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78654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粘度指数改进剂由聚异戊二烯-b-聚丁二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氢化改性得到,制备方法是在温度为60~70℃、压力为0.1~0.5MPa的聚合反应釜中加入调节剂后,依次加入异戊二烯单体、丁二烯单体、苯乙烯单体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得到聚异戊二烯-b-聚丁二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将所得三嵌段共聚物进行加氢反应,即得;该制备方法操作便捷、流程简单,制得的氢化聚异戊二烯-b-聚丁二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分布窄、结构复杂、化学稳定性好;该共聚物改性的润滑油同时具备稠化能力强、剪切稳定性高、油品氧化安定性好和低温流动性优异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利说明】一种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增粘剂改性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润滑油是减少机器摩擦、降低磨损的有效物质之一。机器在操作时,润滑油粘度 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表示粘度随温度变化趋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粘度指数(VII),按 GB/T1995-88的方法计算润滑油的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越大,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为保证 设备的正常运行,单纯用纯基础油作润滑油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添加一系列添加剂 调合成性能更完善的润滑油。润滑油添加剂分为两类,一类是给基础油赋予原来没有的性 质,如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蚀、抗磨剂等,也称功能添加剂;另一类影响或改善基础油的 性质,如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等。
[0003] 粘度指数改进剂(ViscositylndexImprover,简称VII),俗称增粘剂,是一类重要 的改善润滑油粘温性能的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内燃机油料中,主要用于生产多级汽柴油 机油,另外液压油和齿轮油也要使用。它是一种油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在室温下一般呈橡胶 或固体形态,其分子量从几万到几十万,而润滑油的平均分子量仅为500左右。当这种高分 子聚合物溶解在溶剂(润滑油)中后,会形成线团结构,且在溶剂中的线团体积与分子量较 小的溶剂油相比要大得多,因而使油品的粘度远大于溶剂的粘度。粘度指数改进剂主要用 于提高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改善粘温性能、增大粘度。粘度指数改进剂溶解在润滑油中,在 低温时它们以丝卷状存在,对润滑油的粘度影响不大,随着润滑油温度升高,丝卷伸张,有 效容积增大,对润滑油流动阻力增大,导致润滑油的粘度相对显著增大。由于不同温度下粘 度指数改进剂具有不同形态并对粘度产生不同影响,因而可以增加粘度和改善粘温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一种好的粘度指数改进剂不仅要求稠化能力强,剪切稳定性好,同时还要求 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和热氧化安定性。稠化能力与VII的类型、结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有关,分子量越大稠化能力越强。稠化能力(N)按SH/T0566-93的方法测定,
[0004] 计算公式为

【权利要求】
1. 一种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其特征在于,由聚异戊二烯-b-聚丁二烯-b-聚苯乙烯 三嵌段共聚物氢化改性得到,其加氢度> 96% ; 所述的聚异戊二烯-b_聚丁二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分子量为12?16万,分 子量分布指数< 1. 07 ; 其中,聚异戊二烯-b_聚丁二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中聚苯乙烯段的质量百分 比含量为20?35%,聚丁二烯段为聚异戊二烯段和聚丁二烯段总质量的5?1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指数改进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异戊二烯段中3, 4-结 构质量百分数为16?22%。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度指数改进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丁二烯段中1,2-结构 质量百分数为20?35%。
4. 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温度为60?70°C、压力为0. 1?0. 5MPa的聚合反应釜中加入调节剂后,依次加入异戊二烯 单体、丁二烯单体、苯乙烯单体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得到聚异戊二烯-b_聚丁 二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将所得聚异戊二烯-b-聚丁二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 聚物引入温度为60?110°C、压力为0. 5?2. OMPa的加氢荃进行加氢反应,加氢反应完成 后,将生成聚合物除杂,水汽凝聚,即得;所述的苯乙烯单体加入量为异戊二烯单体、丁二烯 单体和苯乙烯单体总质量的20?35%,所述的丁二烯单体加入量为异戊二烯单体和丁二烯 单体总质量的5?15%。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戊二烯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的 时间为35?45min ;所述的丁二烯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5?20min ;所述的苯乙烯 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的时间为30?40min。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反应时间为60?120min。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剂为双四氢糠丙烷,用量为 30 ?60mg/kg 溶剂。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反应采用异辛酸镍和三异 丁基铝复合催化剂进行催化加氢。
【文档编号】C08F236/08GK104342231SQ201310343710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8日
【发明者】梁红文, 莫笑君, 彭红丽, 严绍敏, 文强, 邱为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