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榨菜籽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8166阅读:1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榨菜籽油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用油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榨菜籽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菜籽油即菜油,又名香菜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木榨是我国传统的压榨制油工艺,其原理是楔式物理压榨,木榨油以菜籽为主要原料。木榨菜籽油因其浓郁的风味和纯正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传统的木榨菜籽油工艺对原料、加工环境的要求较低,没有一个完善的生产规范,易造成压榨后的木榨菜籽油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苯并[a]芘和其他多环芳烃,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苯并[a]芘是一种强致癌物,在多环芳烃类中毒性最强,其毒性超过黄曲霉毒素。苯并[a]芘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烟熏食品、烧烤肉食品、油炸食品及动植物油脂食品中普遍存在。食用油脂本身并不含有或很少含有苯并[a]芘,但在种植、加工、运输和烹调过程中,往往受到污染。因此,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对食用油脂中苯并[a]芘的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国家标准GB2762-2012规定食品中苯并[a]芘在油脂中最大残留限量为10ug〃kg-1;欧盟规定苯并[a]芘在油脂中最大残留限量为2ug〃kg-1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木榨菜籽油方法的技术空白,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环芳烃含量低、得油率高的木榨菜籽油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木榨菜籽油的方法,对原料菜籽进行水洗沥干后,在190~220℃下炒制50~70min,去糊摊开得到待磨菜籽,将待磨菜籽进行磨制成粉,利用水蒸气蒸粉后包饼,上木榨,将榨出的油进行沉淀后得到成品油。

作为本发明所述木榨菜籽油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沉淀为静置沉淀,其是经一次沉淀后,将一次沉淀的油转入储藏罐中进行二次沉淀。

作为本发明所述木榨菜籽油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入储藏罐中进行二次沉淀,其中,罐内氮气含量为94%~98%。

作为本发明所述木榨菜籽油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木榨,其压榨温度保持在65~85℃。

作为本发明所述木榨菜籽油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利用水蒸气蒸粉,其蒸完的粉中水分含量为9%~15%。

作为本发明所述木榨菜籽油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包饼,其包饼后的饼温为70~90℃。

作为本发明所述木榨菜籽油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去糊摊开,其是将炒制好的菜籽过1~3道风车去焦糊的皮壳,然后摊开降温至100~120℃。

作为本发明所述木榨菜籽油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磨制成粉其是磨制后将得到的粉末过40~60目筛。

作为本发明所述木榨菜籽油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原料菜籽,其生育酚17~25mg/100g。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木榨菜籽油方法,得油率高(得油率35%以上),制取的菜籽油色泽金黄,具有浓郁的菜籽油风味,酸价、过氧化值均达到国家四级压榨菜籽油标准,营养丰富,多环芳烃含量低,其中,苯并[a]芘含量低于5μg/kg,4种多环芳烃(苯并[a]芘、苯并[a]荧蒽、苯并[b]荧蒽和屈)总量低于20μg/kg,生育酚含量达到752.89mg/kg。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脂肪酸组成谱图;

图2为生育酚谱图;

图3为多环芳烃谱图;

图4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所选用原料试剂:

40种脂肪酸甲酯混标、生育酚混标、α-胆甾烷标品、BSTFA+TMCS(99:1)均购于美国Sigma公司;欧盟规定16种多环芳烃混标,美国O2si公司;正己烷、异丙醇、乙腈、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乙醇均为色谱纯,美国J&K化学公司;其他试剂为色谱纯,均购自国药试剂公司。

所选用仪器设备:

Rancimat 743氧化稳定仪,瑞士万通公司;Agilent7820A气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Waters1525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996紫外检测器,美国Waters公司;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260荧光检测器,美国Agilent公司。

理化指标测定:

(1)酸价测定参照《GB/T 5530-2005》;

(2)过氧化值测定参照《GB/T 5538-2005》;

(3)色泽测定参照《GB/T 22460-2008》;

(4)氧化稳定指数参照《GB/T 21121-2007》;

(5)脂肪酸组成采用气相色谱法,样品甲酯化参照《GB/T 17376-2008》,GC条件参考李志晓在《加工过程对油茶籽油微量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中的方法;

(6)生育酚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参照张俊杰,陈洪涛,王瑞,等在《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α,β,γ,δ-生育酚4种异构体的HPLC测定》中的方法;

(7)多环芳烃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参照俞晔在《HPLC-FLD和GC-MS-MS检测油脂、油料中多环芳烃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中的方法。

实施例1

以菜籽(生育酚含量为24.254mg/100g)为原料进行水洗沥干,将沥干后的菜籽倒入平底敞口炒锅进行炒籽,炒籽温度为190℃,控制炒籽的时间为50min,炒锅上方设置通风装置排走烟气。炒好的籽迅速过1道风车去焦糊的皮壳,迅速摊开降温至100℃。采用对辊磨粉机对摊凉的菜籽进行磨粉,磨粉机轴承用菜籽油或者食品级的润滑油进行润滑,磨好的粉过40目筛。磨好的粉末送入蒸笼利用高温水蒸汽蒸粉,蒸完的粉水分含量为9%,再立即用食用级棉布包饼确保上榨前饼温为70℃。然后将蒸粉包好的菜籽饼上木榨,压榨温度为65℃。

榨出的油收集后倒入沉淀池中沉淀,沉淀完成后,上清油抽入储藏罐中进行第二次沉淀,罐中充氮气储存,氮气含量为94%。储存环境温度20~35℃时储存25天,储存环境温度20℃以下时储存30天即得到成品油。计算其得率为39%。本发明提供的木榨菜籽油方法,得油率高(得油率35%以上),制取的菜籽油色泽金黄,具有浓郁的菜籽油风味,酸价、过氧化值均达到国家四级压榨菜籽油标准,营养丰富,多环芳烃含量低,其中,其理化指标、营养素、脂肪酸组成及多环芳烃含量见下表。

实施例2

以菜籽(生育酚含量为23.881mg/100g)为原料进行水洗沥干。将沥干后的菜籽倒入平底敞口炒锅进行炒籽,炒籽温度为200℃,控制炒籽的时间为60min,炒锅上方设置通风装置排走烟气。炒好的籽迅速过2道风车去焦糊的皮壳,迅速摊开降温至110℃。采用对辊磨粉机对摊凉的菜籽进行磨粉,磨粉机轴承用菜籽油或者食品级的润滑油进行润滑,磨好的粉过50目筛。磨好的粉末送入蒸笼利用高温水蒸汽蒸粉,蒸完的粉水分含量为12%,再立即用食用级棉布包饼确保上榨前饼温为80℃。然后将蒸粉包好的菜籽饼上木榨,压榨温度为75℃。

榨出的油收集后倒入沉淀池中沉淀,沉淀完成后,上清油抽入储藏罐中进行第二次沉淀,罐中充氮气储存,氮气含量为96%。储存环境温度20~35℃时储存30天,储存环境温度20℃以下时储存45天即得到成品油。计算其得率为35%。制取的菜籽油色泽金黄,具有浓郁的菜籽油风味,酸价、过氧化值均达到国家四级压榨菜籽油标准,营养丰富,多环芳烃含量低,其中,其理化指标、营养素、脂肪酸组成及多环芳烃含量见下表。

实施例3

以菜籽(生育酚含量为17.845mg/100g)为原料进行水洗沥干。将沥干后的菜籽倒入平底敞口炒锅进行炒籽,炒籽温度为220℃,控制炒籽的时间为70min,炒锅上方设置通风装置排走烟气。炒好的籽迅速过3道风车去焦糊的皮壳,迅速摊开降温至120℃。采用对辊磨粉机对摊凉的菜籽进行磨粉,磨粉机轴承用菜籽油或者食品级的润滑油进行润滑,磨好的粉过60目筛。磨好的粉末送入蒸笼利用高温水蒸汽蒸粉,蒸完的粉水分含量为15%,再立即用食用级棉布包饼确保上榨前饼温为90℃。然后将蒸粉包好的菜籽饼上木榨,压榨温度为85℃。

榨出的油收集后倒入沉淀池中沉淀,沉淀完成后,上清油抽入储藏罐中进行第二次沉淀,罐中充氮气储存,氮气含量为98%。储存环境温度20~35℃时储存35天,储存环境温度20℃以下时储存60天即得到成品油。计算其得率为36%。制取的菜籽油色泽金黄,具有浓郁的菜籽油风味,酸价、过氧化值均达到国家四级压榨菜籽油标准,营养丰富,多环芳烃含量低,其中,其理化指标、营养素、脂肪酸组成及多环芳烃含量见下表。

实施例4

以菜籽(生育酚含量为24.352mg/100g)为原料进行水洗沥干。将沥干后的菜籽倒入平底敞口炒锅进行炒籽,炒籽温度为200℃,控制炒籽的时间为60min,炒锅上方设置通风装置排走烟气。炒好的籽迅速过3道风车去焦糊的皮壳,迅速摊开降温至110℃。采用对辊磨粉机对摊凉的菜籽进行磨粉,磨粉机轴承用菜籽油或者食品级的润滑油进行润滑,磨好的粉过60目筛。磨好的粉末送入蒸笼利用高温水蒸汽蒸粉,蒸完的粉水分含量为12%,再立即用食用级棉布包饼确保上榨前饼温为80℃。然后将蒸粉包好的菜籽饼上木榨,压榨温度为80℃。

榨出的油收集后倒入沉淀池中沉淀,沉淀完成后,上清油抽入储藏罐中进行第二次沉淀,罐中充氮气储存,氮气含量为94%。储存环境温度20~35℃时储存35天,储存环境温度20℃以下时储存60天即得到成品油。计算其得率为36%。制取的菜籽油色泽金黄,具有浓郁的菜籽油风味,酸价、过氧化值均达到国家四级压榨菜籽油标准,营养丰富,多环芳烃含量低,其中,其理化指标、营养素、脂肪酸组成及多环芳烃含量见下表。

实施例5

以菜籽(生育酚含量为23.881mg/100g)为原料进行水洗沥干。将沥干后的菜籽倒入平底敞口炒锅进行炒籽,炒籽温度为190℃,控制炒籽的时间为60min,炒锅上方设置通风装置排走烟气。炒好的籽迅速过3道风车去焦糊的皮壳,迅速摊开降温至110℃。采用对辊磨粉机对摊凉的菜籽进行磨粉,磨粉机轴承用菜籽油或者食品级的润滑油进行润滑,磨好的粉过50目筛。磨好的粉末送入蒸笼利用高温水蒸汽蒸粉,蒸完的粉水分含量为10%,再立即用食用级棉布包饼确保上榨前饼温为80℃。然后将蒸粉包好的菜籽饼上木榨,压榨温度为70℃。

榨出的油收集后倒入沉淀池中沉淀,沉淀完成后,上清油抽入储藏罐中进行第二次沉淀,罐中充氮气储存,氮气含量为98%。储存环境温度20~35℃时储存35天,储存环境温度20℃以下时储存60天即得到成品油。计算其得率为36%。制取的菜籽油色泽金黄,具有浓郁的菜籽油风味,酸价、过氧化值均达到国家四级压榨菜籽油标准,营养丰富,多环芳烃含量低,其中,其理化指标、营养素、脂肪酸组成及多环芳烃含量见下表。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木榨菜籽油方法制得的木榨菜籽油得油率高(得油率35%以上),制取的菜籽油色泽金黄,具有浓郁的菜籽油风味,酸价、过氧化值均达到国家四级压榨菜籽油标准,营养丰富,多环芳烃含量低,其中,苯并[a]芘含量低于5μg/kg,4种多环芳烃(苯并[a]芘、苯并[a]荧蒽、苯并[b]荧蒽和屈)总量低于20μg/kg,生育酚含量可达到752.89mg/kg。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