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加注设备及加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3522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加注设备及加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加固材料,尤其是一种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加注设备及煤(岩)层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个产煤大国,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仍不会改变,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式一直以来仍未得到根本改善,每年煤矿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煤矿事故的死亡率高。煤矿安全生产、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生产防护的重中之重。煤矿中的安全隐患有诸多方面,如:瓦斯、透水、塌方等。

矿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是消除瓦斯、冒顶、火灾和顶板等煤矿井下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外矿用新型材料发展有悠久历史,在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等国均有成熟使用。随着煤炭工业安全生产信息与技术国际化交流的日趋广泛与深入,在国外应用比较成熟的矿用新型材料开始传入国内,上世纪70年代,河北开滦集团引进德国产品和技术,在范各庄煤矿井下用高分子材料进行了堵水。后来,该技术虽在科研方面有所进展,但没有大面积推广和产业化。直到2000年,济宁浩珂矿业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引进吸收法国高分子材料和技术,才逐步走上自主创新之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矿用新型材料作为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的先进技术,已被国内引进、消化、吸收,其中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在解决工作面塌冒治理及顶板维护、巷道加固和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围岩固化等安全问题中,以其安全、高效和快捷等特点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煤矿生产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煤体加固、瓦斯治理、水害防范、顶板管理、防灭火等等安全工程的解决方案对安全新型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目前广泛使用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均为采购,品种繁多,产品技术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不便于矿井安全的综合管理,具体来讲当前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在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加固后的破碎煤岩体要经受多次剧烈矿山压力影响,对材料固结后的体积收缩、粘结强度及抗压强度要求很高,但是现有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无法达到这种强度要求;

(2)现有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的闪点特性、阻燃特性无法满足矿用安全要求;

(3)现有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的速凝特性无法满足化学加固与采掘施工快速推进相结合的使用要求;

(4)当前井下通风空间有限,对加固材料的有害成分要求严格,当前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无法满足矿井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创新的提出一种全新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加注设备及煤(岩)层加固方法,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自身能够发生膨胀,自动产生浆液在煤岩体裂隙中的二次渗透压力,其不仅依靠泵压作用的浓度压力差进行渗透,而且可依靠材料本身的膨胀特性产生自身的二次渗透,使得浆液向四周扩散,从而使得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的扩散范围和充填密实度相比于现有普通加固材料要高出数倍,具有渗透性强、粘结力高、韧性优良、超高强度以及阻燃安全、环保等独特优势,而且通过创新专用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的加注设备,使得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的加固操作快捷简单,能够适应于各种复杂煤矿地质条件下的加固,市场前景广阔。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包括A组份和B组份,其中A组份按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如下原料成分:聚醚多元醇75-85%、阻燃剂12-20%、催化剂2-3.5%、有机锡0.1-0.8%、异辛酸钾0.2-1%和硅油0.5-1%;其中B组份按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如下原料成分:异氰酸酯85-92%和阻燃剂8-15%;同时A组份和B组份按照体积比1:1混合反应形成加固浆液。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其中A组份按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如下原料成分:聚醚多元醇80%、阻燃剂16%、催化剂2.2%、有机锡0.5%、异辛酸钾0.6%和硅油0.7%;其中B组份按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如下原料成分:异氰酸酯90%和阻燃剂10%。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其中A组份中的所述聚醚多元醇采用MN-500型聚醚多元醇,所述催化剂采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所述硅油采用CGYM-1型硅油。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其中A组份和B组份中的阻燃剂为磷酸三(2-氯丙基)酯。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其中A组份和B组份中的阻燃剂由质量百分比含量为65%-70%的熔融指数处于11-15g/10min的聚丙烯、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8%的熔融指数在1.8-2.0g/10min的聚乙烯、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5%-20%的选自粉末状滑石、高岭石、绢云母、二氧化硅以及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无机填料和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8%的选自十溴二苯基醚、十二氯十二氢二甲桥苯唑环辛烯或其混合物的有机阻燃卤化物混合制得。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其中A组份的浆液密度为1.010~1.040 g/cm3,A组份的初始粘度为130~260mPa·s,B组份的浆液密度为1.220~1.240 g/cm3,B组份的初始粘度为240~359mPa·s,A组份和B组份混合的最高反应温度小于140℃,A组份和B组份的反应时间小于120秒,A组份和B组份混合反应形成的加固浆液的抗压强度大于40MPa、抗拉强度大于15MPa、抗剪强度大于15MPa、粘结强度大于3.0Mpa。

一种专用于本发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的加注设备,包括一台双组份化学注浆泵和一支双液注射混合枪,所述双组份化学注浆泵将A组份和B组份按照预定的混合比例泵送注入至所述双液注射混合枪内,所述双液注射混合枪实现A组份和B组份的混合反应,并将混合反应后得到的加固浆液加注到目的位置。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加注设备,其中所述双组份化学注浆泵包括第一料筒1、第二料筒2、第一吸料软管3、第二吸料软管4、多功能气泵5、第一流量控制器6、第二流量控制器7、第一排料软管8和第二排料软管9,所述第一料筒1用于存放所述A组份,所述第二料筒2用于存放所述B组份,所述第一吸料软管3连接于第一料筒1和多功能气泵5之间,所述第二吸料软管4连接于第二料筒2和多功能气泵5之间,所述第一排料软管8和第二排料软管9连接于所述多功能气泵5,在所述第一排料软管8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6,在所述第二排料软管9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7,所述多功能气泵5通过第一吸料软管3将第一料筒1中的A组份抽吸到第一排料软管8中,通过第一流量控制器6控制抽吸到第一排料软管8中的A组份的体积流量,所述多功能气泵5通过第二吸料软管4将第二料筒2中的B组份抽吸到第二排料软管9中,通过第二流量控制器7控制抽吸到第二排料软管9中的B组份的体积流量;所述双液注射混合枪包括第一注射管路10、第二注射管路13和混合注射管路16,所述第一注射管路10和第二注射管路13的出料端共同连通于所述混合注射管路16,所述双液注射混合枪整体形成为“Y”形结构,所述第一注射管路10和第二注射管路13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排料软管8的出料口连接于所述第一注射管路10的进料口,所述第二排料软管9的出料口连接于所述第二注射管路13的进料口,注入至所述第一注射管路10中的A组份和注入至第二注射管路13中的B组份在混合注射管路16中进行均匀混合反应生成加固浆液,并经混合注射管路16将加固浆液加注到目的位置。

一种加固方法,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加注设备将本发明所述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加注至煤层、岩层或煤岩层裂隙中。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加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孔位设计,确定包括注浆孔位、注浆孔深、注浆孔径、封孔深度在内的设计参数;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确定的孔位参数,进行钻孔;

步骤三、选择一个钻孔插入注射管和注射花管,并按照封孔深度安装封孔器,所述注射花管连接于注射管前端;

步骤四、安装供风管路和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加注设备,先进行加注设备中双组份化学注浆泵和双液注射混合枪的安装连接,然后将双液注射混合枪中的混合注射管路的出料口连接于步骤三中设置的注射管的进料口,最后进行管路压降测试;

步骤五、启动加注设备开始注浆,将加固浆液注入煤层、岩层或煤岩层内部;

步骤六、达到停注要求后停止注浆;

步骤七、选择另一个钻孔重复执行步骤三至步骤六,进行换孔注浆;

步骤八、待所有孔位注浆完成后,清洗所有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以下方面具有独创特点和突出效果,这些特点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隐含了本发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及其加注设备的创新之处:

(1)本发明提出一种全新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由A、B两种组份组成,两种组份反应前为纯液态,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渗透到微小的裂隙中,两种组份混合后反应时间极短,能够快速固结并达到加固强度要求,同时反应过程中放热量低,且反应后形成的固化物强度高,强粘结性能可保证与岩层的高度粘合,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承受地层压力的长期作用,并且具有强抗渗性能、抗磨、抗冲击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从而能够达到长久稳固岩体的目的,属于一种理想的矿用加固材料。

(2)本发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在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三项煤炭第3条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地温、冲击地压等)防治,属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并经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各矿区的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多次成功试验验证,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可作为解决顶板控制、火灾、瓦斯和水害等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要产品,产品技术先进,防害效果良好。

(3)本发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可对巷道顶帮及软煤区进行注浆加固以提高整体强度,通过注浆可对现有的支护手段进行加强支护,将顶帮部酥散围岩体重新固化为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煤体整体的承载力,增强了煤体抗压强度,有效减少了围岩变形,其主要加固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浆液固结体的网络骨架作用

本发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浆液经挤压或渗透到围岩纵横交错的裂隙中与煤层、岩层或煤岩层固结后形成浆液固结体/浆液固结材料,浆液固结体呈薄厚不一的片状或条状,几乎可相互连通形成网络骨架,从而在整个围岩中形成网络骨架结构,同时浆液固结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粘结性,当外载增加时,浆液固结体发生变形但不破坏,载荷主要由强度较高的煤岩体承担,这样围岩的破坏条件由原来的裂隙弱面强度条件向接近煤体强度条件转化。当煤体应力超过煤体强度发生较大变形时,浆液固结体的网络以其良好的韧性和粘结强度起到骨架作用,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限制围岩破坏的扩展,从而改善维护状况。

(3-2)充填压密及转变围岩破坏机制的作用

本发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浆液在泵压的作用下,除了将一些较大的裂隙充填满外,还可以将一些充填不到的封闭裂隙和小裂隙压缩,甚至使其闭合,从而大大提高了围岩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具体的经过注浆固化后,裂隙内充满浆液固结材料,加上浆液固结材料对裂隙面的粘结作用,使裂隙端部的应力集中大大削弱或消失,从而使围岩的破坏机制发生转变。另外当围岩中存在较大裂隙时,裂隙附近的岩体处于二向应力状态,当裂隙内充满固化材料或压密后,将变为三向应力状态,而岩体在三向应力状态时的强度比二向时显著增大,并且脆性减弱、塑性增强,从受力状态来看,注浆固化也起到了转变岩体破坏机制和提高围岩强度的作用。

(3-3)改善锚杆受力状态

本发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采用加注设备通过浆液渗透、注浆压入等作用使得现有支护中形式中的端锚式锚杆转变为全长锚固或加长锚固长度,通过锚杆孔内注浆材料固结体反作用于围岩,阻止其变形,从而在锚固剂、注浆材料与围岩接触面上产生限制围岩变形的剪应力,使得锚杆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锚杆支护作用。

(3-4)提高围岩体强度

本发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通过注浆进入煤岩层后,能够改变其弱面的力学性能,即提高裂隙与煤岩体之间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增大岩体内部块间相对位移的阻力,从而提高顶板岩体的整体稳定性。

(3-5)形成承载结构

本发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通过注浆加固,可以使松散岩体重新胶结成整体,形成承载结构,并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有效利用浆液的渗透和扩散作用,封堵围岩裂隙,可阻止水气侵入内部岩体,防止水害和风化对煤体的进一步影响,对保持围岩力学性能、实现长期稳定意义重大。另外本发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100%固含量、无收缩,同时完全符合煤矿的阻燃性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加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所述加固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第一料筒,2-第二料筒,3-第一吸料软管,4-第二吸料软管,5-多功能气泵,6-第一流量控制器,7-第二流量控制器,8-第一排料软管,9-第二排料软管,10-第一注射管路,11-第一单向阀,12-第一球阀,13-第二注射管路,14-第二单向阀,15-第二球阀,16-混合注射管路,17-注射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首先详细给出本发明所述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的组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属于液态高分子树脂材料,包括A、B两种组份,其中A组份按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如下原料成分:

聚醚多元醇75-85% 阻燃剂12-20%

催化剂2-3.5% 有机锡0.1-0.8%

异辛酸钾0.2-1% 硅油0.5-1%;

其中B组份按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如下原料成分:

异氰酸酯85-92% 阻燃剂8-15%;

其中聚醚多元醇优选采用MN-500型聚醚多元醇,所述催化剂优选的采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所述硅油优选的为CGYM-1型硅油,所述阻燃剂优选采用磷酸三(2-氯丙基)酯,即TCPP,或者进一步创新的所述阻燃剂由质量百分比含量(阻燃剂自身的质量百分比)为65%-70%的熔融指数处于11-15g/10min的聚丙烯、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8%的熔融指数在1.8-2.0g/10min的聚乙烯、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5%-20%的选自粉末状滑石、高岭石、绢云母、二氧化硅以及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无机填料和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8%的选自十溴二苯基醚、十二氯十二氢二甲桥苯唑环辛烯或其混合物的有机阻燃卤化物混合制得

进一步的优选的其中A组份按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如下原料成分:

聚醚多元醇(MN-500)80% 阻燃剂(TCPP)16%

催化剂(DBP、DOP)2.2% 有机锡0.5%

异辛酸钾0.6% 硅油(CGYM-1)0.7%;

B组份按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如下原料成分:

异氰酸酯90% 阻燃剂(TCPP)10%。

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在使用时,将所述A组份和B组份按照体积比1:1进行混合,混合后A组份和B组份在极短的时间内反应生成聚氨酯胶黏剂加固浆液,所述加固浆液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拉、抗剪和粘结强度,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煤岩裂隙的加固,同时所述阻燃剂的添加也使得所述加固浆液具有良好的阻燃特性,具体的所述A组份、B组份及其反应后得到的聚氨酯胶黏剂加固浆液的特性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A组份、B组份的材料性能及其反应时间

表2 A组份和B组份反应后得到的加固浆液特性检测结果

可见本发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包括的两种组份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渗透到微小的裂隙中,同时两种组份反应时间极短,能够快速反应成加固浆液,所述加固浆液的抗压强度大于40MPa,抗拉强度大于15MPa,抗剪强度大于15MPa,粘结强度大于3.0MPa,高强度、高粘结性保证了加固浆液能与煤岩层实现高强度粘合形成浆液固结体,同时加固见浆液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较强的抗渗性能、抗磨、抗冲击性能和抗老化性能,而且阻燃特性优良,满足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高强度加固要求,所述加固浆液经挤压或渗透到围岩纵横交错的裂隙中与煤层、岩层或煤岩层固结后形成浆液固结体,所述浆液固结体呈薄厚不一的片状或条状,几乎可相互连通形成网络骨架,从而在整个围岩中形成网络骨架结构,同时浆液固结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粘结性,当外载增加时,浆液固结体发生变形但不破坏,载荷主要由强度较高的煤岩体承担,这样围岩的破坏条件由原来的裂隙弱面强度条件向接近煤体强度条件转化。当煤体应力超过煤体强度发生较大变形时,浆液固结体的网络以其良好的韧性和粘结强度起到骨架作用,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限制围岩破坏的扩展,从而改善维护状况。同时所述加固浆液在泵压的作用下,除了将一些较大的裂隙充填满外,还可以将一些充填不到的封闭裂隙和小裂隙压缩,甚至使其闭合,从而大大提高了围岩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并经过注浆固化后,裂隙内充满浆液固结材料,加上浆液固结材料对裂隙面的粘结作用,使裂隙端部的应力集中大大削弱或消失,从而使围岩的破坏机制发生转变。另外当围岩中存在较大裂隙时,裂隙附近的岩体处于二向应力状态,当裂隙内充满固化材料或压密后,将变为三向应力状态,而岩体在三向应力状态时的强度比二向时显著增大,并且脆性减弱、塑性增强,从受力状态来看,注浆固化也起到了转变岩体破坏机制和提高围岩强度的作用。同时所述加固浆液注入煤岩层后还能够改善锚杆受力状态、提高围岩体强度、形成高强度承载结构。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基于所述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的加固技术,如上所述本发明创新的高分子加固材料反应前常温下为纯液态,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渗透到微小的裂隙中,只在加固时进行混合,且混合反应时间短,能够快速固结并达到需要强度,反应过程中放热量低,固结后固化物强度高,强粘结性能保证与岩层的高度粘合,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承受地层压力的长期作用,并且具有强抗渗性能、抗磨、抗冲击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从而达到长久稳固岩体的目的。

高分子化学注浆加固技术是一项具有很强实用性且应用范围广的工程技术,其利用液压、气压原理,把高分子化学浆液均匀地注入到具有孔隙、裂隙、节理等软弱结构的煤岩体中,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将煤岩体胶结成一个整体,使得煤岩体形成强度高、抗渗性能好、稳定性高的新结构体,从而改善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其整体性和强度。

本发明所述矿用高分子材料的加固技术属于一种高分子化学注浆加固技术,所采用的设备包括一台双组份化学注浆泵和一支双液注射混合枪,可以在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使用。所述的双组份化学注浆泵如附图1所示的,包括第一料筒1、第二料筒2、第一吸料软管3、第二吸料软管4、多功能气泵5、第一流量控制器6、第二流量控制器7、第一排料软管8和第二排料软管9,所述第一料筒1中存放有上述A组份,所述第二料筒2中用于存放上述B组份,所述第一吸料软管3连接于第一料筒1和多功能气泵5之间,所述第二吸料软管4连接于第二料筒2和多功能气泵5之间,所述第一排料软管8和第二排料软管9连接于所述多功能气泵5,在所述第一排料软管8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6,在所述第二排料软管9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7,所述多功能气泵5为气动注浆泵,由气动马达下方带动多个活塞进行抽吸料,所述多功能气泵5通过第一吸料软管3将第一料筒1中的A组份抽吸到第一排料软管8中,通过第一流量控制器6控制抽吸到第一排料软管8中的A组份的体积流量,所述多功能气泵5通过第二吸料软管4将第二料筒2中的B组份抽吸到第二排料软管9中,通过第二流量控制器7控制抽吸到第二排料软管9中的B组份的体积流量,从而第一排料软管8和第二排料软管9能够按照预定的出料比例分别输出A组份和B组份。所述的双液注射混合枪包括第一注射管路10、第二注射管路13和混合注射管路16,所述第一注射管路10和第二注射管路13的一端共同连通于所述混合注射管路16,所述双液注射混合枪整体形成为“Y”形结构,在所述第一注射管路10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1和第一球阀12,在所述第二注射管路13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4和第二球阀15,所述第一排料软管8的出料口连接于所述第一注射管路10的入料端口,所述第二排料软管9的出料口连接于所述第二注射管路13的入料端口,通过第一排料软管8将A组份提供至第一注射管路10中,通过第一单向阀11和第一球阀12控制第一注射管路10中的物料输送,通过第二排料软管9将B组份提供至第二注射管路13中,通过第二单向阀14和第二球阀15控制第二注射管路13中的物料输送,第一注射管路10中的A组份和第二注射管路13中的B组份在混合注射管路16中进行均匀混合反应生成加固浆液,并由混合注射管路16将加固浆液注入到插入煤岩裂缝中的注浆管17中,通过注浆管17或其前端连接的注浆花管最终将加固浆液注入煤岩裂缝中。工作时控制第一注射管路10中的A组份和第二注射管路13中的B组份按照1:1的体积比进入混合注射管路16内,最终由混合注射管路16将加固浆液注射加注到目的位置。所述的双液注射混合枪集物料输送、搅拌混合以及阀门控制于一体,具有安全、快捷和精准的特点,双液注射混合枪实现了双组份浆液的孔口自动配比混合,浆液通过混合枪达到混合和均匀搅拌的双重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2说明基于本发明所述加注设备进行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的注浆加固方法,总体来说注浆工艺根据地质条件、现场环境及注浆目的来确定。对于裂隙沟通比较好的煤岩体可采用间隔跳孔注浆方式,来减少串浆,提高注浆效果;对于大面积范围应采用先外围,后内部的注浆顺序;对于破碎煤柱整体加固可采用深浅孔配合注浆方式;对于裂隙比较发育,跑冒浆液比较严重的注浆载体,可采用先浅部注浆,浆液扩散后在浅部快速形成类似“止浆墙”的具有止浆效果的整体煤体,再深部注浆,保证深部浆液扩散范围和注浆压力。如附图2所示,具体的注浆加固操作流程分为以下8个步骤:

(1)孔位设计:针对不同的煤层、岩层或煤岩层加固要求,合理设计注浆参数,包括注浆孔位、注浆孔深、方位角、孔径、封孔深度等参数;

(2)钻孔:钻孔需尽量按照注浆孔位设计参数进行,对于塌孔严重区域可直接采用自钻式注射管实现钻孔和注浆一体化进行;

(3)安设注射管:连接注射管和注射花管,并将其插入到钻孔中,然后按照封孔深度安装封孔器,所述注射管优选的采用无缝钢管,规格型号优选的为Φ25×3.5×1000mm,所述注射花管连接于注射管的前端,侧壁形成有若干通孔,用于输出加固浆液,所述注射花管的规格型号优选的为Φ25×3.5×1000mm,所述注射管和注射花管在注浆完毕后将留在煤体中以加筋方式提高维护效果。并且在注浆实施过程中为保证更好的控制效果,优选的可采用新型锚杆支护方式——中空注浆锚杆,在注浆方式下进行全长锚注加固。

(4)连接设备供风管路和加注设备:具体的将加注设备中的双组份化学注浆泵和双液注射混合枪按照附图1所示的方案进行连接,并将双液注射混合枪的混合注射管路16的输出端连接于步骤(3)设置的注射管的入口,连接完成后进行注浆管路压浆试验,以检查和确定加注设备及管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在压浆试验中观察A、B组份的混合比例,保证注浆效果。

(5)启动加注设备开始注浆:注浆过程中需按照注浆原则及时进行调整,密切观察注浆区域煤岩体变化,出现漏料、串浆现象要及时处理;

(6)达到停注要求后停止注浆:一般按照注浆压力、注浆量及返浆情况现场确定停注时机;

(7)换孔注浆:更换注浆孔位,然后重复步骤(3)-(6)进行换孔注浆。需要注意的是换孔注浆需及时,且拔出双液注射混合枪前需稍泵送少许单液浆冲洗其混合注射管路防止堵塞;

(8)注浆完毕,清洗所有设备(包括双组份化学注浆泵和双液注射混合枪)和附件,在注浆完毕之前准备充足的清洗剂,按照加注设备及材料使用说明进行设备清洗。

(9)关闭风源并清理现场。

本发明创新了一种由A、B两种组份组成的矿用高分子加固材料,同时创新了加注设备,通过专用加注设备将A、B两种组份物料按固定配比混合后注入松散或破碎的煤隙体裂缝中,加固浆液在煤隙体裂缝中迅速凝固,达到了良好的加固效果,本发明所述加固材料及加固设备能够用于加固严重冒落松散及破碎煤岩体、加固巷道及采掘工作面、超前加固断层、破碎带及陷落区、加固石门揭媒、撤架通道及薄煤柱,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构筑挡水墙,推广应用范围广阔。

以上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并不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限制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公知变形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范畴,本发明具体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