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胺微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6931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聚酰胺微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聚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酰胺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不仅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而且具有其他令人满意的性能,如耐 热性,耐化学药品性以及绝缘性;因此,其广泛地用作电气,电子材料,汽 车用材料,金属和陶瓷的替代物,以及其他应用。
聚酰胺的合成方法一般采用沉淀聚合,分两步第一步系将酰氯和二胺 溶解在甲醇、乙醇、异丙醇等极性溶剂中;第二步将这两种溶液于0。C下, 超声波的环境下进行反应,最终得到聚酰胺粒子。很多专利都报道了聚酰胺 微粒子的制备方法如专利CN98107389通过将聚酰胺溶解在脂肪醇中降温 沉淀的方法制备窄粒径分布、低孔隙率的聚酰胺粒子,粒径分布于 32pm-10(^m,分布较宽;专利JP2006257345分两步,通过沉淀聚合制备聚 酰胺微粒子第一步系将酰氯和二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第二步将这两种溶 液于O'C下,超声波的环境下进行反应,最终得到聚酰胺粒子,粒径分布 0.01jim-5[xm,但是粒子之间分散不好。
分散聚合法在从烯类单体制备聚合物微粒子中经常用到。其聚合体系最 初是均相溶液,也就是说单体,引发剂以及稳定剂都溶解于溶剂,但聚合后 的聚合物必须不溶解于溶剂。稳定剂与溶剂,聚合物必须均有亲和作用。开 始聚合后,引发剂分解并在溶剂中与单体反应,聚合物链长超过临界长度后, 便从溶剂中沉析出来形成核。接着,多个核互相集聚成稳定的成长微球,并吸 附稳定剂于微球表面而使微球稳定。然后,成长微球从连续相吸收单体和引 发剂并在微球内聚合,即聚合地点从连续相移至微球内。关于利用分散聚合 法制备聚酰胺微粒子的方法尚未见报道,与传统的聚酰胺微粒子的制备方法 相比,本发明得到的聚酰胺微粒子球形更加完整,分散情况更好,粒径分布
偏差系数更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分散聚合方法,提供 一种聚酰胺微粒子。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聚酰胺微粒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聚酰胺微粒子,该微粒子为完整的球形,其粒径范围为0.1~l|im且 热分解温度范围为420 450'C;该微粒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酰氯 0.01~10份,
二胺 0.01~10份,
分散剂 0.01~10份,
溶剂 20~100份;
一种制备上述聚酰胺微粒子的方法,按重量份计酰氯:二胺:分散剂:溶剂 -0.01 10:0.01~10:0.01~10:20 100的比例取原料,先将分散剂加入溶剂中,搅 拌溶解依次加入二胺和酰氯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过分离、洗涤,干燥即 得到聚酰胺微粒子。
反应温度为0 130°C,优选0 40°C,最优选0 20°C;反应时间为 lmin 48h,优选10min 24h;搅拌速度为50 5000转/分钟,优选200 2000 转/分钟。
本发明的目的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聚酰胺微粒子,其特征在于粒径范围为0.1 lpm且热分解温度大 于42(TC。热分解温度用热重分析仪(TAQ600)测试,升温速率10°C/min,氮 气气氛。
一种制备聚酰胺微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分散剂加入溶剂中,搅 拌溶解依次加入二胺和酰氯;反应结束后经过分离、洗涤,干燥即得到聚酰 胺微粒子。
本发明利用酰氯和二胺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分散聚合制备出粒径分散较
窄的球形聚酰胺微粒子.该种微粒子粒径范围为0.1 ljim,粒径分布的标准 偏差系数为0.01~0.2且热分解温度大于420°C 。
在该微粒子的制备方法中各原料的加入量按重量份为
酰氯 0.01-10份
二胺 0.01-10份
分散剂 0.01~10份
溶剂 20 100份
所述酰氯包括但不限于在传统合成聚酰胺中所用的那些化合物,优选自 乙二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酰甲氯、葵二酰氯、己二酰氯或2—氯对 苯二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或两种或多种结合使用。对 于本发明,特别优选对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甲酰氯。
所述二胺包括但不限于在传统合成聚酰胺中所用的那些二胺化合物,优 选自乙二胺、己二胺、葵二胺、对苯二胺、二胺基二苯醚、二乙烯三胺或三 乙烯四胺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二胺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 物质结合使用。本发明特别优选二胺基二苯醚。
所述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纤维素衍生物、聚 丙烯酸盐或聚甲基丙烯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 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其中聚丙烯酸盐 或聚甲基丙烯酸盐为它们的钠盐或钾盐等。
所述的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环已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 氯仿、戊酮、丙酮、甲苯、二甲苯、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2-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制备方法中,反应时的温度为0 13(TC,优选0 4(TC,进一步 优选0 20°C,最优选0 10°C。所述的反应时间为lmin 48h,优选10min 24h,最优选0.5 h 5h。所述的搅拌转速为50 5000转/分钟,优选100 3000
转/分钟,最优选?00 2000转/分钟。
本发明所得的聚酰亚胺微粒子分子链中含有以下结构单元
J
H: C —R「 C—HN—R厂NH七
其中,Ri为酰氯所对应的基团,R2为二胺所对应的基团,粒径分布的标
准偏差系数为0.01 0.2。因为聚酰胺粒子是交联结构,没有办法溶解在有机
溶剂中,因此其聚合度不可以测量。
酰氯与二胺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o o
0H——C——Rj——C-OH + H2N-R2——NH2
"[C —R「 C—HN—R2—N叶
本发明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酰亚胺微粒子。本发明制得的聚酰 胺微粒子结构为完整的球形,粒径范围为0.1~l^m,粒径分布的标准偏差系 数为0.01 0.2且热分解温度大于420'C,而且本发明工艺路线较简单,对设 备的要求较低,有很强的实用性。本发明所得到的聚酰亚胺微粒子具有耐热 性,绝缘性以及聚酰亚胺树脂固有的其他性能,因此可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传 统的用途),特别是用作电绝缘部件的涂层材料,压模材料,电气,电子材料, 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聚酰胺微粒子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对比例1得到的聚酰胺微粒子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聚酰胺微粒子在氮气中的热失重曲线。 热分解温度用热重分析仪(TAQ600)测试,升温速率10°C/min,氮气气氛。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拟通过下述实施例及对比例简单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缺点,但不 能认为本发明仅限于实施例的内容。
实施例h
0。C,200rpm搅拌下,将50ml甲醇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再加入0.5g分散剂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二胺基二苯醚(O.lg) 的甲醇(50mL)溶液,对苯二甲酰氯(O.lg)的甲醇(50ml)溶液,反应0.5h, 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粒径范围为0.1 lpm的完整球形的聚酰胺微粒子。
实施例2:
0°C, 1000rpm搅拌下,将50ml甲醇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再加入0.5g分散 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二胺基二苯醚(O.lg) 的甲醇(50mL)溶液,乙二酰氯(O.lg)的甲醇(50mL)溶液,反应0.5h,经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粒径范围为0.1 l^im且热分解温度43(TC的完整球形的 聚酰胺微粒子。
实施例3:
0°C, 2000rpm搅拌下,将50ml甲醇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再加入0.5g分散 剂聚乙烯吡咯垸酮(PVP)。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对苯二胺(O.lg)的 甲醇(50mL)溶液,对苯二甲酰氯(O.lg)的甲醇(50ml)溶液,反应0.5h,经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粒径范围为0.1 l^im且热分解温度44(TC的完整球形的 聚酰胺微粒子。
实施例4:
0'C,200rpm搅拌下,将50ml甲醇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再加入0.5g分散剂 聚乙烯醇(PVA)。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对苯二胺(O.lg)的甲醇(50mL) 溶液,对苯二甲酰氯(O.lg)的甲醇(50ml)溶液,反应0.5h,经过滤,洗涤,干 燥得到粒径范围为0.1 l^im且热分解温度42(TC的完整球形的聚酰胺微粒子。
实施例5:
0'C, 1000rpm搅拌下,将50ml丙酮和甲苯(体积比1: 1)加入到三口烧 瓶中,再加入0.5g分散剂聚乙烯吡咯垸酮(PVP)。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 二胺基二苯醚(O.lg)的甲醇(50mL)溶液,乙二酰氯(O.lg)的丙酮和甲苯 50mL)溶液,反应0.5h,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粒径范围为0.1 lMm且热分 解温度42(TC的完整球形的聚酰胺微粒子。
实施例6:
(TC,200rpm搅拌下,将50ml甲醇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再加入0.5g分散剂 聚乙烯醇(PVA)。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二胺基二苯醚(O.lg)的甲醇 (50mL)溶液,对苯二甲酰氯(O.lg)的甲醇(50ml)溶液,反应0.5h,经过 滤,洗涤,干燥得到粒径范围为0.1 1,且热分解温度45(TC的完整球形的聚 酰胺微粒子。
实施例7:
0'C,200rpm搅拌下,将500ml甲醇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再加入5g分散剂 聚丙烯酸钾。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已二胺(O.lg)的甲醇(50mL)溶 液,乙二甲酰氯(O.lg)的甲醇(50ml)溶液,反应2h,经过滤,洗涤,干燥得 到粒径范围为0.1~lpm且热分解温度430'C的完整球形的聚酰胺微粒子。 实施例8:
0°C, 200rpm摸拌下,将500ml N-甲基-2-吡咯垸酮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再 加入5g分散剂聚丙烯酸钾。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已二胺(O.lg)的甲 醇(50mL)溶液,乙二甲酰氯(O.lg)的N-甲基-2-吡咯烷酮(50ml)溶液,反 应2h,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粒径范围为0.1 lKm且热分解温度42(TC的完 整球形的聚酰胺微粒子。
实施例9:
0。C,200rpm搅拌下,将25ml 二氧六环和25mL氯仿加入到三口烧瓶中, 再加入O.lg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二胺 基二苯醚(lg)的氯仿(lOOmL)溶液,对苯二甲酰氯(lg)的氯仿(100ml) 溶液,反应0.5h,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粒径范围为0.1 l^im且热分解温度 43(TC的完整球形的聚酰胺微粒子。
实施例10:
1(TC,200rpm搅拌下,将50ml甲醇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再加入0.5g分散 剂聚乙烯醇。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二胺基二苯醚(O.lg)的甲醇(50mL) 溶液,对苯二甲酰氯(0.1g)的甲醇(50ml)溶液,反应0.5h,经过滤,洗涤,干 燥得到粒径范围为0.1 lMm且热分解温度45(TC的完整球形的聚酰胺微粒子。
实施例ll:
0°C, 200rpm搅拌下,将50ml环已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再加入0.5g分散 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二胺基二苯醚(2g) 的甲醇(50mL)溶液,对苯二甲酰氯(2g)的环已烷(50ml)溶液,反应5h,经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粒径范围为0.1 ljim且热分解温度44(TC的完整球形的 聚酰胺微粒子
实施例12:
0'C,200rpm搅拌下,将50ml甲醇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再加入0.5g分散剂 聚乙烯醇(PVA)。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二胺基二苯醚(O.lg)的甲醇 (50mL)溶液,对苯二甲酰氯(O.lg)的甲醇(50ml)溶液,反应0.5h,经过 滤,洗涤,干燥得到粒径范围为0.1 lnm且热分解温度43(TC的完整球形的聚 酰胺微粒子。
实施例13:
rC, 200rpm搅拌下,将50ml四氢呋喃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再加入0.5g分 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待分散剂溶解后,依次加入二胺基二苯醚(2g) 的四氢呋喃(50mL)溶液,间苯二甲酰氯(2g)的甲醇(50ml)溶液,反应 5h,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粒径范围为0.1 liam且热分解温度420'C的完整 球形的聚酰胺微粒子。
对比例1:
(TC,将O.lg 二胺基二苯醚溶于lOOmL的丙酮,然后加入25mL的去离 子水,200rpm搅拌下,加入0.1g的对苯二甲酰氯,反应90min,经离心分离,洗
涤,干燥得到聚酰胺微粒。
权利要求
1、一种聚酰胺微粒子,其特征在于该微粒子为完整的球形,其粒径范围为0.1~1μm且热分解温度范围为420~450℃;该微粒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酰氯 0.01~10份,二胺 0.01~10份,分散剂0.01~10份,溶剂 20~100份;上述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环己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氯仿、戊酮、丙酮、甲苯、二甲苯、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2-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微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酰氯选自 乙二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酰甲氯、葵二酰氯、己二酰氯、乙二甲酰 氯或2—氯对苯二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微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胺选自 乙二胺、己二胺、葵二胺、对苯二胺、二胺基二苯醚、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 四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微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选 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酸盐或聚甲基丙烯酸 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5、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微粒子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按重量份酰氯:二胺:分散齐|」:溶剂=0.01 10:0.01 10:0.01 10:20 100的比例取原料,先将分散剂加入溶剂中,搅拌溶解依次加入二胺和酰氯进 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过分离、洗涤,干燥即得到聚酰胺微粒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0 130°C,反 应时间为lmin 48h。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0 40。C,反应 时间为10min 24h。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速度为50 5000转/ 分钟。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速度为200 2000转/ 分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胺微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该聚酰胺微粒子为完整的球形粒子粒径范围为0.1~1μm粒径分布的标准偏差系数为0.01~0.2且其热分解温度420℃~450℃;具体制备方法为先将分散剂加入溶剂中,搅拌溶解依次加入二胺和酰氯,反应结束后经过分离、洗涤,干燥即得到聚酰胺微粒子。本发明工艺路线较简单,对设备的要求较低,有很强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C08G69/00GK101357989SQ20071002553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日
发明者倪孝威, 刚 吴, 慧 於 申请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