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器洗涤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120阅读:9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淀粉的加工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旋流器洗涤分离系统,可适用于小麦淀粉、玉米淀粉、薯类淀粉的旋流器洗涤分离。



背景技术:

玉米淀粉行业一般使用依次串联的十二级旋流洗涤器用作淀粉洗涤及精制。旋流洗涤器利用物料的比重不同,将淀粉与蛋白分开。

现有的旋流器洗涤分离系统包括粗淀粉乳储罐、淀粉乳泵、旋转过滤器和依次串联的多级旋流洗涤器,粗淀粉乳储罐的出口与淀粉乳泵的入口相连,淀粉乳泵的出口与旋转过滤器的入口相连,旋转过滤器的出口与第一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相连,本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出口接入本级旋流洗涤器的进料口,本级旋流洗涤器的出料口接入后一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后一级旋流洗涤器的顶流口与本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连接,末级旋流洗涤器的出料口设有密度计或质量流量计,密度计的出口分别与精淀粉乳管及回流管相连,洗涤水与末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连接。

粗淀粉乳由第一级旋流器输送泵送入第一级旋流洗涤器的进料口时,其浓度为16波美度(含固28%),蛋白含量为3.5%。采用逆流洗涤方式,通过洗涤水管从第十二级进料口处加洗涤水,比重大的淀粉乳从底部的出料口由前往后从第一级走到第十二级,比重小的蛋白从顶部的顶流口从后往前走从第十二级走到第一级。经过十二级旋流洗涤器洗涤后的淀粉乳叫作精制淀粉乳,淀粉乳浓度达到22波美度(含固39%),蛋白含量降为0.35%。

现有的旋流器洗涤分离系统未实现自动化操作,主要靠人工操作,既浪费人力,工人劳动强度大,又导致洗涤效果差,产品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旋流器洗涤分离系统,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流器洗涤分离系统,包括粗淀粉乳储罐、淀粉乳泵、旋转过滤器和依次串联的多级旋流洗涤器,所述粗淀粉乳储罐的出口与所述淀粉乳泵的入口相连,所述淀粉乳泵的出口与所述旋转过滤器的入口相连,所述旋转过滤器的出口与第一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相连,本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出口接入本级旋流洗涤器的进料口,本级旋流洗涤器的出料口接入后一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后一级旋流洗涤器的顶流口与本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连接,末级旋流洗涤器的出料口设有密度计或质量流量计,所述密度计或质量流量计的出口分别与精淀粉乳管及回流管相连,洗涤水与末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旋转过滤器的出口与第一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之间设有进料流量计,所述淀粉乳泵的出口与所述旋转过滤器的入口之间设有进料控制阀,所述进料控制阀的开度受控于所述进料流量计测得的流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粗淀粉乳由粗淀粉乳管向粗淀粉乳储罐中进料,再从粗淀粉乳储罐的底部排出,经淀粉乳泵和进料控制阀进入旋转过滤器过滤,过滤后的粗淀粉乳经进料流量计检测流量后进入第一级旋流器,然后淀粉乳逐级向后流动,洗涤水通过末级旋流器输送泵送入末级旋流洗涤器对淀粉乳进行洗涤,并依次逐级向前溢流,比重大的淀粉乳从第一级走到第十二级,比重小的蛋白从顶部的顶流口从后往前走从第十二级走到第一级;精淀粉乳从末级旋流洗涤器的出料口排出后,经密度计测量密度后分两路,一路从精淀粉乳管排出,另一路经回流管回到淀粉乳泵的入口,重新进入循环。本实用新型根据进料流量计测得的实际流量自动调整进料控制阀的开度,可以使进料流量保持稳定,避免工人调整进料阀开度,导致进料流量的波动,影响洗涤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回流管的入口安装有回流控制阀,所述回流控制阀的开度受控于所述密度计测得的淀粉乳密度或所述质量流量计测得的质量流量,所述回流管的出口与所述淀粉乳泵的入口相连。根据密度计测得的淀粉乳密度决定回流量的大小,自动调整回流控制阀的开度,使得回料流量得以精确控制,保证出料浓度稳定,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该系统还包括洗涤水储罐、洗涤水过滤器和洗涤水泵,所述洗涤水储罐的出口与所述洗涤水泵的入口相连,所述洗涤水泵的出口通过洗涤水管与所述洗涤水过滤器的入口相连,所述洗涤水过滤器的出口与末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连接。洗涤水从洗涤水补给管进入洗涤水储罐,从洗涤水储罐的底部被洗涤水泵抽出,经洗涤水管进入洗涤水过滤器,进而进入末级旋流器输送泵,然后逐级向前溢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洗涤水管沿水流方向依次串联有洗涤水控制阀和洗涤水流量计,所述洗涤水控制阀的开度受控于所述洗涤水流量计测得的流量。根据洗涤水流量计测得的流量自动调整洗涤水控制阀的开度,可以保持洗涤水的流量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精淀粉乳管中安装有出料稳压阀,所述出料稳压阀的压缩空气接口与出料压缩空气减压阀的出口相连,所述出料压缩空气减压阀的入口与压缩空气管相连。通过稳定的压缩空气保证出料稳压阀的流量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级旋流洗涤器的顶流口与顶流稳压阀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顶流稳压阀的压缩空气接口与顶流压缩空气减压阀的出口相连,所述顶流压缩空气减压阀的的入口与压缩空气管相连,所述顶流稳压阀的出水口与旋流器顶流出水管相连。通过稳定的压缩空气保证顶流稳压阀的流量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旋流洗涤器和所述旋流器输送泵共设有十二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流器洗涤分离系统的流程图。

图中:1.粗淀粉乳储罐;2.淀粉乳泵;3.旋转过滤器;4.旋流器输送泵;5.旋流洗涤器;6.洗涤水储罐;7.洗涤水泵;8.洗涤水过滤器;DT.密度计;FT1.进料流量计;FT2.洗涤水流量计;V1.进料控制阀;V2.回流控制阀;V3.出料稳压阀;V4.出料压缩空气减压阀;V5.洗涤水控制阀;V6.顶流稳压阀;V7.顶流压缩空气减压阀;G1.粗淀粉乳管;G2.精淀粉乳管;G3.回流管;G4.压缩空气管;G5.洗涤水管;G6.洗涤水补给管;G7.旋流器顶流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器洗涤分离系统包括粗淀粉乳储罐1、淀粉乳泵2、旋转过滤器3和依次串联的多级旋流洗涤器,粗淀粉乳储罐1的出口与淀粉乳泵2的入口相连,淀粉乳泵2的出口与旋转过滤器3的入口相连,旋转过滤器3的出口与第一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相连,本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出口接入本级旋流洗涤器的进料口,本级旋流洗涤器的出料口接入后一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后一级旋流洗涤器的顶流口与本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连接,末级旋流洗涤器的出料口设有密度计或质量流量计DT,密度计DT的出口分别与精淀粉乳管G2及回流管G3相连,洗涤水与末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连接,旋转过滤器3的出口与第一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之间设有进料流量计FT1,淀粉乳泵2的出口与旋转过滤器3的入口之间设有进料控制阀V1,进料控制阀V1的开度受控于进料流量计FT1测得的流量。旋流洗涤器5和旋流器输送泵4通常共设有十二级。

粗淀粉乳由粗淀粉乳管G1向粗淀粉乳储罐1中进料,再从粗淀粉乳储罐1的底部排出,经淀粉乳泵2和进料控制阀V1进入旋转过滤器3过滤,过滤后的粗淀粉乳经进料流量计FT1检测流量后进入第一级旋流器,然后淀粉乳逐级向后流动,洗涤水通过末级旋流器输送泵送入末级旋流洗涤器对淀粉乳进行洗涤,并依次逐级向前溢流,比重大的淀粉乳从第一级走到第十二级,比重小的蛋白从顶部的顶流口从后往前走从第十二级走到第一级;精淀粉乳从末级旋流洗涤器的出料口排出后,经密度计DT测量密度后分两路,一路从精淀粉乳管G2排出,另一路经回流管G3回到淀粉乳泵2的入口,重新进入循环。本实用新型根据进料流量计FT1测得的实际流量自动调整进料控制阀V1的开度,可以使进料流量保持稳定,避免工人调整进料阀开度,导致进料流量的波动,影响洗涤效果。

回流管G3的入口安装有回流控制阀V2,回流控制阀V2的开度受控于密度计DT测得的淀粉乳密度,回流管G3的出口与淀粉乳泵2的入口相连。根据密度计DT测得的淀粉乳密度决定回流量的大小,自动调整回流控制阀V2的开度,使得回料流量得以精确控制,保证出料浓度稳定,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密度计DT也可以替换为质量流量计,根据质量流量计测得的质量流量的大小,自动调整回流控制阀V2的开度。

该系统还包括洗涤水储罐6、洗涤水过滤器8和洗涤水泵7,洗涤水储罐6的出口与洗涤水泵7的入口相连,洗涤水泵7的出口通过洗涤水管G5与洗涤水过滤器8的入口相连,洗涤水过滤器8的出口与末级旋流器输送泵的入口连接。洗涤水从洗涤水补给管G6进入洗涤水储罐6,从洗涤水储罐6的底部被洗涤水泵7抽出,经洗涤水管G5进入洗涤水过滤器8,进而进入末级旋流器输送泵,然后逐级向前溢流。

洗涤水管G5沿水流方向依次串联有洗涤水控制阀V5和洗涤水流量计FT2,洗涤水控制阀V5的开度受控于洗涤水流量计FT2测得的流量。根据洗涤水流量计FT2测得的流量自动调整洗涤水控制阀V5的开度,可以保持洗涤水的流量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精淀粉乳管G2中安装有出料稳压阀V3,出料稳压阀V3的压缩空气接口与出料压缩空气减压阀V4的出口相连,出料压缩空气减压阀V4的入口与压缩空气管G4相连。通过稳定的压缩空气保证出料稳压阀V3的流量稳定。

第一级旋流洗涤器的顶流口与顶流稳压阀V6的进水口相连,顶流稳压阀V6的压缩空气接口与顶流压缩空气减压阀V7的出口相连,顶流压缩空气减压阀V7的的入口与压缩空气管G4相连,顶流稳压阀V6的出水口与旋流器顶流出水管G7相连。通过稳定的压缩空气保证顶流稳压阀V6的流量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