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薯莨保健黄酒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47425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酒的加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薯莨保健黄酒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薯莨,又名山羊头、金花果、红药子、血三七、血母、山猪薯、茹榔等,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藤本野生植物,药用其块茎,盛产于我国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南部、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墨脱等地。中医认为,薯莨味微苦涩,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活血、收敛止痒、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抗菌等功能。薯莨块茎作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内伤吐血、外伤出血、胃炎、肠炎、筋骨痛、痢疾、失血性贫血、月经不调、月经过多、血崩、产后腹痛、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等症。广西壮族民间主要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等。现代分析表明,薯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鞣质,还含有酚类,甙类及蛋白质、糖类、黏液等成分。目前,市场上的薯莨的应用范围不是很广泛,深加工产品较少,公民认知度不高,而将薯莨加工成薯莨保健黄酒,为薯莨的深加工提供一条新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薯莨保健黄酒的加工方法,本方法工艺稳定、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将营养丰富的薯莨加工成饮用方便的保健黄酒,不仅丰富了薯莨产品种类,而且提高了薯莨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薯莨保健黄酒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A、原料预处理:采摘新鲜成熟的薯莨、薯蓣和山药,去皮后用清水清洗,滤干水分,破碎成粒,混合均匀,制得原料粒,备用;

B、浸泡:取10kg原料粒加入5kg的水、0.8kg的蜂蜜和0.065kg的维生素C,浸泡6h,捞出沥干;

C、胶磨:将浸泡后的原料连同浸泡液一起打浆,再送入胶体磨,进行磨浆,制得原料浆;

D、酶解:将原料浆中加入0.45%的淀粉酶、0.2%的蛋白酶和0.01%纤维素酶,混合均匀,于38℃的环境下酶解45min;再于92℃环境下灭酶15s;

E、小米预处理:取优质的小米、高粱和小麦,洗净去杂后,加入6倍重量的水,浸泡12小时,进行打浆,制得小米浆;

F、熟化:将灭酶后的原料浆和小米浆按1:0.5的比例,混合均匀,入锅蒸熟至粘稠状,冷却至室温,制得薯莨混合泥;

G、加料发酵:以薯莨混合泥的重量为准,加入1%桂花浸膏、0.5%莲子芯粉和12%葡萄糖液,搅拌均匀,再接入5%预先活化好的酵母菌,搅拌均匀,然后用无菌单层牛皮纸覆盖、扎紧,置36℃恒温培养箱中,发酵时间为8天,待发酵醪中的残糖降至1%时,发酵结束;

H、提纯:将发酵醪在35℃恒温水浴环境下进行回流浸提42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滤液及滤渣,再将滤渣加入其重量6倍的纯净水在55℃环境下进行回流浸提30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合并滤液,制得酒液;

I、杀菌、包装:采用巴氏灭菌,温度为102℃,杀菌后立即用玻璃瓶灌装,密封包装,即为成品。

有益效果:本方法制作的薯莨保健黄酒采用营养丰富的薯莨为原料,增加了黄酒的营养成分,将薯莨通过浸泡、胶磨、酶解、熟化、加料发酵、提纯及杀菌等加工工序,能够充分保留原料的活性物质,提高了黄酒的营养价值,使黄酒的口感柔和纯正,酒香扑鼻,还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等保健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薯莨保健黄酒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A、原料预处理:采摘新鲜成熟的薯莨、牛蒡和菊芋,去皮后用清水清洗,滤干水分,破碎成粒,混合均匀,制得原料粒,备用;

B、浸泡:取8kg原料粒加入6kg的水、1kg的枣花蜜和0.02kg的维生素C,浸泡4h,捞出沥干;

C、胶磨:将浸泡后的原料连同浸泡液一起打浆,再送入胶体磨,进行磨浆,制得原料浆;

D、酶解:将原料浆中加入0.65%的淀粉酶、0.3%的蛋白酶和0.06%纤维素酶,混合均匀,于42℃的环境下酶解30min;再于88℃环境下灭酶25s;

E、小米预处理:取优质的小米、金荞麦和西米,洗净去杂后,加入8倍重量的水,浸泡6小时,进行打浆,制得小米浆;

F、熟化:将灭酶后的原料浆和小米浆按1:0.65的比例,混合均匀,入锅蒸熟至粘稠状,冷却至室温,制得薯莨混合泥;

G、加料发酵:以薯莨混合泥的重量为准,加入2%甜菊糖苷、0.6%白果粉和10%蛋白糖液,搅拌均匀,再接入8%预先活化好的酵母菌、1%的麦曲汁,搅拌均匀,然后用无菌单层牛皮纸覆盖、扎紧,置45℃恒温培养箱中,发酵时间为6天,待发酵醪中的残糖降至0.5%时,发酵结束;

H、提纯:将发酵醪在40℃恒温水浴环境下进行回流浸提30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滤液及滤渣,再将滤渣加入其重量2倍的纯净水在62℃环境下进行回流浸提20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合并滤液,制得酒液;

I、杀菌、包装:采用巴氏灭菌,温度为100℃,杀菌后立即用玻璃瓶灌装,密封包装,即为成品。

实施例2:

一种薯莨保健黄酒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A、原料预处理:采摘新鲜成熟的薯莨、紫薯和栗子,去皮后用清水清洗,滤干水分,破碎成粒,混合均匀,制得原料粒,备用;

B、浸泡:取5kg原料粒加入2kg的水、0.6kg的蜂蜜和0.025kg的维生素C,浸泡5h,捞出沥干;

C、胶磨:将浸泡后的原料连同浸泡液一起打浆,再送入胶体磨,进行磨浆,制得原料浆;

D、酶解:将原料浆中加入0.35%的淀粉酶、0.1%的蛋白酶和0.025%纤维素酶,混合均匀,于32℃的环境下酶解25min;再于68℃环境下灭酶35s;

E、小米预处理:取优质的小米、玉米和赤豆,洗净去杂后,加入7倍重量的水,浸泡12小时,进行打浆,制得小米浆;

F、熟化:将灭酶后的原料浆和小米浆按1:0.8的比例,混合均匀,入锅蒸熟至粘稠状,冷却至室温,制得薯莨混合泥;

G、加料发酵:以薯莨混合泥的重量为准,加入3%甘草液、0.6%槐米粉和8%麦芽糖液,搅拌均匀,再接入7%预先活化好的酵母菌,搅拌均匀,然后用无菌单层牛皮纸覆盖、扎紧,置40℃恒温培养箱中,发酵时间为5天,待发酵醪中的残糖降至0.8%时,发酵结束;

H、提纯:将发酵醪在47℃恒温水浴环境下进行回流浸提34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滤液及滤渣,再将滤渣加入其重量5倍的纯净水在50℃环境下进行回流浸提22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合并滤液,制得酒液;

I、杀菌、包装:采用巴氏灭菌,温度为108℃,杀菌后立即用玻璃瓶灌装,密封包装,即为成品。

实施例3:

A、原料预处理:采摘新鲜成熟的薯莨、芋艿和地骨皮,去皮后用清水清洗,滤干水分,破碎成粒,混合均匀,制得原料粒,备用;

B、浸泡:取12kg原料粒加入7kg的水、1.5kg的蜂胶和0.1kg的维生素C,浸泡8h,捞出沥干;

C、胶磨:将浸泡后的原料连同浸泡液一起打浆,再送入胶体磨,进行磨浆,制得原料浆;

D、酶解:将原料浆中加入0.8%的淀粉酶、0.45%的蛋白酶和0.045%纤维素酶,混合均匀,于45℃的环境下酶解20min;再于100℃环境下灭酶6s;

E、小米预处理:取优质的小米、大豆和荞麦,洗净去杂后,加入5倍重量的水,浸泡15小时,进行打浆,制得小米浆;

F、熟化:将灭酶后的原料浆和小米浆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入锅蒸熟至粘稠状,冷却至室温,制得薯莨混合泥;

G、加料发酵:以薯莨混合泥的重量为准,加入1.8%百合汁、5%红茶粉和18%果糖液,搅拌均匀,再接入12%预先活化好的酵母菌、1%米曲汁,搅拌均匀,然后用无菌单层牛皮纸覆盖、扎紧,置28℃恒温培养箱中,发酵时间为12天,待发酵醪中的残糖降至0.3%时,发酵结束;

H、提纯:将发酵醪在55℃恒温水浴环境下进行回流浸提23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滤液及滤渣,再将滤渣加入其重量3倍的纯净水在70℃环境下进行回流浸提10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合并滤液,制得酒液;

I、杀菌、包装:采用巴氏灭菌,温度为112℃,杀菌后立即用玻璃瓶灌装,密封包装,即为成品。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