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回转式再生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0846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热回转式再生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窑炉类,特别涉及一种电热回转式再生炉。
我国于80年代引进消化了炭浆工艺,随着黄金行业的发展,所建炭浆厂也逐渐增多,炭浆厂应用的活性炭在运转一定时间后,其吸附能力将会下降,影响对金的回收,经湿法再生无效时,则需要火法再生,电热回转式再生炉即为火法再生的设备;电热式活性炭再生炉按加热方式可分为外热式和内热式两种,目前,工业上使用的内热式再生炉,其加热电极的位置和炭的运动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其性能也有较大的不同;按照中国专利ZL8510061.9号技术制造的再生炉,其加热电极安装在圆锥状的加热炉体内的两个侧面,属于间歇式再生炉,每次再生前先将炭装入锥体内,然后用振动电机使锥体内的炭层发生振动,在其两侧的两电极间加135V-220V的直流电,作为导体的炭层在电流的作用下产生热量,在10多分钟的时间里将自身加热到800℃左右,达到再生的目的,再生的炭从锥体下部卸出,再准备进行下一次再生;按ZL9620904.6号专利技术制造的活性炭再生炉是一种卧式炉,炉腔为有一定倾角的长方形体,炭从炉腔较高的一端连续加入炉腔中,多组成对的加热电极垂直安装在炉体的两侧,炉体下部设振动电机,使炭均匀分布在炉腔中并不断地向炉腔后部运动,炭层在每一对电极间承受60V-110V的电压,电流通过炭层而产生热量,因此在炭运动到炉腔后部时已被加热到800℃左右,达到再生的目的,从炉中排出;立式再生炉为一垂直的长方形腔体,腔体两侧安装多对电极,相当于把卧式再生炉立起来安装,炭从上部加入,在炉腔下部通过排料机排出再生的炭;以上三种再生炉都存在一定的缺欠,首先是间歇式再生炉,由于热量不能重复利用,电耗大,一般达到每公斤活性炭1.5-2.0Kw.h,由于振动和不断地重复性开停,部件故障率高,又由于炭层温度不断升高,要求电源有较强的自动调节电功率功能,因此对电源要求较高,电源设备造价相应的也高;卧式再生炉由于能利用再生后炭所带的一部分热量,电耗降到每公斤活性炭1Kw.h,但也同样存在机械故障率高及电控部分功能缺陷,尤其是电极距离过小,由于炭层的电阻随炭层厚度增加而增大,电极距离过小,易造成电流过大引起电极烧损等问题,设备造价也高,由于振动排炭处炭粉尘大,操作环境恶劣,炭磨损大;立式再生炉电耗虽有所降低,约为每公斤活性炭0.8Kw.h,机械故障率少,但由于电加热形式与卧式相同,电控设备复杂,造价高,电器问题仍然影响其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三种常用内热式活性炭再生炉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电热回转式再生炉,使其具有升温快,炉体体积小、造价底、寿命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电热回转式再生炉,其炉主体采用炭钢外壳,内置耐火材料,出炭通道略低于进炭通道,出炭通道及进炭通道均采用保温材料保温,炉主体底部采用四轴辊支撑,用链条传动实现炉体旋转;进、出炭通道采用耐火砖模块,其姿态可调,在模块内置放石墨电极,出炭通道采用筒状结构,并在出炭通道加入水蒸气,水蒸气同时也起到降温作用,炉体整体角度可调;进、出炭通道的保温材料与炉体之间采用填料密封,填料为石墨、石棉等耐高温材料;活性炭的加热采用可控硅整流,电流负反馈触发电路,此种电路可保证加热功率不因活性炭电阻减小而增加过快,输出功率可以调节,采用温度控制出炭,即活性炭被加热到700-800℃时,开始出炭,出炭量采用多组时间继电器控制,同时水蒸气加入也受温度控制,即到达设定温度后,水蒸气开始加入活性炭内,炉体旋转是与开始加入活性炭同步进行。
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炭通道模块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炭通道模块剖视示意图。
(1)为电极、(2)为电极插孔、(3)为耐火层、(4)为外壳、(5)为进炭通道、(6)为料斗、(7)为填料、(8)为填料压盖、(9)为风罩、(10)为链轮、(11)为挡轮、(12)为炉体、(13)为耐火层、(14)为测温孔、(15)为出炭通道、(16)为水蒸气加入孔、(17)为调姿顶丝、(18)为出炭托盘、(19)为凸轮、(20)为减速机、(21)为电机、(22)为支架、(23)为轴承、(24)为轴、(25)为电机、(26)为减速机、(27)为挡轮挡板、(28)为小链轮、(29)为链条、(30)为支撑轮托架、(31)为支撑轮、(32)为倾斜调整顶丝、(33)为进炭通道模块、(34)为出炭通道模块、(35)为出炭系统装置、(36)为炉体旋转系统装置。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炉体(12)、进炭通道模块(33)、出炭通道模块(34)、出炭系统装置(35)、炉体旋转系统装置(36)及支架(22)等所构成,其中炉体(12)为一筒形,外壳是用碳钢管或碳钢筒制成,其内部设有耐火层(13),耐火层是由耐火材料制成,一般采用耐火砖或耐火混凝土,其目的为了保温与绝缘,在炉体(12)两端各设有进炭通道模块(33)和出炭通道模块(34),在两模块(33)和(34)与炉体(12)的间隙是采用密封填料(7)密封,并用填料压盖固紧,起到保温及防止活性炭流出的作用,进炭通道模块(33)是由外壳(4)、耐火层(3)、进炭通道(5)、电极(1)、电极插孔(2)所构成,其外壳由碳钢制成,在模块内设有一电极安装孔,孔径略大于电极直径,此结构保证电极在其消耗后容易补充,电极为柱状,有一定长度,在其前部消耗后,可将后部推入炉内,出炭通道模块(34)是由外壳(4)、耐火层(3)、测温孔(14)、电极(1)、电极插孔(2)、出炭通道(15)、水蒸气加入孔(16)所构成,电极安装同模块(33)相同;在出炭通道(15)的末端下部设有出炭系统装置,该装置是由出炭托盘(18)、凸轮(19)、减速机(20)、电机(21)、轴承(23)和轴(24)构成;炉体(12)置于支撑轮(31)上,支承轮(31)装在支撑轮托架(30)上,支撑轮托架(30)装在支架(22)上,支架(22)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与地面固定,上部为沿一端可倾斜式的,用倾斜调整顶丝(32)调节倾角;在炉体(12)中间部装有链轮(10),挡轮(11),链轮与炉体旋转系统装置(36)相连,挡轮(11)与固定在支架上的挡轮板(27)接触,链轮(10)通过链条(29)与连接在减速机(26)上的小链轮(28)相连,减速机(26)由电机(25)带动;调姿顶丝(17)用来调整进、出炭通道模块姿态。
结合附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再生炉启动时,炉体(12)旋转,活性炭从料斗(6)进入进炭通道(5)流入炉体内,并在炉体旋转过程中向出炭通道(15)运动,当炉体内活性炭达到一定高度后,开始通电加热,当活性炭温度加热至700-800℃时,开始出炭,在出炭通道的水蒸气加入孔中喷出蒸气使炭进行活化,同时也对活性炭进行降温,然后排入料仓。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升温速度快、能耗低、体积小、再生温度稳定、寿命长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回转式再生炉,它是由炉体(12)、进炭通道模块(33)、出炭通道模块(34)、出炭系统装置(35)、炉体旋转系统装置(36)及支架(22)等构成,其特征在于炉体(12)为一筒形,外壳是用碳钢管或碳钢筒制成,其内部设有耐火层(13),在炉体(12)两端各设有进炭通道模块(33)和出炭通道模块(34),在两模块(33)和(34)与炉体(12)相连的间隙是采用密封填料(7)密封,并用填料压盖固紧,两模块的姿态是用调姿顶丝(17)调整;炉体(12)置于支撑轮(31)上,支撑轮(31)装在支撑托架(30)上,支撑轮托架(30)装在支架(22)上,支架(22)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与地面固定,上部为沿一端可倾斜式,用倾斜调整顶丝(32)调节倾角;在炉体(12)中间部装有链轮(10),链轮(10)通过链条(29)与炉体旋转系统装置(36)相连,挡轮(11)与固定在支架(22)上的挡轮板(27)接触;在出炭通道(15)的末端下部设有出炭系统装置(3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回转式再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进炭通道模块(33)是由外壳(4)、耐火层(3)、进炭通道(5)、电极(1)、电极插孔(2)所构成,其中在模块(33)内设有一电极安装孔,孔径略大于电极直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回转式再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出炭通道模块(34)是由外壳(4)、耐火层(3)、测温孔(14)、电极(1)、电极插孔(2)、出炭通道(15)、水蒸气加入孔(16)所构成,其中在模块(34)内设有一电极安装孔,孔径略大于电极直径,测温孔(14)设在电极(1)上部,水蒸气加入孔设在出炭通道(15)的下部。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回转式再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出炭系统装置,它是由出炭托盘(18)、凸轮(19)、减速机(20)、电机(21)、轴承(23)和轴(24)构成。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回转式再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炉体旋转系统装置(36)是由链轮(10)、挡轮(11)、挡轮板(27)、链条(29)、小链轮(28)、减速机(26)、电机(25)所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热回转式再生炉,它是由炉体(12)、进炭通道模块(33)、出炭通道模块(34)、出炭系统装置(35)、炉体旋转系统装置(36)及支架(22)等构成,其特点在于活性炭本身具有导电性,炭层通电加热后便可迅速升温,由于是内加热所以耗能低,由于是电热回转式,所以占地面积小,又由于是多组时间继电器控制,所以再生温度稳定,又由于是旋转式的无振动,因此寿命长。
文档编号C01B31/00GK2388183SQ9921675
公开日2000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16日
发明者巩春龙 申请人:巩春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