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820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产物及它的半合成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具 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胺。
技术背景熊果酸(ursolic acid, UA)(化合物"又名乌苏酸、乌索酸,属 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且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 对神经系统具有明显安定和降温作用;体外对G+和G'菌及酵母菌均 有抗菌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还有保肝、抗肝炎 作用。熊果酸的化学结构式-研究表明,熊果酸不仅对多种致癌、促癌物有抵抗作用,而且对 多种恶性肿瘤如P-388和L-1210白血病细胞、A-549人肺腺癌细胞有抑 制生长作用;可诱导F9畸胎瘤细胞成为内胚层细胞;对T细胞淋巴瘤 Jurkat细胞株具有杀伤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 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熊果酸作为先 导化合物,设计出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胺,其结构式如下其中&为羟基、酰氧基、垸氧基或羰基。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胺,由以下 步骤制备(1)熊果酸2和相应的酸酐反应得3fi-酰氧基-乌苏烷型-12-烯 -28-羧酸类化合物2 4;(2) 315-酰氧基-乌苏垸型-12-烯-28-羧酸类化合物与草酰氯反应, 再与相应的胺反应得N-(3J3-酰氧基-乌苏垸型-12-烯-28-酰)-胺类化合 物5 S;(3) N-(36-丙酰氧基-乌苏垸型-12-烯-28-酰)-吗啉在碱性条件下水 解,3位羟基游离,再与苯甲酰氯或卤代烃反应得N-[313-酰氧基或烷 氧基-乌苏烷型-12-烯J8-酰]-吗啉;(4) N-(3J3-乙氧基-乌苏烷型-12-烯-28-酰)-胺类化合物5 6在碱 性条件下水解得N-(313-羟基-乌苏垸型-12-烯-28-酰)-胺类化合物/3、 (5 )将熊果酸及N-(3B-羟基-乌苏垸型-12-烯-28-酰)-胺类化合物的 3位羟基氧化为羰基得化合物/5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胺,其具有 抗肿瘤活性,可用于治疗肿瘤疾病。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本发明对天然产物熊果酸进行化学修饰,得到一系列熊果酸的结 构类似物,经过药理试验表明,它们对人体宫颈癌Hela细胞和卵巢癌 SKOV3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均优于母体化合物熊果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步骤完成的1. 枇杷叶的乙醇提取浸膏以石油醚、1%氢氧化钠和水洗至洗出 液无色,无水乙醇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滤液放置析出白色结晶, 以热甲醇重结晶得熊果酸(化合物/)。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2. 化合物2与乙酸酐、丙酸酐或丁酸酐反应得化合物2 43.化合物2 4与草酰氯在室温下反应,得3-烷酰氧基-乌苏烷型 .12烯-28-酰氯,再与相应的胺反应的化合物5 S。
其中A为酰氧基,R2为取代氨基4.化合物7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再与相应卤代烃或苯甲酰氯反应得化合物p "。其中&为垸氧基或酰氧基,R2为取代氨基或吗啉基。5.化合物5 6在氢氧化钠的甲醇/四氢呋喃溶液中水解得化合 物仏"。Ri /、其中&为羟基,R2为胺基6.将熊果酸及3-羟基-乌苏垸型-12-烯-28-酰胺类化合物的3位羟 基氧化为羰基得化合物25 29。<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其中&为羰基,R2为胺基或吗啉基。以紫杉醇为阳性对照物,采用MTT法对所合成对熊果酸及所合 成的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研究表明部分化合物对 人体宫颈癌Hela细胞、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强于熊果 酸,化合物结构及体外测试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表1目标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IC50 (^mol/L)1 OH OH 12.36 >1002 CH3COO OH 37.83 〉1003 CH3CH2COO OH 21.54 〉1004 CH3(CH2)2COO OH 40.48 >1005 CH3COO C6HUNH 27.32 >1006 CH3COO N((CH2)3CH3)2 3.46 〉1007 CH3CH2COO -N二0 10'74 〉謂8 CH3(CH2)2COO -N二0 22.21 〉1009 C6H5COO -N二0 I1'07 〉10010 CH3CH20 -N^D3 I7.26 〉10011 CH3CH2CH20 —N^JD 15.37 〉100 12C6H5CH20一N 017.17〉10013OHC6HuNH52.180.2114OHN((CH2)3CH3)241.62〉10015=0OH17.63〉10016=0C6H5NH23.88>10017=0C6HUNH38.43〉10018=0N((CH2)3CH3)2-10.69〉10019=0/~\ 一N 038.31〉100紫杉醇O扁a化合物浓度在10—5mol/L时测得的抑制率b IC5。表示半数有效抑制浓度表2目标化合物对SKOV3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o化合物RiR2Inhibition (%)aIC50 (^mol/L)4CH3(CH2)2COOOH19.70〉1006CH3COON((CH2)3CH3)23.46〉1007CH3CH2COO一N O \_/16.54〉1008CH3(CH2)2COO一N O V_/31.68〉1009C6H5COO/~\ 一N O V_/17.57〉10011CH3CH2CH20/~~\ 一N O N_/25.00〉10012C6H5CH20一N O39.71>10013OHC6HnNH40.19〉100紫杉醇0.003a化合物浓度在10—5mol/L时测得的抑制率b IC5。表示半数有效抑制浓度
下面用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 实施例13!3-乙酰氧基-乌苏烷型-12-烯-28-羧酸(化合物2)的制备 向装有磁力搅拌和熊果酸(200mg, 0.44mmo1)的50mL单口瓶 中加入四氢呋喃20mL,熊果酸溶解后于室温下加入吡啶lmL、乙酸 酐(180mg, 1.76mmol)和少量DMAP,室温下搅拌,以TLC检测反 应终点(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3/1,显色剂为10%硫酸乙醇溶 液),反应完毕,蒸除反应溶剂,以水分散固体,2N盐酸调pH3 4, 抽滤,滤饼水洗至中性,室温自然干燥,得白色固体210mg,粗品用 硅胶柱色谱纯化,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0/1 (V/V),得化合物 2,白色固体182.2mg,产率为83.6%。 mp 285 288°C; & 画R(300MHz, CDC13): 5.23 (s, 1H, H-12), 4.47 4.52 (t, 1H, 《/=7.9 , H-3), 2.19 (m, 1H, H-18), 2.04 (s, 3H, CH3CO), 1.07 (s, 3H, CH3), 0.95 (s, 6H, CH3x2), 0.86 (s, 3H, CH3), 0.84 (m, 6H, CH3x2), 0.76 (s, 3H, CH3); IR (KBr): 3445, 2926, 1735,1694, 1460,1383, 1246 cm"。 实施例2:N-[3fi-乙酰氧基-乌苏烷型-12-烯-28-酰]-环己胺(化合物5)的制备将化合物2 (0.20mmo1)溶解在3mL 二氯甲垸中,加入草酰氯 (0.8mmo1),室温搅拌24小时,生成3-乙酰氧基-乌苏垸型-12-烯-28-酰氯,蒸除反应溶剂和草酰氯,残余物加入2mL环己烷,减压蒸除 环己垸,反复操作2次。向酰氯中加入2mL二氯甲垸,加三乙胺调
pH为8 9,搅拌5分钟后加入环己胺(0.8mmo1),室温下反应1.5 小时,以TLC检测反应终点(展开剂石油醚/丙酮=3/1)。反应结束 后,向反应液中加入3mL水,以2N盐酸调pH至3,减压蒸除二氯 甲烷,析出白色固体,抽滤,水洗滤饼至中性,室温干燥,粗品经硅 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化合物5,白色粉末状固体白色粉末状固体 56mg,产率48.3%。力NMR(300MHz, CDC13): 5.66 5.64 (d, 1H, 7=7.5, NH), 5.28 (s, 1H, H-12), 4.52 4.47 (t, 1H, /=7.6, H-3), 3.71 (m, 1H, NH賜2.05 (s, 3H,巡CO), 1.09 (s, 3H, CH3), 0.96 (s, 6H, CH3x2), 0.88 0.86 (m, 9H, CH3x3), 0.83 (s, 3H, CH3); IR(KBr): 3366, 2928, 1736,1638, 1520,1453, 1370,1246cm-1. ESI-MS: 580.6(M+H)+。实施例3:N-(3B-乙氧基-乌苏垸型-12-烯-28-酰)-吗啉(化合物M)的制备 将N-(3J3-羟基-乌苏烷型-12-烯-28-酰)-吗啉(80mg, 0.15mmoD溶 于3mL无水DMF中,搅拌下加入100mg氢化钠,加入0.5mL溴乙 垸,升温至70'C,以TLC检测反应终点,3小时反应完毕,减压蒸 除DMF,加水分散固体,以2N盐酸调pH值为4 5,过滤,水洗滤 饼至中性,将滤饼在空气中晾干,粗品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洗脱 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l(V/V),得白色粉末状固体36.5mg,收率 43.3%。 mp 197 199°C; 13C NMR (75MHz, CDC13): 175.4(^ONH), 138.6 (C-13), 125.3 (C-12), 86.7 (C-3), 66.8 (£H20£H2), 65.1 (0£H2CH3); IR (KBr): 3431, 2923, 1623, 1459, 1387,1118cm"; ESI-MS: 630.6(M+H)+。 实施例4:N-[3-氧代-乌苏烷型-12-烯-28-酰]-环己胺(化合物17)的制备 将化合物W (90mg, 0.17mmol)加入到2mL四氢呋喃与15mL 二 氯甲烷的混合液中溶解,依次加入硅藻土、 PDC (0.68mmo1)。室温 下搅拌,以TLC检测反应终点,2h反应完毕,抽滤,滤饼以二氯甲 烷洗涤(5mLX2),合并滤液和洗液,浓縮至lmL,硅胶柱色谱纯化, 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4/1 (V/V);得白色粉末状固体54.9mg, 产率61.2%。力NMR(300MHz, CDC13): 5.66 (m, 1H, NH), 5.30 (s, 1H, H-12), 3.72 (m, 1H, NH国,2.51 (m, 1H, H-2a), 2.42 (m, 1H, H-2b), 1.10,1.09, 1.05 (m, 9H, CH3x3), 0.95 (s, 3H, CH3), 0.88 (m, 9H, CH3x3); IR(KBr): 3358, 2928, 1705, 1634, 1522, 1453, 1384; ESI-MS: 536.3 (M+H)+, 558.2 (M+Na)+。ii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胺,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其中R1为羟基、酰氧基、烷氧基或羰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 饰物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1)熊果酸7和相应的酸酐反应得3B-酰氧基-乌苏垸型-12-烯 -28-羧酸类化合物2 《(2) 3B-酰氧基-乌苏垸型-12-烯-28-羧酸类化合物与草酰氯反应, 再与相应的胺反应得N-(3J3-酰氧基-乌苏烷型-12-烯-28-酰)-胺类化合 物5 S;(3) N-(3B-丙酰氧基-乌苏烷型-12-烯-28-酰)-吗啉在碱性条件下水 解,3位羟基游离,再与苯甲酰氯或卤代烃反应得N-[3J3-酰氧基或垸 氧基-乌苏烷型-12-烯-28-酰]-吗啉;(4) N-(3J3-乙氧基-乌苏垸型-12-烯-28-酰)-胺类化合物5 6在碱 性条件下水解得N-(3J3-羟基-乌苏烷型-12-烯-28-酰)-胺类化合物"、(5) 将熊果酸及N《3B-羟基-乌苏烷型-12-烯-28-酰)-胺类化合物的 3位羟基氧化为羰基得化合物25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 饰物胺,其特征在于它具有抗肿瘤活性,可用于治疗肿瘤疾病。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胺,涉及一种天然产物及它的半合成物,本发明对天然产物熊果酸进行化学修饰,得到一系列熊果酸的结构类似物,即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化学修饰物胺,经过药理试验表明,该熊果酸化学修饰物胺对人体宫颈癌Hela细胞和卵巢癌SKOV3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均优于母体化合物熊果酸。
文档编号C07J63/00GK101161670SQ20071015838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0日
发明者丹 刘, 孟艳秋, 尹希杰, 慧 徐, 李丹丹, 元 沈, 王伟宏 申请人:沈阳化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