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己烯一步合成直链混合烯烃的方法及催化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81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1-己烯一步合成直链混合烯烃的方法及催化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1-己烯同时进行异构化反应和交互置换反应,一步合成C2-C12直链混合烯烃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催化剂。
背景技术
乙烯齐聚合成直链α-烯烃的产物按Flory-Schultz分布,这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很大矛盾。
烯烃交互置换(Metathesis),早年又称歧化反应或复分解反应,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原料烯烃重新组合成新烯烃的反应,见下式。
上世纪中叶交互置换反应已用在平衡烯烃工业生产上。菲利浦公司USP3236912(1966年2月16日)公开了用WO3/SiO2催化下乙烯、丙烯、丁烯三者通过交互置换反应互相转换,称三烯过程。Shell公司的SHOP法是先将无市场需求的α-烯烃异构化成内烯烃混合物,再在Co/Mo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交互置换反应,生成新组成的烯烃混合物。分离出洗涤剂原料烯烃后其余再回去循环,理论上可将乙烯原料全都变成有用的产品,见USP 3776974(1973年12月4日,Shell公司)。
最初,交互置换反应采用多相催化剂,USP 3829523(1974年8月13日Shell公司)和USP 4454368(1984年6月12日philips公司)报道了氧化钼、氧化铼/烷基铝或烷基锌体系催化烯烃交互置换反应。USP 5300718(1994年4月5日Lyondell公司)报道用MgO和WO3/SiO2催化丁烯-2与乙烯发生交互置换反应制内烯。USP 6271430(2001年8月7日BASF公司)用Re2O7/Al2O3催化丁烯-1和丁烯-2交互置换反应得到丙烯和戊烯。
20世纪90年以后均相催化剂发展较快。USP 5312940(1994年5月17日),USP 5342909(1994年8月30日)是加州理工大学格鲁伯斯(Grubbs)的专利,他用钌,锇卡宾配合物催化烯烃开环交互置换聚合反应(ROMP)。在WO10015339(2000年3月23日),WO 0058322(2000年10月5日),WO 03020775(2003年3月13日)他又报道一种氮杂环配位的金属钌,锇卡宾配合物催化剂(第二代格鲁伯斯催化剂),用于烯烃ROMP,闭环交互置换反应(RCM)。
史德芳报道第二代格鲁伯斯催化剂催化1-辛烯交互置换反应时发现原料烯烃的异构化。Stephen E.Lehman,Jr.,John E.Schwendeman,Patrick M.O’Donnell,Kenneth B.Wagener Inorganica Chimica Acta 345(2003),190-/198。
以上提到的文献所提及的催化剂存在明显不足,催化剂成本过高,工艺过程复杂,反应活性低,对反应原料要求苛刻,且未能将交互置换反应和异构化反应一步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烯烃交互置换反应产物与市场需求量之间存在的矛盾,提供一种1-己烯一步合成C2~C12直链混合烯烃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催化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1-己烯在钌卡宾配合物催化剂作用下,同时完成异构化和交互置换反一步合成C2-C12的直链混合烯烃的方法,在无水和无氧下,以重量份计,用25份的溶剂将1份的催化剂溶解后,移至高压釜内,将催化剂摩尔用量100-10000倍的1-己烯,加入上述的反应釜中,密闭反应釜,并立即放入已加热至40-100℃的其有电磁搅拌器的油浴中,于0-1.0Mpa下,反应0.5-8h,冷至室温,收集产品。
上所述的方法,其所述的溶剂为四氢呋喃或甲苯或氯苯或二氯甲烷。
上所述的方法,其反应在无溶剂下进行。
上所述的方法,原料1-己烯与催化剂用量的摩尔比为1000-10000上所述的方法,其反应温度为70±2℃。
以上所述的方法,1-己烯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10000,无溶剂,0-1.0Mpa,70±2℃下,反应6-8小时。
以上所述的方法,其催化剂的结构式为 式中R1=R2,为2,6-二甲基或2,6-二异丙基上述的方法,其所述的催化剂为(A)1,3-二-(2,6-二-甲苯基)-2-(四-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或(C)1,3-二-(2,6-二-异丙苯基)-2-(四-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
上述的方法,其催化剂的结构式为 式中R1=R2为2,6-二甲基或2,6-二异丙基上述的方法,其所述的催化剂为(B)1,3-二-(2,6-二甲苯基)-2-(二-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或(D)1,3-二-(2,6-二-异丙苯基)-2-(二-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面的显著优点1、反应活性高,1-己烯转化率高达到91.0%2、用廉价的三-苯基膦代替昂贵的三-环己基磷配体;使用工业品的2,6-二甲(异丙基)苯胺代替昂贵的2,4,6-三甲苯胺,降低催化剂成本。
3、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可以实行1-己烯异构化和交互置换反应同时进行,一步合成C2~C12直链混合烯烃。
4、本反应可以在无溶剂下进行,从而解决由于溶剂存在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及其溶剂回收问题。
5、本发明工艺过程简单、容易控制。
催化剂合成的反应步骤1、合成氮杂环卡宾,如 配体是2,6-二甲基苯胺和2,6-二异丙基苯胺i-PrOH为异丙醇,(CH2O)n为多聚甲醛HC(OEt)3为原甲酸三乙脂2、合成钌卡宾催化剂,如1,3-二-(2,6-二-甲苯基)-2-(四-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 1,3-二-(2,6-二甲苯基)-2-(二-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 其中KOBut为叔丁醇钾 HOBut为叔丁醇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结合
具体实施例方式
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下一、催化剂制备实施例1(1)N,N-二-(2,6-二-甲苯基)乙二亚胺的合成在室温、氮气保护下,向100ml三口瓶加入30ml异丙醇和7.26g,40%乙二醛水溶液(50mmol)。在搅拌下,慢慢加入2,6二甲基苯胺12.1g(100mmol)在30ml异丙醇的溶液,立即生成黄色沉淀。室温下继续搅拌24小时,过滤。滤饼依次用水洗涤两次(2×100ml),用己烷再洗涤两次(2×30ml),红外灯干燥,用无水甲醇重结晶。产物为黄色固体,收率84%。避光保存。
(2)N,N-二-(2,6-二-甲苯基4)乙二胺二盐酸盐的合成在氮气保护下,向100ml三口瓶中放入上述(1)中制备的2.64g(10mmol)的N,N-二-(2,6-二-甲苯基)乙二亚胺和50ml四氢呋喃(THF以下同),冷到0℃。在搅拌下2小时内,分批加入1.51g(40mmol)的硼氢化钠,该加料速度是保持温度不明显上升,加完料再搅拌30分钟。撤去冷浴,自然升至室温,搅拌过夜,溶液变为无色。向三口瓶中加入100ml冰水,搅拌1小时。再滴入50ml 3mol的盐酸,溶液放热伴有气体放出和白色固体析出。继续搅拌1小时后,过滤,滤饼用水洗2次(2×100ml),烘干得到略带粉色的白色固体,收率74%。避光保存。
(3)1,3-二-(2,6-二-甲苯基)二氢咪唑盐酸盐在氮气保护下,100ml三口瓶中放入上述(2——中制备的3.41g(10mmol)的N,N-二-(2,6-二-甲苯基)乙二胺二盐酸盐、35ml(211mmol)原甲酸乙酯和2滴1mol%甲酸。反应物在120℃下回流6小时,溶液中逐渐析出白色沉淀。冷至室温,加入30ml己烷,搅拌1小时。过滤,滤饼用己烷洗涤两次(2×10ml)。真空干燥,产品为白色固体,收率77%。
(4)1,3-二-(2,6-二-甲苯基)咪唑盐酸盐在氮气保护下将多聚甲醛0.75g(25mmol)加入含有4mol HCl的二氧六环溶液7.5ml(30mmol)。混合物加热到50℃至溶液澄清。100ml三口瓶中放入上述(1)中制备5.28g(20mmol)的N,N-二-(2,6-二-甲苯基)乙二亚胺和20ml四氢呋喃,搅拌至溶液澄清。三口瓶冷却到0℃,在15分钟内慢慢加入含有HCl的多聚甲醛溶液,溶液出现棕色沉淀,室温下搅伴3h。过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涤两次(3×15ml)。真空干燥,得到粉红色固体,收率78%。
(5)1,3-二-(2,6-二-甲苯基)咪唑卡宾在室温、氮气保护下,向三口瓶中加入50ml的THF和上述(4)中制备1,3-二-(2,6-二-甲苯基)咪唑盐酸盐3.12g(10mmol),搅拌0.5小时。加入固体粉末状的KOBut1.34g(12mmol),溶液变为浅黄色,室温下搅伴2小时。真空除去溶剂,残留物用70℃甲苯提取2次(2×30ml)。过滤,真空除去滤液中的甲苯,得到棕色固体,收率71%。
实施例2(1)N,N-二-(2,6二-异丙苯基)乙二亚胺和合成在室温、氮气保护下,向100ml三口瓶加入30ml异丙醇和7.26g,40%乙二醛水溶液(50mmol)。在搅拌下,慢慢加入2,6-异丙基苯胺17.7g(100mmol)在30ml异丙醇的溶液,立即生成黄色沉淀。室温下继续搅拌24小时,过滤。滤饼依次用水洗涤两次(2×100ml),用己烷再洗涤两次(2×30ml),红外灯干燥,用无水甲醇重结晶。产物为黄色固体,收率87%。避光保存。
(2)N,N-二-(2,6二-异丙苯基)乙二胺二盐酸盐合成在氮气保护下,向100ml三口瓶中放入上述(1)制取的3.76g(10mmol)的N,N-二-(2,6-二-异丙苯基)乙二亚胺和50ml四氢呋喃(THF以下同),冷到0℃。在搅拌下2小时内,分批加入1.51g(40mmol)的硼氢化钠,该加料速度是保持温度不明显上升,加完料再搅拌30分钟。撤去冷浴,自然升至室温,搅拌过夜,溶液变为无色。向三口瓶中加入100ml冰水,搅拌1小时。再滴入50ml3mol的盐酸,溶液放热伴有气体放出和白色固体析出。继续搅拌1小时后,过滤,滤饼用水洗2次(2×100ml),烘干得到略带粉色的白色固体,收率78%。避光保存。
(3)1,3-二-(2,6-二-异丙苯基)二氢咪唑盐酸盐合成在氮气保护下,100ml三口瓶中放入上述(2)制取的4.53g(10mmol)的N,N-二-(2,6-二-异丙苯基)乙二胺二盐酸盐、35ml(211mmol)原甲酸乙酯和2滴1mol%甲酸。反应物在120℃下回流6小时,溶液中逐渐析出白色沉淀。冷至室温,加入30ml己烷,搅拌1小时。过滤,滤饼用己烷洗涤两次(2×10ml)。真空干燥,产品为白色固体,收率78%。
(4)1,3-二-(2,6-二-异丙苯基)咪唑盐酸盐合成在氮气保护下将多聚甲醛0.75g(25mmol)加入含有4mol HCl的二氧六环溶液7.5ml(30mmol)。混合物加热到50℃至溶液澄清。100ml三口瓶中放入上述(1)制取7.52g(20mmol)的N,N-二-(2,6-二-异丙苯基)乙二亚胺和20ml四氢呋喃,搅拌至溶液澄清。三口瓶冷却到0℃,在15分钟内慢慢加入含有HCl的多聚甲醛溶液,溶液出现棕色沉淀,室温下搅伴3h。过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涤两次(3×15ml)。真空干燥,得到粉红色固体,收率80%。
(5)1,3-二-(2,6-二-甲苯基)咪唑卡宾合成在室温、氮气保护下,向三口瓶中加入50ml的THF和上述(4)制取的1,3-二-(2,6-二-异丙苯基)咪唑盐酸盐4.24g(10mmol),搅拌0.5小时。加入固体粉末状的KOBut1.34g(12mmol),溶液变为浅黄色,室温下搅伴2小时。真空除去溶剂,残留物用70℃甲苯提取2次(2×30ml)。过滤,真空除去滤液中的甲苯,得到棕色固体,收率73%。
实施例31,3-二-(2,6-二-甲苯基)-2-(四-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合成在室温、氮气保护下,三口瓶中加入实施例1(3)制取的1,3-二-(2,6-二-甲丙基)-二-氢咪唑盐酸盐0.38g(1.20mmol),KOBut0.16g(1.41mmol),四氢呋喃50ml。室温下搅拌2小时,变为黄色溶液。真空除去溶剂,残留物用70℃甲苯溶液提取2次(30ml×2)。合并甲苯溶液,加入从美国Aldrich公司购进的RuCl2(=CHPh)(PPh3)2(以下同)0.86g(1.11mmol),在70℃下搅拌10分钟,冷却到室温。真空浓缩溶剂至5ml,加入-40℃己烷50ml,得到棕色沉淀。过滤,滤饼用-40℃己烷溶液洗涤三次(3×10ml)。真空干燥,得到棕色固体,收率78%。1H NMR(399.9MHz,CDCl3)δ=19.25(s,1H,Ru-CH),7.69-6.56(multiplepeaks,20H,PPh3,para CH,meta CH,and Mes CH),7.67(t,2H,para CH3),7.22(d,4H,meta CH3)4.12(t,2H,CH2CH23JH,H=7.2Hz),3.95(t,2H,CH2CH23JH,H=7.2Hz)2.64(s,12H,ortho CH3),13C NMR(CDCl3)δ=292.3(m,Ru=CHPh),219.7,152.6,139.7,138.3,137.4,134.2,132.2,130.5,129.4,129.2,128.7,128.6,128.4,127.8,127.6,125.5,51.9,50.2,21.6,18.9.31P NMR(161.9MHz,CDCl3)δ=37.29(s).MS(ESI)m/zcalcd for C44H43Cl2N2PRu802.64;found767.19[M-Cl]+;HR-MScalcd767.1896;found767.1916实施例41,3-二-(2,6-二甲苯基)-2-(二-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合成氮气保护下,100ml三口瓶中加入RuCl2(=CHPh)(PPh3)21.18g(1.50mmol),20ml甲苯,搅拌均匀后加入实施例1(5)制取的1,3-二-(2,6-二-甲苯基)咪唑卡宾0.44g(1.61mmol),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色,室温下搅拌1小时。真空浓缩溶剂至3ml,加入-40℃的己烷30ml,得到棕色沉淀。过滤,用-40℃的己烷洗涤三次(3×10ml),真空干燥,得到棕黄色固体,收率为81%。1H NMR(399.9MHz,CDCl3)δ=19.36(s,1H,Ru-CH),7.71-6.63(multiple peaks,20H,PPh3,para CH,meta CH),7.71(t7para CH3),7.24(d,4H,meta CH3)6.89(s,2H,NCHCHN),2.71(s,12H,ortho CH3),31P NMR(161.9MHz,CDCl3)δ=38.37(s).MS(ESI)m/zcalcd for C44H43Cl2N2PRu800.63;found765.17[M-Cl]+;HR-MScalcd765.1738;found765.1741实施例51,3-二-(2,6-二-异丙苯基)-2-(四-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合成在室温、氮气保护下,三口瓶中加入实施例2之(3)制取的1,3-二-(2,6-二-异丙丙基)-二-氢咪唑盐酸盐0.38g(1.20mmol),KOBut0.16g(1.41mmol),四氢呋喃50ml。室温下搅拌2小时,变为黄色溶液。真空除去溶剂,残留物用70℃甲苯溶液提取2次(30ml×2)。合并甲苯溶液,加入从美国Aldrich公司购进的RuCl2(=CHPh)(PPh3)2(以下同)0.86g(1.11mmol),在70℃下搅拌10分钟,冷却到室温。真空浓缩溶剂至5ml,加入-40℃己烷50ml,得到棕色沉淀。过滤,滤饼用-40℃己烷溶液洗涤三次(3×10ml)。真空干燥,得到棕色固体,收率78%。1H NMR(399.9MHz,CDCl3)δ=19.44(s,1H,Ru-CH),7.93-6.72(multiplepeaks,20H,PPh3,para CH,meta CH),6.75(br.4H,m-C6H3CH(CH3)2),4.02-3.88(m,4H,CH2CH2),3.71(sept,1H,C6H3CH(CH3)2),3.39(m,1H,C6H3CH(CH3)2),2.38(m,2H,C6H3CH(CH3)2),1.11[d,12H,C6H3CH(CH3)2],0.96[d,12H,C6H3CH(CH3)2].31P NMR(161.9MHz,CDCl3)δ=38.74(s).MS(ESI)m/zcalcdfor C44H43Cl2N2PRu914.77;found879.32[M-Cl]+;HR-MScalcd879.3240;found879.3244实施例61,3-二-(2,6-二-异丙苯基)-2-(二-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合成氮气保护下,100ml三口瓶中加入RuCl2(=CHPh)(PPh3)21.18g(1.50mmol),20ml甲苯,搅拌均匀后加入实施例2之(5)制取的1,3-二-(2,6-二-异丙苯基)咪唑卡宾0.44g(1.61mmol),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色,室温下搅拌1小时。真空浓缩溶剂至3ml,加入-40℃的己烷30ml,得到棕色沉淀。过滤,用-40℃的己烷洗涤三次(3×10ml),真空干燥,得到棕黄色固体,收率为81%。1H NMR(399.9MHz,CDCl3)δ=19.68(s,1H,Ru-CH),7.89-6.56(multiplepeaks,20H,PPh3,para CH,meta C8 67(t8,2H,para CH3),7.22(d,4H,meta CH3)7.05(s,2H,NCHCHN),6.72(br.4H,m-C6H3CH(CH3)2),3.88(sept,1H,C6H3CH(CH3)2).3.42(m,1H,C6H3CH(CH3)2),2.41(m,2H,C6H3CH(CH3)2),1.15[d,12H,C6H3CH(CH3)2],1.06[d,12H,C6H3CH(CH3)2].31P NMR(161.9MHz,CDCl3)δ=39.29(s).MS(ESI)m/zcalcd for C44H43Cl2N2PRu912.76;found877.31[M-Cl]+;HR-MScalcd877.3082;found877.3077实施例7(催化剂的稳定试验)1,3-二-(2,6-二-甲苯基)-2-(四-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热稳定实验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在0.01g(0.012mmol)上述例3制得的1,3-二-(2,6-二-甲苯基)-2-(四-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中,加入20ml甲苯溶液,在室温下和60℃下各放置20天和3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磷谱检测,未见分解产物出现。其他配合物也类似。在60℃下RuCl2(=PPh3)2在15分钟内出现明显分解。
1,3-二-(2,6-二-甲苯基)-2-(四-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在烷烃中,100℃、36小时后出现一些明显分解迹象,在二氯甲烷,氯苯,甲苯,四氢呋喃等溶剂也类似。
二、1-己烯一步合成C2~C12的直链混合烯烃实施例8~11溶剂和反应底物(原料)都需进行除水除氧处理。两个50ml Schlenk瓶和一个20ml内置搅拌磁子的高压釜分别抽空,充纯氮三次,除去其中的水和氧。三支10ml注射器分别用纯氮置换三次。在纯氮保护下,用第一支注射器称取设定量的1-己烯。向Schlenk瓶中加入一半量的1-己烯混均后用第二支注射器将它转移至高压釜中,用其余一半量的1-己烯分两次洗Schlenk瓶并将溶液转移至高压釜中(1-己烯本身也能溶解催化剂故可不用溶剂)。密闭高压釜,立即放入已加热到设定温度,其下有电磁搅拌器的油浴中,开始计反应时间。反应到设定时间后取出高压釜,冷至室温。将气体产物缓慢地放入量气管中。打开高压釜盖,加入100微升内标物氯苯,经过滤器取样。气、液样品都用气相色谱仪分析(60米SE-30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氢火焰检测器),内标法。实际上C2-C4气样很少,在此未计算在内。
在0.05mmol下述A、B、C或D四种不同钌卡宾配合物催化剂作用下,1-己烯/催化剂(mol)=1000,0-1.0Mpa,70℃,6h,无溶剂的条件下。4种不同催化剂为(A)1,3-二-(2,6-二-甲苯基)-2-(四-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B)1,3-二-(2,6-二-甲苯基)-2-(二-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C)1,3-二-(2,6-二异丙苯基)-2-(四-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D)1,3-二-(2,6-二-异丙苯基)-2-(二-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其反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四种不同催化剂对1-己烯转化率的影响

从原料己烯转化率来看催化剂活性顺序为A>C>D>B。所以下面用催化剂A来进行1-己烯的一步法试验实施例12~15溶剂和反应原料都需进行除水除氧处理。两个50ml Schlenk瓶和4一个20ml内置搅拌磁子的高压釜分别抽空,充纯氮三次,除去其中年的水和氧。支10ml注射器分别用纯氮置换三次。在纯氮保护下,用50ml Schlenk瓶称取设定量的催化剂。用第一支注射器向Schlenk瓶中加入约一半设定量的溶剂,搅Schlenk瓶,溶液也移入高压釜中。用第三支注射器称取设定量的1-己烯,直接加入高压釜中。密闭高压釜,立即放入已加热到设定温度,其下有电磁搅拌器的油浴中,开始计反应时间。反应到设定时间后取出高压釜,冷至室温。将气体产物缓慢地放入量气管中。打开高压釜盖,加入100微升内标物,经过滤器取样。气、液样品都用气相色谱仪分析(60米SE-30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氢火焰检测器),内标法。实际上C2-C4气样很少,在此未计算在内。
工艺条件为在催化剂A=0.05mmol,1-己烯/催化剂(mol)=1000,70℃,0-1.0Mpa,6h溶剂1g的条件下。
表2不同溶剂中1-己烯的异构化和交互置换反应结果。

溶剂与催化剂重量比=25∶1。
实施例16~19操作过程及步骤同实施例8~11,其工艺条件为在催化剂A=0.05mmol,70±1℃,0-1.0Mpa,6±1h,无溶剂条件下。
表31-己烯与催化剂的摩尔用量比对原料转化率的影响

实施例20~26操作过程及步骤同实施例8~11,其工艺条件为催化剂A=0.05mmol,1-己烯/催化剂(mol)=1000,0-1.0Mpa,6(或6±2)h,无溶剂的条件。
表4反应温度不同对1-己烯转化率的影响

实施例27~30操作过程及步骤同实施例8~11,其工艺条件为,在催化剂A=0.05mmol,1-己烯/催化剂(mol)=1000,70±2℃,0-1.0Mpa,无溶剂。结果如下表5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实施例31操作过程及步骤同实施例8~11,其工艺条件为催化剂A=0.05mmol,1-己烯/催化剂(mol)=1000,70±2℃,0-1.0Mpa,6±2h,无溶剂下1-己烯的反应结果如表7。
表71-己烯反应结果。

权利要求
1.1-己烯在钌卡宾配合物催化剂作用下,同时完成异构化和交互置换反应,一步合成C2-C12的直链混合烯烃的方法,在无水和无氧下,以重量份计,用25份的溶剂将1份的催化剂溶解后,移至高压釜内,将催化剂摩尔用量的100-10000倍的1-己烯,加入上述反应釜中,密闭反应釜,并立即放入已加热至40-100℃的其下有电磁搅拌嚣的油浴中,于0-1.0Mpa下,反应0.5-8小时后,冷至室温,收集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所述的溶剂为四氢呋喃、甲苯、氯苯或二氯甲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反应在无溶剂下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原料1-己烯与催化剂用量的摩尔比为1000。-10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反应温度为70±2℃。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1-己烯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10000,无溶剂,70±2℃,0-1.0Mpa,反应6-8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的催化剂的结构式为 式中R1=R2,为2,6-二甲基或2,6-二异丙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所述的催化剂为(A)1,3-二-(2,6-二-甲苯基)-2-(四-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或(C)1,3-二-(2,6-二-异丙苯基)-2-(四-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催化剂的结构式为 式中R1=R2为2,6-二甲基或2,6-二异丙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所述的催化剂为(B)1,3-二-(2,6-二甲苯基)-2-(二-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或(D)1,3-二-(2,6-二-异丙苯基)-2-(二-氢咪唑基)-(苯亚甲基)-三苯基膦-二-氯合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1-己烯同时进行交互置换反应和异构化反应,一步合成C
文档编号C07C6/00GK1724489SQ200510016710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3日
发明者何仁, 白晨曦, 王勋章, 张文珍, 刘莹, 乐传俊, 江涌, 候英彬 申请人:吉化集团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