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相共沉淀生产超细氧化铟锡粉体的方法

文档序号:8685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相共沉淀生产超细氧化铟锡粉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相共沉淀生产超细氧化铟锡粉体的方法,属于用湿法冶金技术制备氧化铟锡粉体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氧化物铟锡(Indium-Tin-Oxide)简称ITO,是铟系的一种重要材料,全世界约70%以上的铟用于生产此材料。ITO超细粉体材料是将一定量的氧化锡掺入氧化铟中形成的复合粉体,具有立方铁锰矿型晶体结构,是一种n型宽禁带半导体,禁带宽度Eg=3.5eV,禁带宽度值对应的波数为2.8×104cm-1,波长为365nm。用其制作的ITO薄膜对红外线的反射率大于70%,对紫外线的吸收率达于85%,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90%。ITO作为透明电极材料,被广泛用于晶体管薄膜(TFT)县市、平板液晶显示(LCD)、等离子显示、电致发光显示等,随着这些领域市场的不断增长,对ITO材料的需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公知的制备ITO粉体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均相共沉淀法、水溶液共沉淀法、微乳液法、电解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燃烧法、喷雾热分解法、机械碾磨法等CN200510010666.6公开了一种纳米铟锡氧化物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4N或5N的铟、锡为原料,用无机酸溶解后,用超声波沉淀、微波干燥、煅烧,或冷冻干燥、沸腾回流法煅烧,制取纯度为99.99%以上,平均粒径5~10nm,比表面积15m2/g的纳米铟锡氧化物粉体。此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金属锡在溶解过程中极不稳定,不能完全保证金属锡溶解成四价的锡离子,影响锡掺杂的效果,从而制得的INO粉体有杂相。
CN200510110585.3公开了一种锡掺杂氧化铟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由含铟化合物和含锡化合物的水溶液与沉淀剂进行沉淀反应,过滤,对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及热处理后而得,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含铟化合物为硝酸铟、醋酸铟、草酸铟、硫酸铟、铟的醇盐、溴化铟或酒石酸铟,所说的含锡化合物为草酸亚锡、醋酸亚锡、溴化锡、锡的醇盐、硫酸亚锡、硫酸锡、硫化锡、碘化锡、硝酸锡或硝酸亚锡;所说的含铟化合物和含锡化合物的水溶液中,锡离子与铟离子的摩尔比为3~15∶100;所说的沉淀剂为氨水;沉淀反应的反应温度30~90℃,沉淀反应体系的pH值控制在4~11之间。此发明pH值控制的范围较宽,大范围的pH值变化,会加剧粉体不均匀程度,团聚现象明显。
CN01136402.5公开了一种以水溶液法制备氧化铟锡粉末的方法,其是利用水及适当添加剂,分别溶解铟化合物、锡化合物于水中,而配制出二澄清的溶液,再加入适当添加剂,产生一定比例的金属氢氧化物,经过滤及水洗后,并加入适当添加剂予以解胶,使不同金属氢氧化物的特定成分发生水解、凝缩等反应,接着经干燥和煅烧,制成纳米级氧化铟锡粉末。此方法制备ITO粉体的过程中,水解和凝缩操作单元不易控制,不利于工业生产过程。CN99810088.9也公开了一种铟锡氧化物的悬浮液和粉末的制备方法,其是在一种或多种表面改性成分的存在下,于一种或多种溶剂的溶液中沉淀铟锡氧化物的前驱体;脱除溶剂之后煅烧所得到的粉末。
另外,P.Sujatha Devi等用乳化技术合成了纳米ITO粉体,他们先用盐酸将铟锭溶解,与定量的SnCl4·5H2O溶液混合,然后向混合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2-丁醇获2-丙醇二酸,使得混合盐溶液的体积与该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7。向该前驱体溶液中添加一定量的三乙胺并同时进行剧烈搅拌,当pH值为8~9时停止加三乙胺,得到氢氧化铟锡混合前驱体,经过丙酮洗涤、过滤、干燥,最后煅烧得到平均粒径为38nm的ITO粉。

发明内容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相共沉淀制备超细氧化铟锡粉体的方法。其以纯度大于99.99%的金属铟、SnCl4·5H2O以及氨水为原料,以pH=7.0~9.0的(NH4)2SO4-NH3·H2O或NH4Cl-NH3·H2O溶液为反应底液,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得白色的氢氧化铟锡前驱体,后经过煅烧得到平均粒径为20~60nm的浅黄绿色的球形ITO粉体。
2、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铟锡盐溶液制备先将纯度大于99.99wt%的金属铟用无机酸溶解,制得In3+含量为30g/l~200g/l铟盐溶液,所述无机酸包括硫酸、盐酸或硝酸;将SnCl4·5H2O溶于水中,制得含Sn4+30g/l~200g/l的锡盐溶液;将铟盐溶液与锡盐溶液按照In2O3∶SnO2的重量百分比(wt%)=80~98%∶20~2%的比例混匀,得到铟锡盐溶液备用;2)氢氧化铟锡乳液制备氨水与水混合配制10~25wt%氨水溶液,制备pH=7.0~9.0的硫酸铵-氨水〔(NH4)2SO4-NH3·H2O〕或氯化铵-氨水〔NH4Cl-NH3·H2O〕溶液于反应器中作底液,再底液中加入底液总体积量的3~8%的无水乙醇;将铟锡盐溶液与氨水溶液同时注入底液中,注入过程控制铟锡盐溶液与氨水的注入速度保持底液pH=7.0~9.0,并采用水浴保持反应温度为30~80℃,持续搅拌,制得白色的氢氧化铟锡乳液,保持水浴温度50~80℃,持续搅拌陈化氢氧化铟锡乳液1~6小时;3)氢氧化铟锡前驱体制备将氢氧化铟锡乳液反复采用离心过滤、洗涤,直至分别用BaCl2溶液和AgNO3溶液检不出SO42-和Cl-后,采用真空干燥10~12小时,温度75~95℃,得到白色氢氧化铟锡前驱体;4)最后将前驱体经500~800℃煅烧12~24小时,制得粒径为20~60nm的ITO粉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整个工艺过程由于始终保持反应体系的pH在7.0~9.0的范围内,保证了铟离子和锡离子的完全同时沉淀,减少了胶粒由于pH大范围变化(从酸性到中性甚至碱性)而引起的团聚现象,整套工艺合理、安全、易于控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11.4克99.993%的金属铟用98wt%的硫酸溶解,使铟盐溶液含In3+量为60g/l;将SnCl4·5H2O溶于水中制得锡盐溶液,含Sn4+50g/l;将铟盐溶液与锡盐溶液按照In2O3∶SnO2(wt%)=90%∶10%,得到铟锡盐溶液备用;2)以(NH4)2SO4和NH3·H2O为原料配制250ml pH=7.0的(NH4)2SO4-NH3·H2O溶液于反应器中作底液,在底液中加入底液总体积的6%(即15ml)的无水乙醇;将铟锡混合盐溶液与15wt%的氨水溶液同时注入(NH4)2SO4-NH3·H2O底液中,注入过程控制铟锡盐溶液与氨水的注入速度保持底液pH≈7.0~7.8,并采用水浴保持反应温度为70±5℃,持续搅拌,制得白色的氢氧化铟锡乳液;维持水浴温度70±5℃,持续搅拌陈化氢氧化铟锡乳液4小时;3)反复采用离心过滤、洗涤,直至分别用BaCl2溶液和AgNO3溶液检不出SO42-和Cl-;然后采用真空干燥10小时,温度80±5℃,得到白色疏松的氢氧化铟锡前驱体;4)最后将前驱体在马弗炉中700~800℃下煅烧12小时,得到ITO粉体。制得的ITO粉体通过XRD分析图谱与单相In2O3一致,通过EDS分析In2O3∶SnO2≈9∶1,通过TEM照片算出粒径为20~航35nm,形貌为球形,外观颜色为浅黄绿色。
实施例2采用原料的化学成分为99.994%金属In,98wt%的硫酸,分析纯的SnCl4·5H2O,分析纯的(NH4)2·SO4,分析纯的25wt%的NH3·H2O和分析纯的无水乙醇。1)16.8克99.994%的金属铟用98%的硫酸溶解,使铟盐溶液含In3+量为150g/l;将分析纯的SnCl4·5H2O溶于去离子水制得锡盐溶液,含Sn4+100g/l;将铟盐溶液与锡盐溶液按照In2O3∶SnO2(wt%)=95%∶5%混合,得到铟锡盐溶液备用;2)以(NH4)2SO4和分析纯的25%~28wt%的NH3·H2O为原料配制500ml pH=8.0的(NH4)2SO4-NH3·H2O溶液于反应器中作底液,在底液中加入底液总体积的5%(即25ml)的无水乙醇;将铟锡混合盐溶液与15%的氨水同时注入(NH4)2SO4-NH3·H2O底液中,注入过程控制铟锡盐溶液与氨水的注入速度保持底液pH≈7.0~8.0,并采用水浴保持反应温度为50±5℃,持续搅拌,制得白色的氢氧化铟锡浮液;维持水浴温度60±5℃,持续搅拌陈化氢氧化铟锡乳液5小时;3)反复采用离心过滤、洗涤,直至分别用BaCl2溶液和AgNO3溶液检不出SO42-和Cl-;然后采用真空干燥12小时,温度85±5℃,得到白色疏松的氢氧化铟锡前驱体;4)最后将前驱体在马弗炉中650~700℃下煅烧18小时,得到ITO粉体。制得的ITO粉体通过XRD分析图谱与单相In2O3一致,通过EDS分析In2O3∶SnO2≈95∶5,通过TEM照片算出粒径为25~45nm,形貌为球形,外观颜色为浅黄绿色。
实施例3采用原料的化学成分为99.993%金属In,65wt%硝酸,分析纯的SnCl4·5H2O,分析纯的(NH4)2·SO4,分析纯的25wt%的NH3·H2O和分析纯的无水乙醇。1)18.4克99.993%的金属铟用硝酸溶解,使铟盐溶液含In3+量为180g/l;将分析纯的SnCl4·5H2O溶于去离子水制得锡盐溶液,含Sn4+150g/l;将铟盐溶液与锡盐溶液按照In2O3∶SnO2(wt%)=85%∶15%混合得到铟锡混合盐溶液备用;2)以(NH4)2SO4和NH3·H2O为原料配制200ml pH=8.5的(NH4)2SO4-NH3·H2O溶液于反应器中作底液,在底液中加入底液总体积的8%(即16ml)的无水乙醇;将铟锡混合盐溶液与20wt%的氨水同时注入(NH4)2SO4-NH3·H2O底液中,注入过程控制铟锡盐溶液与氨水的注入速度保持底液pH≈8.0~8.8,并采用水浴保持反应温度为45±5℃,持续搅拌,制得白色的氢氧化铟锡浮液;6)升高水浴温度到70±5℃,持续搅拌陈化氢氧化铟锡乳液2小时;3)反复采用离心过滤、洗涤,直至分别用BaCl2溶液和AgNO3溶液检不出SO42-和Cl-;然后采用真空干燥10小时,温度85±5℃,得到白色疏松的氢氧化铟锡前驱体;4)最后将前驱体在马弗炉中600-650℃下煅烧15小时,得到ITO粉体。制得的ITO粉体通过XRD分析图谱与单相In2O3一致,通过EDS分析In2O3∶SnO2≈85∶15,通过TEM照片算出粒径为30~60nm,形貌为长条状和球形,外观颜色为浅黄绿色。
实施例4采用原料的化学成分为19.1克99.992%金属In,38wt%盐酸,SnCl4·5H2O,NH4Cl,25wt%的NH3·H2O和无水乙醇。1)19.1克99.992%的金属铟用盐酸溶解,使铟盐溶液含In3+量为30g/l;将SnCl4·5H2O溶于水中,制得锡盐溶液,含Sn4+40g/l;将铟盐溶液与锡盐溶液按照In2O3∶SnO2(wt%)=90%∶10%混合得到铟锡混合盐溶液备用;2)以NH4Cl和10wt%的氨水溶液为原料配制400ml pH=9.0的NH4Cl-NH3·H2O溶液于反应器中作底液,在底液中加入底液总体积的5%(即20ml)的无水乙醇;5)将铟锡混合盐溶液与10%的氨水同时注入NH4Cl-NH3·H2O底液中,注入过程控制铟锡盐溶液与氨水的注入速度保持底液pH≈8.4~9.0,并采用水浴保持反应温度为50℃,持续搅拌,制得白色的氢氧化铟锡浮液;6)升高水浴温度到70±5℃,持续搅拌陈化氢氧化铟锡乳液1小时;3)反复采用离心过滤、洗涤,直至分别用BaCl2溶液和AgNO3溶液检不出SO42-和Cl-;然后采用真空干燥12小时,温度70±5℃,得到白色疏松的氢氧化铟锡前驱体;4)最后将前驱体在马弗炉中550~600℃下煅烧24小时,得到ITO粉体。制得的ITO粉体通过XRD分析图谱与单相In2O3一致,通过EDS分析In2O3∶SnO2≈90∶10,通过TEM照片算出粒径为25~50nm,形貌为类球形,外观颜色为浅黄绿色。
权利要求
1.一种液相共沉淀制备超细氧化铟锡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完成,1)铟锡盐溶液制备先将纯度大于99.99wt%的金属铟用无机酸溶解,制得In3+含量为30g/l~200g/l铟盐溶液,将SnCl4·5H2O溶于水中,制得含Sn4+30g/l~200g/l的锡盐溶液;将铟盐溶液与锡盐溶液按照In2O3:SnO2的重量百分比为80~98%∶20~2%的比例混匀,得到铟锡盐溶液备用;2)氢氧化铟锡乳液制备氨水与水混合配制10~25wt%氨水溶液,制备pH=7.0~9.0的硫酸铵-氨水或氯化铵-氨水溶液于反应器中作底液,再底液中加入底液总体积量的3~8%的无水乙醇;将铟锡盐溶液与氨水溶液同时注入底液中,注入过程控制铟锡盐溶液与氨水的注入速度保持底液pH=7.0~9.0,并采用水浴保持反应温度为30~80℃,持续搅拌,制得白色的氢氧化铟锡乳液,保持水浴温度50~80℃,持续搅拌陈化氢氧化铟锡乳液1~6小时;3)氢氧化铟锡前驱体制备将氢氧化铟锡乳液反复采用离心过滤、洗涤,直至分别用BaCl2溶液和AgNO3溶液检不出SO42-和Cl-后,采用真空干燥10~12小时,温度75~95℃,得到白色氢氧化铟锡前驱体;4)最后将前驱体经500~800℃煅烧12~24小时,制得粒径为20~60nm的ITO粉体。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相共沉淀制备超细氧化铟锡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酸包括硫酸、盐酸或硝酸。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相共沉淀制备超细氧化铟锡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分析纯的SnCl4·5H2O,分析纯的(NH4)2·SO4,分析纯的的NH3·H2O和分析纯的无水乙醇作原料。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相共沉淀制备超细氧化铟锡粉体的方法。本发明以纯度大于99.99%的金属铟、SnCl
文档编号C01G15/00GK1994894SQ200610163856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9日
发明者杨斌, 徐宝强, 刘大春, 郭亚琴, 冯同春, 戴永年, 马文会, 邓勇, 李伟宏, 唐万启, 刘永成, 杨部正, 谢克强, 伍继君, 王飞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