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芯片裂纹的顶针方法

文档序号:7259095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防止芯片裂纹的顶针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芯片裂纹的顶针方法,包括:1)设计一种顶针装置,该顶针装置包括:次顶针、主顶针和主次顶针控制模块,次顶针和主顶针设于主次顶针控制模块上;其中,次顶针,用于使芯片部分剥离,以减轻主顶针的负载■’主顶针,用于使芯片二次剥离;主次顶针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次顶针和主顶针的操作;2)调整主次顶针均处于待用状态,并控制顶针装置上升;3)利用次顶针进行第一次剥离,使部分芯片与蓝膜相剥离;4)利用主顶针进行第二次剥离,再使芯片与蓝膜相剥离;5)经拾取头,把芯片取拾走。本发明可有效避免顶针/蓝膜的搭配所导致的芯片背面顶针裂纹。
【专利说明】防止芯片裂纹的顶针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电路封装领域中的顶针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芯片裂纹 的顶针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集成电路封装流程中,芯片剥离是一步十分重要的工艺步骤。该芯片剥离可以 分为两个步骤,即顶针接触的瞬间阶段和芯片剥离的上升阶段,如图1-2所示,芯片顶针顶 起芯片,使芯片与蓝膜进行分离,然后,拾取头通过真空作用,把芯片拾取。在顶针接触的瞬 时阶段,如果顶针速度过高,会引起顶针对芯片的冲击增大,有可能导致剥离过程中芯片的 碎裂;如果顶针速度太低,则不能有效拜托胶水的粘力,使芯片与蓝膜分离;在芯片剥离的 上升阶段,如果胶水的粘附力过大,则可能会发生拾不起来的现象,必须通过增加顶针冲击 力才能有效剥离,且容易发生芯片的歪斜并引起芯片边缘的碎裂问题,如图3所示。
[0003] 随着芯片的越来越薄以及部分芯片会偏大,顶针工艺会越来越难。因此,需研发一 种新的顶针方法,以解决芯片裂纹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芯片裂纹的顶针方法。通过该方法,能 避免顶针/蓝膜的搭配所导致的芯片背面顶针裂纹,解决了现有的芯片剥离中存在的因顶 针的速度过快或者膜的吸附力过强等引起顶针刺破蓝膜划伤芯片,严重情况下可以导致裂 片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防止芯片裂纹的顶针方法,包括步骤:
[0006] 1)设计一种新的顶针装置,该顶针装置包括:次顶针、主顶针和主次顶针控制模 块;
[0007] 其中,次顶针,用于先使芯片部分剥离,以减轻主顶针的负载;
[0008] 主顶针,用于使芯片二次剥离,即在次顶针进行部分剥离后,进行最终的剥离;
[0009] 主次顶针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次顶针和主顶针的操作;
[0010] 所述次顶针和主顶针设于主次顶针控制模块上;
[0011] 2)通过主次顶针控制模块,调整主次顶针均处于待用状态,并控制顶针装置上 升;
[0012] 3)通过主次顶针控制模块,利用次顶针进行第一次剥离,使部分芯片与蓝膜相剥 离;
[0013] 4)通过主次顶针控制模块,利用主顶针进行第二次剥离,再使芯片与蓝膜相剥 离;
[0014] 5)经拾取头,把芯片取拾走。
[0015]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6)抽回主次顶针控制模块,主顶针回位并回归待用状态,然 后,重复步骤2)?5)。例如,防止芯片裂纹的顶针方法,可为三次剥离的方式进行芯片剥 离,并把次顶针做成内圈次顶针和外圈次顶针,利用外圈次顶针进行第一次剥离,使30%芯 片与蓝膜相剥离,利用内圈次顶针进行第二次剥离,再使60%芯片与蓝膜相剥离,最后,主 顶针实现90%或100%剥离。
[0016] 所述步骤1)中,该次顶针,以主顶针为中心均匀分布,以不超过芯片边界为限,并 以芯片受力均匀为标准;次顶针的针尖为圆形或平顶的形状;次顶针的数目可为2根以上, 如可为2?32根;
[0017] 步骤1)中,主顶针位于芯片的中心位置;主顶针的数目可为1根或多根。
[0018] 步骤1)中,主次顶针控制模块包括:基座和控制装置;其中,基座用于设置次顶针 和主顶针;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主次顶针的操作顺序和位置,并且在次顶针发挥作用时,主顶 针处于待用状态;在主顶针发挥作用时,次顶针处于待用状态,等一次作业完毕,主次顶针 均处于待用状态。
[0019] 所述步骤3)中,部分芯片为20%?40%的芯片;在次顶针进行第一次剥离时,主顶 针处于待用或待用状态。
[0020] 所述步骤4)中,使70%?100%的芯片与蓝膜相剥离;在主顶针进行第二次剥离 时,次顶针回归待用状态。
[0021] 上述的待用状态,包括:顶针(主顶针、次顶针)抽回或顶针原处不动。
[0022] 本发明,通过采用两步工艺法,先缓冲,使芯片与蓝膜初步分离;然后,顶起芯片, 使过冲压力较小的情况下,顶起芯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顶针/蓝膜的搭配所导致的 芯片背面顶针裂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 图1是传统顶针作业结构示意图(顶针接触前);
[0025] 图2是传统顶针作业结构示意图(顶针顶起后);
[0026] 图3是顶针应力过大引起芯片背面裂纹的显微镜检测图;
[0027] 图4是本发明的次顶针作业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发明的主顶针作业示意图。
[0029]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 1为顶针,2为蓝膜,3为胶水,4为芯片,5为拾取头,11为次顶针,12为主顶针,13 为控制装置,14为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本发明的防止芯片裂纹的顶针方法,包括步骤:
[0032] 1)设计一种新的顶针装置,该顶针装置含有次顶针11、主顶针12和主次顶针控制 模块,所述次顶针11和主顶针12设于主次顶针控制模块上;;
[0033] 其中,次顶针11,用于先使芯片4部分剥离,以减轻主顶针12的负载;该次顶针 11,以主顶针12为中心均匀分布,以不超过芯片4边界为限,并以芯片4受力均匀为标准; 次顶针11的针尖为圆形或平顶的形状;次顶针11的数目,以让芯片4均匀受力为主要考 虑,根据实际应用,可为2根以上,如可为2?32根;
[0034] 主顶针12,用于使芯片4二次剥离,即在次顶针11进行部分剥离后,进行最终的剥 离;主顶针12位于芯片4的中心位置;主顶针12的数目一般设置为1根,如果芯片4面积 较大,可以设置1根以上,即主顶针12的数目可为1根或多根;
[0035] 主次顶针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次顶针11和主顶针12的操作;该主次顶针控制模块 包括:基座14和控制装置13 ;其中,基座14用于设置次顶针11和主顶针12 ;控制装置13 用于控制主次顶针的操作顺序和位置,并且在次顶针11发挥作用时,主顶针12处于待用状 态;在主顶针12发挥作用时,次顶针11处于待用状态,等一次作业完毕,主次顶针均处于待 用状态;
[0036] 2)通过主次顶针控制模块,调整主次顶针均处于待用状态,并控制顶针装置上 升;
[0037] 3)通过主次顶针控制模块,利用次顶针11进行第一次剥离,使部分芯片4与蓝膜 2相剥离(如部分芯片4为20%?40%的芯片4)(如图4所示);
[0038] 其中,在次顶针11进行第一次剥离时,主顶针12处于待用或待用状态;
[0039] 4)通过主次顶针控制模块,利用主顶针12进行第二次剥离,再使芯片4与蓝膜2 相剥离(如70%?100%的芯片4与蓝膜2相剥离)(如图5所示);
[0040] 其中,在主顶针12进行第二次剥离时,次顶针11回归待用状态。
[0041] 5)经拾取头5,把芯片4取拾走。
[0042] 另外,上述方法,还可包括:6)抽回主次顶针控制模块,主顶针12回位并回归待用 状态,然后,重复步骤2)?5)。例如,芯片4更大或者更薄时,还可以对此种方法进行延伸, 做成三次剥离的方式,即防止芯片裂纹的顶针方法,为三次剥离的方式进行芯片4剥离,并 把次顶针11做成内圈次顶针和外圈次顶针,利用外圈次顶针进行第一次剥离,使30%芯片4 与蓝膜2相剥离,利用内圈次顶针进行第二次剥离,再使60%芯片4与蓝膜2相剥离,最后, 主顶针12实现90%或100%剥离。
[0043]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待用状态,是以不与蓝膜2接触为判断标准,如可包括:顶针 (主顶针12、次顶针11)抽回或顶针原处不动。
[0044]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能有效避免顶针/蓝膜的搭配所导致的芯片背面顶针裂 纹,而且本发明的顶针装置设计简单,操作性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 一种防止芯片裂纹的顶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 设计一种顶针装置,该顶针装置包括:次顶针、主顶针和主次顶针控制模块; 其中,次顶针,用于使芯片部分剥离,以减轻主顶针的负载; 主顶针,用于使芯片二次剥离; 主次顶针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次顶针和主顶针的操作; 所述次顶针和主顶针设于主次顶针控制模块上; 2) 通过主次顶针控制模块,调整主次顶针均处于待用状态,并控制顶针装置上升; 3) 通过主次顶针控制模块,利用次顶针进行第一次剥离,使部分芯片与蓝膜相剥离; 4) 通过主次顶针控制模块,利用主顶针进行第二次剥离,再使芯片与蓝膜相剥离; 5) 经拾取头,把芯片取拾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6)抽回主次顶针控制模 块,主顶针回位并回归待用状态,然后,重复步骤2)?5)。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芯片裂纹的顶针方法,为三次剥离 的方式进行芯片剥离,并把次顶针做成内圈次顶针和外圈次顶针,利用外圈次顶针进行第 一次剥离,使30%芯片与蓝膜相剥离,利用内圈次顶针进行第二次剥离,再使60%芯片与蓝 膜相剥离,最后,主顶针实现90%或100%剥离。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次顶针,以主顶针为中心均 匀分布,以不超过芯片边界为限,并以芯片受力均匀为标准;次顶针的针尖为圆形或平顶的 形状; 主顶针,位于芯片的中心位置; 主次顶针控制模块,包括:基座和控制装置;其中,基座用于设置次顶针和主顶针;控 制装置用于控制主次顶针的操作顺序和位置,并且在次顶针发挥作用时,主顶针处于待用 状态;在主顶针发挥作用时,次顶针处于待用状态,等一次作业完毕,主次顶针均处于待用 状态。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顶针的数目为2根以上; 主顶针的数目为1根或多根。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顶针的数目为2?32根。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部分芯片为20%?40%的 -H-* LL 心片; 在次顶针进行第一次剥离时,主顶针处于待用或待用状态。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使70%?100%的芯片与蓝 膜相剥离; 在主顶针进行第二次剥离时,次顶针回归待用状态。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用状态,是以不与蓝膜接触为判 断标准,包括:顶针抽回或顶针原处不动。
【文档编号】H01L21/683GK104217984SQ201310222517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5日
【发明者】马香柏 申请人: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