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裂纹形成装置以及形成方法_5

文档序号:8366858阅读:来源:国知局
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抛光带13具备以旋转轴心OO为中心而旋转的圆柱状的轴部13a、以及与轴部13a的外周面嵌合并且在其外表面附着有磨粒的橡胶制的带13b。并且,抛光带13构成为,其旋转圆周速度比玻璃带G的搬运速度快(也可以采用抛光带13的旋转圆周速度与玻璃带G的搬运速度大致相同的结构)。
[0113]根据具备该抛光带13的初始裂纹形成装置1,通过抛光带13向沿搬运方向B拉入玻璃带G的方向旋转并且使玻璃带G的端部Ga受损,由此,带13b能够在不使与搬运方向B相反的力作用于玻璃带G的情况下在端部Ga形成初始裂纹组CG。因此,能够尽可能避免在端部Ga施加有过大的力,能够尽可能避免发生在玻璃带G中产生破裂的情况。
[0114]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褶皱去除机构而使用了褶皱去除台,但不限于此,例如,作为褶皱去除机构,也能够采用图11a、图1lb所示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图11a、图1lb中,也对具有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初始裂纹形成装置相同的功能或者形状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115]如图1la所示,也可以将朝向玻璃带G喷射空气V的空气喷射器14用作褶皱去除机构。空气喷射器14构成为设置在比初始裂纹形成区域S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并且构成为从正上方对玻璃带G的表面喷射空气V。从空气喷射器14喷射的空气V向比玻璃带G的宽度更宽的区域喷射,利用其风压按压并去除产生于玻璃带G的褶皱。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喷射器14也可以采用从相对于玻璃带G的表面倾斜的角度喷射空气V的结构。另外,只要在玻璃带G的搬运路径上朝向比初始裂纹形成区域S靠上游侧的位置喷射空气V,则空气喷射器14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处。此外,空气喷射器14也可以设置为仅去除初始裂纹形成区域S的周边部的褶皱。在该情况下,还能够适当地一并使用检测褶皱的机构。
[0116]如图1lb所示,也可以将旋转并按压玻璃带G的滚筒刷15用作褶皱去除机构。滚筒刷15设置在比初始裂纹形成区域S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并且滚筒刷15的轴向长度比玻璃带G的宽度长。另外,滚筒刷15与翼片抛光轮4同样构成为在朝向搬运方向B拉入玻璃带G的方向(该图所示的R方向)上旋转。并且,一边旋转一边按压去除产生于玻璃带G的褶皱。需要说明的是,滚筒刷15也可以设置为仅去除初始裂纹形成区域S的周边部的褶皱。在该情况下,能够适当地一并使用检测褶皱的机构。另外,为了在玻璃带G的端部Ga形成初始裂纹组CG之后,防止不必要的接触损伤的产生、污物的附着,滚筒刷15上升以与玻璃带G分尚。
[0117]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列举形成成为用于通过激光切割将形成于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厚壁的突缘部从作为产品而使用的产品部切断(切除)的起点的初始裂纹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在通过激光切割切断板玻璃从而调节其尺寸的情况、从大面积母材玻璃中切割出小面积的板玻璃的情况等之下,也能够在形成成为板玻璃的切断起点的初始裂纹组时应用本发明。此外,作为搬运玻璃带(板玻璃)的搬运机构,除了传送带之外,也可以采用使用树脂制的固定式工作台等的结构。
[0118]附图标记说明
[0119]1:初始裂纹形成装置
[0120]2:褶皱去除台
[0121]3:传送带
[0122]4:翼片抛光轮
[0123]4a:轴部
[0124]4b:砂布
[0125]5:抽吸器
[0126]6:抽吸器
[0127]9:初始裂纹形成部件
[0128]14:空气喷射器
[0129]15:滚筒刷
[0130]O:旋转轴心
[0131]00:旋转轴心
[0132]A:翼片抛光轮(抛光带)的旋转方向
[0133]B:玻璃带的搬运方向
[0134]G:玻璃带(板玻璃)
[0135]Ga:端部
[0136]C:初始裂纹
[0137]CG:初始裂纹组
[0138]K:玻璃粉
[0139]S:初始裂纹形成区域
【主权项】
1.一种初始裂纹形成装置,其通过使由搬运机构搬运的板玻璃的搬运方向前方侧的端部受损,由此在该端部的与搬运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多个初始裂纹集合而得到的初始裂纹组,所述初始裂纹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旋转施损部,该旋转施损部向沿搬运方向拉入所述板玻璃的方向旋转并且使所述端部受损, 该旋转施损部的旋转圆周速度比所述板玻璃的搬运速度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始裂纹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施损部具备:轴部,其沿着所述板玻璃的面方向延伸且以旋转轴心作为中心而旋转;以及片状的施损部件,其从该轴部以放射状延伸并且具有挠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初始裂纹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裂纹形成装置构成为,所述旋转施损部位于所述施损部件与所述搬运机构接触的位置,且通过如下的所述旋转施损部使所述端部受损,所述旋转施损部在以不与所述板玻璃接触的状态旋转时,以如下方式旋转,即,在将从所述施损部件向所述搬运机构施加的按压力设为F[N],将所述施损部件与所述搬运机构接触的接触部的沿着所述旋转轴心的方向的长度设为W[mm]时,P = (F/ff) [N/mm]的值满足0.02 < P < 0.1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初始裂纹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旋转施损部作为基准的所述板玻璃的搬运方向前方具备第一抽吸机构,所述第一抽吸机构在所述旋转施损部使所述端部受损时抽吸从所述板玻璃产生的玻璃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初始裂纹的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抽吸机构,所述第二抽吸机构从上方覆盖所述旋转施损部,并且在所述旋转施损部使所述端部受损时抽吸从所述板玻璃产生的玻璃粉。
6.一种初始裂纹形成装置,其通过使由搬运机构搬运的板玻璃的搬运方向前方侧的端部受损,由此在该端部的与搬运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多个初始裂纹集合而得到的初始裂纹组,所述初始裂纹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初始裂纹形成部,所述初始裂纹形成部沿所述板玻璃的搬运方向移动并且使所述端部受损, 该初始裂纹形成部的移动速度与所述板玻璃的搬运速度大致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初始裂纹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裂纹形成部是向沿搬运方向拉入所述板玻璃的方向旋转并且使所述端部受损的旋转施损部,并且该旋转施损部的旋转圆周速度与所述板玻璃的搬运速度大致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初始裂纹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施损部具备:轴部,其沿着所述板玻璃的面方向延伸且以旋转轴心作为中心而旋转;以及片状的施损部件,其从该轴部以放射状延伸并且具有挠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初始裂纹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裂纹形成装置构成为,所述旋转施损部位于所述施损部件与所述搬运机构接触的位置,且通过如下的所述旋转施损部使所述端部受损,所述旋转施损部在以不与所述板玻璃接触的状态旋转时,以如下方式旋转,即,在将从所述施损部件向所述搬运机构施加的按压力设为F[N],将所述施损部件与所述搬运机构接触的接触部的沿着所述旋转轴心的方向的长度设为W[mm]时,P = (F/ff) [N/mm]的值满足0.5 < P < 3.0。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初始裂纹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裂纹形成部构成为使所述端部中的除所述板玻璃的边缘部以外的部位受损。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初始裂纹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玻璃的搬运路径中的与形成所述初始裂纹组的初始裂纹形成区域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具备去除产生于所述端部的褶皱的褶皱去除机构。
12.—种初始裂纹形成方法,其通过使由搬运机构搬运的板玻璃的搬运方向前方侧的端部受损,由此在该端部的与搬运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多个初始裂纹集合而得到的初始裂纹组,所述初始裂纹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向沿搬运方向拉入所述板玻璃的方向旋转的旋转施损器具使所述端部受损,并且, 使所述旋转施损器具的旋转圆周速度比所述板玻璃的搬运速度快。
13.一种初始裂纹形成方法,其通过使由搬运机构搬运的板玻璃的搬运方向前方侧的端部受损,由此在该端部的与搬运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多个初始裂纹集合而得到的初始裂纹组,所述初始裂纹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沿着所述板玻璃的搬运方向移动的初始裂纹形成器具使所述端部受损,并且, 使所述初始裂纹形成器具的移动速度与所述板玻璃的搬运速度大致相同。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初始裂纹形成装置(1),其通过使由传送带(3)搬运的玻璃带(G)的搬运方向(B)前方侧的端部(Ga)受损,由此在端部(Ga)的与搬运方向(B)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多个初始裂纹(C)集合而得到的初始裂纹组(CG),所述初始裂纹形成装置(1)具有翼片抛光轮(4),该翼片抛光轮(4)向沿搬运方向(B)拉入玻璃带(G)的方向旋转并且使端部(Ga)受损,翼片抛光轮(4)的旋转圆周速度比玻璃带(G)的搬运速度快。
【IPC分类】C03B33-037, C03B33-09, C03B33-023
【公开号】CN104684856
【申请号】CN201380051332
【发明人】伊东翔, 森弘树, 森浩一
【申请人】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1日
【公告号】EP2918558A1, WO2014073472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