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改性留置针用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601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纳米改性留置针用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纳米改性留置针用复合材料。其应用于静脉留置针,使留置针具有抗菌功能。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留置针穿刺后,拔出穿剌针,套管留在患者血管中,下次输液时,只要将输液器连接在留置针上即可输液,不用重复穿刺,减少患者痛苦。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有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血栓的形成。留置针导管的材料多用PVC材料制备,而套管的材料一般为聚全氟乙丙烯(FEP)和聚氨酯(Vialon)材料。PVC材料本身存在安全隐患,而加工、使用性能上又有种种不足致使PVC材料逐渐趋于淘汰。FEP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其制成的套管管壁平滑,具有良好的弹性,从而不能将套管完全封闭,造成有静脉血回流溢出。Vialon材料由其制成的套管柔软性好,打折后可弹回原形,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外渗,即使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其表面特别光滑,血小板不易粘附沉着而形成血栓;其尖端不易分叉。FEP和Vialon材料制成的套管插入静脉后,在血温下其柔软度虽会增大,但还是满足不了临床需要,仍旧避免不了静脉炎的发生。JohnG和Robters等人在澳大利亚Flinders医学中心麻醉和加强监护中心对645例病人输液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做了研究,研究表明导管材料的性能是影响输液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和严重程度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使用Vialon导管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46%,低于FEP导管。可见静脉炎的发生率还是相当高。肝素帽是一种用于输液类医疗器械的联结件,用于静脉长时间留置输液的接头是为输液提供端口和密封作用的医疗器械,其作用是需要时可通过尔外锥与其它带内锥的医疗器械实现联结,并通过该医疗器械进行输送药液或抽取血液等体液,以方便治疗或采样。肝素帽的主要优点为(l)对于长期输液,血管不好的患者,免得再次破坏血管,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2)检査后可以继续输液,减少了重新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3)以免在检査途中发生病情变化以便实施抢救。(4)可以节约时间,减少护士工作量,也节约了患者费用。肝素帽价格低廉,密封性能好,肝素帽一边设有密封胶片,另一边设有连接内螺纹,用于与针头连接,并在连接内螺纹内侧设有内管,因肝素帽体积小,医护人员在拆开外包装使用时,手指容易接触内管,造成交叉感染。我们还知道,银、铜、锌作为传统的无机抗菌材料,在与细菌接触时,金属离子缓慢释放出来,由于金属离子具有氧化还原性,并能与有机物(硫代基、羧基、羟基)反应,能与细菌细胞膜及膜蛋白结合,破坏其结构,进入细胞后破坏电子传递、系统的酶并与DNA反应,达到杀菌目的。现有的载银纳米改性剂,除具有传统的无机抗菌作用外,由于无机纳米粒子达到纳米级,具有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如载银二氧化钛抗菌剂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新材料不仅持久缓释抗菌,而且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催化,普通银系抗菌材料虽然能杀死细菌,但细菌杀死后尸体会释放出能引起伤寒、霍乱等疾病的内毒素物质。Ti02载银抗菌剂是将金属八§+的抗菌效果与纳米Ti02的光催化抗菌性能相结合,它不仅能杀死细菌,而且能穿透细胞膜,破坏细胞膜机构,并降解内毒素引起的后期污染。所以,它不同于一般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随着杀菌剂消耗而降低甚至消失,而会产生持久的抗菌性。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配方合理,性能稳定,工艺简单,具有抗菌功能的纳米改性留置针用复合材料。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改性留置针用复合材料,其特征是其由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和纳米抗菌剂组成,其中含有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100份(重量),纳米抗菌剂0.32份(重量)。本发明选用的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为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树脂(K树脂)。纳米抗菌剂为载银纳米氧化锌或载银纳米二氧化钛,主要作用是具有抗菌性能,并能够改进树脂的物理性能。K树脂和纳米抗菌剂两者通过共混熔融挤出制备。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树脂(K树脂)加工温度低,易加工。用K树脂与纳米抗菌剂制的纳米抗菌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5%以上。对照现有技术,本发明优点在于材料加工温度低,4易加工,同时由于添加了纳米抗菌剂,使得材料对链球菌、青霉菌、黑霉菌、枯草杆菌、肺炎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5%以上,即该改性料具有抗菌功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一种纳米改性留置针用复合材料,一种纳米改性留置针用复合材料,其特征是其由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和纳米抗菌剂组成,其中含有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100份(重量),纳米抗菌剂0.32份(重量)。本发明选用的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为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树脂(K树脂),K树脂和纳米抗菌剂两者通过共混熔融挤出制备。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树脂(K树脂),为透明抗冲树脂,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是以苯乙烯、丁二烯为单体,以垸基锂为引发剂,采用阴离子溶液聚合技术合成的一种嵌段共聚物,其主要特性是兼有高透明性和良好的抗冲击性、密度小、着色力强,加工性能优异、无毒性,符合欧盟和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有关食品包装的规定,而且具有生物相容性。本发明纳米抗菌剂为纳米银系或者锌系抗菌剂,具体是载银纳米氧化锌或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无机纳米抗菌剂材料的粒度为0.20.5pm。主要作用是具有抗菌性能,并能够改进树脂的物理性能。本发明复合材料按以下工艺步骤加工(1)将纳米银系或者锌系抗菌剂加入容器中。按固液重量比1:8加入去离子水或乙醇溶液并与一定重量比的分散剂进行混合,以不小于1000转/分钟的速度进行搅拌13小时制得混合浆料;将混合纳米改性桨料烘干并研磨成粉体状,得改性纳米抗菌剂。(2)将原料按重量比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100份、纳米抗菌剂的0.32份的比列进行混合,然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设定挤出机沿加料口至口模方向温度为150210。C,口模温度为170。C。经口模挤出、切粒、冷却,得到纳米抗菌改性复合材料。各具体实施例的组成配方及物理性能指标列入表1。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抗菌性能-抗菌率,如表2所示。表1各实施例配方及物理性能指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本发明通过将K树脂和纳米抗菌剂两者通过共混熔融挤出制备复合材料,纳米颗粒的加入不但可以起到改善树脂力学性能的作用,还能使其具有抗菌功能。可应用于一次性使用抗菌留置针。本发明具有材料加工温度低,易加工,同时由于添加了纳米抗菌剂,使得材料对链球菌、青霉菌、黑霉菌、枯草杆菌、肺炎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5%以上。权利要求1.一种纳米改性留置针用复合材料,其特征是其由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和纳米抗菌剂组成,其中含有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100份(重量),纳米抗菌剂0.3~2份(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改性留置针用复合材料,其特征是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为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树脂(K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改性留置针用复合材料,其特征是纳米抗菌剂为载银纳米氧化锌或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无机纳米抗菌剂材料的粒度为0.20'5(im。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改性留置针用复合材料,其由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和纳米抗菌剂组成,其中含有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100份(重量),纳米抗菌剂0.3~2份(重量)。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为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树脂。纳米抗菌剂为载银纳米氧化锌或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无机纳米抗菌剂材料的粒度为0.2~0.5μm。本发明配方合理,工艺简单,性能稳定,可以在净化车间进行大批量生产,应用于一次性使用留置针。本发明材料加工温度低,易加工,添加纳米抗菌剂,具有抗菌功能,对链球菌、青霉菌、黑霉菌、枯草杆菌、肺炎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5%以上。文档编号C08L25/00GK101550258SQ20091001522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申请日期2009年5月14日优先权日2009年5月14日发明者于尚在,朱雪真,李忠志申请人: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