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酿酒工艺的研磨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185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酿酒工艺的研磨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酿酒蒸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酿酒工艺的研磨蒸煮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酿酒原料与酿酒容器,是谷物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据考古出土距今五千多年的酿酒器具表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存在酿酒这一行业,而酿酒之起源还在此之前。远古时人们可能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龙山文化时期酿酒是较为发达的行业。酿酒原料不同,所用微生物及酿造过程也不一样,通常酿酒原料需要进行单独研磨再进行蒸煮,其工艺繁琐,浪费人力物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更实用的酿酒工艺用的研磨蒸煮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酿酒工艺的研磨蒸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通常酿酒原料需要单独研磨和工艺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酿酒工艺的研磨蒸煮装置,包括研磨辊、电动机、研磨槽、挤压板、流通口、蒸煮室、加热装置、浓度检测装置、出料口、显示屏、底座、支撑杆、导热块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研磨辊的顶端和电动机相连接,且研磨辊的外侧固定有研磨槽,所述研磨辊的内侧镶嵌有挤压板,所述研磨槽的底端安装有流通口,且流通口和蒸煮室相连接,所述蒸煮室的内侧安装有加热装置,且蒸煮室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蒸煮室的右侧安装有显示屏,且蒸煮室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和支撑杆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圈镶嵌有导热块,且加热装置的内侧连接有温度检测装置。

优选的,所述研磨槽的两侧均呈漏斗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蒸煮室的内侧安装有浓度检测装置,且浓度检测装置和显示屏之间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为可伸缩装置,且挤压板的伸缩范围为0-30cm。

优选的,所述蒸煮室的外壁镶嵌有隔热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酿酒工艺的研磨蒸煮装置结构简单新颖,在蒸煮之前可将酿酒原料充分研磨,其研磨槽两端开口呈漏斗状结构,使得酿酒原料能便捷的放入研磨槽内,且挤压板可使酿酒原料更为紧致,提高研磨效果,蒸煮时导热块可快速传递热量,并且由温度检测装置实时的检测,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大大提高了蒸煮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研磨辊,2、电动机,3、研磨槽,4、挤压板,5、流通口,6、蒸煮室,7、加热装置,8、浓度检测装置,9、出料口,10、显示屏,11、底座,12、支撑杆,13、导热块,14、温度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酿酒工艺的研磨蒸煮装置,包括研磨辊1、电动机2、研磨槽3、挤压板4、流通口5、蒸煮室6、加热装置7、浓度检测装置8、出料口9、显示屏10、底座11、支撑杆12、导热块13和温度检测装置14,研磨辊1的顶端和电动机2相连接,且研磨辊1的外侧固定有研磨槽3,研磨槽3的两侧均呈漏斗状结构,研磨辊1的内侧镶嵌有挤压板4,挤压板4为可伸缩装置,且挤压板4的伸缩范围为0-30cm,充分对原料进行挤压,研磨槽3的底端安装有流通口5,且流通口5和蒸煮室6相连接,蒸煮室6的外壁镶嵌有隔热层,避免热量散失和外界误碰造成烫伤,蒸煮室6的内侧安装有加热装置7,且蒸煮室6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9,蒸煮室6的右侧安装有显示屏10,且蒸煮室6的底端设置有底座11,蒸煮室6的内侧安装有浓度检测装置8,且浓度检测装置8和显示屏10之间为电性连接,便于在蒸煮时对其浓度进行检测,底座11和支撑杆12相连接,加热装置7的外圈镶嵌有导热块13,且加热装置7的内侧连接有温度检测装置14。

工作原理:在使用研磨蒸煮装置之前,首先需要对整个装置进行简单的结构的了解,对于这类的酿酒工艺的研磨蒸煮装置首先将原料从研磨槽3两端开口处放入,此时电动机2带动研磨辊1对原料进行研磨,此过程中挤压板4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长度,从而完成对原料的挤压,研磨完成后汁液会经流通口5进入到蒸煮室6内,然后加热装置7通过导热块13传递热量进行蒸煮,蒸煮时其浓度和温度可由浓度检测装置8和温度检测装置14检测,并在显示屏10上显示,方便工作人员记录和调整,最后由出料口9排出,使得整个研磨蒸煮的效率得到很好的提高,就这样完成整个研磨蒸煮装置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