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5630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根结线虫是一种高度专化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是引起农作物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根结线虫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抗病品种筛选及生物防治。目前线虫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防治不但生产成本较高,且毒性大,易污染环境,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而物理防治效果不显著,抗病品种筛选则周期过长,因此,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治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植物线虫防治的热点。根结线虫生防资源主要包括食线虫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其中厚垣孢普可尼亚菌是国内外研究最多的线虫生防真菌之一。

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ochoniachlamydosporia)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子囊菌亚门,粪壳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普可尼亚属,是一种兼性寄生菌。研究表明,厚垣孢普可尼亚菌既可在土壤中腐生,又能寄生于多种致植物病的线虫的雌虫、胞囊、卵囊或虫卵内,对植物寄生线虫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此外,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对植物不具有致病性,因此,其在植物寄生线虫的生防上有着巨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还没有公开的专利涉及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相关发酵研究也较少,且现有方法普遍存在孢子含量低,发酵周期长等问题。如张虹等利用草炭、麦粒、玉米粉等发酵厚垣孢普可尼亚菌,15天后,其孢子总产量最高60×106个/g。邢丽娟以马铃薯块为主要基质发酵厚垣孢普可尼亚菌,3周后孢子总产量才达18.75×104 /mL。苏莹珍等采用玉米-沙石培养基发酵培养菌株284,培养 3 周后,厚垣孢子产量达1.00×106个/g。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的方法,旨在利用廉价原材料高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降低厚垣孢普可尼亚菌菌剂生产成本,缩短发酵周期,为建立规模化的发酵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菌种活化:活化厚垣孢普可尼亚菌菌种,得到活化后的孢子悬液;

b摇瓶种子液制备:将活化后的孢子悬液按体积比8-10%的接种量接种于已灭菌的摇瓶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得到摇瓶种子液;

c液体发酵:将摇瓶种子液按照体积比8-15%的接种量接种于已灭菌的发酵罐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液体发酵产物;

d固体发酵产孢:将液体发酵产物按照质量比20-25%的接种量接种于已灭菌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浅盘固体发酵,得到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

上述方法中,步骤a中活化厚垣孢普科尼亚菌菌种方法为:将厚垣孢普可尼亚菌接种于PDA茄型瓶斜面上,28℃培养5-7天,用100 mL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活化好的菌株斜面,得到活化后的孢子悬液;

步骤b中摇瓶培养条件:温度25-28℃,摇床转速100-120 r/min,发酵时间1-2天;

步骤c中发酵罐液体发酵条件:装料系数0.4-0.6、罐压0.06-0.08Mpa,温度25-28℃, 0-24h通气量为1-2vvm、转速为100-120 r/min,24 h后通气量为1.5-2.5vvm、转速为130-150 r/min,发酵时间3-3.5天;

步骤d中浅盘固体发酵方法:在无菌操作台上,用无菌不锈钢盘分装已灭菌的固体发酵培养基1.5Kg/盘,同时接入步骤c中所得的液体发酵产物并混匀,然后将接种后固体发酵培养基置于固体培养箱中,培养过程中通2 L/min无菌空气,培养温度25-28℃,湿度控制在85%-95%,在培养过程中每隔2-3天翻动一次培养基,发酵时间7-10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体发酵培养基,所述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蔗糖10-40 g/L、蛋白胨0.5-2.5 g/L、NaNO3 0.5-2.5 g/L、KH2PO4 0.2-1.2 g/L、K2HPO4 0.2-1.2 g/L、MgSO4•7H2O 0.25-3g/L、FeSO4•7H2O 0.01-0.05 g/L、初始pH 5-8。

优选的,所述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蔗糖15-30 g/L、蛋白胨1-2 g/L、NaNO31-2 g/L、KH2PO4 0.25-0.8 g/L、K2HPO4 0.25-0.8 g/L、MgSO4•7H2O 0.5-2.5 g/L、FeSO4•7H2O 0.01-0.02 g/L、初始pH 5.5-7。

更有选的,所述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蔗糖25 g/L、蛋白胨1.5 g/L、NaNO31.5 g/L、KH2PO4 0.5 g/L、K2HPO4 0.5 g/L、MgSO4•7H2O 1 g/L、FeSO4•7H2O 0.01 g/L、初始pH 6。

上述液体发酵培养基应用于本发明提供的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方法中的步骤b中摇瓶液体发酵和步骤c中发酵罐液体发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固体发酵培养基,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麸皮10-15份、玉米秸秆2-5份、玉米粉4-8份、营养液8-14份;其中,所述营养液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为:蔗糖2-4%、蛋白胨0.5-2.5%、NaCl 2-4 %、NaNO3 0.5-1%、KH2PO40.5-1%、K2HPO40.5-1%、MgSO4•7H2O 0.5-1%、FeSO4•7H2O 0.2-0.4%,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麸皮12-15份、玉米秸秆2-3份、玉米粉5-6份、营养液9-12份;其中所述营养液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为:蔗糖2.5-3.5%、蛋白胨1-2%、NaCl 2.5-3.5 %、NaNO3 0.5-0.8%、KH2PO40.5-0.8%、K2HPO40.5-0.8%、MgSO4•7H2O 0.5-1%、FeSO4•7H2O 0.25-0.35%,余量为水。

更优选的,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麸皮13份、玉米秸秆2.5份、玉米粉4.5份、营养液10份;其中所述营养液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为:蔗糖3%、蛋白胨1.5%、NaCl 3 %、NaNO3 0.6%、KH2PO40.6%、K2HPO40.6%、MgSO4•7H2O 0.9%、FeSO4•7H2O 0.3%,余量为水。

上述固体发酵培养基应用于本发明提供的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方法中的步骤d中进行固体发酵产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粉的制备方法,按照上述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的方法,固体发酵产孢结束后,将发酵基质于30℃烘干,干燥后粉碎,即得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基质混合物(孢子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液体发酵培养基(摇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罐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培养基成分和比例与现有技术不同,在以蔗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厚垣孢普可尼亚菌生长效果好, 培养基中添加NaNO3、KH2PO4、K2HPO4、MgSO4•7H2O、FeSO4•7H2O无机盐,可促进厚垣孢普可尼亚菌菌体生长,诱导产孢;

(2)本发明发酵培养过程中采用了液固双相发酵技术,首先利用液体发酵快速生产大量的菌丝或孢子作为固体发酵的接种体,然后在固体基质上产生大量接近自然侵染体形态的气生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从而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产率;

(3)本发明固体发酵产孢步骤中采用浅盘固体发酵,发酵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易推广;本发明固体发酵产孢步骤中液体发酵产物接种量为20-25%(质量比),既保证了固体发酵所需的接种量,加快了生长繁殖速度,减少了杂菌的生长机会且节约了资源;本发明固体发酵时间为7-10天,远少于现有固体发酵技术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发酵时间(15-21天)且发酵产物中厚垣孢子与分生孢子产量较高;

(4)本发明发酵工艺简单,直接以麸皮、玉米秸秆与玉米粉作为主要固体发酵培养基原料,原料简单易得,成本低,易扩大化生产且发酵生产效率高;

(5)本发明所得菌剂产孢量高,最终孢子-基质混合物中,厚垣孢子最高可达1.4×106个/g,分生孢子最高可达4.3×109个/g。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均为市售。

本发明涉及到的百分号“%”,若未特别说明,是指质量百分比;但溶液的百分比,除另有规定外,是指100m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克数。

本发明所述重量份可以是μg、mg、g、kg 等本领域公知的重量单位,也可以是其倍数,如1/10、1/100、10倍、100倍等。

厚垣孢普可尼亚菌株(Pochoniachlamydosporia)购自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ACCC30601。

实施例1 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菌种活化:将厚垣孢普可尼亚菌接种于PDA茄型瓶斜面上,28℃培养7 天,用100 mL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活化好的菌株斜面,使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充分地散落在生理盐水中,得到活化后的孢子悬液;

b摇瓶种子液制备:分别在2个5000 mL锥形瓶中装入2500 mL的含蔗糖62.5 g、蛋白胨3.75 g、NaNO3 3.75 g、KH2PO4 1.25 g、K2HPO4 1.25 g、MgSO7H2O 2.5 g、FeSO4·7H2O 0.025 g、初始pH 6的种子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将步骤a中制得的孢子悬液按体积比10%接入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得到摇瓶种子液,摇瓶培养条件为:温度26℃、摇床转速115 r/min、培养时间1.5天;

c液体发酵:将步骤b中所得的摇瓶种子液按体积比10%的接种量接入100L发酵罐中,罐中发酵培养基组成:蔗糖1250 g、蛋白胨75 g、NaNO3 75 g、KH2PO4 25 g、K2HPO4 25 g、MgSO7H2O 50 g、FeSO4·7H2O 0.5 g,初始pH 6,装液量50 L,罐压0.06 Mpa,温度26℃, 0-24 h通气量为1.5vvm、转速为115 r/min,24 h后通气量为2 vvm、转速为140 r/min,发酵时间3天,得到液体发酵产物;

d固体发酵产孢:按麸皮13kg、玉米秸秆2.5 kg、玉米粉4.5 kg、营养液10 kg的比例配制固体发酵培养基,营养液成分为:蔗糖300 g、蛋白胨150 g、NaCl 300 g、NaNO3 60 g、KH2PO460 g、K2HPO460 g、MgSO4·7H2O 90 g、FeSO4·7H2O 30 g、余量为水;混匀后灭菌备用;

在无菌操作台中,将固体发酵培养基用无菌不锈钢盘分装,每盘1.5kg,同时将步骤c中所得的液体发酵产物按质量比25%的接种量接种于已灭菌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并混匀,然后将接种后固体发酵培养基置于固体培养箱中,培养过程中通2 L/min无菌空气,培养温度26℃,湿度控制在85-95%,在培养过程中每隔2-3天翻动一次培养基,发酵时间8天,得到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

e后处理:将固体发酵产物于30℃烘干后粉碎,即得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基质混合物(孢子粉);经检测,最终厚垣孢子可达1.4×106个/g,分生孢子可达4.3×109个/g。厚垣孢检测方法为显微镜下逐一计数法,分生孢子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检测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实施例2 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菌种活化:将厚垣孢普可尼亚菌接种于PDA茄型瓶斜面上,28℃培养5 天,用100 mL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活化好的菌株斜面,使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充分地散落在生理盐水中,得到活化后的孢子悬液;

b摇瓶种子液制备:分别在2个5000 mL锥形瓶中装入2500 mL的含蔗糖25 g、蛋白胨1.25 g、NaNO3 1.25 g、KH2PO40.5 g、K2HPO4 0.5 g、MgSO7H2O 0.625 g、FeSO4·7H2O 0.025 g、初始pH 5的种子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将步骤a中活化后的菌种按体积比8%接入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得到摇瓶种子液,摇瓶培养条件:温度25℃、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时间1天;

c液体发酵:将步骤b中所得的摇瓶种子液按体积比8%的接种量接入100L发酵罐中,罐中发酵培养基组成:蔗糖400 g、蛋白胨20 g、NaNO3 20 g、KH2PO4 8 g、K2HPO4 8 g、MgSO7H2O 10g、FeSO4·7H2O 0.4 g,初始pH 5,装液量40 L,罐压0.06 Mpa,温度25℃, 0-24 h通气量为1 vvm、转速为100 r/min,24h后通气量为1.5 vvm、转速为130 r/min,发酵时间3天,得到液体发酵产物;

d固体发酵产孢:按麸皮10 kg、玉米秸秆2 kg、玉米粉4 kg、营养液8 kg的比例配制固体发酵培养基,营养液成分为:蔗糖160 g、蛋白胨40 g、NaCl 160 g、NaNO3 40 g、KH2PO440 g、K2HPO440 g、MgSO4·7H2O 40 g、FeSO4·7H2O 16 g、余量为水。混匀后灭菌备用;

在无菌操作台中,将固体发酵培养基用无菌不锈钢盘分装,每盘1.5kg,同时将步骤c中所得的液体发酵产物按质量比20%的接种量接种于已灭菌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并混匀,然后将接种后固体发酵培养基置于固体培养箱中,培养过程中通2 L/min无菌空气,培养温度28℃,湿度控制在85%-95%,在培养过程中每隔2-3天翻动一次培养基,发酵时间7天,得到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

e后处理:将固体发酵产物于30℃烘干后粉碎,即得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基质混合物(孢子粉);

经检测,最终所得产物中厚垣孢子可达0.85×106个/g,分生孢子可达3.2×109个/g。厚垣孢检测方法为显微镜下逐一计数法,分生孢子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检测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实施例3 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 菌种活化:将厚垣孢普可尼亚菌接种于PDA茄型瓶斜面上,28℃培养7天,用100 mL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活化好的菌株斜面,使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充分地散落在生理盐水中,得到活化后的孢子悬液;

b摇瓶种子液制备:分别在3个5000 mL锥形瓶中装入3000 mL的含蔗糖120 g、蛋白胨7.5 g、NaNO37.5 g、KH2PO4 3.6 g、K2HPO4 3.6 g、MgSO7H2O 9g、FeSO4·7H2O 0.15 g、初始pH 8的种子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将步骤a中活化后的菌种按体积比10%接入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得到摇瓶种子液,摇瓶培养条件:温度28℃、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时间2天;

c液体发酵:将步骤b中所得的摇瓶种子液按体积比15%的接种量接入100L发酵罐中,罐中发酵培养基组成:蔗糖2400 g、蛋白胨150 g、NaNO3 150 g、KH2PO472 g、K2HPO472 g、MgSO7H2O180 g、FeSO4·7H2O 3 g、初始pH 8,装液量60 L,罐压0.08 Mpa,温度28℃, 0-24 h通气量为2 vvm、转速为120 r/min,24 h后通气量为2.5 vvm、转速为150 r/min,发酵时间3.5天,得到液体发酵产物;

d固体发酵产孢:按麸皮15 kg、玉米秸秆5 kg、玉米粉8 kg、营养液14 kg的比例配制固体发酵培养基,营养液成分为:蔗糖560 g、蛋白胨350 g、NaCl 560 g、NaNO3140 g、KH2PO4140 g、K2HPO4140 g、MgSO4·7H2O 140 g、FeSO4·7H2O 56 g、余量为水。混匀后灭菌备用;

在无菌操作台中,将固体发酵培养基用无菌不锈钢盘分装,每盘1.5 kg,同时将步骤c中所得的液体发酵产物按质量比25%的接种量接种于已灭菌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并混匀,然后将接种后固体发酵培养基置于固体培养箱中,培养过程中通2.5 L/min无菌空气,培养温度28℃,湿度控制在85%-95%,在培养过程中每隔2-3天翻动一次培养基,发酵时间10天,得到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

e后处理:将固体发酵产物于30℃烘干后粉碎,即得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基质混合物(孢子粉);

经检测,最终所得产物中厚垣孢子可达1.0×106个/g,分生孢子可达3.9×109个/g。厚垣孢检测方法为显微镜下逐一计数法,分生孢子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检测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实施例4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菌种活化:将厚垣孢普可尼亚菌接种于PDA茄型瓶斜面上,28℃培养5 天,用100 mL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活化好的菌株斜面,使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充分地散落在生理盐水中,得到活化后的孢子悬液;

b摇瓶种子液制备:分别在2个5000 mL锥形瓶中装入2500 mL的含蔗糖37.5 g、蛋白胨2.5 g、NaNO3 2.5 g、KH2PO4 0.625 g、K2HPO4 0.625 g、MgSO7H2O 1.25 g、FeSO4·7H2O 0.025 g、初始pH 5.5的种子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将步骤a中活化后的菌种按体积比10%接入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得到摇瓶种子液,摇瓶培养条件:温度25℃、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时间1天;

c液体发酵:将步骤b中所得的摇瓶种子液按体积比8%的接种量接入100 L发酵罐中,罐中发酵培养基组成:蔗糖600 g、蛋白胨40 g、NaNO3 40 g、KH2PO4 10 g、K2HPO4 10 g、MgSO7H2O 20 g、FeSO4·7H2O 0.4 g、初始pH 5.5,装液量40 L,发酵罐装料系数0.4,罐压0.06 Mpa,温度25℃, 0-24 h通气量为1 vvm、转速为100 r/min,24 h后通气量为1.5 vvm、转速为130 r/min,发酵时间3天,得到液体发酵产物;

d固体发酵产孢:按麸皮12 kg、玉米秸秆2 kg、玉米粉5 kg、营养液9 kg的比例配置固体发酵培养基,营养液成分为:蔗糖225 g、蛋白胨90 g、NaCl 225 g、NaNO3 45 g、KH2PO4 45 g、K2HPO4 45 g、MgSO4·7H2O 45 g、FeSO4·7H2O 22.5 g、余量为水。混匀后灭菌备用;

在无菌操作台中,将固体发酵培养基用无菌不锈钢盘分装,每盘1.5 kg,同时将步骤c中所得的液体发酵产物按质量比20%的接种量接种于已灭菌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并混匀,然后将接种后固体发酵培养基置于固体培养箱中,培养过程中通2 L/min无菌空气,培养温度25℃,湿度控制在85%-95%,在培养过程中每隔2-3天翻动一次培养基,发酵时间7天,得到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

e后处理:将固体发酵产物于30℃烘干后粉碎,即得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基质混合物(孢子粉);

经检测,最终所得产物中厚垣孢子可达0.92×106个/g,分生孢子可达3.8×109个/g。厚垣孢检测方法为显微镜下逐一计数法,分生孢子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检测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实施例5液固双相发酵生产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菌种活化:将厚垣孢普可尼亚菌接种于PDA茄型瓶斜面上,28℃培养7天,用100 mL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活化好的菌株斜面,使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充分地散落在生理盐水中,得到活化后的孢子悬液;

b摇瓶种子液制备:分别在3个5000 mL锥形瓶中装入3000 mL的含蔗糖90 g、蛋白胨6 g、NaNO3 6 g、KH2PO4 2.4 g、K2HPO4 2.4 g、MgSO7H2O 7.5 g、FeSO4·7H2O 0.06 g、初始pH 7的种子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将步骤a中活化后的菌种按体积比10%接入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得到摇瓶种子液,摇瓶培养条件:温度28℃、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时间2天;

c发酵罐液体发酵产物制备:将步骤b中所得的摇瓶种子液按体积比15%的接种量接入100 L发酵罐中,罐中发酵培养基组成:蔗糖1800 g、蛋白胨120 g、NaNO3 120 g、KH2PO4 48 g、K2HPO4 48 g、MgSO7H2O150 g、FeSO4·7H2O1.2 g、初始pH 7,装液量60 L,罐压0.08 Mpa,温度28℃, 0-24 h通气量为2 vvm、转速为120 r/min,24 h后通气量为2.5 vvm、转速为150 r/min,发酵时间3.5天,得到液体发酵产物;

d固体发酵培养:按麸皮15 kg、玉米秸秆3 kg、玉米粉6 kg、营养液12 kg的比例配置固体发酵培养基,营养液成分为:蔗糖420 g、蛋白胨240 g、NaCl 420 g、NaNO3 96 g、KH2PO496 g、K2HPO4 96 g、MgSO4·7H2O 120 g、FeSO4·7H2O 42 g、余量为水。混匀后灭菌备用;

在无菌操作台中,将固体发酵培养基用无菌不锈钢盘分装,每盘1.5kg,同时将步骤c中所得的液体发酵产物按质量比25%的接种量接种于已灭菌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并混匀,然后将接种后固体发酵培养基置于固体培养箱中,培养过程中通2.5 L/min无菌空气,培养温度28℃,湿度控制在85%-95%,在培养过程中每隔2-3天翻动一次培养基,发酵时间10天,得到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

e后处理:将固体发酵产物于30℃烘干后粉碎,即得厚垣孢普可尼亚菌孢子-基质混合物(孢子粉);

经检测,最终所得产物中厚垣孢子可达1.2×106个/g,分生孢子可达4.0×109个/g。检测方法为涂布法,检测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厚垣孢检测方法为显微镜下逐一计数法,分生孢子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检测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