与所述控料槽的中轴线相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混料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顶端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连接有第一对锥齿轮,所述第一对锥齿轮的一侧齿合安装有第二对锥齿轮,所述第二对锥齿轮的外侧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外壁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杆;

所述第二电机的一侧安装有导料口,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后端面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安装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内侧连接有弹簧,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搅拌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刮板通过所述连接板、所述活动轴与所述固定板构成活动结构,所述刮板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转杆构成弹性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筒,所述出料筒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筒的一侧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连接有螺纹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螺纹板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出料筒构成转动结构,所述连接杆的横轴线与所述出料筒的横轴线相重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粉磨机构的作用下,原料通过进料口进入粉磨筒内部,通过第一电机通电,在皮带的传动作用下使转柱转动,进而使齿纹柱在粉磨筒内壁转动,使得齿纹柱与粉磨筒对原料进行研磨粉碎。此外,在漏槽的作用下,使粉碎后的原料通过漏槽向导料板活动。通过此种设置,可使原料在装置内部进行充分磨碎,从而使原料便于混合,并且可有效激发原料的化学反应活性。

2、本实用新型中,在控料机构作用下,通过转动转块,在轴承的作用下使控料杆转动。通过控料板与控料杆的固定连接使控料板转动,从而使用户通过转块对控料板进行操作。通过等距对称设置的四组控料板,使控料板对控料槽内部进行分隔,进而使用户通过调节控料板对控料槽内部的原料流通量进行控制。通过此种设置,使研磨后的原料在进入掺料筒内部时更加精准,便于对掺合料进行精准量的掺合,提高了装置的科学性,增强了装置的实用功能。

3、本实用新型中,在混料机构的作用下,原料通过入料斗进入掺料筒内部。通过第二电机通电使转杆转动,在第一对锥齿轮与第二对锥齿轮的齿合作用下,使第二对锥齿轮转动,从而使活动杆通过转轴带动混料杆进行转动,以对掺料筒底部的原料进行混料。此外,通过在转杆外侧连接刮板,使转杆在转动时,刮板对掺料筒内壁进行刮擦,从而避免了原料在掺料筒内壁挂壁,提高了原料的利用性。此外,在搅拌杆的作用下,使转杆在掺料筒内部通过搅拌杆和混料杆对原料进行混料掺合,从而使原料混合均匀,提高了混料效率和混料质量。

4、本实用新型中,在出料机构的作用下,掺合料通过导料口进入出料筒内部。通过第三电机通电使连接杆转动使螺纹板对掺合料进行螺旋出料,进而使掺合料通过出料口出。通过此种设置,使掺合料在制备结束后可以均匀出料,增强装置的实用性与合理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中粉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中控料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中控料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中混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中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对铜尾矿进行处理时,需要使用到对应的铜尾矿复合掺合料处理装置。然而,现有的部分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原料进行双向混料,无法将铜尾矿复合掺合料进行充分掺合,工作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包括工作台1、支撑柱2、掺料筒3、入料斗4、粉磨机构5、第一电机501、转盘502、皮带503、转柱504、齿纹柱505、粉磨筒506、漏槽507、进料口508、防尘盖509、导料板510、控料机构6、控料槽601、轴承602、控料杆603、转块604、控料板605、混料机构7、第二电机701、转杆702、第一对锥齿轮703、第二对锥齿轮704、活动杆705、转轴706、混料杆707、导料口708、固定板709、活动轴710、连接板711、刮板712、弹簧713、搅拌杆714、出料机构8、出料筒801、出料口802、第三电机803、连接杆804以及螺纹板805。

工作台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工作台1的顶部安装有掺料筒3。在掺料筒3的顶端连接有入料斗4,在入料斗4的一侧安装有粉磨机构5。

具体的,粉磨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501,在第一电机501的正端面安装有转盘502。在转盘502的外壁套设有皮带503,皮带503的顶部内壁安装有转柱504。在转柱504的外壁连接有齿纹柱505,齿纹柱505的外壁齿合安装有粉磨筒506。

粉磨筒506的底部连接有漏槽507,粉磨筒506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508。在进料口508的顶端活动安装有防尘盖509,漏槽507的一侧连接有导料板510。导料板510的底部安装有控料机构6,掺料筒3的内部连接有混料机构7。在掺料筒3的一侧安装有出料机构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同时设置第一电机501、第二电机701以及第三电机803,可使得装置在断电后不影响其他电机的使用,有利于保证装置的生产效率,同时便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齿纹柱505通过转柱504与粉磨筒506构成转动结构,转柱504通过皮带503与转盘502构成传动结构。在皮带503的传动作用下使转柱504转动,从而使齿纹柱505在粉磨筒506内壁转动,齿纹柱505与粉磨筒506可对原料进行研磨粉碎。

具体的,上述的控料机构6包括控料槽601,在控料槽601的内壁安装有轴承602。轴承60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控料杆603,在控料杆603的一侧安装有转块604,控料杆603的外壁连接有控料板60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等距对称设置四组控料板605,可使控料板605对控料槽601内部进行分隔。用户可通过调节控料板605对控料槽601内部的原料流通量进行控制,从而使研磨后的原料可更加精准地进入掺料筒3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控料杆603通过轴承602与控料槽601构成转动结构,控料杆603的中轴线与控料槽601的中轴线相重合。通过控料杆603与控料板605的固定连接,可使控料板605转动,进而使用户通过转块604对控料板605进行操作。

具体的,混料机构7包括第二电机701,在第二电机701的顶端安装有转杆702。在转杆702的外壁连接有第一对锥齿轮703,第一对锥齿轮703的一侧齿合安装有第二对锥齿轮704。第二对锥齿轮704的外侧连接有活动杆705,活动杆705的一侧外壁转动安装有转轴706。活动杆70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料杆707,第二电机701一侧安装有导料口708。

与此同时,转杆70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09,固定板709的顶部安装有活动轴710。活动轴710的后端面连接有连接板711,连接板711的另一侧安装有刮板712,在刮板712的内侧连接有弹簧713,转杆70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搅拌杆714。在实际应用中,在搅拌杆714的作用下,使转杆702在掺料筒3内部可通过搅拌杆714和混料杆707对原料进行混料掺合,从而使原料混合均匀,提高了混料效率和混料质量。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刮板712通过连接板711、活动轴710与固定板709构成活动结构,刮板712通过弹簧713与转杆702构成弹性结构。可以理解的,通过刮板712对掺料筒3内壁进行刮擦,可避免原料在掺料筒3内壁挂壁,提高了原料的利用性。

具体的,出料机构8包括出料筒801,在出料筒801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802。在出料筒801的一侧连接有第三电机803,在第三电机803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杆804。连接杆804的外壁连接有螺纹板805,出料筒801顶部与导料口708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混料后的掺合料直接进入出料筒801的内部,可有效防止掺合料受污染。

在本实施例中,螺纹板805通过连接杆804与出料筒801构成转动结构,连接杆804的横轴线与出料筒801的横轴线相重合。可以理解的,螺纹板805对掺合料进行螺旋出料,可使掺合料通过出料口802出料,从而使掺合料在制备结束后可以均匀出料,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以及布局设计的合理性。

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原料通过进料口508进入粉磨筒506内部,通过第一电机501(型号:yb560-800)通电,在皮带503的传动作用下使转柱504转动,从而使齿纹柱505在粉磨筒506内壁转动,进而使齿纹柱505与粉磨筒506对原料进行研磨粉碎;

在漏槽507的作用下,使粉碎后的原料通过漏槽507向导料板510活动,从而使原料进入控料槽601。此外,通过转动转块604,在轴承602的作用下使控料杆603转动,通过控料板605与控料杆603的固定连接,使控料板605转动,从而使用户通过转块604对控料板605进行操作;

通过等距对称设置的四组控料板605,使控料板605对控料槽601内部进行分隔,用户可通过调节控料板605对控料槽601内部的原料流通量进行控制,从而使研磨后的原料在进入掺料筒3内部时更加精准;

原料通过入料斗4进入掺料筒3内部后,通过第二电机701(型号:yb560-800)通电使转杆702转动,在第一对锥齿轮703与第二对锥齿轮704的齿合作用下使第二对锥齿轮704转动,从而使活动杆705通过转轴706带动混料杆707进行转动,从而对掺料筒3底部的原料进行混料;

通过在转杆702外侧连接刮板712使转杆702在转动时,刮板712对掺料筒3内壁进行刮擦,从而避免了原料在掺料筒3内壁挂壁。在混料结束后,掺合料通过导料口708进入出料筒801内部,通过第三电机803(型号:yb560-800)通电使连接杆804转动,从而使螺纹板805对掺合料进行螺旋出料,使掺合料通过出料口802出料,掺合料在制备结束后可均匀出料。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其对应的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1:将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原料通过粉磨机构5研磨粉碎。

其中,步骤1的具体如下:将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原料通过进料口508进入粉磨筒506,从而对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原料进行研磨粉碎。

步骤2:对粉碎后的原料在控料槽601内部进行控料。

其中,步骤2具体如下:通过操作转块604,在控料板605的作用下,则使控料板605对粉碎后的原料在控料槽601内部进行控料,使原料向掺料筒3内部进料精准。

步骤3:对第二电机701通电,则使原料在掺料筒3内部充分混合。

其中,步骤3具体如下:在对掺料筒3内部进料后,将第二电机701通电,则使原料在掺料筒3内部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并通过导料口708对混料后的掺合料出料。

步骤4:对第三电机803通电,使铜尾矿复合掺合料通过螺纹板805、出料口802进行均匀出料。

其中,步骤4具体如下:掺合料通过导料口708进入出料筒801内部,将第三电机803通电,在连接杆804的转动作用下,则使铜尾矿复合掺合料通过螺纹板805、出料口802进行均匀出料。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上述的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于2020年1月对铜尾矿复合掺合料进行制备生产。为调查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与现有的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进行对比;

根据使用情况,对比数据如表一如下: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得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粉磨功能,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避免了铜尾矿复合掺合料在制备过程中的搬运,实现功能合一;此外,装置的功能布局合理,使装置实现了更轻重量、更小体积、省时省力、高效率、多功能、适应性强的优点,相比较现有的用于制备铜尾矿复合掺合料的装置具有明显的改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