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式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0675发布日期:2018-06-17 13:54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酿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转式蒸锅。



背景技术:

中国白酒以粮食为原料,大部分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固态甑桶蒸馏,仍以手工、半机械化生产模式为主,也有一些白酒企业安装了机械化的设备,但是只能替代部分的劳动,上甑这一工艺环节仍然是由人工完成,可以说自动化上甑是制约着酿酒机械化发展的一道瓶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迁,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这些变化对中国白酒传统生产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白酒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卫生条件及生产环境都不尽人意。而且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能源短缺形势越来越越严重、生产环境条件越来越严格等因素制约着白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国内白酒行业亟待在传统的生产工艺基础上创新。

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名称为《带全自动装置甑机器人的酿酒自动化生产线》的专利,该专利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在里面提出了翻转式蒸锅的概念,翻转式蒸锅的锅体为一体式结构相比于普通的立式蒸锅具有先天优势:可以制作出有利于提高蒸酒率的锅体结构,而且便于蒸酒前和蒸酒后的操作,提高蒸酒的效率。但是由于翻转使蒸锅一旦翻转运动,其结构以及所遇到的问题都会与传统的蒸锅不同,所以需要通过对其相关的部件都进行改造创新才能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翻转式蒸锅,通过各装置的配合,实现了蒸锅的翻转结构,相比于传统的蒸锅,蒸锅除锅盖外为一体结构,在对混合料的均匀铺设和粮糟的倒出可以非常方便,大大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也缩短了蒸锅蒸酒之间的间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环形液封槽的作用,防止酒气逸出;通过环形液封槽的外侧壁高度低于或等于内侧壁,避免液封槽内的水溢出之后进入蒸锅内而影响蒸酒;通过环形出水管的作用,实现了锅盖液封的自动化,进一步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通过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测量酒气的温度,从而判断酒气内的酒精含量,从而控制是否对蒸出的酒气进行储存和分级储存,实现了蒸酒和酒分级别存储的自动化控制;放料隔板上为向上凸起的弧面,蒸锅的锅底为向下凹陷的弧面,使得混合料可以与蒸汽接触更加充分,并且混合料也不会产生堆积在一起,另外使得下腔的空间增大,增加了下腔的蒸汽储量,提高了蒸酒效果;通过水平传感器的作用,可以保证蒸锅在翻转停止的时候,开口始终位于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位置,保证了蒸锅的蒸酒效果和整过的排粮糟的效果;通过踩踏板面向蒸锅的一侧设有缺口,缺口与蒸锅设有一定的间距,防止蒸锅翻转的时候与踩踏板发生干涉;通过蒸锅侧壁所设的翻边,避免工作人员在操作的时候,在踩空在踩踏板的缺口与蒸锅之间的间隙,防止工作人员受伤;通过环形出水管的进水管通过减压阀和流量控制阀与水箱连通,避免环形出水管的出水口的出水压力过大而导致水溅出,也防止出水过多而从环形液封槽溢出,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翻转式蒸锅,包括相互配合的蒸锅和锅盖,所述蒸锅两侧的中部位置处通过转轴与轴承座转动连接,其中一根转轴有电机驱动,所述轴承座与电机分别固定于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支撑柱的顶部,所述蒸锅内的中部设有放料隔板,所述放料隔板将蒸锅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放料隔板的表面分布有多个气孔,所述气孔连通上腔和下腔,所述蒸锅位于下腔上部的侧壁连通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窖池连通,所述蒸锅的锅底连通设有排液管,所述蒸锅内的底部内壁设有蒸汽盘管,所述蒸汽盘管表面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锅盖的顶部连通设有出气管,所述锅盖顶部通过立柱与活塞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活塞固定于摆杆的一端,所述摆杆的另一端绕立轴摆动,所述出气管的一端穿过立柱与锅盖的内部连通,出气管的另一端通过冷凝装置与储酒罐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放料隔板为向上凸起的弧面结构,所述锅底为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所述锅盖为向上凸起的弧面结构。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排液管与锅底的连接处位于锅底的最低位置处。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排液管的出料口下方设有料斗,所述料斗与窖池连通,所述排液管的出料口端面为沿着出料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蒸锅开口边沿的顶部设有环形液封槽,所述锅盖的边沿底部向下设有环形挡圈,所述环形挡圈与环形液封槽匹配。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环形液封槽的内侧壁的高度大于等于环形液封槽的外侧壁的高度。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环形液封槽的槽底连通设有排水通孔,所述排水通孔通过蒸锅侧壁所设的排水管与水箱连通。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锅盖的顶部固定有环形出水管,所述环形出水管面向锅盖的一侧沿环形水管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有多个出水口,所述环形出水管通过进水管与水箱相连通。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锅盖上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端位于出气管与锅盖的连接处。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蒸锅的外侧壁设有水平传感器,所述水平传感器位于转轴的附近。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出气管通过冷凝装置的进料管连通,所述进料管竖直向上设置,进料管的顶部设有扩口槽,所述出气管的出料口竖直向下设置并且位于扩口槽的范围内。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支撑板的表面铺设有踩踏板,所述踩踏板面向蒸锅的一侧之间设有缺口,所述蒸锅的侧壁对应于缺口的位置处向外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的宽度大于缺口与蒸锅之间的间距。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转轴通过减速装置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减速装置为减速箱。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向下穿过摆杆与立柱固定。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蒸汽盘管的顶部高度低于进液管与蒸锅连通处的高度。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锅盖内的顶部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喷淋进水管穿过锅盖与喷淋管连通。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环形出水管的进水管通过减压阀和流量控制阀与水箱连通。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当水平传感器检测到蒸锅的开口位于竖直向上的方向或者位于竖直向下的方向时,电机停止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发明的翻转式蒸锅,通过各装置的配合,实现了蒸锅的翻转结构,相比于传统的蒸锅,蒸锅除锅盖外为一体结构,在对混合料的均匀铺设和粮糟的倒出可以非常方便,大大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也缩短了蒸锅蒸酒之间的间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本发明的翻转式蒸锅,通过环形液封槽的作用,防止酒气逸出。

第三、本发明的翻转式蒸锅,通过环形液封槽的外侧壁高度低于或等于内侧壁,避免液封槽内的水溢出之后进入蒸锅内而影响蒸酒。

第四、本发明的翻转式蒸锅,通过环形出水管的作用,实现了锅盖液封的自动化,进一步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第五、本发明的翻转式蒸锅,通过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测量酒气的温度,从而判断酒气内的酒精含量,从而控制是否对蒸出的酒气进行储存和分级储存,实现了蒸酒和酒分级别存储的自动化控制。

第六、本发明的翻转式蒸锅,放料隔板上为向上凸起的弧面,蒸锅的锅底为向下凹陷的弧面,使得混合料可以与蒸汽接触更加充分,并且混合料也不会产生堆积在一起,另外使得下腔的空间增大,增加了下腔的蒸汽储量,提高了蒸酒效果。

第七、本发明的翻转式蒸锅,通过水平传感器的作用,可以保证蒸锅在翻转停止的时候,开口始终位于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位置,保证了蒸锅的蒸酒效果和整过的排粮糟的效果。

第八、本发明的翻转式蒸锅,通过踩踏板面向蒸锅的一侧设有缺口,缺口与蒸锅设有一定的间距,防止蒸锅翻转的时候与踩踏板发生干涉。

第九、本发明的翻转式蒸锅,通过蒸锅侧壁所设的翻边,避免工作人员在操作的时候,在踩空在踩踏板的缺口与蒸锅之间的间隙,防止工作人员受伤。

第十、本发明的翻转式蒸锅,通过环形出水管的进水管通过减压阀和流量控制阀与水箱连通,避免环形出水管的出水口的出水压力过大而导致水溅出,也防止出水过多而从环形液封槽溢出,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相互配合的蒸锅1和锅盖2,所述蒸锅1两侧的中部位置处通过转轴3与轴承座30转动连接,其中一根转轴3有电机4驱动,所述轴承座30与电机4分别固定于支撑板32上,所述支撑板32固定于支撑柱33的顶部,所述蒸锅1内的中部设有放料隔板5,所述放料隔板5将蒸锅1分隔成上腔6和下腔7,所述放料隔板5的表面分布有多个气孔35,所述气孔35连通上腔和下腔7,所述蒸锅1位于下腔7上部的侧壁连通设有进液管9,所述进液管9与窖池连通,所述蒸锅1的锅底12连通设有排液管10,所述蒸锅1内的底部内壁设有蒸汽盘管8,所述蒸汽盘管8表面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锅盖2的顶部连通设有出气管21,所述锅盖顶部通过立柱20与活塞27的活塞杆28连接,所述活塞27固定于摆杆25的一端,所述摆杆25的另一端绕立轴26摆动,所述出气管21的一端穿过立柱20与锅盖2的内部连通,出气管21的另一端通过冷凝装置22与储酒罐连通;放料隔板5为向上凸起的弧面结构,所述锅底12为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所述锅盖2为向上凸起的弧面结构;所述排液管10与锅底12的连接处位于锅底12的最低位置处;所述排液管10的出料口下方设有料斗11,所述料斗11与窖池连通,所述排液管10的出料口端面为沿着出料方向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蒸锅1开口边沿的顶部设有环形液封槽13,所述锅盖2的边沿底部向下设有环形挡圈14,所述环形挡圈14与环形液封槽13匹配;所述环形液封槽13的内侧壁15的高度大于等于环形液封槽13的外侧壁16的高度;所述环形液封槽13的槽底连通设有排水通孔17,所述排水通孔17通过蒸锅1侧壁所设的排水管18与水箱连通;所述锅盖2的顶部固定有环形出水管19,所述环形出水管19面向锅盖2的一侧沿环形水管19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有多个出水口,所述环形出水管19通过进水管29与水箱相连通;所述锅盖2上固定有温度传感器36,所述温度传感器36的测温端位于出气管21与锅盖2的连接处;所述蒸锅1的外侧壁设有水平传感器37,所述水平传感器37位于转轴3的附近;出气管21通过冷凝装置22的进料管23连通,所述进料管23竖直向上设置,进料管23的顶部设有扩口槽23,所述出气管21的出料口竖直向下设置并且位于扩口槽23的范围内;支撑板32的表面铺设有踩踏板34,所述踩踏板34面向蒸锅1的一侧之间设有缺口38,所述蒸锅1的侧壁对应于缺口38的位置处向外设有翻边39,所述翻边39的宽度大于缺口38与蒸锅1之间的间距;所述转轴通过减速装置31与电机4传动连接,所述减速装置31为减速箱;所述活塞杆28的端部向下穿过摆杆25与立柱20固定;所述蒸汽盘管8的顶部高度低于进液管9与蒸锅1连通处的高度;所述锅盖2内的顶部设有喷淋管40,所述喷淋管40的喷淋进水管41穿过锅盖2与喷淋管40连通;所述环形出水管19的进水管29通过减压阀和流量控制阀与水箱连通;当水平传感器37检测到蒸锅1的开口位于竖直向上的方向或者位于竖直向下的方向时,电机4停止工作。

本发明使用时,活塞杆28退回活塞27内,使锅盖2与蒸锅1分离,出气管21与扩口槽23分离;摆杆25绕立轴26摆动至锅盖2的竖直投影不在蒸锅1的范围内;通过进液管9将窖池内的黄水和酒尾加入蒸锅1内,当黄水和酒尾的液面没过蒸汽盘管8之后,将酒醅、粉粮和稻壳的混合料加入蒸锅1内,并均匀铺设在放料隔板5上,然后摆杆25将锅盖2摆动至蒸锅1的正上方,活塞杆28伸出活塞27,带动锅盖2的环形挡圈14位于环形液封槽13内,同时出气管21的出料口位于扩口槽23内;然后从环形水管19的出水口所出的水沿着锅盖2的表面往下淌至环形液封槽13内,当环形液封槽13内的水面靠近环形液封槽13的外侧壁16时,环形水管19停止出水;蒸汽盘管8加热蒸锅1内底部的黄水和酒尾,将混合料蒸出大量酒气,酒气通过出气管21进入冷凝装置22进行冷凝,并储存至储酒罐内;根据温度传感器36监测出气管21管口所蒸出的酒气的温度判断酒的级别,从而将蒸出的酒分别储存至不同的储酒罐内;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酒气的温度达到甚至高于100摄氏度的时候,蒸汽盘管8停止加热,喷淋进水管41进水,并通过喷淋管40向放料隔板5上的粮糟进行润粮和蒸粮;润粮和蒸粮结束之后,排水管18将环形液封槽13内的水排出;然后活塞杆28退回活塞27内,使锅盖2与蒸锅1分离,出气管21与扩口槽23分离;摆杆25绕立轴26摆动至锅盖2的竖直投影不在蒸锅1的范围内;排液管10将将蒸锅1内的残留黄水和酒尾通过料斗11排向窖池;最后通过电机4驱动转轴3转动,通过水平传感器37的信号,使蒸锅1绕转轴3翻转至蒸锅1开口竖直向下,使蒸锅1内的粮糟倒出蒸锅1;将粮糟倒出之后,电机4驱动转轴3转动,通过水平传感器37的信号使蒸锅1绕转轴3翻转至蒸锅1开口竖直向上。

重复上述步骤,以便蒸锅1再次进行蒸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