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及其制备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053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及其制备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领域,尤其涉及双塔型低聚倍半硅氧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double-deckersilsesquioxane,ddsq)作为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有着很多优异的性能:其多面体形骨架使其密度低、透气性好;拥有无机材料强度高、耐高温的传统特点和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还拥有有机材料密度低、溶解性好、热稳定好的优点,兼备末端的有机基团具有可设计性等。

由于ddsq独特的结构与性能,对这一类特殊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例如对其进行结构设计或者研究其与高分子材料的混合物性能等,但是,对于金属基化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研究较少,而已有的少量研究大部分也是围绕其作为固化催化剂而展开,对于可以用于聚合催化剂的金属基化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研究却甚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通过将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金属锡有机化合物反应,得到一种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可以用作聚合催化剂,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其特征杂鱼,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其中,在式(i)中,r和r’各自独立地选自烷基、苯基、或烷基取代苯基。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加入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金属锡有机化合物和溶剂于反应体系中;

步骤2、加入添加剂,并于保护性气体氛围下进行反应;

步骤3、待步骤2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得到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用作配位开环聚合的催化剂的用途,优选用作丙交酯开环聚合生成聚乳酸或己内酯开环聚合生成聚己内酯合的催化剂的用途,尤其用作丙交酯开环聚合生成聚乳酸的催化剂的用途。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实施例1所得产物含甲基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双塔型八苯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的红外对比图;

图2示出实施例1所得产物含甲基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核磁氢谱图;

图3示出实施例1所得产物含甲基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核磁硅谱图;

图4示出实施例2所得产物含苯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双塔型八苯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的红外对比图;

图5示出实施例2所得产物含苯基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双塔型八苯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的核磁氢谱图;

图6示出实施例2所得产物含苯基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核磁硅谱图;

图7示出实验例1所得聚乳酸的gpc谱图;

图8示出实验例2所得聚乳酸的gpc谱图;

图9示出实验例3所得聚乳酸的gpc谱图;

图10示出对比实验例1所得聚乳酸的gpc谱图;

图11示出对比实验例2所得聚乳酸的gpc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而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其结构如式(i)所示: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式(i)中,r和r’各自独立地选自烷基、苯基、或烷基取代苯基。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式(i)中,r和r’各自独立地选自烷基或苯基。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式(i)中,r选自苯基,r’选自烷基或苯基。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烷基选自c1~c16的烷基。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烷基选自c1~c8的烷基。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烷基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环丙烷基、环丁烷基、环戊烷基和环己烷基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甲基和环己烷基。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烷基取代苯基选自对甲苯基、邻甲苯基或间甲苯基。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式(i)中,r选自苯基,其结构式如式(ii)所示: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式(ii)中,r’选自苯基或甲基。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第一方面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加入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金属锡有机化合物和溶剂于反应体系中。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所述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为含四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其结构式如式(iii)所示: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为双塔型八烷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或双塔型八苯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为双塔型八苯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锡有机化合物选自金属锡有机卤化物,如snr’2x2所示,。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x选自f、cl或br,优选选自cl或br,更优选为cl。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r’选自烷基、苯基、或烷基取代苯基,优选选自烷基或苯基,例如c1~c16的烷基或苯基,更优选地选自c1~c8的烷基或苯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或苯基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锡有机化合物选自二甲基二氯化锡和/或二苯基二氯化锡。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2.5)。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2.2)。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选自液态芳烃、液态烷烃、四氢呋喃和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选自甲苯、环己烷、正己烷、四氢呋喃和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选自甲苯、环己烷和正己烷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甲苯和环己烷。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之前,对所述溶剂进行除水,得到无水溶剂,用于反应。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反应体系中,所述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12mol/l。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反应体系中,所述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0.10mol/l。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反应体系中,所述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0.06mol/l。

其中,在本发明的反应体系中,除存在生成目标产物的闭环反应外,还可能存在反应物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因此,必须采用低浓度的反应物体系以利于闭环反应进行,降低副反应。

步骤2、加入添加剂,并于保护性气体氛围下进行反应。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所述保护性气体选自氮气、氦气和氖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所述保护性气体选自氮气和/或氦气。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所述保护性气体选自氮气。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所述添加剂选自有机碱和/或无机碱。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添加剂选自有机碱。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有机碱选自三乙胺、四甲基乙二胺、n,n-二甲基甲酰胺和吡啶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碱选自三乙胺和/或四甲基乙二胺。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碱选自三乙胺。

其中,加入添加剂的目的是用于去除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酸性物质,使反应向生成产物的方向进行,提高产物得率,例如,碱性添加剂可去除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金属锡有机化合物生成的氯化氢。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所述添加剂与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5.5):1。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添加剂与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1。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添加剂与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1。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所述反应如下进行:于30-50℃下反应4~7h。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所述反应如下进行:于35-50℃下反应5-7h。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所述反应如下进行:于40-50℃下反应6-7h。

其中,步骤2所述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反应物的生成,且会加剧反应物含羟基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分子间的缩合,温度过低,反应速度下降。

步骤3、待步骤2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得到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所述后处理包括抽滤、重结晶和干燥。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重结晶于乙醇、乙腈、吡啶、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中进行。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重结晶于乙醇或乙腈中进行。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重结晶于乙醇中进行。

其中,重结晶可以去除产物中的有机胺盐酸盐,例如三乙胺盐酸盐。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干燥为真空干燥。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干燥于25~45℃下进行。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干燥于30~40℃下进行真空干燥。

其中,不宜在高温下进行干燥,因为高温可能会导致其它副反应的产生,进而降低产率。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产率可以达到70~90%。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方法制备的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用作配位开环聚合的催化剂的用途,优选用作丙交酯开环聚合生成聚乳酸或己内酯开环聚合生成聚己内酯的催化剂的用途,尤其用作丙交酯开环聚合生成聚乳酸的催化剂的用途。

其中,相较于常用的锡类催化剂,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稳定性较好,且接触空气不易变质,可以长期存放,完美地克服了现有锡类催化剂长期放置的不稳定性。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以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为主体结构,由于该主体结构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因此赋予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耐高温性能;

(2)本发明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是具有明确分子结构的纳米化合物,其在有机合成、聚合物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本发明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可以在长期储存而不会影响催化性能,稳定性好,且接触空气不易变质;

(4)本发明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可作合成聚乳酸或聚己内酯的催化剂,并且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催化有机合成反应和聚合物合成;

(5)利用本发明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可作聚合催化剂时,可以得到分子量较高且分布较窄的聚合物产品;

(6)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不需要较低温或较高温),易于提纯且产率高。

实施例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不过这些实施例仅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在以下实施例中:双塔型八苯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为分析纯,购自hybridplasticscompany;

实施例1

向反应瓶内加入2mmol双塔型八苯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和4mmol二甲基二氯化锡,然后对反应瓶连续抽排三次真空,使整个反应体系处于氩气环境下,然后注入40ml甲苯,搅拌;

向反应瓶中注入9mmol三乙胺,并于50℃下搅拌反应6h;

结束反应,对体系进行抽滤,然后于无水乙醇中进行重结晶,并于30℃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产率为90%。

(1)对产物进行红外测试,得到其红外谱图如图1所示,其中,在图1中,ddoh代表双塔型八苯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原料),ddosn-me代表含甲基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产物)。

在图1中,将ddosn-me与ddoh进行比较:1132cm-1处的强峰为si-o键的拉伸振动、si-o-si以及o-si-o弯曲振动的混合特征峰,si上取代基对此处吸收峰的影响一般不大其变化不大,说明si-o-si的结构还存在;位于898cm-1、3418cm-1处的si-oh的特征峰的消失,说明ddoh中的si-oh键完全反应;445cm-1处出现sn-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522cm-1、545cm-1处是sn-c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因此,可以认为,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上的硅羟基几乎全部参与反应。

(2)对产物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硅谱测试,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在图2中:δ=(7.16~7.55)ppm为苯环上h的质子峰,δ=2.20ppm为与金属sn相连的甲基上的h的质子峰;

在图3中,δ=(-78.42~-84.66)ppm为图3中化学式a处si的化学位移,δ=(-70.18~-78.42)为图3中化学式b处si的化学位移,a与b的积分面积比为1:1;

因此,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硅谱进一步表明成功合成了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3)元素分析检测

对产物进行元素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得到的产物中的c元素含量以及h元素含量均分别与其对应的理论值近似,存在的误差可能是由于检测环境中c、h的影响造成。

实施例2

向反应瓶内加入2mmol双塔型八苯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和4.4mmol二乙基二氯化锡,然后对反应瓶连续抽排三次真空,使整个反应体系处于氩气环境下,然后注入50ml甲苯,搅拌;

向反应瓶中注入10mmol四甲基乙二胺,并于30℃下搅拌反应6h;

结束反应,对体系进行抽滤,然后于无水乙醇中进行重结晶,并于30℃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产率为80.43%。

实施例3

向反应瓶内加入2mmol双塔型八苯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和5mmol二叔丁基二氯化锡,然后对反应瓶连续抽排三次真空,使整个反应体系处于氩气环境下,然后注入33ml正己烷,搅拌;

向反应瓶中注入8mmol吡啶,并于40℃下搅拌反应6h;

结束反应,对体系进行抽滤,然后于无水乙醇中进行重结晶,并于30℃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产率为76.06%。

实施例4

向反应瓶内加入2mmol双塔型八苯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和4mmol二丁基二氯化锡,然后对反应瓶连续抽排三次真空,使整个反应体系处于氩气环境下,然后注入20ml环己烷,搅拌;

向反应瓶中注入7mmol三乙胺,并于40℃下搅拌反应6h;

结束反应,对体系进行抽滤,然后于无水乙醇中进行重结晶,并于30℃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产率为85.65%。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1的制备过程,区别在于,使用二苯基二氯化锡替换二甲基二氯化锡,产率为80.90%。

(1)对产物进行红外测试,得到其红外谱图如图4所示,其中,在图4中,ddoh代表双塔型八苯基四硅醇倍半硅氧烷(原料),ddosn-ph代表含苯基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产物)。

在图4中,将ddosn-ph与ddoh进行比较:1132cm-1处的强峰为si-o键的拉伸振动、si-o-si以及o-si-o弯曲振动的混合特征峰,si上取代基对此处吸收峰的影响一般不大,说明si-o-si的结构还存在;位于898cm-1、3418cm-1处的si-oh的特征峰的消失,说明ddoh中的si-oh键完全反应;446cm-1处出现sn-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526cm-1、548cm-1处是sn-c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因此,可以认为,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上的硅羟基几乎全部参与反应。

(2)对产物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硅谱测试,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在图5中,δ=(7.08~7.81)ppm均为苯环上h的质子峰,由于该产物上所接官能团均为苯环,形成一个较大的共轭效应,电子云较分散,电子流动性较大,以致金属sn原子及极性的o原子对苯环上不同h的极化诱导效应并不是很明显,因而从产物的1h-nmr谱图中可以看到一簇分布很宽、峰位差别不明显的峰;

在图6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硅的化学位移;

因此,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硅谱进一步表明成功合成了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3)元素分析检测

对产物进行元素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得到的产物中的c元素含量以及h元素含量均分别与其对应的理论值近似,存在的误差可能是由于检测环境中c、h的影响造成。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5的制备过程,区别在于,采用67ml甲苯、11mmol三乙胺、于45℃下进行反应,产率为85.04%。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5的制备过程,区别在于,采用4.4mmol二苯基二氯化锡、于30℃下进行反应,产率为80.65%。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5的制备过程,区别在于,于50℃下进行反应,产率为75.45%。

实验例

以本发明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作为聚合催化剂,进行聚合实验。

实验例1

将100ml反应瓶接通真空装置,抽真空充氩气来回抽排三次,然后按实施例1所得产物与l-丙交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00向反应瓶中加入原料;

将反应瓶置于控温磁力搅拌器中,160℃下反应6-7h,反应过程中用热风枪对瓶口凝华的晶状固体加热,使其熔化滴落继续反应;

反应结束后,向反应瓶内加入三氯甲烷使产物溶解,后滴入无水乙醇中进行沉淀,得到絮状产物聚乳酸(plla),再用乙醇洗涤三遍,过滤;

将过滤后产物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30~40℃下干燥至恒重,得最终产物。

对本实验例得到的plla聚合物(聚乳酸)进行gpc测试表征,结果如图7所示,mn=12700da,mw=16800da,mz=21200da,mz+1=26000da,mv=16200da,pdi=1.32,mp=16400da。

由此可见,本发明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可以用于聚乳酸的聚合,并且可以得到分布较窄的聚合物。

而得到的聚合物的窄分布也说明所使用的催化剂为较纯的物质,进一步说明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得到的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中几乎没有副产物产生。

实验例2

将100ml反应瓶接通真空装置,抽真空充氩气来回抽排三次,然后按实施例5所得产物与l-丙交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00向反应瓶中加入原料;

将反应瓶置于控温磁力搅拌器中,160℃下反应2-3h,反应过程中用热风枪对瓶口凝华的晶状固体加热,使其熔化滴落继续反应;

反应结束后,向反应瓶内加入三氯甲烷使产物溶解,后滴入无水乙醇中进行沉淀,得到絮状产物聚乳酸(plla),再用乙醇洗涤三遍,过滤;

将过滤后产物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30~40℃下干燥至恒重,得最终产物。

对本实验例得到的plla聚合物(聚乳酸)进行gpc测试表征,结果如图8所示,mn=47300da,mw=60500da,mz=76800da,mz+1=94700da,mv=58400da,pdi=1.28,mp=45200da。

由此可见,本发明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可以用于聚乳酸的聚合,并且可以得到分布较窄的聚合物。

而得到的聚合物的窄分布也说明所使用的催化剂为较纯的物质,进一步说明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得到的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中几乎没有副产物产生。

实验例3

将实验例5制备的产物于3~5℃放置一年后用于聚乳酸的催化聚合,具体如下进行。

将100ml反应瓶接通真空装置,抽真空充氩气来回抽排三次,然后按实施例5所得产物(已经放置了一年)与l-丙交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00向反应瓶中加入原料;

将反应瓶置于控温磁力搅拌器中,160℃下反应3-4h,反应过程中用热风枪对瓶口凝华的晶状固体加热,使其熔化滴落继续反应;

反应结束后,向反应瓶内加入三氯甲烷使产物溶解,后滴入无水乙醇中进行沉淀,得到絮状产物聚乳酸(plla),再用乙醇洗涤三遍,过滤;

将过滤后产物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30~40℃下干燥至恒重,得最终产物。

对本实验例得到的plla聚合物(聚乳酸)进行gpc测试表征,结果如图9所示,mn=39400da,mw=50300da,mz=63800da,mz+1=79600da,mv=48500da,pdi=1.27,mp=40000da。

由此可见,储存一年后的产物仍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合成分子量较大的聚乳酸,同时产物的多分散性较窄。说明本发明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具有良好的可存放性,并且催化性能不会受到影响。

对比实验例

对比实验例1

重复实验例1的实验过程,区别在于:使用二甲基二氯化锡为催化剂。

对得到的plla聚合物进行gpc测试表征,结果如图10所示,mn=3400da,mw=5500da,mz=8200da,mz+1=11200da,mv=5200da,pdi=1.60,mp=4900。

由此可见,由二甲基二氯化锡为催化剂得到的聚乳酸的分子量较低,而且分子量分布宽,说明其催化效率远低于本发明所述含金属锡的双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对比实验例2

重复实验例1的实验过程,区别在于:以含苯基锡的单塔型低聚倍半硅氧烷为催化剂,其结构式如式(iv)所示:

对得到的plla聚合物进行gpc测试表征,结果如图11所示,mn=4000da,mw=6000da,mz=8600da,mz+1=11300da,mv=5700da,pdi=1.51,mp=4600。

由此可见,含苯基锡的单塔型低聚倍半硅氧烷对于丙交酯开环聚合产生聚乳酸有一定的催化效果,但是与我们所制得的催化剂相比,反应时间较长,制得的聚乳酸分子量较小,催化效率低。

其中,如式(iv)所述含苯基锡的单塔型低聚倍半硅氧烷如下获得:

向反应瓶内加入2mmol单塔型八异丁基二硅醇倍半硅氧烷和2mmol二苯基二氯化锡,然后对反应瓶连续抽排三次真空,使整个反应体系处于氩气环境下,然后注入40ml甲苯,搅拌;

向反应瓶中注入3mmol三乙胺,并于45℃下搅拌反应6h;

结束反应,对体系进行抽滤,然后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并于35℃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所述含金属锡的单塔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产率为54%。

其中,所述单塔型八异丁基二硅醇倍半硅氧烷的结构式如式(v)所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