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氯化橡胶反应釜通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65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氯化橡胶反应釜通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氯化橡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氯化橡胶反应釜通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氯化橡胶生产过程中需不断地向反应釜中通入气氯,由于氯气在储存时常常是以液氯的形式存在,所以使用时需先将液氯通入到缓冲罐中,使液氯变为气氯,再将气氯从缓冲罐中通入反应釜中,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满足氯化反应的需要,但仍存在着某些缺陷一是生产时必须用到缓冲罐一台,增加了成本投入;二是通氯管线过长,泄漏点增多,安全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氯化橡胶反应釜通氯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减小成本投入,而且安全性能较高,通氯时不会产生泄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高氯化橡胶反应釜通氯装置,包括反应釜和液氯输入管,所述反应釜的釜盖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孔板,所述孔板的上表面连通液氯输入管,下表面连通四氟管,所述四氟管位于所述反应釜内。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氯输入管采用DN18管。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使用了孔板和四氟管相连通的方式,可以将液氯输入管直接连通孔板,在孔板中使液氯气化,再通过四氟管将已转化的气氯通入到反应釜中,则省去了原有技术中的缓冲罐,即减小了设备成本的投入,也避免了因管线过长容易造成泄漏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向反应釜中通入气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釜;11.釜体;12.釜盖;2.四氟管;3.液氯输入管;4.缓冲罐;5.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生产高氯化橡胶时向反应釜1中通入气氯的结构示意图,由于氯气在储存时常常是以液氯的形式存在,所以使用时需先将液氯通过液氯输入管3 通入到缓冲罐4中,使液氯变为气氯,再将气氯从缓冲罐4中通入反应釜1中,这种方法在生产时必须用到缓冲罐一台,增加了成本投入;另一方面,通氯管线过长,无形之中泄漏点便会增多,从而导致了设备安全性能的降低。[0012]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氯化橡胶反应釜通氯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反应釜1和液氯通入管3,所述反应釜1的釜盖12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孔板5,并且所述孔板5可封闭所述开口,使反应釜1的釜体11内部与外界隔离。所述孔板5的上表面连通所述液氯通入管3,同时下表面又连通有一根四氟管2, 所述四氟管2位于所述反应釜1中,此处所述的孔板5的作用是将液氯气化,而四氟管2便是聚四氟乙烯(PTFE),两者均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所述液氯通入管3优选为本技术领域内的DN18管制作,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安全性能较好。该高氯化橡胶反应釜通氯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液氯通过液氯通入管3进入所述孔板5中气化为气氯,同时已转化的气氯经四氟管2通入所述反应釜1中发生氯化反应。该过程应用了孔板5和四氟管2相连通的方式,省去了原有技术中的缓冲罐,即减小了设备成本的投入,也避免了因管线过长容易造成泄漏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一切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结构上的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高氯化橡胶反应釜通氯装置,包括反应釜和液氯输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的釜盖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孔板,所述孔板的上表面连通液氯输入管,下表面连通四氟管,所述四氟管位于所述反应釜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氯化橡胶反应釜通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氯输入管采用DN18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氯化橡胶反应釜通氯装置,包括反应釜和液氯输入管,在反应釜的釜盖上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起封闭作用的孔板,孔板的上表面连通液氯输入管,下表面连通四氟管,同时四氟管位于该反应釜中,该高氯化橡胶反应釜通氯装置使用了孔板和四氟管相连通的方式,可以将液氯输入管直接连通孔板,使液氯在孔板中气化后再经四氟管通入到反应釜中,省去了原有技术中的缓冲罐,既减小了设备成本的投入,也避免了因管线过长容易造成泄漏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
文档编号C08C19/14GK202099227SQ20112018539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日
发明者李波, 温志伟, 程文江 申请人:郭绍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