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物涂层专用乳液配方。
背景技术:
织物涂层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广泛的一种后整理技术,经涂层整理的织物具有皮革感、高回弹和丰满柔软的手感等效果,又具有防水透气、透湿、防污、阻燃、抗静电等特殊性能,在纺织品的三大支柱产品-衣用材料、工业用布、室内装饰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纺织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引进和自制了近千台套涂层整理生产线,国内涂层胶的年产量也达到了15万吨的规模,涂层胶的生产厂家和用户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和上海等省市。近几年来国内也开发出不少涂层胶品种,主要有溶剂型包括丙烯酸酯、聚氨酯和聚氯乙烯类,水剂型包括丙烯酸酯、聚氨酯和少量有机硅改性产品,但仍以溶剂型涂层胶的产量最大。随着发达国家环保新法规的颁布实施,溶剂型涂层纺织品出口受阻,水性涂层胶在生产中的应用总量有超过溶剂型涂层胶的趋势。国内涂层织物大多使用丙烯酸酯类,主要是因为其价格低,生产和应用工艺较成熟,其加工的织物涂层具有耐光、耐候性和耐洗牢度好等优点,缺点是手感“不爽”、低温塑感强、透湿量低等,而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具有手感滑爽、丰满细腻、耐低温、透湿量高、穿着舒适等优点,唯一不足的是成本较高,耐候性和耐洗牢度不如丙烯酸酯类。
目前,新型聚氨酯乳液正朝着功能化、复合化方向发展,通过在体系中引入各种功能性的成分,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复合乳液,前景广阔。有关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但在织物涂层上的应用尚处于研究阶段。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物涂层专用乳液配方。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纺织物涂层专用乳液,配方为:硬单体10~15份、软单体20~40份、功能单体5~15份、乳化剂5~15份、引发剂0.5~1份、水30~50份;所述的软单体、硬单体、功能单体均为丙烯酸衍生物或聚合物。
所述的硬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单体。优选丙烯酸甲酯与丙烯腈的混合物。
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单体。优选丙烯酸异辛酯与甲基丙烯酸乙酯的混合物。
所述的功能性单体为丙烯酸环氧丙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一种或两种混合单体。
所述的乳化剂是为油酸钾、松香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引发剂是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异丙苯或过氧化二苯甲酰。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纺织物涂层专用乳液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将软单体、硬单体、功能单体与水混合制成预乳液,向其中一部分预乳液中加入乳化剂及余下的水,搅拌升温到35℃~45℃,继续加热到50℃~60℃,停止加热,加入一部分引发剂,升温至65℃~75℃,再加入剩下的预乳液和引发剂,3~5小时内加完,保温反应1~3小时,冷却,调节ph值到6.5~7.0。所述的一部分预乳液为总量的40%;所述的一部分引发剂为总量的40%。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配方添加了一定量的交联单体,使得聚合物大分子在聚合过程中就有一定程度的交联,经过低温焙烘就能成膜,符合当前节约能耗的要求。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短、反应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不会出现凝胶现象和自动加速现象。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乳液进行处理后的纺织物,具有耐光、耐候性和耐洗牢度好等优点。由于成膜的连续性、无微孔和较大的膜表面张力,还具有一定的防水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配方为:丙烯酸10份、丙烯酸异辛酯20份、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份、油酸钾5份、异丙苯过氧化氢0.5份、水30份。
制备方法为:将软单体、硬单体、功能单体与水混合制成预乳液,取40%的预乳液向其中加入乳化剂及余下的水,搅拌升温到35℃,继续加热到50℃,停止加热,加入总量40%引发剂,升温至65℃℃,再加入剩下的60%的预乳液和60%的引发剂,3小时内加完,保温反应1小时,冷却,调节ph值到6.5。即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专用乳液。
实施例2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丙烯酸丁酯20份、丙烯酸环氧丙酯5份、油酸钾5份、过氧化二苯甲酰0.5份、水30份。
实施例3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丙烯腈10份、甲基丙烯酸丁酯20份、丙烯酸环氧丙酯5份、油酸钾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5份、水30份。
实施例4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腈的混合物10份、丙烯酸异辛酯与甲基丙烯酸乙酯20份、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份、油酸钾5份、异丙苯过氧化氢0.5份、水30份。
实施例5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丙烯酸15份、丙烯酸异辛酯40份、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5份、油酸钾15份、异丙苯过氧化氢1份、水50份。
实施例6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丁酯40份、丙烯酸环氧丙酯15份、油酸钾15份、过氧化二苯甲酰1份、水50份。
实施例7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丙烯腈115份、甲基丙烯酸丁酯40份、丙烯酸环氧丙酯15份、油酸钾1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份、水50份。
实施例8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腈的混合物15份、丙烯酸异辛酯与甲基丙烯酸乙酯40份、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5份、油酸钾5份、异丙苯过氧化氢1份、水50份。
实施例9
配方为:丙烯酸10份、丙烯酸异辛酯20份、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份、油酸钾5份、异丙苯过氧化氢0.5份、水30份。
制备方法为:将软单体、硬单体、功能单体与水混合制成预乳液,取40%的预乳液向其中加入乳化剂及余下的水,搅拌升温到45℃,继续加热到60℃,停止加热,加入总量40%引发剂,升温至75℃,再加入剩下的60%的预乳液和60%的引发剂,5小时内加完,保温反应3小时,冷却,调节ph值到7.0。即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专用乳液。
实施例10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9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丙烯酸丁酯20份、丙烯酸环氧丙酯5份、油酸钾5份、过氧化二苯甲酰0.5份、水30份。
实施例11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9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丙烯腈10份、甲基丙烯酸丁酯20份、丙烯酸环氧丙酯5份、油酸钾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5份、水30份。
实施例12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9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腈的混合物10份、丙烯酸异辛酯与甲基丙烯酸乙酯20份、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份、油酸钾5份、异丙苯过氧化氢0.5份、水30份。
实施例13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9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丙烯酸15份、丙烯酸异辛酯40份、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5份、油酸钾15份、异丙苯过氧化氢1份、水50份。
实施例14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9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丙烯酸丁酯40份、丙烯酸环氧丙酯15份、油酸钾15份、过氧化二苯甲酰1份、水50份。
实施例15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9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丙烯腈115份、甲基丙烯酸丁酯40份、丙烯酸环氧丙酯15份、油酸钾1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份、水50份。
实施例16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9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变配方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腈的混合物15份、丙烯酸异辛酯与甲基丙烯酸乙酯40份、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5份、油酸钾15份、异丙苯过氧化氢1份、水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