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学纯度的缬沙坦的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353278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光学纯度的缬沙坦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药物合成。具体涉及一种高光学纯度的缬沙坦(Valsartan)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缬沙坦(1)(Valsartan)是一种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II(AT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的化学名为N-(1-氧戊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已有缬沙坦和/或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可见以下的专利US5,399,578,US 5,965,592,WO 02/006253,CN 1317485,WO 04/026847,WO 04/111018,WO 05/049586,WO 05/049587;和文献J.Med.Chem.1991,34(8),2525-2574,Bioorganic & Med.Lett.1994,4(1),29-34。
已有专利US 5,399,578描述的缬沙坦合成方法如反应式1所示,以2’-氰基-4-甲酰基联苯(2)为原料,与L-缬氨酸苄酯的对甲苯磺酸盐(3)经还原胺化反应,正戊酰化反应,成四氮唑,去保护得缬沙坦(1)。该方法的缺点是其一,需要采用三烷基叠氮化锡与氰基在120-140℃下反应生成四氮唑,但三烷基叠氮化锡毒性大。专利CN 1317485对四氮唑合成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叠氮化钠为原料,三烷基叠氮化锡和端羟基被硅烷化的聚乙二醇为催化剂,虽然减少了三烷基叠氮化锡的用量,但叠氮化钠危险性较大。其二,采用催化加氢的方法脱去苄基保护基,需用加氢设备。专利WO 04/111018对脱去苄基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碱性条件下水解,避免了催化加氢;但缬沙坦粗品的光学纯度未见报道,收率较低。
反应式1已有专利WO 04/026847描述的缬沙坦合成方法如反应式2所示,以四氮唑被保护过的2’-四氮唑基-4-甲酰基联苯(4)为原料,与L-缬氨酸或衍生物(5)缩合生成席夫碱,再经催化加氢或金属氢化物还原,所得仲胺与正戊酰氯在水存在下进行酰化反应,得到高光学纯度的缬沙坦(1)。该方法的缺点是其一,2’-四氮唑基-4-甲酰基联苯(或四氮唑被保护过的2’-四氮唑基-4-甲酰基联苯)需另行制备,成本高。其二,需采用采用催化加氢或金属氢化物还原席夫碱。其三,正戊酰化反应中,水的存在一方面可提高产物缬沙坦的光学活性;但同时导致正戊酰氯部分水解为正戊酸,影响产品缬沙坦的结晶和纯化。
反应式2已有专利WO 05/049586描述的缬沙坦合成方法如反应式3所示,以四氮唑被保护过的2’-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6)为原料,与羧基被酯化保护的L-缬氨酸(5)缩合制备仲胺,经正戊酰化反应,再分步脱去四氮唑的保护基和羧基保护基,得到缬沙坦(1)。该方法的缺点是其一,分步脱去四氮唑的保护基和羧基保护基,在酸性条件下脱去四氮唑的保护基,在碱性条件下脱去羧基保护基,操作繁琐;其二,在碱性条件下,缬沙坦易发生消旋反应,导致粗产物的光学纯度降低,影响合成缬沙坦的总收率,在该专利中,解保护步骤的收率为50%。
反应式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合成缬沙坦的方法中所存在的缺陷,寻找简便的、低危险性的制备高光学纯度的缬沙坦的工业生产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光学纯度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的合成方法,以及以其为原料合成高光学纯度的缬沙坦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如结构式8的高光学纯度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的合成方法,
该方法包括的反应步骤如反应式4所示 反应式4反应式4中,以四氮唑被保护过的2’-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6)为原料,与羧基被酯化保护的L-缬氨酸(5)或其盐缩合,制得四氮唑保护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酯(7)[以下简称中间体(7)];中间体(7)在酸性条件下解保护,制得高光学纯度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如结构式1的高光学纯度的缬沙坦(1)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的反应步骤如反应式5所示
反应式5反应式5中,高光学纯度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与正戊酰氯在酸性条件下酰化,制得缬沙坦(1)。
以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反应式4中,四氮唑被保护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酯(7)是由四氮唑被保护过的2’-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6)与缬氨酸酯(或其盐)(5)经亲核取代反应而得到的。具体地说,是采用有机碱为去酸剂,在0-80℃的温度范围内反应1-24小时,生成中间体(7)。反应溶剂选自THF、二氧六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甲苯、乙腈等中的任意一种;在上步反应中所用的有机碱选自甲醇钠、乙醇钠、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三丁胺等中的任意一种;在上步反应中,四氮唑的保护基R1是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去除的保护基,R1可以选自三苯甲基、叔丁基等中的任意一种;R1优选三苯甲基;在上步反应中,羧酸的保护基R2可以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苯基、对硝基苯基等链烷基或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2优选甲基、异丙基、叔丁基;羧基被酯化保护的L-缬氨酸(5)的盐,可以选自缬氨酸酯(5)的盐酸盐、硫酸盐等无机酸盐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选自缬氨酸酯(5)的对甲苯磺酸盐、甲磺酸盐等有机酸盐中的任意一种;反应式4中,中间体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是由四氮唑保护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酯(7)在酸性条件下,脱去四氮唑上的保护基R1和羧酸保护基R2得到。我们发现,在酸性,甚至强酸性条件下,脱去四氮唑上的保护基R1和羧酸保护基R2,可得到高光学纯度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中间体(8)的光学纯度(ee%)一般在97%以上,甚至大于99%。
上步反应中,脱去四氮唑上的保护基R1和羧酸保护基R2可以采用分步法或一锅法进行。
具体地说,上步反应中,分步法是指四氮唑保护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酯(7)在混合溶剂中,酸性条件下,在-20℃-100℃的温度范围内反应0.1-5小时,脱去四氮唑上的保护基R1得中间体(9)。反应混合物冷却,过滤;含中间体(9)的滤液,再在酸性条件下,在20℃-150℃的温度范围内,反应1-48小时,脱去羧酸保护基R2;反应混合物冷却,调节pH为6-8,浓缩,调节pH为1-5,析出高光学纯度的中间体(8)。
具体地说,上步反应中,一锅法是指四氮唑保护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酯(7)在混合溶剂中,酸性条件下,在10℃-150℃的温度范围内,反应1-48小时,脱去四氮唑上的保护基R1和羧酸保护基R2,反应混合物冷却,过滤;滤液调节pH为6-8,浓缩,调节pH为1-5,析出高光学纯度的中间体(8)在上步反应中,酸性条件可以采用无机酸(例如盐酸、氢溴酸、硫酸)、有机酸(例如如甲磺酸、醋酸)来达到。优选的无机酸为盐酸或氢溴酸;在上步反应中,混合溶剂为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具体地说,有机溶剂可选自THF、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单甲醚、二氧六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甲苯、二甲苯、乙醇、甲醇、乙睛、N-甲基吡咯烷酮等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有机溶剂选自乙二醇二甲醚、二氧六环或THF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步反应中,四氮唑的保护基R2优选三苯甲基;羧酸的保护基R2优选甲基、异丙基、叔丁基。
在上步反应中,混合溶剂的用量(毫升)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酯(7)(克)的2-20倍,优选条件为3-10倍。
在上步反应中,酸的用量(毫升)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酯(7)(克)的1.05-20倍,优选条件为1.5-10倍。
反应式5中,缬沙坦(1)是由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与正戊酰氯在低级脂肪醇存在下,控制pH值在1.5至5.0范围内酰化而得。具体地说,将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置于合适的有机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乙二醇二甲醚、二氧六环、乙睛)中,在-20℃-40℃的温度范围内,加入低级脂肪醇(例如甲醇、乙醇),再加入正戊酰氯,然后缓慢地加入有机碱(例如吡啶、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等),控制反应体系的pH为1.5至5.0。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低级脂肪醇,可有效抑制消旋化作用,得到高光学活性的缬沙坦。同时,避免正戊酰氯水解生成正戊酸,有利于缬沙坦的结晶纯化。本发明中,缬沙坦粗品的光学纯度(ee%)一般在96%以上,甚至可达99%以上;在上步反应中,有机溶剂的用量(毫升)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克)的3-20倍,优选条件为3-10倍;在上步反应中,低级脂肪醇可以分批加入,也可以一次性加入;低级脂肪醇的用量(毫升)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克)的0.1至5倍,优选条件为0.5至3倍;在上步反应中,正戊酰氯的用量(以当量数计算)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当量数的1.1至3.0倍,优选条件为1.3至2倍;在上步反应中,正戊酰氯和有机碱也可以同时加入,有机碱的用量略少于正戊酰氯的用量,例如,有机碱与正戊酰氯的当量比为0.8∶1至0.98∶1,控制反应体系的pH为1.5至5.0。
与已有的缬沙坦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方法操作简便,所得中间体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和缬沙坦(1)的光学纯度高。本发明所得缬沙坦粗品的光学纯度一般在96%以上,甚至可达99%以上。
2.以四氮唑被保护过的2’-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6)和羧基被酯化保护的L-缬氨酸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四氮唑保护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酯(7),于酸性条件下脱去保护基团,得到高光学纯度的中间体(8)。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显著抑制了在脱去酯基保护基时可能的消旋作用,所得的中间体(8)的光学纯度一般在97%以上,甚至大于99%。同时,与已有技术相比,避免使用加氢设备或者金属氢化物还原试剂,以及叠氮化合物和三烷基叠氮化锡等危险毒害试剂。此外,所用原料均可为工业品,价格较为低廉。
3.由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与正戊酰氯在低级脂肪醇存在下,在-20℃-40℃的温度范围内,控制pH值在1.5至5.0范围内酰化得缬沙坦。低级脂肪醇的存在,一方面抑制了酰化过程中的消旋作用;另一方面避免了正戊酰氯水解为正戊酸,有利于缬沙坦的结晶纯化。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
以下实例中,化合物的光学纯度用手性HPLC测得。手性HPLC的检测条件如下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三氟醋酸=85∶15∶0.1色谱系统——液相色谱应有可调230nm的检测器和4.6mm×25cm,粒径5um,L40的手性色谱柱,流速是0.8ml/min。
实施例1.N-[[2’-(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7,R1=三苯甲基,R2=甲基)的制备在装有干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及机械搅拌的1000毫升四口瓶中,加入缬氨酸甲酯(5,R2=甲基,24.3克),二异丙基乙胺(18.7克),以及二氯甲烷(300毫升),搅拌溶解,降温。在-10~0℃下,滴加N-三苯甲基-2’-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6,R1=三苯甲基,100克,0.179mol)的二氯甲烷(300毫升)溶液;加毕,在0~10℃下,继续反应4至5小时,TLC(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5∶1)显示原料基本消失;加入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饱和盐水洗涤,有机相减压脱去二氯甲烷,得N-[[2’-(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粗品105克。粗产物无需进一步纯化,可直接进行下步反应。
实施例2.N-[[2’-(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7,R1=三苯甲基,R2=甲基)的制备在装有干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及机械搅拌的1000毫升四口瓶中,加入缬氨酸甲酯盐酸盐(5,R2=甲基,31.1克),二氯甲烷(300毫升),搅拌,降温。在-10~0℃下,滴加二异丙基乙胺(42.6克),搅拌反应0.5小时;再滴加N-三苯甲基-2’-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6,R1=三苯甲基,100克,0.179mol)的二氯甲烷(300毫升)溶液;加毕,在0~10℃下,继续反应4至5小时,TLC(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5∶1)显示原料基本消失;加入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饱和盐水洗涤,有机相减压脱去二氯甲烷,得N-[[2’-(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粗品105克。粗产物无需进一步纯化,可直接进行下步反应。
实施例3.N-[[2’-(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异丙酯(7,R1=三苯甲基,R2=异丙基)的制备在装有干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及机械搅拌的1000毫升四口瓶中,加入缬氨酸异丙酯(5,R2=异丙基,29.6克),二异丙基乙胺(18.7克),以及二氯甲烷(300毫升),搅拌溶解,降温。在-10~0℃下,滴加N-三苯甲基-2’-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6,R1=三苯甲基,100克)的二氯甲烷(300毫升)溶液;加毕,在0~10℃下,继续反应4至5小时,TLC(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5∶1)显示原料基本消失;加入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饱和盐水洗涤,有机相减压脱去二氯甲烷,得N-[[2’-(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异丙酯粗品110克。粗产物无需进一步纯化,可直接进行下步反应。
实施例4.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的制备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及机械搅拌的1000毫升三口瓶中,加入实施例1所得产物,乙二醇二甲醚(400毫升)及盐酸(37%,100毫升),搅拌溶解,有类白色固体析出;加热至80℃左右,反应0.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加入盐酸(37%,50毫升),加热至80℃左右,继续反应24小时,TLC原料基本消失,搅拌冷却降温;在30℃下,用5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6.9~7.0,减压浓缩。残余溶液用2摩尔/升的盐酸调节pH=2~3,析出固体。过滤,固体用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类白色固体56克。所得固体用甲醇-水重结晶,得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44.5克,收率71%。熔点150-151℃。元素分析C19H21N5O2,计算值(%)C,64.94;H,6.02;N,19.93实测值(%)C,64.86;H,6.05;N,19.89。光学纯度(ee%),99.3%。1H-NMR(400MHz,DMSO-d6)0.89(d,J=6.8Hz,3H),0.94(d,J=6.8Hz,3H),2.02(m,1H),3.09(d,J=6.0Hz,1H),3.79(d,J=13.2Hz,1H),3.96(d,J=13.2Hz,1H),6.5-7.8(br,2H),7.09(d,J=8.0Hz,2H),7.30(d,J=8.4Hz,2H),7.52(m,2H),7.63(m,2H)ppm。13C-NMR(100MHz,DMSO-d6)22.9,23.4,34.0,54.8,70.3,129.4,132.1,133.3,134.9,135.0,135.1,139.3,143.8,145.5,160.5,176.6ppm。
实施例5.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的制备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及机械搅拌的1000毫升三口瓶中,加入实施例2所得产物,四氢呋喃(600毫升)及盐酸(37%,70毫升),搅拌溶解,有类白色固体析出;加热至60℃左右,反应0.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加入盐酸(37%,30毫升),加热至80℃左右,继续反应24小时,TLC原料基本消失,搅拌冷却降温;在30℃下,用5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6.9~7.0,减压浓缩。残余溶液用2摩尔/升的盐酸调节pH=2~3,析出固体。过滤,固体用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类白色固体63克。所得固体中,测得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的光学纯度(ee%)为98.8%。
实施例6.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的制备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及机械搅拌的1000毫升三口瓶中,加入实施例1所得产物,乙二醇二甲醚(400毫升)及盐酸(37%,120毫升),搅拌溶解,有类白色固体析出;加热至80℃左右,反应48小时,TLC显示反应结束,搅拌冷却降温,析出类白色固体,过滤。滤渣用少量水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涤液,在30℃下,用5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6.9~7.0,减压浓缩。残余溶液用2摩尔/升的盐酸调节pH=2~3,析出固体。过滤,固体用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类白色固体61克。所得固体中,测得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的光学纯度(ee%)为98.1%。
实施例7.N-(1-氧戊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缬沙坦(1)的制备在装有干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及机械搅拌的1000毫升四口瓶中,依次加入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49.6克),乙二醇二甲醚(300毫升),甲醇(2.1克),搅拌冷却到-10℃左右,缓慢滴加正戊酰氯(25.4克)。加毕,在此温度下,反应1小时;然后缓慢滴加吡啶(15.1克)和甲醇(6.8克)的混合液,控制反应液pH值小于3.5;升温,在0~5℃继续反应5小时,TLC显示反应结束。在此温度下,滴加甲醇(40毫升),搅拌30分钟后,加入160毫升水,用2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液的pH值为7.0左右,减压浓缩。残余液加入300毫升乙酸乙酯,用2摩尔/升的盐酸调节pH到2.0左右。有机层依次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和水洗涤,活性炭脱色,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于45℃下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58.3克。所得固体中,测得缬沙坦的光学纯度(ee%)为98.5%,含量(HPLC)为95%。该固体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缬沙坦纯品47.5克,收率77.8%。无色结晶,熔点116.3-117.2℃,比旋光度[α]D20-65.9°,光学纯度(ee%)99.8%。
实施例8.N-(1-氧戊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1),缬沙坦的制备在装有干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及机械搅拌的1000毫升反应瓶中,依次加入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59.5克),二氧六环(550毫升),甲醇(2.4克),搅拌冷却到-10℃左右,滴加正戊酰氯(30.5克)以及吡啶(18.1克)和甲醇(8.2克)的混合物,控制反应液的pH值小于3.0;然后升温,在0~5℃继续反应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成。在此温度下,加入甲醇(60毫升),搅拌30分钟;加入200毫升水,用2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液的pH值为7.0左右,减压浓缩。残余液加入400毫升乙酸乙酯,用2摩尔/升的盐酸调节pH到2.0左右。有机层依次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和水洗涤,活性炭脱色,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于45℃下减压浓缩,得白色固体76.5克。所得固体中,测得缬沙坦的光学纯度(ee%)为98.1%,含量(HPLC)为94%。
权利要求
1.一种合成高光学纯度的缬沙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步骤包括反应式4和反应式5 反应式4 反应式5反应式4中,以四氮唑被保护过的2’-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6)和羧基被酯化保护的L-缬氨酸(5)或其盐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四氮唑保护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酯(7);中间体(7)在由有机溶剂与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在酸性条件下脱去保护基团,得到高光学纯度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反应式5中,高光学纯度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与正戊酰氯在低级脂肪醇存在下,在-20℃至40℃的温度范围内,控制pH值在1.5至5.0,酰化得缬沙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四氮唑的保护基R1是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去除的保护基,R1可以选自三苯甲基、叔丁基中的任意一种;R1优选三苯甲基;羧酸的保护基R2可以选自如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苯基、对硝基苯基的链烷基或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2优选甲基、异丙基、叔丁基中的任意一种;羧基被酯化保护的L-缬氨酸(5)的盐,可以选自如缬氨酸酯(5)的盐酸盐、硫酸盐的无机酸盐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选自如缬氨酸酯(5)的对甲苯磺酸盐、甲磺酸盐的有机酸盐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间体(7)在由有机溶剂与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在酸性条件下脱去的保护基团,是四氮唑上的保护基R1和羧酸保护基R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间体(7)在酸性条件下先脱去四氮唑上的保护基R1,得到中间体(9);中间体(9)再在酸性条件下脱去羧酸保护基R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间体(7)在酸性条件下采用一锅法,脱去四氮唑上的保护基R1和羧酸保护基R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性条件可以选用无机酸,如盐酸、氢溴酸、硫酸中的任意一种来达到;也可以选用有机酸,如甲磺酸、醋酸中的任意一种来达到;优选的无机酸为盐酸、氢溴酸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酸的用量(毫升)为中间体(7)(克)的1至20倍,优选2至10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THF、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单甲醚、二氧六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甲苯、二甲苯、乙醇、甲醇、乙睛、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有机溶剂选自乙二醇二甲醚、二氧六环或THF中的任意一种;混合溶剂的用量(毫升)为中间体(7)(克)的2至20倍,优选3至10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脱去四氮唑上的保护基R1和羧酸保护基R2的反应温度为-20℃至150℃,优选20℃至1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酰化反应是在低级脂肪醇存在下,在-20℃至40℃的温度范围内,滴加有机碱,控制反应体系pH值在1.5至5.0范围内进行的;所述的有机碱选自吡啶、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任意一种;有机碱与正戊酰氯的当量比为0.8∶1至0.98∶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正戊酰氯的用量(以当量数计算)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当量数的1.1至3.0倍,优选1.3至2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低级脂肪醇选自甲醇、乙醇中的任意一种;低级脂肪醇可以分批加入,也可以一次性加入;低级脂肪醇的用量(毫升)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8)(克)的0.1至5倍,优选0.5至3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光学纯度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合成方法,以及以其为原料合成高光学纯度的缬沙坦合成反应。以四氮唑被保护过的2’-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和羧基被酯化保护的L-缬氨酸(或其盐)为原料,经亲核取代,酸性条件下脱保护反应,得到高光学纯度的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再在低级脂肪醇存在下,与正戊酰氯在-20℃至40℃的温度范围内,控制pH值在1.5至5.0范围内缩合得缬沙坦。
文档编号C07D257/04GK1844110SQ20051013040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9日
发明者屠勇军, 张毅, 程荣德 申请人:浙江天宇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