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聚脲、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该聚氨酯聚脲的化妆料组合物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2298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用作油用胶化剂的聚氨酯聚脲。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以低添加量使硅油类、酯油类增粘成凝胶状或胶状的、在分子内含有硅、并且具有氨基甲酸酯键及脲键的新型聚氨酯聚脲以及包含该聚氨酯聚脲的化妆料组合物。



背景技术:

作为化妆料中所使用的油性成分,例如,可列举出烃类、高级醇类、酯油类、动植物油类、硅油类、多元醇类、多元醇醚类、烷基甘油基醚类等。它们起到给皮肤带来柔软性的作用、改善皮肤光滑性的作用、保护皮肤的作用、给皮肤保湿的作用、去除皮肤的多余油分的作用等,因此,作为卸妆油、霜、美容液等基础化妆料;粉底、防晒霜、睫毛膏、眼影膏、腮红等彩妆化妆料;洗发水、护发素(rinses)、头发调理剂(conditioners)、染发剂、定型剂(stylingproducts)等毛发化妆料;口红、唇彩等口唇化妆料等的原料而用于多种产品中。

一般情况下,常常担心油性成分特有的发粘感(stickyfeeling)、对皮肤的安全性、刺激性,进而在向化妆料中配合时的稳定性等。已知上述油性成分之中,酯油类、硅油类的表面粘性感比较少,具有高安全性、刺激性低,常常被优选作为化妆料中所配合的油性成分。但是,它们具有在向化妆料中配合时的稳定性差的缺点。市场中,要求进一步提高配合有酯油类、硅油类的化妆料的稳定性的技术,以往一直对如下的添加剂等进行开发,即,若为在化妆料中含有水的体系,则为使酯油类、硅油类乳化的添加剂,另外,若为不含有水的体系,则为使酯油类、硅油类增粘/胶化的添加剂。然而,对于后者仍有开发的余地。

例如,作为以往开发的胶化剂,可列举出:能使含硅酮的广泛的油性基剂凝固、胶化的、赋予硬的蜡状形态的n-酰基氨基酸单酰胺单烷基酯(专利文献1);能使硅油胶化的、赋予比较软的糊状形态的、具有聚氧化亚烷基和具有一个以上的末端羟基的有机基的硅酮化合物(专利文献2)等。但是,这些胶化剂只能赋予蜡状、糊状这种固定的形态/性状,因此,其在化妆料用途中使用范围受限。因此,也开发了一种聚氨酯化合物类等,其具有更弹性的形态,能用于赋予良好的触感和易于铺展在皮肤上的广范围的化妆料用途中,赋予凝胶状/胶状形态(专利文献3、4),但作为化妆料中所添加的添加剂,其配合量非常多,增粘/胶化效果不充分。对作为油性成分的硅酮类、酯类进行增粘/胶化有助于化妆料的多样化,即各种形态的油产品的开发,因此其扩销性高,对于化妆料行业来说为应被关注的技术。因此,从市场的角度考虑,要求开发出油增粘效果更高的增粘剂/胶化剂,要求开发出以尽可能低的添加量发挥出高增粘/胶化效果的添加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078013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5453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022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2257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添加量使硅油类及酯油类增粘/胶化的、增粘/胶化效果高的添加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此,本发明人等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以低添加量形成具有凝胶状或胶状的形态的硅油组合物或酯油组合物的新型聚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是使由包含下述通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硅酮衍生物原料、包含下述通式(b)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原料以及包含下述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得到的聚氨酯聚脲预聚物与包含下述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氮化合物、包含下述通式(e)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含羟基化合物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反应而得的聚氨酯聚脲。

[化学式1]

(式中,r1及r10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二价的烃基,r2及r9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r3~r8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或通式(a-1)所示的基团,m及p各自独立地表示数字0~10,n的平均值表示数字0~2000。)

[化学式2]

(式中,r11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r12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二价的烃基,q表示数字0~10。)

[化学式3]

ocn-r20-nco(b)

(r20表示碳原子数1~20的二价的烃基。)

[化学式4]

(r30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或氧原子,y表示数字0或1。其中,在r30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的情况下,y表示数字1,在为氧原子的情况下,y表示数字0。)

[化学式5]

(r40及r4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其中,将r40及r41均为氢原子的情况排除。)

[化学式6]

r50-oh(e)

(r50表示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以少的添加量就能对硅油类及酯油类充分地增粘或胶化。该聚氨酯聚脲能在含硅油类及酯类的化妆料组合物等中用作增粘剂或胶化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为能够以低添加量形成具有凝胶状或胶状的形态的硅油组合物或酯油组合物的新型聚合物。具体而言,是使由包含下述通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硅酮衍生物原料、包含下述通式(b)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原料以及包含下述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得到的聚氨酯聚脲预聚物与包含下述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氮化合物、包含下述通式(e)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含羟基化合物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反应而得的聚氨酯聚脲。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聚氨酯聚脲预聚物”是指,使包含通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硅酮衍生物原料、包含通式(b)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原料以及包含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反应并制造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前体。

[化学式7]

(式中,r1及r10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二价的烃基,r2及r9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r3~r8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或通式(a-1)所示的基团,m及p各自独立地表示数字0~10,n的平均值表示数字0~2000。)

[化学式8]

(式中,r11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r12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二价的烃基,q表示数字0~10。)

[化学式9]

ocn-r20-nco(b)

(r20表示碳原子数1~20的二价的烃基。)

[化学式10]

(r30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或氧原子,y表示数字0或1。其中,在r30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的情况下,y表示数字1,在为氧原子的情况下,y表示数字0。)

[化学式11]

(r40及r4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其中,将r40及r41均为氢原子的情况排除。)

[化学式12]

r50-oh(e)

(r50表示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

对作为聚氨酯聚脲预聚物的原料的通式(a)所示的硅酮衍生物进行详细说明。通式(a)的r1及r10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二价的烃基,作为这种基团,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丙烷-1,3-二基(直链亚丙基);丙烷-1,2-二基、丙烷-2,2-二基等支链亚丙基;丁烷-1,4-二基、丁烷-1,2-二基、丁烷-1,3-二基、丁烷-2,3-二基、丁烷-1,1-二基、丁烷-2,2-二基等直链亚丁基;2-甲基丙烷-1,3-二基、2-甲基丙烷-1,2-二基等支链亚丁基等。其中,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亚乙基、丙烷-1,3-二基、丙烷-1,2-二基、丙烷-2,2-二基,更优选亚乙基。需要说明的是,r1既可以全部为相同的基团,也可以为不同的基团。r10也同样,既可以全部为相同的基团,也可以为不同的基团。

通式(a)的r2及r9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作为这种基团,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直链亚丁基、支链亚丁基、直链亚戊基、支链亚戊基、直链亚己基、支链亚己基、直链亚庚基、支链亚庚基、直链亚辛基、支链亚辛基、直链亚壬基、支链亚壬基、直链亚癸基、支链亚癸基、环亚戊基、环亚己基等脂肪族烃基;亚苯基、甲基亚苯基、乙基亚苯基、丙基亚苯基、丁基亚苯基、二甲基亚苯基、二乙基亚苯基、亚苯乙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二价的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进一步更优选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更进一步优选直链亚丙基。

通式(a)的m及p各自独立地表示数字0~10,其中,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m优选为1~4,更优选为1或2,进一步更优选为1。n的平均值表示数字0~2000,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10~1000,更优选20~500,进一步更优选30~200,更进一步优选35~135,最优选35~65。

通式(a)的r3~r8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或通式(a-1)所示的基团,其中,从能够容易供应的方面考虑,优选碳原子数1~10的烃基。需要说明的是,通式(a)的r5既可以全部为相同的基团,也可以为不同的基团。通式(a)的r6也同样,既可以全部为相同的基团,也可以为不同的基团。作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乙基、直链丙基、支链丙基、直链丁基、支链丁基、直链戊基、支链戊基、直链己基、支链己基、直链庚基、支链庚基、直链辛基、支链辛基、直链壬基、支链壬基、直链癸基、支链癸基、环戊基、环己基等脂肪族烃基;苯基、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二甲基苯基、二乙基苯基、苯乙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从更容易供应原料的方面考虑,优选甲基、乙基、直链丙基、支链丙基,更优选甲基、乙基,进一步更优选甲基。

通式(a-1)的r11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作为这种基团,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直链亚丁基、支链亚丁基、直链亚戊基、支链亚戊基、直链亚己基、支链亚己基、直链亚庚基、支链亚庚基、直链亚辛基、支链亚辛基、直链亚壬基、支链亚壬基、直链亚癸基、支链亚癸基、环亚戊基、环亚己基等脂肪族烃基;亚苯基、甲基亚苯基、乙基亚苯基、丙基亚苯基、丁基亚苯基、二甲基亚苯基、二乙基亚苯基、亚苯乙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二价的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进一步更优选亚乙基、直链亚丙基。

通式(a-1)的r12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二价的烃基,作为这种基团,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丙烷-1,3-二基(直链亚丙基);丙烷-1,2-二基、丙烷-2,2-二基等支链亚丙基;丁烷-1,4-二基、丁烷-1,2-二基、丁烷-1,3-二基、丁烷-2,3-二基、丁烷-1,1-二基、丁烷-2,2-二基等直链亚丁基;2-甲基丙烷-1,3-二基、2-甲基丙烷-1,2-二基等支链亚丁基等。其中,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亚乙基、丙烷-1,3-二基、丙烷-1,2-二基、丙烷-2,2-二基,更优选亚乙基。需要说明的是,r12既可以全部为相同的基团,也可以为不同的基团。

q表示数字0~10,其中,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q优选为1~4,更优选为1或2。

从容易得到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通式(a)所示的硅酮衍生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100000。其中,更优选为2000~40000,进一步更优选为3000~10000,更进一步优选为3000~5000。当重均分子量大于100000时,有时增粘/胶化效果会降低;当小于500时,有时无法得到增粘/胶化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可以根据各硅酮衍生物的羟基个数和各硅酮衍生物的羟值计算出来。羟值可以使用利用一般使用的测定方法、例如乙酰化法、邻苯二甲酰化法测定出的值。另外,重均分子量也能通过gpc进行测定,由苯乙烯换算求出,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一方法来求出。

另外,通式(a)所示的硅酮衍生物既可以使用一种作为原料,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但从容易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一种作为原料。

需要说明的是,通式(a)所示的硅酮衍生物为公知物质,因此,若为由公知的方法所制造的硅酮衍生物,就可以用作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原料,由于也能作为市售品购入,因此,也可以将它们用作原料。

对作为聚氨酯聚脲预聚物的原料的通式(b)所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行详细说明。作为通式(b)所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七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九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丙醚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戊烷二异氰酸酯、3-甲氧基己烷二异氰酸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戊烷二异氰酸酯、九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亚甲基二异氰酸酯、3-丁氧基己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二丙醚二异氰酸酯、硫代二己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间苯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基苯二异氰酸酯、乙基苯二异氰酸酯、异丙基苯二异氰酸酯、甲苯胺二异氰酸酯(tolidinediisocyanate)、1,4-萘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2,6-萘二异氰酸酯、2,7-萘二异氰酸酯、联苯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联苯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联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二苯基二甲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2,5,2’,5’-四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环己基双(4-异氰酸酯基苯基)甲烷、3,3’-二甲氧基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4,4’-二甲氧基二苯基甲烷-3,3’-二异氰酸酯、4,4’-二乙氧基二苯基甲烷-3,3’-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5,5’-二甲氧基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3,3’-二氯二苯基二甲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二苯甲酮-3,3’-二异氰酸酯、间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对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四甲基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

上述所列举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中,从使硅油及酯油增粘/胶化的效果高的方面考虑,优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更优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七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九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进一步更优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另外,通式(b)所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既可以使用一种作为原料,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但从容易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一种作为原料。因此,通式(b)的r20若为碳原子数1~20的烃基,则无论哪种均可,但具体而言,优选从上述所列举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中去除了两个异氰酸酯基的基团。

需要说明的是,通式(b)所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公知物质,因此,若为由公知的方法所制造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就可以用作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原料,由于也能作为市售品购入,因此,也可以将它们用作原料。

对作为聚氨酯聚脲预聚物的原料的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进行详细说明。通式(c)的r30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或氧原子。作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直链亚丁基、支链亚丁基、直链亚戊基、支链亚戊基、直链亚己基、支链亚己基、直链亚庚基、支链亚庚基、直链亚辛基、支链亚辛基、直链亚壬基、支链亚壬基、直链亚癸基、支链亚癸基、环亚戊基、环亚己基等脂肪族烃基;亚苯基、甲基亚苯基、乙基亚苯基、丙基亚苯基、丁基亚苯基、二甲基亚苯基、二乙基亚苯基、亚苯乙基等芳香族烃基。y表示数字0或1,在r30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的情况下,y表示数字1,在r30为氧原子的情况下,y表示数字0。作为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从作为原料容易供应的方面考虑,优选r30为碳原子数1~6的二价的脂肪族烃基或氧原子的化合物,更优选r30为亚乙基、直链亚丁基、直链亚戊基、直链亚己基或氧原子的化合物,进一步更优选r30为亚乙基或氧原子的化合物。另外,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既可以使用一种作为原料,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但从容易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一种作为原料。

需要说明的是,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为公知物质,可以作为市售品购入。

对与聚氨酯聚脲预聚物反应的通式(d)所示的氮化合物进行详细说明。作为通式(d)所示的氮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甲基胺、二甲基胺、乙基胺、二乙基胺、正丙基胺、二正丙基胺、异丙基胺、二异丙基胺、正丁基胺、二正丁基胺、支链丁基胺、正戊基胺、支链戊基胺、正己基胺、支链己基胺、正庚基胺、支链庚基胺、正辛基胺、支链辛基胺、正壬基胺、支链壬基胺、正癸基胺、支链癸基胺、正十一烷基胺、支链十一烷基胺、正十二烷基胺、支链十二烷基胺、正十三烷基胺、支链十三烷基胺、正十四烷基胺、支链十四烷基胺、正十六烷基胺、支链十六烷基胺、正十八烷基胺、支链十八烷基胺、正二十烷基胺、支链二十烷基胺、正二十二烷基胺、支链二十二烷基胺等胺类;苯胺、甲基苯胺、二甲基苯胺、甲氧基苯胺、乙氧基苯胺、甲氧基甲基苯胺、三甲基苯胺、异丙基苯胺、四甲基苯胺、乙酰胺苯胺、氨基吡啶等苯胺类。

因此,通式(d)的r40及r41若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者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无论哪种均可(将r40及r41均为氢原子的情况排除),但具体而言,从原料的供应容易的方面考虑,优选为与上述所列举的氮化合物对应的基团。上述所列举的氮化合物中,从反应性良好、所得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也高的方面考虑,优选为r40或r41的任一者为氢原子,另一者为碳原子数1~20的烃基的氮化合物,更优选为r40或r41的任一者为氢原子,另一者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的氮化合物,进一步更优选为r40或r41的任一者为氢原子,另一者为碳原子数2~6的烃基的氮化合物。进而,在r40、r41的任一者或两者为烃基的情况下,从容易控制反应的方面考虑,优选该烃中不具有取代基。另外,通式(d)所示的氮化合物既可以使用一种作为原料,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但从容易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一种作为原料。需要说明的是,通式(d)所示的氮化合物为公知物质,可以作为市售品购入。

对作为与聚氨酯聚脲预聚物反应的原料的通式(e)所示的含羟基化合物进行详细说明。作为通式(e)所示的含羟基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支链丙醇、正丁醇、支链丁醇、叔丁醇、正戊醇、支链戊醇、新戊醇、叔戊醇、正己醇、支链己醇、正庚醇、支链庚醇、正辛醇、2-乙基己醇、支链辛醇、正壬醇、支链壬醇、正癸醇、支链癸醇、正十一烷基醇、支链十一烷基醇、正十二烷醇、支链十二烷醇、正十三烷醇、支链十三烷醇、正十四烷醇、支链十四烷醇、正十六烷醇、支链十六烷醇、正十八烷醇、支链十八烷醇、正油醇、正二十烷醇、正二十二烷醇、正二十四烷醇、正二十六烷醇、正二十八烷醇、正三十烷醇、正三十二烷醇(laccerol)、正三十四烷醇、2-丁基辛醇、2-丁基癸醇、2-己基辛醇、2-己基癸醇、2-辛基癸醇、2-己基十二烷醇、2-辛基十二烷醇、2-癸基十四烷醇、2-十二烷基十六烷醇、2-十六烷基十八烷醇、2-十四烷基十八烷醇、环戊醇、环己醇、环庚醇、甲基环戊醇、甲基环己醇、甲基环庚醇、苯甲醇、亚苄基山梨醇(benzylidenesorbitol)等醇类;苯酚、甲酚、二甲基苯酚、乙基苯酚、正丙基苯酚、叔丁基苯酚、正戊基苯酚、正己基苯酚、正庚基苯酚、正辛基苯酚、2-乙基己基苯酚、正壬基苯酚、正癸基苯酚、正十一烷基苯酚、正十二烷基苯酚、苯基苯酚、苄基苯酚、苯乙烯化苯酚、对枯基苯酚、乙酰胺苯酚、对苯氧基苯酚、对羟基二苯甲酮(p-hydroxybenzophenone)、羟基吡啶等苯酚类。

因此,通式(e)的r50若为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则无论哪种均可,但具体而言,从容易供应的方面考虑,优选为从上述所列举的含羟基化合物中去除羟基的基团。上述所列举的含羟基化合物中,从反应性良好、所得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也高的方面考虑,优选为r50是碳原子数1~20的烃基的含羟基化合物,更优选为r50是碳原子数1~10的烃基的含羟基化合物,进一步更优选为r50是碳原子数2~8的烃基的含羟基化合物。另外,从容易控制反应的方面考虑,r50优选在该烃中不具有取代基。另外,通式(e)所示的含羟基化合物既可以使用一种作为原料,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但从容易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一种作为原料。

需要说明的是,通式(e)所示的含羟基化合物为公知物质,作为市售品可以购入。

另外,作为与聚氨酯聚脲预聚物反应的原料的通式(d)所示的氮化合物和通式(e)所示的含羟基化合物,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通式(d)所示的氮化合物,也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通式(e)所示的含羟基化合物,还可以并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通式(d)所示的氮化合物和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通式(e)所示的含羟基化合物。其中,从容易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单独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通式(d)所示的氮化合物,或单独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通式(e)所示的含羟基化合物。

作为以上述的通式(a)~(e)所示的各种化合物为原料来制造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方法,没有特别规定,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优选的是,首先用通式(a)~(c)所示的原料制造聚氨酯聚脲预聚物,进而,使所得的聚氨酯聚脲预聚物与通式(d)、通式(e)所示的原料的任一者或两者反应来制造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在制造聚氨酯聚脲预聚物时,通式(a)~(c)所示的各原料既可以在反应时全部混合而使其反应,或者,也可以各自分开加入而使其反应。在分开加入使其反应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反应的进展分批加入各原料使其反应。另外,在制造了聚氨酯聚脲预聚物之后,关于通式(d)及(e)所示的原料,在使用一种化合物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反应的进行而分批加入该原料并使其反应,另外,在使用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的情况下,既可以在反应时全部混合而使其反应,也可以分开加入各化合物而使其反应。在分开加入使其反应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反应的进行程度分批加入各原料而使其反应。

对于在制造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时的各原料的配合量没有特别规定,但优选采用以下的配合量来制造。首先,在制造聚氨酯聚脲预聚物时,对于通式(a)~(c)所示的各原料的配合量而言,从得到硅油及酯油的增粘/胶化效果高的聚氨酯聚脲的方面考虑,优选以相对于通式(a)所示的硅酮衍生物的羟基1摩尔,通式(b)所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为1.1~3.0摩尔的方式使用通式(b)所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其中,从得到硅油及酯油的增粘/胶化效果更高的聚氨酯聚脲的方面考虑,更优选使用1.15~2.5摩尔,进一步更优选使用1.2~1.8摩尔,更进一步优选使用1.4~1.6摩尔。另外,从得到硅油及酯油的增粘/胶化效果高的聚氨酯聚脲的方面考虑,优选以相对于通式(a)所示的硅酮衍生物的羟基1摩尔,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的氨基、水(r30为氧的情况)的任一者或两者的总量为0.01~1.0摩尔的方式使用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其中,从得到硅油及酯油的增粘/胶化效果更高的聚氨酯聚脲的方面考虑,更优选使用0.03~0.8,进一步更优选使用0.05~0.5摩尔,更进一步优选使用0.05~0.2摩尔。

接着,在使该聚氨酯聚脲预聚物与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通式(e)所示的化合物的任一者或两者反应时,关于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及通式(e)所示的化合物的配合量,从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收率的观点考虑,优选以相对于通式(a)所示的硅酮衍生物的羟基1摩尔,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的氨基、通式(e)所示的化合物的羟基的任一者或两者的总量为0.05~4.0摩尔的方式使用。其中,基于相同的理由,更优选以所述总量为0.08~2.0摩尔的方式使用,进一步更优选使用0.08~0.5摩尔。

需要说明的是,理想的是制造成在最终得到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中不具有反应性高的异氰酸酯基。因此,优选通式(a)、(c)~(e)所示的化合物中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基团数的总数与通式(b)所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的数量相等或者在其以上。

接着,作为具体的制造方法,例如,将通式(a)~(c)所示的原料全部加入反应体系中,在60~100℃下共同反应1~5小时后,将通式(d)所示的氮化合物、通式(e)所示的含羟基化合物的任一者或两者追加添加至反应体系中,进而在60~100℃下反应1~5小时,得到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有时即使在将通式(d)及(e)所示的原料与通式(a)~(c)所示的化合物同时加入反应体系中的情况下,也会得到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但因各原料的反应速度不同,容易产生如下问题:反应不会均匀地进行,未反应的原料残留,产生的杂质多等,因此,优选如上述的方法那样预先制造聚氨酯聚脲预聚物的方法。

无论是否使用溶剂,均能制造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然而,当未使用溶剂时,有时整个体系变成高粘度,反应在体系内局部进行,变成不均匀的反应,因此,优选使用溶剂。进而,当使用溶剂时,由于最终产物的粘度降低,因此处置也变得容易。需要说明的是,当使用溶剂时,以溶解于溶剂中的状态得到本发明的胶化剂,即使在该状态下,也构成产品,但也可以去除溶剂而制成100%产品(纯品)。溶剂的去除若为公知的方法,就可以使用任一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减压蒸馏、加热干燥、喷雾干燥、或这些方法的组合等。

作为在上述反应时能使用的溶剂,例如,可列举出己烷、环己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基支链丁基酮肉豆蔻酸支链丙基酯(methylbranchedbutylketonebranchedpropylmyristate)、甘油三酯类等酯系溶剂;各种硅油等。其中,在分子中不具有与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的活性氢的溶剂不会给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制造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优选。相对于整个体系,溶剂的使用量优选为95~30质量%,更优选为85~50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硅油、一部分的酯油用作溶剂的情况下,所得的硅油组合物或酯油组合物能直接利用在化妆料中。

无论是否使用催化剂,均能制造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然而,使用催化剂会提高反应速度,因此得到缩短反应时间的效果,故优选。在制造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时,作为能使用的催化剂,例如,可列举出硫酸、甲苯磺酸等强酸;四氯化钛、氯化铪、氯化锆、氯化铝、氯化镓、氯化铟、氯化铁、氯化锡、氟化硼等金属卤化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碳酸钠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醇化物(alcoholates)、碳酸盐;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钠等金属氧化物;钛酸四支链丙基酯(tetra-branchedpropyltitanate)、二丁基二氯化锡、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锡双(巯基乙酸2-乙基己酯)等有机金属化合物;辛酸钠、辛酸钾、月桂酸钠、月桂酸钾等皂类等。相对于整个体系,对于催化剂的使用量,添加0.01~1质量%左右使其反应即可。

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可以由下述通式(i)表示。

[化学式13]

(式中,g表示下述通式(1)所示的基团,j表示下述通式(2)所示的基团,x1表示下述通式(3)所示的基团或下述通式(4)所示的基团,x2表示下述通式(5)所示的基团或下述通式(6)所示的基团,g及j各自独立地表示数字1~10000。其中,g和j的排列可以为嵌段状、无规状的任一种,也可以为嵌段状部分和无规状部分的组合。)

[化学式14]

(式中,r21表示碳原子数1~20的二价的烃基,r1及r10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二价的烃基,r2及r9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r3~r8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下述通式(1-1)所示的基团或下述通式(1-2)所示的基团,m及p各自独立地表示数字0~10,n的平均值表示数字0~2000。)

[化学式15]

(式中,r11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r12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二价的烃基,q表示数字0~10。)

[化学式16]

(式中,r11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r12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二价的烃基,q表示数字0~10,g’表示通式(1)所示的基团,j’表示通式(2)所示的基团,x3表示下述通式(5)所示的基团或下述通式(6)所示的基团,e及f各自独立地表示数字0~10000。其中,g’和j’的排列可以为嵌段状、无规状的任一种,也可以为嵌段状部分和无规状部分的组合。)

[化学式17]

(式中,r22表示碳原子数1~20的二价的烃基,r30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t表示数字0或1。)

[化学式18]

(式中,r42及r4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其中,将r42及r43均为氢原子的情况排除。)

[化学式19]

(式中,r51表示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

[化学式20]

(式中,r23表示碳原子数1~20的二价的烃基,r44及r4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其中,将r44及r45均为氢原子的情况排除。)

[化学式21]

(式中,r24表示碳原子数1~20的二价的烃基,r52表示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

通式(i)的g表示通式(1)所示的基团,j表示通式(2)所示的基团,x1表示通式(3)所示的基团或通式(4)所示的基团,x2表示通式(5)所示的基团或通式(6)所示的基团,之后在下面对这些基团进行详细说明。g及j各自独立地表示数字1~10000。在所述通式(i)中,表示成g和j呈嵌段状排列,但这些g和j的排列可以为嵌段状、无规状的任一种,也可以为嵌段状部分和无规状部分的组合。其中,从容易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为嵌段状部分和无规状部分混在一起的排列。

通式(1)的r21表示碳原子数1~20的二价的烃基,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直链亚丁基、支链亚丁基、直链亚戊基、支链亚戊基、直链亚己基、支链亚己基、直链亚庚基、支链亚庚基、直链亚辛基、支链亚辛基、直链亚壬基、支链亚壬基、直链亚癸基、支链亚癸基、直链亚十一烷基、支链亚十一烷基、直链亚十二烷基、支链亚十二烷基、直链亚十三烷基、支链亚十三烷基、直链亚十四烷基、支链亚十四烷基、直链亚十五烷基、支链亚十五烷基、直链亚十六烷基、支链亚十六烷基、直链亚十七烷基、支链亚十七烷基、直链亚十八烷基、支链亚十八烷基、直链亚十九烷基、支链亚十九烷基、直链亚二十烷基、支链亚二十烷基、环亚戊基、环亚己基等脂肪族烃基;亚苯基、甲基亚苯基、乙基亚苯基、丙基亚苯基、丁基亚苯基、二甲基亚苯基、二乙基亚苯基、二丙基亚苯基、二丁基亚苯基、三甲基亚苯基、三乙基亚苯基、三丙基亚苯基、三丁基亚苯基、四甲基亚苯基、四乙基亚苯基、四丙基亚苯基、亚二甲苯基、亚苯乙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从使硅油及酯油增粘/胶化的效果高的方面考虑,优选脂肪族烃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10的脂肪族烃基,进一步更优选碳原子数6的脂肪族烃基。另外,从制造容易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来源于前述的作为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原料的通式(b)所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基团,即,从该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中去除了两个异氰酸酯基的基团。

通式(1)的r1及r10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二价的烃基,作为这种基团,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丙烷-1,3-二基(直链亚丙基);丙烷-1,2-二基、丙烷-2,2-二基等支链亚丙基;丁烷-1,4-二基、丁烷-1,2-二基、丁烷-1,3-二基、丁烷-2,3-二基、丁烷-1,1-二基、丁烷-2,2-二基等直链亚丁基;2-甲基丙烷-1,3-二基、2-甲基丙烷-1,2-二基等支链亚丁基等。其中,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亚乙基、丙烷-1,3-二基、丙烷-1,2-二基、丙烷-2,2-二基,更优选亚乙基。r1既可以全部为相同的基团,也可以为不同的基团。r10也同样,既可以全部为相同的基团,也可以为不同的基团。

通式(1)的r2及r9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作为这种基团,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直链亚丁基、支链亚丁基、直链亚戊基、支链亚戊基、直链亚己基、支链亚己基、直链亚庚基、支链亚庚基、直链亚辛基、支链亚辛基、直链亚壬基、支链亚壬基、直链亚癸基、支链亚癸基、环亚戊基、环亚己基等脂肪族烃基;亚苯基、甲基亚苯基、乙基亚苯基、丙基亚苯基、丁基亚苯基、二甲基亚苯基、二乙基亚苯基、亚苯乙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二价的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进一步更优选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更进一步优选直链亚丙基。

m及p各自独立地表示数字0~10,其中,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m优选为1~4,更优选为1或2,进一步更优选为1。n的平均值表示数字0~2000,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10~1000,更优选20~500,进一步更优选30~200,更进一步优选35~135,最优选35~65。

通式(1)的r3~r8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通式(1-1)所示的基团或通式(1-2)所示的基团,其中,从容易获取原料的方面考虑,优选碳原子数1~10的烃基。需要说明的是,通式(1)的r5既可以全部为相同的基团,也可以为不同的基团。通式(1)的r6也同样,既可以全部为相同的基团,也可以为不同的基团。作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乙基、直链丙基、支链丙基、直链丁基、支链丁基、直链戊基、支链戊基、直链己基、支链己基、直链庚基、支链庚基、直链辛基、支链辛基、直链壬基、支链壬基、直链癸基、支链癸基、环戊基、环己基等脂肪族烃基;苯基、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二甲基苯基、二乙基苯基、苯乙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从更容易供应原料的方面考虑,优选甲基、乙基、直链丙基、支链丙基,更优选甲基、乙基,进一步更优选甲基。

通式(1-1)的r11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作为这种基团,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直链亚丁基、支链亚丁基、直链亚戊基、支链亚戊基、直链亚己基、支链亚己基、直链亚庚基、支链亚庚基、直链亚辛基、支链亚辛基、直链亚壬基、支链亚壬基、直链亚癸基、支链亚癸基、环亚戊基、环亚己基等脂肪族烃基;亚苯基、甲基亚苯基、乙基亚苯基、丙基亚苯基、丁基亚苯基、二甲基亚苯基、二乙基亚苯基、亚苯乙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二价的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进一步更优选亚乙基、直链亚丙基。

通式(1-1)的r12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二价的烃基,作为这种基团,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丙烷-1,3-二基(直链亚丙基);丙烷-1,2-二基、丙烷-2,2-二基等支链亚丙基;丁烷-1,4-二基、丁烷-1,2-二基、丁烷-1,3-二基、丁烷-2,3-二基、丁烷-1,1-二基、丁烷-2,2-二基等直链亚丁基;2-甲基丙烷-1,3-二基、2-甲基丙烷-1,2-二基等支链亚丁基等。其中,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亚乙基、丙烷-1,3-二基、丙烷-1,2-二基、丙烷-2,2-二基,更优选亚乙基。需要说明的是,r12既可以全部为相同的基团,也可以为不同的基团。q表示数字0~10,其中,从提高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的方面考虑,q优选为1~4,更优选为1或2。

通式(1-2)的r11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r12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二价的烃基,q表示数字0~10,这些r11、r12及q与上述记载的通式(1-1)的r11、r12及q同等,因此,省略详细说明。进而,通式(1-2)的g’表示通式(1)所示的基团,j’表示通式(2)所示的基团,x3表示通式(5)所示的基团或通式(6)所示的基团,它们也与通式(i)的g、j及x2同等,因此,省略详细说明。e及f各自独立地表示数字0~10000,在通式(1-2)中,表示成g’和j’呈嵌段状排列,但这些g’和j’的排列可以为嵌段状、无规状的任一种,也可以为嵌段状部分和无规状部分的组合。

通式(2)的r22表示碳原子数1~20的二价的烃基,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直链亚丁基、支链亚丁基、直链亚戊基、支链亚戊基、直链亚己基、支链亚己基、直链亚庚基、支链亚庚基、直链亚辛基、支链亚辛基、直链亚壬基、支链亚壬基、直链亚癸基、支链亚癸基、直链亚十一烷基、支链亚十一烷基、直链亚十二烷基、支链亚十二烷基、直链亚十三烷基、支链亚十三烷基、直链亚十四烷基、支链亚十四烷基、直链亚十五烷基、支链亚十五烷基、直链亚十六烷基、支链亚十六烷基、直链亚十七烷基、支链亚十七烷基、直链亚十八烷基、支链亚十八烷基、直链亚十九烷基、支链亚十九烷基、直链亚二十烷基、支链亚二十烷基、环亚戊基、环亚己基等脂肪族烃基;亚苯基、甲基亚苯基、乙基亚苯基、丙基亚苯基、丁基亚苯基、二甲基亚苯基、二乙基亚苯基、二丙基亚苯基、二丁基亚苯基、三甲基亚苯基、三乙基亚苯基、三丙基亚苯基、三丁基亚苯基、四甲基亚苯基、四乙基亚苯基、四丙基亚苯基、亚二甲苯基、亚苯乙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从使硅油及酯油增粘/胶化的效果高的方面考虑,优选脂肪族烃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10的脂肪族烃基,进一步更优选碳原子数6的脂肪族烃基。另外,从制造容易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来源于前述的作为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原料的通式(b)所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基团,即,从该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中去除了两个异氰酸酯基的基团。

通式(2)的r30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的烃基,作为这种基团,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直链亚丁基、支链亚丁基、直链亚戊基、支链亚戊基、直链亚己基、支链亚己基、直链亚庚基、支链亚庚基、直链亚辛基、支链亚辛基、直链亚壬基、支链亚壬基、直链亚癸基、支链亚癸基、环亚戊基、环亚己基等脂肪族烃基;亚苯基、甲基亚苯基、乙基亚苯基、丙基亚苯基、丁基亚苯基、二甲基亚苯基、二乙基亚苯基、亚苯乙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从容易供应原料的方面考虑,优选碳原子数1~6的二价的脂肪族烃基,更优选亚乙基、直链亚丁基、直链亚戊基、直链亚己基,进一步更优选亚乙基。t表示数字0或1。

通式(3)的r42及r4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其中,将r42及r43均为氢原子的情况排除。在碳原子数1~30的烃基不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直链二十烷基(icosyl)、二十烷基(eicosyl)、直链二十一烷基(henicosyl)、二十一烷基(heneicosyl)、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基、二十四烷基、二十五烷基、二十六烷基、二十七烷基、二十八烷基、二十九烷基、三十烷基等烷基(这些基团可以为直链烷基也可以为支链烷基,可以为仲烷基也可以为叔烷基);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等烯基(这些基团可以为直链烯基也可以为支链烯基,可以为仲烯基也可以为叔烯基);苯基、甲苯酰基、二甲苯基、异丙苯基、莱基(mesityl)、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肉桂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戊基苯基、己基苯基、庚基苯基、辛基苯基、壬基苯基、癸基苯基、十一烷基苯基、十二烷基苯基、苯乙烯化苯基、对枯基苯基(p-cumylphenyl)、苯基苯基、苄基苯基、α-萘基、β-萘基等芳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甲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环庚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环庚烯基、甲基环戊烯基、甲基环己烯基、甲基环庚烯基等环烷基,另外,在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若为上述烃基的一个部位或两个部位以上的氢原子被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取代基取代了的烃基即可,也可以为取代该烃基的碳原子而导入至该烃基内的一个部位或两个部位以上的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基团中的碳原子总数为1~30即可。其中,从容易获取原料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来源于作为前述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原料的通式(d)所示的氮化合物的基团,即优选为与该氮化合物对应的基团。进而,从反应性良好,所得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也高的方面考虑,优选为r42或r43的任一者为氢原子,另一者为碳原子数1~20的烃基,更优选为r42或r43的任一者为氢原子,另一者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进一步更优选为r42或r43的任一者为氢原子,另一者为碳原子数2~6的烃基。进而,在r42、r43的任一者或两者为烃基的情况下,从容易控制制备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时的反应的方面考虑,优选该烃不具有取代基。

通式(4)的r51表示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在碳原子数1~30的烃基不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直链二十烷基(icosyl)、二十烷基(eicosyl)、直链二十一烷基(henicosyl)、二十一烷基(heneicosyl)、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基、二十四烷基、二十五烷基、二十六烷基、二十七烷基、二十八烷基、二十九烷基、三十烷基等烷基(这些基团可以为直链烷基也可以为支链烷基,可以为仲烷基也可以为叔烷基);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等烯基(这些基团可以为直链烯基也可以为支链烯基,可以为仲烯基也可以为叔烯基);苯基、甲苯酰基、二甲苯基、异丙苯基、莱基(mesityl)、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肉桂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戊基苯基、己基苯基、庚基苯基、辛基苯基、壬基苯基、癸基苯基、十一烷基苯基、十二烷基苯基、苯乙烯化苯基、对枯基苯基(p-cumylphenyl)、苯基苯基、苄基苯基、α-萘基、β-萘基等芳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甲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环庚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环庚烯基、甲基环戊烯基、甲基环己烯基、甲基环庚烯基等环烷基,另外,在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若为上述烃基的一个部位或两个部位以上的氢原子被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取代基取代了的烃基即可,也可以为取代该烃基的碳原子而导入至该烃基内的一个部位或两个部位以上的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基团中的碳原子总数为1~30即可。其中,从容易获取原料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来源于作为前述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原料的通式(e)所示的含羟基化合物的基团,即优选为与该含羟基化合物对应的基团。进而,从反应性良好,所得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也高的方面考虑,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烃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进一步更优选为碳原子数2~8的烃基。另外,从容易控制制备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时的反应的方面考虑,r51优选在该烃中不具有取代基。

通式(5)的r23表示碳原子数1~20的二价的烃基,例如,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直链亚丁基、支链亚丁基、直链亚戊基、支链亚戊基、直链亚己基、支链亚己基、直链亚庚基、支链亚庚基、直链亚辛基、支链亚辛基、直链亚壬基、支链亚壬基、直链亚癸基、支链亚癸基、直链亚十一烷基、支链亚十一烷基、直链亚十二烷基、支链亚十二烷基、直链亚十三烷基、支链亚十三烷基、直链亚十四烷基、支链亚十四烷基、直链亚十五烷基、支链亚十五烷基、直链亚十六烷基、支链亚十六烷基、直链亚十七烷基、支链亚十七烷基、直链亚十八烷基、支链亚十八烷基、直链亚十九烷基、支链亚十九烷基、直链亚二十烷基、支链亚二十烷基、环亚戊基、环亚己基等脂肪族烃基;亚苯基、甲基亚苯基、乙基亚苯基、丙基亚苯基、丁基亚苯基、二甲基亚苯基、二乙基亚苯基、二丙基亚苯基、二丁基亚苯基、三甲基亚苯基、三乙基亚苯基、三丙基亚苯基、三丁基亚苯基、四甲基亚苯基、四乙基亚苯基、四丙基亚苯基、亚二甲苯基、亚苯乙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从使硅油及酯油增粘/胶化的效果高的方面考虑,优选脂肪族烃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10的脂肪族烃基,进一步更优选碳原子数6的脂肪族烃基。另外,从制造容易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来源于前述的作为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原料的通式(b)所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基团,即,从该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中去除了两个异氰酸酯基的基团。

通式(5)的r44及r4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其中,将r44及r45均为氢原子的情况排除。在碳原子数1~30的烃基不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直链二十烷基(icosyl)、二十烷基(eicosyl)、直链二十一烷基(henicosyl)、二十一烷基(heneicosyl)、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基、二十四烷基、二十五烷基、二十六烷基、二十七烷基、二十八烷基、二十九烷基、三十烷基等烷基(这些基团可以为直链烷基也可以为支链烷基,可以为仲烷基也可以为叔烷基);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等烯基(这些基团可以为直链烯基也可以为支链烯基,可以为仲烯基也可以为叔烯基);苯基、甲苯酰基、二甲苯基、异丙苯基、莱基(mesityl)、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肉桂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戊基苯基、己基苯基、庚基苯基、辛基苯基、壬基苯基、癸基苯基、十一烷基苯基、十二烷基苯基、苯乙烯化苯基、对枯基苯基(p-cumylphenyl)、苯基苯基、苄基苯基、α-萘基、β-萘基等芳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甲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环庚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环庚烯基、甲基环戊烯基、甲基环己烯基、甲基环庚烯基等环烷基,另外,在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若为上述烃基的一个部位或两个部位以上的氢原子被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取代基取代了的烃基即可,也可以为取代该烃基的碳原子而导入至该烃基内的一个部位或两个部位以上的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基团中的碳原子总数为1~30即可。其中,从容易获取原料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来源于作为前述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原料的通式(d)所示的氮化合物的基团,即优选为与该氮化合物对应的基团。进而,从反应性良好,所得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也高的方面考虑,优选为r44或r45的任一者为氢原子,另一者为碳原子数1~20的烃基,更优选为r44或r45的任一者为氢原子,另一者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进一步更优选为r44或r45的任一者为氢原子,另一者为碳原子数2~6的烃基。进而,在r44、r45的任一者或两者为烃基的情况下,从容易控制制备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时的反应的方面考虑,优选该烃不具有取代基。

通式(6)的r24表示碳原子数1~20的二价的烃基,例如,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直链亚丙基、支链亚丙基、直链亚丁基、支链亚丁基、直链亚戊基、支链亚戊基、直链亚己基、支链亚己基、直链亚庚基、支链亚庚基、直链亚辛基、支链亚辛基、直链亚壬基、支链亚壬基、直链亚癸基、支链亚癸基、直链亚十一烷基、支链亚十一烷基、直链亚十二烷基、支链亚十二烷基、直链亚十三烷基、支链亚十三烷基、直链亚十四烷基、支链亚十四烷基、直链亚十五烷基、支链亚十五烷基、直链亚十六烷基、支链亚十六烷基、直链亚十七烷基、支链亚十七烷基、直链亚十八烷基、支链亚十八烷基、直链亚十九烷基、支链亚十九烷基、直链亚二十烷基、支链亚二十烷基、环亚戊基、环亚己基等脂肪族烃基;亚苯基、甲基亚苯基、乙基亚苯基、丙基亚苯基、丁基亚苯基、二甲基亚苯基、二乙基亚苯基、二丙基亚苯基、二丁基亚苯基、三甲基亚苯基、三乙基亚苯基、三丙基亚苯基、三丁基亚苯基、四甲基亚苯基、四乙基亚苯基、四丙基亚苯基、亚二甲苯基、亚苯乙基等芳香族烃基。其中,从使硅油及酯油增粘/胶化的效果高的方面考虑,优选脂肪族烃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10的脂肪族烃基,进一步更优选碳原子数6的脂肪族烃基。另外,从制造容易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来源于前述的作为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原料的通式(b)所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基团,即,从该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中去除了两个异氰酸酯基的基团。

通式(6)的r52表示可以具有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直链二十烷基(icosyl)、二十烷基(eicosyl)、直链二十一烷基(henicosyl)、二十一烷基(heneicosyl)、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基、二十四烷基、二十五烷基、二十六烷基、二十七烷基、二十八烷基、二十九烷基、三十烷基等烷基(这些基团可以为直链烷基也可以为支链烷基,可以为仲烷基也可以为叔烷基);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等烯基(这些基团可以为直链烯基也可以为支链烯基,可以为仲烯基也可以为叔烯基);苯基、甲苯酰基、二甲苯基、异丙苯基、莱基(mesityl)、苄基、苯乙基、苯乙烯基、肉桂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戊基苯基、己基苯基、庚基苯基、辛基苯基、壬基苯基、癸基苯基、十一烷基苯基、十二烷基苯基、苯乙烯化苯基、对枯基苯基(p-cumylphenyl)、苯基苯基、苄基苯基、α-萘基、β-萘基等芳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甲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环庚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环庚烯基、甲基环戊烯基、甲基环己烯基、甲基环庚烯基等环烷基,另外,在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若为上述烃基的一个部位或两个部位以上的氢原子被选自硝基、醚基、羰基、酯基及酰胺基中的取代基取代了的烃基即可,也可以为取代该烃基的碳原子而导入至该烃基内的一个部位或两个部位以上的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基团中的碳原子总数为1~30即可。其中,从容易获取原料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来源于作为前述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原料的通式(e)所示的含羟基化合物的基团,即优选为与该含羟基化合物对应的基团。其中,从反应性良好,所得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增粘/胶化效果也高的方面考虑,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烃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2~8的烃基。另外,从容易控制制备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时的反应的方面考虑,r52优选在该烃中不具有取代基。

由本发明人等先前公开了:通过将与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类似的在分子内具有硅氧烷键及氨基甲酸酯键的聚合物添加至硅油、酯油中,由此能提供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组合物(日本特开2011-225729)。然而,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为在分子内除了具有硅氧烷键及氨基甲酸酯键以外还具有脲键的新型聚合物,与先前发明的不同点在于,不是在聚氨酯聚脲的末端,而是在聚氨酯聚脲的主链中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脲键,这是作为显示出本发明的效果的聚氨酯聚脲的条件。在此,本说明书中的“主链”是指,通式(i)的“-(g)g-(j)j-”部分,即从通式(i)所示的聚氨酯聚脲中去除了x1及x2的结构(其中,在通式(1)的r3~r8的任一个为通式(1-2)所示的基团的情况下,将通式(1-2)的x3排除)。作为“末端”的意思是指,通式(i)的“-x1”及“-x2”部分,即从通式(i)所示的聚氨酯聚脲中去除了-(g)g-(j)j-的结构(其中,在通式(1)的r3~r8的任一个为通式(1-2)所示的基团的情况下,包含通式(1-2)的x3)。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即使在主链中具有脲键,若为在主链中不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即仅含脲键的主链,也无法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在主链中必须存在氨基甲酸酯键和至少一个以上的脲键。当主链中具有氨基甲酸酯键和脲键时,由于脲键的氢键力比氨基甲酸酯键强,因此,在添加至硅油、酯油中时,聚氨酯聚脲彼此缔合,能显著提高增粘/胶化效果。即,与先前公开的日本特开2011-225729所记载的聚合物相比,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能使更加多种多样的硅油、酯油增粘/胶化,另外,无论是哪种能被增粘/胶化的硅油、酯油,均能够以更低的添加量将其增粘/胶化。进而,由于与氨基甲酸酯键相比,脲键难以被水解,因此也有助于提高作为聚合物分子的稳定性。

从容易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考虑,从容易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考虑,主链中的氨基甲酸酯键的数量与脲键的数量之比优选为氨基甲酸酯键:脲键=4:1~100:1,更优选为氨基甲酸酯键:脲键=5:1~80:1,进一步更优选为氨基甲酸酯键:脲键=5:1~50:1,更进一步优选为氨基甲酸酯键:脲键=5:1~20: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根据末端为通式(3)~(6)所示的基团内的哪种基团,而导致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整体中的氨基甲酸酯键与脲键的数量变动,由通式(3)~(6)所示的各个基团的数量确定聚氨酯聚脲整体中的氨基甲酸酯键和脲键的数量。然而,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从通式(i)所示的结构中去除了x1及x2的主链中的氨基甲酸酯键的数量与脲键的数量之比为氨基甲酸酯键:脲键=4:1~100:1,就会有效地发挥出本发明的效果,因此优选。

在此,针对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主链中的氨基甲酸酯键的数量与脲键的数量之比优选为氨基甲酸酯键:脲键=4:1~100:1,可以做出如下解释。例如,无论是作为通式(i)所示的聚氨酯聚脲的g的通式(1)所示的基团中的r3~r8的哪一个,均不为通式(1-2)所示的基团,在作为通式(i)所示的聚氨酯聚脲的j的通式(2)所示的基团中的t为0的情况下,优选对于通式(i)的g与j而言,2g:j=4:1~100:1的关系成立,无论是作为通式(i)所示的聚氨酯聚脲的g的通式(1)所示的基团中的r3~r8的哪一个,均不为通式(1-2)所示的基团,在作为通式(i)所示的聚氨酯聚脲的j的通式(2)所示的基团中的t为1的情况下,优选对于通式(i)的g与j而言,2g:2j=4:1~100:1的关系成立。另外,在作为通式(i)所示的聚氨酯聚脲的g的通式(1)所示的基团中的r3~r4内的任一处为通式(1-2)所示的基团,作为通式(i)所示的聚氨酯聚脲的j的通式(2)所示的基团中的t为0的情况下,优选对于通式(i)的g与j、以及通式(1-2)的e与f而言,(2g+2e+1):(j+f)=4:1~100:1的关系成立,在作为通式(i)所示的聚氨酯聚脲的g的通式(1)所示的基团中的r3~r4内的任一处为通式(1-2)所示的基团,作为通式(i)所示的聚氨酯聚脲的j的通式(2)所示的基团中的t为1的情况下,优选对于通式(i)的g与j、以及通式(1-2)的e与f而言,(2g+2e+1):(2j+2f)=4:1~100:1的关系成立。需要说明的是,在作为通式(i)所示的聚氨酯聚脲的g的通式(1)所示的基团中的r3~r8内的任两处以上为通式(1-2)所示的基团的情况下,也能同上那样考虑来导出关系式。

对通式(i)所示的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制造方法没有规定,用公知的方法制造即可,但从容易获取原料、容易制造的方面考虑,优选通过使由包含通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硅酮衍生物原料、包含通式(b)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原料以及包含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得到的聚氨酯聚脲预聚物与包含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氮化合物、包含下述通式(e)所示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含羟基化合物的任一者或两者反应来制造。

作为能由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增粘/胶化的硅油,例如,可列举出二甲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十甲基四环硅氧烷、八甲基三硅氧烷、烷基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聚醚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硅酮树脂、脂肪酸改性聚硅氧烷、高级醇改性聚硅氧烷、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等。其中,最通用的二甲基聚硅氧烷及环状二甲基聚硅氧烷显著地表现出增粘/胶化效果,因此优选。对这些硅油的分子量、粘度没有限制,但由于分子量大的硅油为高粘度,因此,有时无需使其胶化,或者有时一旦使其胶化就会变得过硬而难以使用。因此,25℃下的硅油的运动粘度优选1~500mm2/s,更优选1~100mm2/s,进一步更优选1~50mm2/s,更进一步优选1~10mm2/s。

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相对于硅油的添加量没有特别规定,但相对于硅油100质量份,优选添加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0.1~20.0质量份,更优选添加0.5~15.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添加1.5~10.0质量份。在聚氨酯聚脲相对于硅油100质量份的添加量小于0.1质量份的情况下,有时不会表现出胶化的效果,当大于20.0质量份时,有时不会得到与添加量相符的效果,或者有时聚氨酯聚脲不会完全溶解于硅油中。在将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添加至硅油中来制造硅油组合物的情况下,只要向硅油中添加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并混合均匀即可。对混合时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只要加热至室温~200℃左右并混合均匀即可。

作为能由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增粘/胶化的酯油,例如,若为具有一个以上的酯键、分子量为120以上的含酯基化合物,则无论哪种化合物均可。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乙酸己酯、乙酸癸酯、丙酸丁酯、氢化聚丁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hydrogenatedpolybutenemyristylmyristate)、月桂酸己酯、油酸癸酯、肉豆蔻酸支链丙酯(branchedpropylmyristate)、二甲基辛酸己基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羟基硬脂酸辛酯(octyloxystearate)等合成酯油;羊毛脂、貂油、可可脂、椰子油、棕榈仁油、山茶油、芝麻油、蓖麻油、橄榄油等甘油三酯(三酯油)。其中,若为分子量小于120的酯油,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则即使与本发明的胶化剂混合也不会得到胶化的效果。

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相对于酯油的添加量没有特别规定,但相对于酯油100质量份,优选添加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0.1~20.0质量份,更优选添加0.5~15.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添加1.5~10.0质量份。在聚氨酯聚脲相对于酯油100质量份的添加量小于0.1质量份的情况下,有时不会表现出胶化的效果,当大于20.0质量份时,有时不会得到与添加量相符的效果,或者有时聚氨酯聚脲不会完全溶解于酯油中。在将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添加至酯油中来制造酯油组合物的情况下,只要向酯油中添加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并混合均匀即可。对混合时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只要加热至室温~200℃左右并混合均匀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将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添加至预先混合有硅油和酯油的油中,也会发挥出胶化的效果。

在将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用作胶化剂的情况下,对其用途没有限定,若为使用硅油、酯油的用途,则无论在哪种用途中均可以使用。作为这种用途,例如,可列举出润滑油、化妆料、药品、香料、涂料、纤维等领域,但优选用于以胶化后的组合物的形态、触摸胶化后的组合物时的触感为作为商品的重要因素的化妆料。在使用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使硅油、酯油增粘/胶化后的组合物用在化妆料组合物中的情况下,作为油性成分的稳定性、向皮肤涂抹的容易程度、在皮肤上铺展的容易度均良好,有助于扩大化妆料组合物的使用用途、提高功能性。需要说明的是,也能根据需要,通过混合由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增粘/胶化后的硅油组合物和酯油组合物来使用。

在将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用在胶化剂以外的用途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下的用途。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为在分子内除了具有硅氧烷键及氨基甲酸酯键以外还具有脲键的新型聚合物,其特征在于,不是在聚氨酯聚脲的末端,而是在主链中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脲键。当在聚合物中具有硅氧烷键、氨基甲酸酯键时,由于这些键的耐热性高,因此,能利用在耐热油、阻燃油及化妆料用的新型溶剂等用途中。进而,由于脲键具有如下特征:氢键力(hydrogenbondingforce)比硅氧烷键、氨基甲酸酯键更高,更难以水解,因此,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为耐热性、耐水性、耐腐蚀性、耐化学品性(chemicalresistant)均优异的聚合物,也能转用在要求这些效果的各种用途中。

本发明的化妆料组合物为含有由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增粘/胶化后的硅油组合物和/或酯油组合物的化妆料组合物。作为化妆料组合物的具体商品,例如,可列举出含有各种防紫外线剂的防晒霜、粉底、w/o系乳液、霜、卸妆油、发蜡、发乳(haircream)、香水等。另外,为了制造这些化妆料组合物,只要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质的、量的范围内,在适当赋予各种特性的目的下,可以使用在化妆料组合物中一般使用的其他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粉末成分、液体油脂、固体油脂、蜡、烃油、高级脂肪酸、高级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保湿剂、高分子化合物、金属离子封锁剂、低级醇、多元醇、糖、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胺、ph调节剂、抗氧化剂、防腐剂、血液循环促进剂、消炎剂、赋活剂、美白剂、抗脂溢剂、抗炎症剂、各种提取物以及植物海藻提取物等,可以从它们中任意配合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粉末成分,例如,可列举出无机粉末(例如滑石、高岭土、云母、绢云母(sericite)、白云母、金云母、合成云母、红云母、黑云母、蛭石、碳酸镁、碳酸钙、硅酸铝、硅酸钡、硅酸钙、硅酸镁、硅酸锶、钨酸金属盐、镁、硅石、沸石、硫酸钡、煅烧硫酸钙(烧石膏)、磷酸钙、氟磷灰石、羟基磷灰石、陶瓷粉末、金属皂(例如肉豆蔻酸锌、棕榈酸钙、硬脂酸铝)、氮化硼等);有机粉末(例如聚酰胺树脂粉末(尼龙粉末)、聚乙烯粉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聚苯乙烯粉末、苯乙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树脂粉末、苯并胍胺树脂粉末、聚四氟乙烯粉末、纤维素粉末等);无机白色颜料(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无机红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铁(铁丹)、钛酸铁等);无机褐色系颜料(例如γ-氧化铁等);无机黄色系颜料(例如黄色氧化铁、黄土等);无机黑色系颜料(例如黑色氧化铁、低维氧化钛等);无机紫色系颜料(例如锰紫、钴紫等);无机绿色系颜料(例如氧化铬、氢氧化铬、钛酸钴等);无机蓝色系颜料(例如群青、绀青等);珠光颜料(例如氧化钛包覆云母、氧化钛包覆氧氯化铋、氧化钛包覆滑石、着色氧化钛包覆云母、氧氯化铋、鱼鳞箔等);金属粉末颜料(例如铝粉末、铜粉末等);锆、钡或铝色淀等有机颜料(例如红色201号、红色202号、红色204号、红色205号、红色220号、红色226号、红色228号、红色405号、橙色203号、橙色204号、黄色205号、黄色401号、及蓝色404号等有机颜料、红色3号、红色104号、红色106号、红色227号、红色230号、红色401号、红色505号、橙色205号、黄色4号、黄色5号、黄色202号、黄色203号、绿色3号及蓝色1号等);天然色素(例如叶绿素、β-胡萝卜素等)等。

作为液体油脂,例如,可列举出鳄梨油、山茶油、海龟油、澳洲坚果油、玉米油、貂油、橄榄油、菜籽油、蛋黄油、芝麻油、杏仁油、小麦胚芽油、山茶花油、蓖麻油、亚麻籽油、红花油、棉籽油、紫苏子油、大豆油、花生油、茶籽油、榧子油、米糠油、泡桐油、日本桐油、霍霍巴油、胚芽油、缩三甘油等。

作为固体油脂,例如,可列举出可可脂、椰子油、硬化椰子油、棕榈油、棕榈仁油、木蜡油、硬化油、木蜡、硬化蓖麻油等。

作为蜡,例如,可列举出蜂蜡、小烛树蜡、棉蜡、巴西棕榈蜡、杨梅蜡、白蜡、鲸蜡、褐煤蜡、米糠蜡、羊毛脂、木棉蜡、乙酸羊毛脂、液状羊毛脂、甘蔗蜡、羊毛脂脂肪酸异丙酯、月桂酸己酯、还原羊毛脂、霍霍巴蜡、硬质羊毛脂、紫胶蜡、poe羊毛脂醇醚、poe羊毛脂醇乙酸酯、poe胆固醇醚、羊毛脂脂肪酸聚乙二醇、poe氢化羊毛脂醇醚等。

作为烃油,例如,可列举出液体石蜡、地蜡、角鲨烷、姥鲛烷、石蜡、纯地蜡、角鲨烯、凡士林、微晶蜡等。

作为高级脂肪酸,例如,可列举出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油酸、十一碳烯酸、妥尔油脂肪酸、异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

作为高级醇,例如,可列举出直链醇(例如月桂醇、鲸蜡醇、硬脂醇、山萮醇、肉豆蔻醇、油醇、十八十六醇等);支链醇(例如单硬脂基甘油醚(鲨肝醇)、2-癸基十四烷醇、羊毛脂醇、胆固醇、植物甾醇、己基十二烷醇、异硬脂醇、辛基十二烷醇等)等。

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出脂肪酸皂(例如月桂酸钠、棕榈酸钠等);高级烷基硫酸酯盐(例如月桂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钾等);烷基醚硫酸酯盐(例如poe-月桂基硫酸三乙醇胺、poe-月桂基硫酸钠等);n-酰基肌氨酸(例如月桂酰基肌氨酸钠等);高级脂肪酸酰胺磺酸盐(例如n-肉豆蔻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椰子油脂肪酸甲基牛磺酸钠、月桂基甲基牛磺酸钠等);磷酸酯盐(poe-油基醚磷酸钠、poe-硬脂基醚磷酸等);磺基琥珀酸盐(例如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单月桂酰基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磺基琥珀酸钠、月桂基聚丙二醇磺基琥珀酸钠等);烷基苯磺酸盐(例如线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线型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线型十二烷基苯磺酸等);高级脂肪酸酯硫酸酯盐(例如氢化椰子油脂肪酸甘油硫酸钠等);n-酰基谷氨酸盐(例如n-月桂酰基谷氨酸单钠、n-硬脂酰基谷氨酸二钠、n-肉豆蔻酰基-l-谷氨酸单钠等);硫酸化油(例如太古油等);poe-烷基醚羧酸;poe-烷基烯丙基醚羧酸盐;α-烯烃磺酸盐;高级脂肪酸酯磺酸盐;仲醇硫酸酯盐;高级脂肪酸烷醇酰胺硫酸酯盐;月桂酰基单乙醇酰胺琥珀酸钠;n-棕榈酰基天冬氨酸二三乙醇胺;酪蛋白钠等。

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出烷基三甲基铵盐(例如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等);烷基吡啶鎓盐(例如氯化鲸蜡基吡啶鎓等);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铵二烷基二甲基铵盐;氯化聚(n,n′-二甲基-3,5-亚甲基哌啶鎓);烷基季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烷基异喹啉鎓盐;二烷基吗啉鎓盐;poe-烷基胺;烷基胺盐;聚胺脂肪酸衍生物;戊基醇脂肪酸衍生物;苯扎氯铵;苄索氯铵等。

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出咪唑啉系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2-十一烷基-n,n,n-(羟乙基羧甲基)-2-咪唑啉钠、2-椰油酰基-2-咪唑鎓羟基-1-羧基乙氧基2钠盐等);甜菜碱系表面活性剂(例如2-十七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鎓甜菜碱、月桂基二甲基氨基乙酸甜菜碱、烷基甜菜碱、酰胺甜菜碱、磺基甜菜碱等)等。

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出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例如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异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棕榈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倍半油酸酯、脱水山梨糖醇三油酸酯、五-2-乙基己酸二甘油脱水山梨糖醇、四-2-乙基己酸二甘油脱水山梨糖醇等);甘油聚甘油脂肪酸类(例如单棉籽油脂肪酸甘油、单芥酸甘油、倍半油酸甘油、单硬脂酸甘油、α,α′-油酸焦谷氨酸甘油、单硬脂酸甘油苹果酸等);丙二醇脂肪酸酯类(例如单硬脂酸丙二醇酯等);氢化蓖麻油衍生物;甘油烷基醚;poe-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例如poe-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poe-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poe-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poe-脱水山梨糖醇四油酸酯等);poe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例如poe-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poe-山梨糖醇单油酸酯、poe-山梨糖醇五油酸酯、poe-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等);poe-甘油脂肪酸酯类(例如poe-甘油单硬脂酸酯、poe-甘油单异硬脂酸酯、poe-甘油三异硬脂酸酯等的poe-单油酸酯等);poe-脂肪酸酯类(例如poe-二硬脂酸酯、poe-单二油酸酯、二硬脂酸乙二醇等);poe-烷基醚类(例如poe-月桂基醚、poe-油基醚、poe-硬脂基醚、poe-山萮醚、poe-2-辛基十二烷基醚、poe-胆甾烷醇醚等);普朗尼克(pluronic)型类(例如普朗尼克等);poe/pop-烷基醚类(例如poe/pop-鲸蜡基醚、poe/pop-2-癸基十四烷基醚、poe/pop-单丁基醚、poe/pop-氢化羊毛脂、poe/pop-甘油醚等);四poe/四pop-乙二胺缩合物类(例如tetronic等);poe-蓖麻油氢化蓖麻油衍生物(例如poe-蓖麻油、poe-氢化蓖麻油、poe-氢化蓖麻油单异硬脂酸酯、poe-氢化蓖麻油三异硬脂酸酯、poe-氢化蓖麻油单焦谷氨酸单异硬脂酸二酯、poe-氢化蓖麻油马来酸等);poe-蜂蜡/羊毛脂衍生物(例如poe-山梨糖醇蜂蜡等);链烷醇酰胺(例如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月桂酸单乙醇酰胺、脂肪酸异丙醇酰胺等);poe-丙二醇脂肪酸酯;poe-烷基胺;poe-脂肪酸酰胺;蔗糖脂肪酸酯;烷基乙氧基二甲基氧化胺;三油基磷酸等。

作为保湿剂,例如,可列举出聚乙二醇、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粘液素硫酸、卡洛宁酸、去端肽胶原、胆固醇基-12-羟基硬脂酸酯、乳酸钠、胆汁酸盐、dl-吡咯烷酮羧酸盐、短链可溶性胶原蛋白、二甘油(eo)po加成物、缫丝花提取物、欧蓍草提取物、草木犀提取物等。

作为天然的水溶性高分子,例如,可列举出植物系高分子(例如阿拉伯胶、黄蓍胶、半乳聚糖、瓜尔胶、槐树豆胶、刺梧桐树胶、卡拉胶、果胶、琼脂、榅桲籽(榅桲)、藻类胶体(褐藻提取物)、淀粉(大米、玉米、马铃薯、小麦)、甘草酸);微生物系高分子(例如黄原胶、葡聚糖、琥珀酰聚糖、普鲁兰多糖、结冷胶等);动物系高分子(例如胶原蛋白、酪蛋白、白蛋白、明胶等)等。

作为水溶性高分子,例如,可列举出淀粉系高分子(例如羧甲基淀粉、甲基羟丙基淀粉等);纤维素系高分子(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纤维素硫酸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结晶纤维素、纤维素末等);海藻酸系高分子(例如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等)等;乙烯基系高分子(例如聚乙烯基醇、聚乙烯基甲醚、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等);聚氧乙烯系高分子(例如聚乙二醇20000、40000、60000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等);丙烯酸系高分子(例如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酰胺等);聚乙烯亚胺;阳离子聚合物等。

作为金属离子封锁剂,例如,可列举出1-羟基乙烷-1,1-二膦酸、1-羟基乙烷-1,1-二膦酸四钠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乙二胺四乙酸三钠、乙二胺四乙酸四钠、柠檬酸钠、聚磷酸钠、偏磷酸钠、葡萄糖酸、磷酸、柠檬酸、抗坏血酸、琥珀酸、乙二胺四乙酸、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三钠等。

作为低级醇,例如,可列举出乙醇、丙醇、异丙醇、异丁醇、叔丁醇等。

作为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三元醇(例如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四元醇(例如1,2,6-己烷三醇等季戊四醇等);五元醇(例如木糖醇等);六元醇(例如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等);多元醇聚合物(例如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聚丙二醇、四乙二醇、二甘油、聚乙二醇、三甘油、四甘油、聚甘油等);二元的醇烷基醚类(例如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乙二醇单苯基醚、乙二醇单己基醚、乙二醇单2-甲基己基醚、乙二醇异戊基醚、乙二醇苄基醚、乙二醇异丙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乙基醚、乙二醇二丁基醚等);二元醇烷基醚类(例如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丁基醚、二乙二醇甲基乙基醚、三乙二醇单甲基醚、三乙二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丁基醚、丙二醇异丙基醚、二丙二醇甲基醚、二丙二醇乙基醚、二丙二醇丁基醚等);二元醇醚酯(例如乙二醇单甲基醚醋酸酯、乙二醇单乙基醚醋酸酯、乙二醇单丁基醚醋酸酯、乙二醇单苯基醚醋酸酯、乙二醇二己二酸酯、乙二醇二琥珀酸酯、二乙二醇单乙基醚醋酸酯、二乙二醇单丁基醚醋酸酯、丙二醇单甲基醚醋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醋酸酯、丙二醇单丙基醚醋酸酯、丙二醇单苯基醚醋酸酯等);甘油单烷基醚(例如鲛肝醇、鲨油醇、鲨肝醇等);糖醇(例如山梨糖醇、麦芽糖醇、麦芽三糖、甘露糖醇、蔗糖、赤藓糖醇、葡萄糖、果糖、淀粉分解糖、麦芽糖、木糖、淀粉分解糖还原醇等);glysolid(グリソリッド);四氢糠醇;poe-四氢糠醇;pop-丁醚;pop/poe-丁醚;三聚氧丙烯甘油醚;pop-甘油醚;pop-甘油醚磷酸;pop/poe-季戊四醇醚、聚甘油等。

作为单糖,例如,可列举出三碳糖(例如d-甘油醛、二羟基丙酮等);四碳糖(例如d-赤藓糖、d-赤藓酮糖、d-苏糖、赤藓糖醇等);五碳糖(例如l-阿拉伯糖、d-木糖、l-来苏糖、d-阿拉伯糖、d-核糖、d-核酮糖、d-木酮糖、l-木酮糖等);六碳糖(例如d-葡萄糖、d-塔罗糖、d-阿洛酮糖、d-半乳糖、d-果糖、l-半乳糖、l-甘露糖、d-塔格糖等);七碳糖(例如戊醛糖、庚糖等);八碳糖(例如辛酮糖等);脱氧糖(例如2-脱氧-d-核糖、6-脱氧-l-半乳糖、6-脱氧-l-甘露糖等);氨基糖(例如d-葡萄糖胺、d-半乳糖胺、唾液酸、氨基糖醛酸、胞壁酸等);糖醛酸(例如d-葡萄糖醛酸、d-甘露糖醛酸、l-古罗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酸、l-艾杜糖醛酸等)等。

作为寡糖,例如,可列举出蔗糖、伞形糖、乳糖、车前糖、异剪秋罗糖类、α,α-海藻糖、棉籽糖、剪秋罗糖类、石耳素(umbilicin)、水苏糖、毛蕊花糖类等。

作为多糖,例如,可列举出纤维素、榅桲籽、硫酸软骨素、淀粉、半乳聚糖、硫酸皮肤素、糖原、阿拉伯胶、硫酸乙酰肝素、透明质酸、黄蓍胶、硫酸角质素、软骨素、黄原胶、硫酸粘液素、瓜尔胶、葡聚糖、硫酸角质素、刺槐豆胶、琥珀酰聚糖、卡洛宁酸等。

作为氨基酸,例如,可列举出中性氨基酸(例如苏氨酸、半胱氨酸等);碱性氨基酸(例如羟基赖氨酸等)等。此外,作为氨基酸衍生物,例如可列举出酰基肌氨酸钠(月桂酰基肌氨酸钠)、酰基谷氨酸盐、酰基β-丙氨酸钠、谷胱甘肽、吡咯烷酮羧酸等。

作为有机胺,例如,可列举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吗啉、三异丙醇胺、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2-氨基-2-甲基-1-丙醇等。

作为ph调节剂,例如,可列举出乳酸-乳酸钠、柠檬酸-柠檬酸钠、琥珀酸-琥珀酸钠等缓冲剂等。

作为维生素,例如,可列举出维生素a、b1、b2、b6、c、e及其衍生物、泛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素等。

作为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生育酚类、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类等。

作为其他能配合的成分,例如,可列举出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苯氧乙醇等);消炎剂(例如甘草酸衍生物、甘草次酸衍生物、水杨酸衍生物、扁柏酚、氧化锌、尿囊素等);美白剂(例如虎耳草提取物、熊果素等);各种提取物(例如黄柏、黄连、紫根、芍药、当药、桦树、鼠尾草、琵琶、胡萝卜、芦荟、锦葵、鸢尾、葡萄、薏苡仁、丝瓜、百合、藏红花、川芎、生姜、小连翘、芒柄花、大蒜、辣椒、陈皮、当归、海藻等)、赋活剂(例如蜂王浆、感光素、胆固醇衍生物等);血液循环促进剂(例如烟酸苄基酯、烟酸β-丁氧基乙酯、辣椒素、姜油酮、斑蝥酊、鱼石脂、丹宁酸、α-冰片、烟酸生育酚、肌醇烟酸酯、环扁桃酯、桂利嗪、妥拉苏林、乙酰胆碱、维拉帕米、千金藤素、γ-谷维素等);抗脂溢剂(例如硫、二甲噻蒽等);抗炎症剂(例如氨甲环酸、硫代牛磺酸、亚牛磺酸等)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例子的任何限定,另外,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范围内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例等中,“%”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是指质量标准。

在制造聚氨酯聚脲时所使用的原料所示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通式(a)所示的硅酮衍生物的重均分子量为使用硅酮衍生物的羟基个数和基于jisk0070(1992)而测定的硅酮衍生物的羟值计算出的值。

<通式(a)所示的硅酮衍生物>

硅酮衍生物1

在通式(a)中,r1及r10=亚乙基,r2及r9=直链亚丙基,r4~r8=甲基,m及p=1,n=平均36的重均分子量3000的化合物

硅酮衍生物2

在通式(a)中,r1及r10=亚乙基,r2及r9=直链亚丙基,r4~r8=甲基,m及p=1,n=平均63的重均分子量5000的化合物

硅酮衍生物3

在通式(a)中,r1及r10=亚乙基,r2及r9=直链亚丙基,r4~r8=甲基,m及p=1,n=平均90的重均分子量7000的化合物

硅酮衍生物4

在通式(a)中,r1及r10=亚乙基,r2及r9=直链亚丙基,r4~r8=甲基,m及p=1,n=平均131的重均分子量10000的化合物

<通式(b)所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

二异氰酸酯化合物1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通式(b)的r20=正亚己基)

<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

化合物1

乙二胺(通式(c)的r30=亚乙基,y=1)

化合物2

水(通式(c)的r30=氧原子,y=0)

<通式(d)所示的氮化合物>

氮化合物1

二乙基胺(通式(d)的r40及r41=乙基)

氮化合物2

苯胺(通式(d)的r40=氢原子,r41=苯基)

<通式(e)所示的含羟基化合物>

含羟基化合物1

乙醇(通式(e)的r50=乙基)

羟基含量化合物2

正辛醇(通式(e)的r50=辛基)

含羟基化合物3

2-乙基己醇(通式(e)的r50=2-乙基己基)

含羟基化合物4

苯酚(通式(e)的r50=苯基)

本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如下。

<实施例的化合物:聚合物1的制造>

向带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及搅拌器的容量为3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00g(0.1摩尔)的硅酮衍生物1、0.84g(0.014摩尔)的乙二胺(化合物1)、1200g的溶剂乙酸丁酯,加入0.46g的催化剂二丁基锡双(巯基乙酸2-乙基己酯),对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后,升温至75℃之后,添加24.9g(0.148摩尔)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化合物1),在70~80℃下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添加3.1g(0.068摩尔)的乙醇(含羟基化合物1),在70~80℃下反应3小时,利用红外光谱仪(ir)确认无异氰酸酯的吸收(异氰酸酯全部反应),反应结束。利用蒸发器从所得的反应产物中去除溶剂乙酸丁酯而得到聚合物1。

<实施例的化合物:聚合物2~17的制造>

按照表1中记载的配合量,利用与聚合物1相同的制造方法使各原料反应,得到聚合物2~17。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在制造聚合物2~17时所使用的溶剂和催化剂,以相同用量使用与在制造聚合物1时同种的溶剂和催化剂。表1的数值表示制造各聚合物时所使用的原料的摩尔数。

[表1]

<比较例的化合物:聚合物18的制造>

向带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及搅拌器的容量为300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00g(0.1摩尔)的硅酮衍生物1、1200g的溶剂乙酸丁酯、0.46g的催化剂二丁基锡双(巯基乙酸2-乙基己酯),对体系内进行氮气置换后,升温至75℃之后,添加24.9g(0.148摩尔)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化合物1),在70~80℃下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添加4.4g(0.096摩尔)的乙醇(含羟基化合物1),在70~80℃下反应3小时,利用红外光谱仪(ir)确认无异氰酸酯的吸收(异氰酸酯全部反应),反应结束。利用蒸发器从所得的反应产物中去除溶剂乙酸丁酯而得到聚合物18。

<比较例的化合物:聚合物19~24的制造>

按照表2中记载的配合量,利用与聚合物18相同的制造方法使各原料反应,得到聚合物19~2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在制造聚合物19~24时所使用的溶剂和催化剂,以相同用量使用与在制造聚合物18时同种的溶剂和催化剂。表2的数值表示制造各聚合物时所使用的原料的摩尔数。

[表2]

<比较例的化合物:其他增粘剂/胶化剂>

进而,使用一般用作增粘剂/胶化剂的以下化合物作为比较例。

比较例8:12-羟基硬脂酸

比较例9:硬脂酸镁

比较例10:糊精棕榈酸酯

增粘/胶化试验

相对于下述两种油,添加2.0质量%~10.0质量%的聚合物1~24(其中,聚合物1~17为实施例,聚合物18~24为比较例)及比较例7~9的化合物,在80~90℃下加热之后搅拌1小时使其均质化。向100ml的玻璃瓶中加入50ml的所得溶液,放置于25℃的恒温槽内24小时,观察放置后的油的状态及外观,按照以下的评价基准来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使用的油>

油1:环状硅酮(粘度4mm2/s(25℃))

油2:肉豆蔻酸支链丙酯

[表3]

其结果为,作为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的聚合物1~17无论对油1、油2的哪一种,均以低添加量表现出增粘/胶化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为能够以低添加量使硅油类、酯油类增粘/胶化成凝胶状或胶状的新型聚合物。本发明的聚氨酯聚脲相比于以往的增粘剂/胶化剂,耐热性、耐水性、耐腐蚀性、耐化学品性均优异,可期待将其用于以往无法使用的所有用途中,因此可用性非常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