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细胞化学融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1357发布日期:2018-06-17 15:37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细胞化学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1975年,德国科学家Kohler和英国科学家Milstein将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动物脾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即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PEG(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化学融合法杂交瘤技术。聚乙二醇分子可在质膜之间形成分子桥,使细胞质膜发生粘连促使质膜的融合(王克明.细胞融合技术及其发展[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16(2):113—116),即传统的“一步法”(过程如说明书附图1所述)。目前,PEG化学融合法由于其融合成本低,无需特殊设备,简便、融合效率高,因此在1975年获得成功后很快取代了仙台病毒法。但是PEG对细胞有毒害作用,虽然,随着PEG分子量的增加,其融合效率提高,但是其对细胞的毒害作用也随之增加,如要应用,亟待改进细胞化学融合方法。但是考虑到融合前的细胞对PEG的毒性抵抗力较强,而后期刚刚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对PEG的毒性抵抗力较弱,因此可采用前期使用高分子量的PEG以促使细胞相互粘连,后期改用低分子量PEG促使细胞之间继续完成融合,这样能有效提高细胞的融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研究设计一种简便、高效的细胞化学融合方法。

本发明基于考虑到融合前的细胞对PEG的毒性抵抗力较强,而后期刚刚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对PEG的毒性抵抗力较弱,因此,前期使用高分子量的PEG以促使细胞相互粘连,后期改用低分子量PEG促使细胞之间继续完成融合,这样就能有效提高细胞的融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细胞化学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A细胞与B细胞两株细胞混合置于细胞融合管,向融合管内的细胞团滴加0.5ml50%PEG3000~4000溶液,20秒内完成,边加边晃动细胞团,以使细胞团充分接触融合剂PEG溶液;

(2)接着滴加0.5ml50%PEG1500~2500溶液,40秒内完成,边加边晃动融合管,以使细胞团充分接触融合剂PEG溶液;

(3)细胞团于融合管内静置30s至1min终止融合。

本发明的细胞化学融合方法,所述细胞选自A与B两株细胞之间任意组合的融合。所述A细胞和B细胞以2:1-10:1的比列组合。

所述A细胞选自Balb/C小鼠B淋巴细胞或昆明小鼠T淋巴细胞;B细胞选自SP2/0骨髓瘤细胞、NS-1骨髓瘤细胞或X63Ag8.653骨髓瘤细胞。

本发明的细胞化学融合方法,所述步骤(1)PEG3000~4000溶液的pH8.0~8.2,含5%DMSO。所述步骤(2)PEG1500~2500溶液的pH8.0~8.2,含10%DMSO。

本发明的细胞化学融合方法,所述步骤(3)向融合管内加入20~30ml无血清DMEM培养基(dulbecco'smodifiedeaglemedium)或RPMI1640培养基(RoswellParkMemorialInstitute)溶液来稀释PEG以达到终止细胞融合作用。

本发明的细胞化学融合方法,整个融合过程均在37℃水浴中进行。

本发明的细胞化学融合方法适用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同种属的或者具有相近亲缘关系的两株细胞。

本发明的细胞化学融合方法选自A细胞与B细胞两株细胞之间任意组合的融合。所述A细胞和B细胞以2:1至10:1的任意比列组合。

本发明所述细胞化学融合方法的A细胞选自Balb/C小鼠B淋巴细胞或昆明小鼠T淋巴细胞;B细胞选自SP2/0骨髓瘤细胞、NS-1骨髓瘤细胞、SP2/0骨髓瘤细胞、X63Ag8.653骨髓瘤细胞。

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与传统的“一步法”细胞融合方法相比较,能够显著地提高细胞融合率和阳性率。本发明的细胞融合方法融合率能达到60%以上(传统的“一步法”细胞融合率<50%(李纹.细胞融合实验方法的改进[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18(3):183—184),阳性率大于30%(传统的“一步法”细胞融合阳性率<30%(赵咏梅,郭云婷,马蕊,郭碧莹,邵莎莎.PEG介导细胞融合的最适条件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3))。

本发明所述的细胞融合方法,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或者细胞因子等生物大分子,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PEG介导A、B两细胞融合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但不受实施例限制。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除非另有说明,一般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数据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SP2/0骨髓瘤细胞和Balb/C小鼠B淋巴细胞之间的融合

取复苏后生长至少一周的对数期状态良好(圆润、饱满、有光泽)的SP2/0骨髓瘤细胞(细胞活力大于90%,0.4%台盼蓝染液计数)2×107个与1×108个Balb/C小鼠B淋巴细胞于50ml细胞融合管内,然后1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用食指轻轻弹击离心管底部,使沉淀细胞团松散,然后用刻度吸管向融合管内的松散细胞团逐滴滴加0.5ml50%PEG4000(pH8.0,含5%DMSO),20秒内完成,边滴加边晃动融合管或者用吸管轻轻搅动细胞团,以使细胞团充分接触融合剂PEG。接着逐滴滴加0.5ml50%PEG1500(pH8.0,含10%DMSO)40秒内完成,边滴加边晃动融合管或者用吸管轻轻搅动细胞团。最后细胞团于融合管内静置30s。接着终止融合:用20mlDMEM终止融合作用,整个融合过程均在37℃水浴中进行。融合后第三天,用5%Giemsa液染色5min.每张涂片随机选取3个视野分别置于40倍OlympsCKX31型显微镜物镜中,计数融合细胞数和细胞总数,求平均值,计算融合率(赵咏梅,郭云婷,马蕊,郭碧莹,邵莎莎.PEG介导细胞融合的最适条件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3))。第十天左右开始用间接ELISA法检测96孔板上清抗体阳性G.C.霍华德,M.R.凯瑟.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M].上海:科学出版社。结果细胞融合率达62%,阳性率为33%。

实施例2NS-1骨髓瘤细胞和Balb/C小鼠B淋巴细胞之间的融合

取复苏后生长至少一周的对数期状态良好(圆润、饱满、有光泽)的NS-1骨髓瘤细胞(细胞活力大于95%,0.4%台盼蓝染液计数)5×107个与1×108个Balb/C小鼠B淋巴细胞于50ml细胞融合管内,然后1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用食指轻轻弹击离心管底部,使沉淀细胞团松散,然后用刻度吸管向融合管内的松散细胞团逐滴滴加0.5ml50%PEG3000(pH8.2,含5%DMSO),20秒内完成,边滴加边晃动融合管或者用吸管轻轻搅动细胞团,以使细胞团充分接触融合剂PEG。接着逐滴滴加0.5ml50%PEG1500(pH8.2,含10%DMSO)40秒内完成,边滴加边晃动融合管或者用吸管轻轻搅动细胞团。最后细胞团于融合管内静置40s。接着终止融合:用25mlRPMI1640终止融合作用,整个融合过程均在37℃水浴中进行。融合后第三天,用5%Giemsa液染色5min.每张涂片随机选取3个视野分别置于40倍OlympsCKX31型显微镜物镜中,计数融合细胞数和细胞总数,求平均值,计算融合率(赵咏梅,郭云婷,马蕊,郭碧莹,邵莎莎.PEG介导细胞融合的最适条件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3))。第十天左右开始用间接ELISA法检测96孔板上清抗体阳性G.C.霍华德,M.R.凯瑟.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M].上海:科学出版社。结果细胞融合率达65%,阳性率为35%。

实施例3NS-1骨髓瘤细胞和昆明小鼠T淋巴细胞之间的融合

取复苏后生长至少一周的对数期状态良好(圆润、饱满、有光泽)的NS-1骨髓瘤细胞(细胞活力大于95%,0.4%台盼蓝染液计数)6×107个与1×108个昆明小鼠T淋巴细胞于50ml细胞融合管内,然后1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用食指轻轻弹击离心管底部,使沉淀细胞团松散,然后用刻度吸管向融合管内的松散细胞团逐滴滴加0.5ml50%PEG4000(pH8.0,含5%DMSO),20秒内完成,边滴加边晃动融合管或者用吸管轻轻搅动细胞团,以使细胞团充分接触融合剂PEG。接着逐滴滴加0.5ml50%PEG1500(pH8.0,含10%DMSO)40秒内完成,边滴加边晃动融合管或者用吸管轻轻搅动细胞团。最后细胞团于融合管内静置45s。接着终止融合:用30mlDMEM终止融合作用,整个融合过程均在37℃水浴中进行。融合后第三天,用5%Giemsa液染色5min.每张涂片随机选取3个视野分别置于40倍OlympsCKX31型显微镜物镜中,计数融合细胞数和细胞总数,求平均值,计算融合率(赵咏梅,郭云婷,马蕊,郭碧莹,邵莎莎.PEG介导细胞融合的最适条件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3))。第十天左右开始用间接ELISA法检测96孔板上清抗体阳性G.C.霍华德,M.R.凯瑟.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M].上海:科学出版社。结果细胞融合率达71%,阳性率为37%。

实施例4X63Ag8.653骨髓瘤细胞和昆明小鼠B淋巴细胞之间的融合

取复苏后生长至少一周的对数期状态良好(圆润、饱满、有光泽)的X63Ag8.653骨髓瘤细胞(细胞活力大于95%,0.4%台盼蓝染液计数)4×107个与1×108个昆明小鼠B淋巴细胞于50ml细胞融合管内,然后1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用食指轻轻弹击离心管底部,使沉淀细胞团松散,然后用刻度吸管向融合管内的松散细胞团逐滴滴加0.5ml50%PEG3000(pH8.2,含5%DMSO),20秒内完成,边滴加边晃动融合管或者用吸管轻轻搅动细胞团,以使细胞团充分接触融合剂PEG。接着逐滴滴加0.5ml50%PEG1500(pH8.2,含10%DMSO)40秒内完成,边滴加边晃动融合管或者用吸管轻轻搅动细胞团。最后细胞团于融合管内静置35s。接着终止融合:用28mlRPMI1640终止融合作用,整个融合过程均在37℃水浴中进行。融合后第三天,用5%Giemsa液染色5min.每张涂片随机选取3个视野分别置于40倍OlympsCKX31型显微镜物镜中,计数融合细胞数和细胞总数,求平均值,计算融合率(赵咏梅,郭云婷,马蕊,郭碧莹,邵莎莎.PEG介导细胞融合的最适条件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3))。第十天左右开始用间接ELISA法检测96孔板上清抗体阳性G.C.霍华德,M.R.凯瑟.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M].上海:科学出版社。结果细胞融合率达80%,阳性率为41%。

实施例5X63Ag8.653骨髓瘤细胞和Balb/C小鼠B淋巴细胞之间的融合

取复苏后生长至少一周的对数期状态良好(圆润、饱满、有光泽)的X63Ag8.653骨髓瘤细胞(细胞活力大于95%,0.4%台盼蓝染液计数)3×107个与1×108个Balb/C小鼠B淋巴细胞于50ml细胞融合管内,然后1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用食指轻轻弹击离心管底部,使沉淀细胞团松散,然后用刻度吸管向融合管内的松散细胞团逐滴滴加0.5ml50%PEG4000(pH8.0,含5%DMSO),20秒内完成,边滴加边晃动融合管或者用吸管轻轻搅动细胞团,以使细胞团充分接触融合剂PEG。接着逐滴滴加0.5ml50%PEG1500(pH8.0,含10%DMSO)40秒内完成,边滴加边晃动融合管或者用吸管轻轻搅动细胞团。最后细胞团于融合管内静置50s。接着终止融合:用30mlDMEM终止融合作用,整个融合过程均在37℃水浴中进行。融合后第三天,用5%Giemsa液染色5min.每张涂片随机选取3个视野分别置于40倍OlympsCKX31型显微镜物镜中,计数融合细胞数和细胞总数,求平均值,计算融合率(赵咏梅,郭云婷,马蕊,郭碧莹,邵莎莎.PEG介导细胞融合的最适条件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3))。第十天左右开始用间接ELISA法检测96孔板上清抗体阳性G.C.霍华德,M.R.凯瑟.抗体制备与使用实验指南[M].上海:科学出版社。结果细胞融合率达74%,阳性率为3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