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皮素-1受体的内皮素-1海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5646发布日期:2018-12-22 09:0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基于内皮素-1受体的内皮素-1海绵的制作方法

内皮素-1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血管活性肽,并且因此涉及多种靶组织中的信号传导事件(nelsonetal.2003)。内皮素-1在生理功能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在升高的水平下,内皮素-1诱导病状,并且因此涉及许多不同的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妊娠期疾病,如先兆子痫(jain2013,jainetal.2012)。鉴于这些疾病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内皮素-1水平升高,一种被提出的治疗性干预的策略是靶定内皮素-1水平的增加。为此,能够结合内皮素-1以形成非功能性复合物的融合多肽将用作内皮素-1拮抗剂。这些内皮素-1拮抗剂(称为内皮素-1海绵(sponge))的构建需要将内皮素-1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

内皮素-1通过结合至内皮素a(eta)和内皮素b(etb)受体而发挥其作用,这两种高度同源的细胞表面蛋白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karetanddavenport1994)。这两种受体在一级结构中具有约60%的相似性(nelsonetal.2003),即两种受体彼此表现出高的多肽序列同一性。然而,这两种受体基于其配体结合结构域而在配体结合选择性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区别。

内皮素-1结合至eta受体:

内皮素-1结合至eta受体被认为需要eta受体n-末端环、细胞外环1(ecl1)、细胞外环2(ecl2)、细胞内环3(icl3)、细胞外环3(ecl3)和c-末端结构域(adachietal.1993)。这些eta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在图1中给出。

ecl1中的5个氨基酸序列(140-lysleuleualagly-144)已被认为是配体结合所需的最重要元件。此外,发现ecl2和ecl3(包括侧翼跨膜区)在配体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orry等(2000)还构建了et-1肽与eta受体相互作用的模型,其中et-1与n-末端受体结构域和2个不同的细胞外环接触。

此外,位于第七跨膜区附近的c末端8个氨基酸残基和第三个细胞内环中的c末端16个氨基酸残基对内皮素-1结合很重要(adachietal.1993)。

内皮素-1结合至etb受体:

内皮素-1结合至etb受体需要n末端结构域中的pro93和etb受体的第一个细胞内环中的cys131之间的39个氨基酸(klammtetal.2007)。此外,近端细胞质尾部中ser390至leu401的12个氨基酸对于维持配体结合位点处于活性形式是必需的(wadaetal.1994)。

此外,已经提出位于跨膜结构域2和3(tm2+3)中的从ile138至ile197的60个氨基酸序列对于配体结合可能也是重要的。这些etb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在图2中给出。

构建内皮素-1海绵

1.可以通过将上述eta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融合进融合多肽,然后将所述融合多肽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从而构建内皮素-1海绵(图3)。

2.可以通过将上述etb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融合进融合多肽,然后将所述融合多肽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从而构建内皮素-1海绵(图4)。

3.可以通过将etb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与eta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融合进融合多肽,然后将所述融合多肽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从而构建内皮素-1海绵(图5)。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结合内皮素-1以形成非功能性复合物的融合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包括:

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的

a)eta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

b)etb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生产内皮素-1拮抗剂,其可用于治疗内皮素-1相关的疾病或病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所公开的内皮素-1拮抗剂用于治疗内皮素-1相关的疾病或病症的应用。例如,本文所述的内皮素-1拮抗剂可用于治疗先兆子痫(preeclampsia)、心血管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疾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构建几种特异性的内皮素-1拮抗剂(称为内皮素-1海绵),每种具有不同的序列,但全部都能够阻断内皮素-1与其受体的结合,因此起到内皮素-1拮抗剂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eta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

图2.etb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

图3.基于eta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的et-1海绵的推荐设计。

图4.基于etb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的et-1海绵的推荐设计。

图5.基于eta和etb受体的配体结合结构域的et-1海绵的推荐设计。

图6a-c.seqidno:1,包含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的eta受体(etar)配体结合结构域(包括n-末端、ecl1、ecl2、icl3、ecl3和c-末端)。

图7a-c.seqidno:2,包含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的eta受体(etar)配体结合结构域(包括n-末端、ecl1、ecl2、icl3(16个氨基酸)、ecl3和c-末端(8个氨基酸))。

图8a-c.seqidno:3,包含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的eta受体(etar)配体结合结构域(包括n-末端、ecl1、ecl2、icl3和c-末端)。

图9a-c.seqidno:4,包含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的eta受体(etar)配体结合结构域(包括n-末端、ecl1、ecl2、icl3(16个氨基酸)和c-末端(8个氨基酸))。

图10a-c.seqidno:5,包含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的eta受体(etar)配体结合结构域(包括n-末端、ecl1、icl3、ecl3和c-末端)。

图11a-c.seqidno:6,包含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的eta受体(etar)配体结合结构域(包括n-末端、ecl1、icl3(16个氨基酸)、ecl3和c-末端(8个氨基酸))。

图12a-b.seqidno:7,包含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的etb受体(etbr)配体结合结构域(包括n-末端、icl1和c-末端)。

图13a-c.seqidno:8,包含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的etb受体(etbr)配体结合结构域(包括n-末端、icl1、tm2+3和c-末端)。

图14a-b.seqidno:9,包含融合至人igg1的fc部分的etb受体(etbr)配体结合结构域(包括n-末端和icl1)。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提供了能够结合内皮素‑1以形成非功能性复合物的融合多肽,其包括融合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融合多肽将被连接至人IgG1的Fc部分以形成二聚体,该二聚体将用作内皮素‑1拮抗剂(内皮素‑1海绵)。

技术研发人员:阿尔琼·吉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琼·吉恩
技术研发日:2016.01.22
技术公布日:2018.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