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

文档序号:364277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淀粉属多糖的一种,是植物体中储藏的养分,它与蛋白质、纤维、油脂、糖、矿物质等共同存在于农作物的籽粒、根、块根中。淀粉是无色无臭的白色粉末,具有颗粒结构和吸湿性的特点,密度1.4991.513,淀粉颗粒不溶于水,工业上便是利用这种性质,采用水磨法工艺,将非淀粉杂质除去,得到纯度较高的淀粉产品。1、淀粉的化学组成淀粉颗粒含水量一般在1020%左右。淀粉颗粒中的水分是与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呈平衡状态而存在的,空气干燥会散出水分,空气潮湿会吸收水分,水分的吸收和散失是可逆的。表l给出了常见植物中淀粉的化学组成。表l、淀粉的化学组成淀粉、刀水分(%)玉米小麦粘玉米脂类(干基,%)4"13I0.60—^—^-----------14|0.8013i0.20蛋白质(%)0.350.400.25灰分磷(%)(%)0.100.0150.150.0600.070.007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其中脂类化合物与淀粉分子结合成络合结构存在,.对淀粉颗粒的糊化、膨胀和溶解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2、淀粉颗粒在光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玉米淀粉颗粒较小,呈多三角形,马铃薯淀粉颗粒较大,呈椭圆形,而木薯淀粉颗粒上则呈凹形。表2给出了常见淀粉颗粒的大小。表2、不同淀粉颗粒大/」<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淀粉颗粒具有结晶性结构,颗粒的一部分分子间规律性排列,另一部则为无定形结构,分子间排列杂乱而没有规律性。尽管淀粉分子具有众多的羟基,亲水性很强,但淀粉颗粒球却不溶于水,这是因为羟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的缘故,其中颗粒中的水分也参与了氢链的结合。淀粉颗粒具有渗透性,水和水溶液能够自由渗入颗粒内部。淀粉与稀碘溶液接触很快变蓝色,表明碘很快渗入了颗粒内部与淀粉起反应呈现蓝色;而蓝色的淀粉颗粒在与硫代硫酸钠溶液相遇时,蓝色会很快消失,表明硫代硫酸钠溶液很快渗入了颗粒内部。这种快速的颜色变化表明,淀粉颗粒具有很高的渗透性。淀粉颗粒内部的无定形区域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化学反应主要就发生在此区域。3、直链和支链淀粉淀粉由直链淀粉(淀粉颗粒质)和支链淀粉(淀粉皮质)两部分组成,它们在淀粉中所占的比例随植物的种类而异。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以a-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链状化合物,在淀粉中的含量约为10~30%。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不成糊状,能被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遇碘显蓝色;而支链淀粉中葡萄糖分子之间除以a-1,4-糖苷键相连外,还有以a-1,6-糖苷键相连,所以带有分支,约20个葡萄糖单位就有一个分支。支链淀粉在冷水中不溶,与热水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只有外围的支链能被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遇碘呈紫或红紫色。表3给出了不同品种淀粉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表3、不同品种淀粉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粘高梁稻米糯米小麦马铃薯木薯甘薯高直链玉米01001981010027732080178318827030淀粉的化学结构式可以写成(C孔。0丄,其中CA。05为脱水葡萄糖单位,n为聚合度。淀粉分子是由葡萄糖脱去水分子后经由糖疳链连接而成的高分子,组成淀粉分子的脱水葡萄糖单位数量称为聚合度。C孔A脱水葡萄糖单位的分子量为162,乘以聚合度n可得淀粉的分子量。马铃薯直链淀粉聚合度在1000—6000之间,平均约3000;玉米直链淀粉聚合度在200—1200之间,平均约为800。支链淀粉的聚合度平均在100万以上,分子量在2亿以上,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中最大的。4、传统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多孔淀粉是指采用物理、机械或生化方法使淀粉颗粒由表面至内部形成孔洞的一种新型变性淀粉。目前,有下面三种方法可以制得多孔淀粉(1)物理方法如超声波处理、喷雾等方法;(2)机械方法如机械撞击等;(3)'生化方法如醇变性、酸水解、酶水解等。在上述几种方法中,当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进行微孔淀粉的制备时,不但每一种方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超声波处理和机械撞击法的生产成本较高,不易实现产业化;喷雾法与醇变性法形成的多孔淀粉是一种实心的端聚物球体,吸附作用只发生在表面凹凸不平的沟壑内,'吸附量有限;酸水解法在糊化温度下反应速率较慢,降解不一,随机性强,不易形成孔状;而酶水解法尽管效果较好,但酶本身价格昂贵,生产成本较大等,而且所得到的微孔淀粉的比表面积都较小,对水和油脂的吸附能力都有限。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其所得到的微孔淀粉的比表面积要比单独使用酸解和酶解方法时所得到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对水和油脂的吸附能力都有显著提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有限酸解i.配乳取一定量淀粉置于烧杯中,用浓度为3%15%的硫酸或5%20%的盐酸调成含以重量/体积为单位含淀粉3050%的均匀淀粉乳;ii..酸解将上述淀粉乳于255(TC水浴加热,并同时搅拌均匀,0.54小时后停止反应;iii.中禾口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酸,然后抽滤洗涤;2)酶解i.配乳取上述用酸初步处理后的淀粉,用缓冲pH3.57.0与所述淀粉颗粒相对应的缓冲体系配制成浓度为3075%的淀粉乳;ii.酶解将上述缓冲并配制成的淀粉乳在4065X:的恒温水浴预热540分钟,同时在转速为50-250圈/分钟下搅拌,再向淀粉乳中加入按理论水解2080%淀粉的a—淀粉酶或糖化酶或葡萄糖淀粉酶,或以上任一、两种或三种酶的组合酶,振荡1260小时,用质量分数为l10。/。的Na0H溶液终止反应;iii.后处理然后反复抽滤水洗,得湿淀粉样品,并于2060。C烘干,再粉碎,得多孔淀粉。上述歩骤l)之前还包括淀粉预处理步骤,所述的淀粉预处理步骤为除杂、预糊化以及超声波预处理的集合的任一;所述除杂过程具体为把淀粉和O.2%稀NaOH液以l:l5mL碱液/g淀粉的比例浸泡0.52.5小时,再胶体磨,以100300目筛网过筛,离心,洗涤,再40。C干燥;所述预糊化过程具体为.将淀粉配制成按重量/体积为1555%的淀粉乳浊液,在5585。C搅拌525分钟后离心,沉淀在255(TC常压干燥后粉碎;所述超声波预处理过程具体为将淀粉配制成重量/体积为1555%的淀粉乳浊液,用2025千赫兹的超声波在室温至4(TC、搅拌转速为50250圈/分钟条件下处理2050分钟;上述缓冲体系有多种选择,针对不同的淀粉颗粒缓冲体系也不同,该缓冲体系能将pH固定在3.56.O范围内。上述硫酸或盐酸的浓度分别为5%或12%。上述酸解时配乳的浓度为3540%;所述酶解时配乳的浓度为40600/。。上述酸解时水浴温度为3545。C,搅拌反应的时间为24小时;.所述酶解时水浴温度为506(TC,预热时间为2040分钟,震荡时间为2060小时,终止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百分数为46G/o;所述后处理烘干温度为305(TC。上述酸解时水浴温度为40。C,搅拌反应的时间为4小时;所述酶解时水浴温度为55。C,预热时间为30分钟,震荡时间为24小时,终止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百分数为5%;所述后处理烘干温度为40。C。上述缓冲体系包括醋酸盐缓冲体系或磷酸盐-柠檬酸盐缓冲体系。上述预处理步骤中,预糊化时配制成淀粉乳浊液的以质量/体积浓度为35%,65"C搅拌;超声波预处理时以25千赫兹频率,4CTC处理时间为30分钟。上述淀粉来源于玉米、粘玉米、高粱、粘高粱、稻米、糯米、小麦、马铃薯或木薯等。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本发明所得到的微孔淀粉,其比表面积要比单独使用酸解和酶解方法时所得到的比表面积多30%以上,对水和油脂的吸附能力提高25%以上。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微孔淀粉时,以下条件应特别加以注意(1)原淀粉的选择不同品种的淀粉对酶的敏感性差异很大,甚至在同一淀粉粒的不同区域也存在差别。生淀粉酶水解生淀粉一般受淀粉植物来源和酶来源的影响,谷类淀粉的水解耍比块根类淀粉容易,而同一种来源淀粉的水解率取决于品种、生长状态、组织层等。如胰酶对不同淀粉的敏感性顺序为芋头〉紫玉米>大米〉小麦>普通玉米>甜马铃薯〉日本栗子>莲子>高链玉米〉中国甘薯(圆型)〉银杏〉百合〉熟香蕉〉生香蕉〉中国甘薯(长型)〉马铃薯。这主要是由这些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淀粉的粒度及颗粒表面淀粉分子链非还原末端的分布等的差异造成的。直链淀粉质量分数高不利于生淀粉酶发挥作用;淀粉粒度越小,越易被酶水解。但有时大颗粒能形成多孔结构,而小颗粒只在其表面腐蚀,这表明酶对颗粒的作用是不均一的。(2)原淀粉的预处理实验发现,与蛋白质或脂质复合的直链淀粉较难水解和酶解,而原淀粉经过预处理后能显着提高其对生淀粉酶的敏感性。如脱除淀粉粒中的蛋白质和脂质,可以增加生淀粉酶接近淀粉粒子的机会,提高其酶解速度,更有利于多孔淀粉的形成;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经过球磨处理后,不但溶解性提高,而且对生淀粉酶的敏感性也增强;在糖化酶酶解前对淀粉进行湿热预处理,能增加其对酶的敏感性,且对谷物类淀粉的效果好于根茎类淀粉。(3)酸的选择一般常用的酸是稀硫酸和稀盐酸,稀硝酸由于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能会使淀粉在变性时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负反应,因此很少使用,其它的酸也一般很少使用。(4)酸解条件的选择酸解条件主要包括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在一些条件下,一些添加剂也会对酸解产生重要影响。如当用硫酸水解法制备微孔淀粉时,在反应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尿素,其酸解能力会大大提高。(5)生淀粉酶的选择常用生淀粉酶的有a-淀粉酶、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异淀粉酶、脱枝酶、普鲁蓝酶、磷酸化酶等等,其来源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不同来源的淀粉酶活力差别很大,如葡萄糖淀粉酶的活力一般顺序是黑曲霉〉黄曲霉〉麦芽;a-淀粉酶的活力顺序一般是胰液〉唾液>真菌。在选择生淀粉酶时,除了大豆^-淀粉酶一般没有生淀粉降解能力外,细菌"-淀粉酶以及不同来源的糖化酶、a-淀粉酶均或多或少地有降解各种生淀粉的能力。我们的实验发现,a-淀粉酶产生的孔是倒锥形的,内大外小,而葡萄糖淀粉酶产生的孔则是锥形的,内小外大。因此,单独使用a-淀粉酶或葡萄糖淀粉酶酶解淀粉,得到的微孔都不理想,而如果将它们以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却会产生较好的结果,复合酶协同制备多孔淀粉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某一种酶。如在玉米淀粉中加入等量的a-淀粉酶和糖化酶,在pH5.0、25。C条件下处理8h,.酶解制得多孔淀粉的孔径比单独使用一种酶的都要大;在小麦淀粉中采用ci-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组合制备多孔淀粉效果较好,而且两者的质量比为l:11:4时所形成的多孔淀粉的吸水率、吸油率和淀粉颗粒的微观形态结构最佳。.(6)酶解条件的选择制备的多孔淀粉既要使淀粉粒表面布满一定孔径的小孔,又要保持颗粒的完整性。影响生淀粉酶解的因素主要有淀粉酶的用量、作用时间、温度、pH值等,.而吸油率和吸水率是制备多孔淀粉的重要控制指标,它们能直接反映出多孔淀粉的吸附性能。例如,我们在研究一种玉米淀粉的水解时,得出的最佳酶解条件是反应温度50°C,反应时间为20h,酶液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0%,pH值在4.8左右;而在研究另一种玉米淀粉的水解时,得出的最佳酶解条件反应温虔50°C,pH值5.0,反应时间12h,复合酶的质量分数1.5o/0。'综上所述,用酸酶序解法制备多孔淀粉的一般过程如下当去除原淀粉中的蛋白质和脂类等杂质后,对去除杂质后的淀粉进行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过的淀粉进行有限程度的酸水解后,再经过一定时间的酶解。同时实验也发现,对去除杂质后的淀粉进行预处理这一步骤,在一些变性淀粉的制备过程中也可以省去这一步。对这些淀粉而言,这样对最后所得到的微孔淀粉性能影响并不是很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l:小麦多孔淀粉的制备小麦原淀粉(市售)一0.2%稀碱液浸泡一胶体磨一过筛一离心一洗涤一干燥,然后进行预处理;配制35%(W/V)处理过的淀粉乳浊液,70°C搅拌10min后离心,沉淀在40°C常压干燥后粉碎,然后进行超声波预处理;预糊化后的淀粉配制成乳浊液,用超声波在室温、25kHz、无搅拌情况下进行约30min处理;称取一定量超声波预处理后的淀粉于200mL烧杯中,用12。XHC1溶液调成含淀粉38%的均匀淀粉乳,置于4(TC的水浴锅中加热,同时用电动搅拌机搅拌。4小时后停止反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盐酸,然后抽滤洗涤。称取适量上述初步酸解后的淀粉,用pH5.8的缓冲液配制成浓度为60%的淀粉乳,在55'C恒温水浴锅中预热20min,同时用电动搅拌机搅拌,往淀粉乳中加入按理论水解50%淀粉的配比为5:l的酶(a—淀粉酶与糖化酶)量,然后恒温水浴振荡24h,停止酶反应。反复抽滤、水洗,得湿淀粉样品,置烘箱内于5CTC烘干至恒重,用粉碎机粉碎,即为多孔淀粉。上述经过酸酶序解的微孔淀粉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多孔淀粉呈蜂窝状,颗粒表面分布的微孔约为0.45个/tim2,孔径约为l.Opm,孔深不一且最深的可达颗粒中心。与仅仅用双酶解法所制备的微孔小麦淀粉的孔密度0.3个/iim2相比较,孔密度提高了约50%。吸水性或吸油性是微孔淀粉所吸收的水或色拉油与微孔淀粉的质量比。在恒温下将一定质量的微孔淀粉与水或色拉油混合搅拌30min,转入砂芯漏斗后用真空泵抽滤,直至无水或油滴滴下,然后根据吸收前后的样品质量差计算其吸水性和吸油性。结果表明,用上述酸酶序解的方法制备的微孔小麦淀粉的吸水性率和吸油率分别约为95%和75%,与仅仅用双酶解法所制备的微孔小麦淀粉80%的吸水性率和60%的吸油率相比较,其吸水性率和吸油率分别增加20%和25%。实施例2:马铃薯多孔淀粉的制备硫酸、a—淀粉酶、糖化酶和马铃薯淀粉均为市售。操作过程为淀粉一调浆一初步酸解一酶解一灭酶活一离心一烘干一粉碎一过筛一成品。具体过程为称取一定量除杂后的淀粉于200mL烧杯中,用5%.的硫酸配成每克淀粉2.0mL的酸溶液,同时按每克淀粉0.75克的尿素,置于40'C的水浴锅中加热,同时用电动搅拌机搅拌。4小时后停止反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盐酸,然后抽滤洗涤。再精确称取这种酸解后的马铃薯淀粉20g,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40mL相应的缓冲液调浆,a—淀粉酶与糖化酶质量比为1:2,总酶量为6%,作用时间为18h,温度55°C,pH6.0,振荡速度为300r/min,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终止反应。反应停止后,将悬浮液用3000r/min离心分离15min,并把剩余淀粉用蒸馏水洗涤、离心分离。如此重复3次后,将所得淀粉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中,以40X:温度干燥至恒重,粉碎后过200目筛,即得多孔淀粉制品。吸水性率和吸油率测定结果表明,用上述酸酶序解的方法制备的微孔马铃薯淀粉的吸水性率和吸油率分别约为115%和85%,与仅仅用双酶解法所制备的微孔马铃薯淀粉80%的吸水性率和60%的吸油率相比较,其吸水性率和吸油率分别增加43%和41%。实施例3:玉米多孔淀粉的制备硫酸、玉米淀粉、a—淀粉酶(a-amylase,生淀粉酶活力302.26IU/ml)和糖化酶(glucoamylase,生淀粉酶活力357.17IU/ml)均为市售。多孔淀粉的制备过程称取一定量除杂和用超声波处理后的淀粉于200mL烧杯中,用5%的硫酸配成每克淀粉2.0mL的酸溶液,置于45。C的水浴锅中加热并同时用电动搅拌机搅拌。3.5小时后停止反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盐酸,然后抽滤洗涤。称取酸解后的15g淀粉于500ml反应瓶中,加入pH值'5.6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100ml调浆,置于55°C的恒温水浴锅中预热10min。精确称取一定量的糖化酶与a-淀粉酶(a—淀粉酶与糖化酶质量比为1:2,加酶量为50),用缓冲液配成酶液,将酶液全部转移到淀粉悬浮液中并准确计时。搅拌28h后,加入4%的氢氧化钠5ml中止反应,经G2砂芯漏斗抽滤,再用蒸馏水洗涤,置40"C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粉碎过筛,即得多孔淀粉制品。吸水性率和吸油率测定结果表明,用上述酸酶序解的方法制备的微孔玉米淀粉的吸水性率和吸油率分别约为85%和70%,与仅仅用双酶解法所制备的微孔玉米淀粉55%的吸水性率和45%的吸油率相比较,其吸水性率和吸油率分别增加55%和62。%。实施例4:早籼米多孔淀粉的制备早籼米淀粉,市售,用碱法去除杂蛋白和脂质,过200目筛,经测定水分含量为13.92%;糖化酶,黑曲霉糖化酶,酶活为560.59酶活单位;a_淀粉酶,生淀粉酶活力302.26单位。微孔淀粉的制备称取一定量除杂并预糊化后的淀粉于200mL烧杯中,用12%HC1溶液调成均匀淀粉乳,置于4(TC的水浴锅中加热,同时用电动搅拌机搅拌,约2.5小时后停止反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盐酸,然后抽滤洗涤。称取20g这种早籼米淀粉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40mLpH.3.5的醋酸缓冲液调匀,加入理论水解40。/。的原淀粉糖化酶和a—淀粉酶(1:2),在5Q'C条件下恒温酶解18h后,加入4%的氢氧化钠5mL中止反应,离心(2'500r/m,10min),沉淀,常压40。C干燥粉碎,过200目筛,筛下物即为早籼米微孔淀吸水性率和吸油率测定结果表明,用上述酸酶序解的方法制备的微孔早籼米淀粉的吸水性率和吸油率分别约为80%和65%,与仅仅用双酶解法所制备的微孔早籼米淀粉60%的吸水性率和50%的吸油率相比较,其吸水性率和吸油率分别增加33%和30%。实施例5:红薯微孔淀粉的制备红薯淀粉市售(优级品);a-淀粉酶市售,酶活力大于4万;糖化酶市售,生淀粉酶活力约为400单位。制备过程称取20g除杂和超声波处理后的红薯淀粉,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pH4.O的醋酸缓冲液IOOmL,置于一定50°C的恒温水浴锅中预热20min,同时用电动搅拌机搅拌。精确称取2.5X的ci-淀粉酶和糖化酶(2.:1),用缓冲液配成酶液,将酶液全部转移到淀粉悬浮液中并准确计时,搅拌反应16h后停止反应,将悬浮液在4000r/min离心5min并把上清液精确量取体积后移入容量瓶中待测定容。剩余淀粉用蒸馏水洗涤并离心,如此重复3次后,将所得淀粉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中45°C干燥至恒重,用研钵磨碎后即得微孔淀粉。吸水性率和吸油率测定结果表明,用上述酸酶序解的方法制备的微孔红薯淀粉的吸水性率和吸油率分别约为85%和70%,与仅仅用双酶解法所制备的微孔红薯淀粉65%的吸水性率和55Q%的吸油率相比较,其吸水性率和吸油率分别增加31。%和36%。可以实现的实施例还有很多,以下给出除以上5个实施例以外其他部分实例的实施条件,参见下表(表4):表4其他部分实例的实施条件后加酸类型酸解酶解处理^粉种反应时间小时酉己乳浓度%水烘类硫酸±卜酸配乳浓度%水浴温度'C缓冲体系PH值浴温度'C反应时间分钟振荡时间小时NaOH浓度%干温度'C小麦/5%30250.53.53040512120小麦/12%38403.55.8605520244.50小麦/20%505047.0756540601060小麦/10%403525.6405030356401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以上实施例并不是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全部。权利要求1.一种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有限酸解i.配乳取一定量淀粉置于烧杯中,用浓度为3%~15%的硫酸或5%~20%的盐酸调成以重量/体积为单位含淀粉30~50%的均匀淀粉乳;ii.酸解将上述淀粉乳于25~50℃水浴加热,并同时搅拌均匀,0.5~4小时后停止反应;iii.中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酸,然后抽滤洗涤;2)酶解i.配乳取上述用酸初步处理后的淀粉,用缓冲pH3.5~7.0与所述淀粉颗粒相对应的缓冲体系配制成浓度为30~75%的淀粉乳;ii.酶解将上述缓冲并配制成的淀粉乳在40~65℃的恒温水浴预热5~40分钟,同时在转速为50-250圈/分钟下搅拌,再向淀粉乳中加入按理论水解20~80%淀粉的α-淀粉酶或糖化酶或葡萄糖淀粉酶,或以上任一、两种或三种酶的组合酶,振荡12~60小时,用质量分数为1~10%的NaOH溶液终止反应;iii.后处理上述酶解后的淀粉经反复抽滤水洗,得湿淀粉样品,并于20~60℃烘干,再粉碎,得多孔淀粉。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l)之前还包括淀粉预处理步骤,所述的淀粉预处理步骤为除杂、预糊化以及超声波预处理的集合的任一;所述除杂过程具体为把淀粉和O.2%稀NaOH液以l:l5mL碱液/g淀粉的比例浸泡0.52.5小时,再胶体磨,以100300目筛网过筛,离心,洗涤,再40。C'干燥;所述预糊化过程具体为将淀粉配制成按重量/体积为1555°/。的淀粉乳浊液,在5585。C搅拌525分钟后离心,沉淀在255(TC常压干燥后粉碎;'所述超声波预处理过程具体为将淀粉配制成重量/体积为1555%的淀粉乳浊液,用2025千赫兹的超声波在室温至4(TC、搅拌转速为50250圈/分钟条件下处理2050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系有多种选择,针对不同的淀粉颗粒缓冲体系也不同,该缓冲体系能将pH固定在3.56.0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或盐酸的浓度分别为5%或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解时配乳的浓度为3540%;所述酶解时配乳的浓度为406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解时水浴温度为3545"C,搅拌反应的时间为24小时;所述酶解时水浴温度为506(TC,预热时间为2040分钟,震荡时间为2060小时,终止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百分数为46y。;所述后处理烘干温度为305(TC。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解时水浴温度为4(TC,搅拌反应的时间为4小时;所述酶解时水浴温度为55",预热时间为30分钟,震荡时间为24小时,终止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百分数为5%;所述后处理烘干温度为40'C。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系包括醋酸盐缓冲体系或磷酸盐-柠檬酸缓冲体系。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步骤中,预糊化时以质量/体积浓度为35%配制成淀粉乳浊液,65'C搅拌;超声波预处理时以25千赫兹频率,4(TC处理时间为30分钟。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来源于玉米、粘玉米、高粱、粘高粱、稻米、糯米、小麦、马全文摘要一种以酸酶序解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淀粉的方法,以不同种类和来源的原淀粉为原料,去除原淀粉中的蛋白质和脂类等杂质,对除杂后的淀粉进行糊化和/或超声波等预处理后,先对预处理后的淀粉进行有限程度的初步酸水解后,再经过不同品种和来源的生淀粉酶或其组合酶的酶解,得到一种表面布满合适孔径和深度的微孔变性淀粉。该法所得到的微孔淀粉,其比表面积要比单独使用酸解和酶解方法时所得到的比表面积多30%以上,对水和油脂的吸附能力提高25%以上。文档编号C08B31/00GK101608195SQ200810150079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申请日期2008年6月19日优先权日2008年6月19日发明者刘成程,栋段,边六交,超陈申请人:陕西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