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式氨分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266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承压式氨分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承压式氨分介器,本实用新型可用来将氨气分介为氢气和氮气,并特别适用于需要获得压力高于0.1MPa分介气体产物的使用埸合。
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内热式氨分介器其结构历来均包括有反应罐1、内罐2、保温层3、外罐4以及电热元件5(如附


图1所示)。在这种传统氨分介器中,反应罐1内装有氨分介催化剂。当氨从内罐进入通过具有800℃左右的催化剂时就分介成氢和氮。进入内罐的氨一般要求其压力≤0.1MPa。这是因为如果进入内罐的氨的压力大于0.1MPa,那么,因内罐壁二侧存在的压力差就会使处于800℃左右的内罐难以承受而产生鼓肚变形。因而长期以来在该领域的技术和作业人员均认为采用内热式氨分介器,进入内罐的氨气压力必定应小于0.1MPa。但随着工业展,有许多作业需要或需要添加压力高于0.1MPa的氢氮混合气。那么常规的做法是将传统氨分介器分介后的氢氮混合气通过升压装置以满足作业的需要。这样不但增加设备投资使操作系统复杂化,且也常常会因升压装置不严密而带来不必要的氧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研制一种能承受压力高于0.1MPa的氨分介器,从而使分介产物的压力也高于0.1MPa。

图1为传统内热式氨分介器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1为反应罐,2为内罐,3为保温层,4为外罐,5为电热元研究传统内热式氨分介器之所以不能承压的原因是因为内罐2的存在。如前所述,如果进入内罐2的氨的压力大于0.1MPa,势必在温度作用下内罐壁难以承受因罐壁二侧所产生的压差。为此,本院经反复研究一反国内外历来所采用的传统结构形式,撤除内罐2以解决承压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反应罐1,保温层3,外罐4和电热元件5。也即取消了国内外传统结构中历来采用的内罐2。
经改进后的氨分介器由于取消了内罐2。因而可使进入反应罐1的氨的压力大于0.1MPa。反应罐1与外罐4是连通的,故反应罐1的罐壁二侧压力是相等的,且外罐4与反应罐1之间填有大量保温层3,因而外罐4的罐壁温度较低,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外罐4的罐壁能够承受因进气压力增大而产生的罐壁二侧压力差,由于进入反应罐1的氨的压力大于0.1MPa。因而分介产物的压力也必定大于0.1MPa。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除了可满足压力高于0.1MPa氮氢混合气的生产需要外,还可节约由大量耐热合金制成的内罐消耗。据初步估算,有内罐和无内罐的氨分介器相比,前者造价比后者高四倍左右。还不包括因要使分介产物升压所需的升压装置。
本院已试制二台产气压力为0.5MPa。产气量为5米3/小时的承压式分介器。分别在沈阳鼓风机厂和上海红星轴承厂试用,试用效果良好。
权利要求1.一种承压式氨分介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反应罐1,保温层3,外罐4和电热元件5,所说的反应罐1与外罐4是连通的。
专利摘要一种承压式氨分解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反应罐1,保温层3,外罐4和电热元件5。本实用新型由于取消了历来传统内热式氨分解器结构中的内罐2,因而可使进气压提高,从而满足分解产物压力提高的要求。而且由于取消由耐热合金制成的内罐,使本实用新型的造价比传统结构造价降低四倍。
文档编号C01B3/04GK2126849SQ92215628
公开日1993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30日
发明者吕藩初, 禾加静, 董定 申请人:上海冶金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