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咪唑‑4‑乙酸的生物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9560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学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咪唑-4-乙酸的生物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咪唑-4-乙酸(imidazole-4-aceticacid,iaa)是一种重要的咪唑衍生物。它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的构象限制性类似物,具有安眠、降压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与此同时,咪唑-4-乙酸也被用来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孕尿翳受体抗结剂、以及抗癌化合物等。此外,iaa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羧基基团、咪唑基团与过渡态金属形成配位化合物。最近,iaa也被用来制备咪唑修饰的壳聚糖纳米颗粒,而这种颗粒被认为是良好的sirna药物载体。

目前,商业化的iaa都是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获得;例如:α-羟基-β-咪唑基-4丙酸氧化法(knoop,beitraegezurchemischenphysiologieandpathologie,1907,10,119;pymanf.l.,anewsynthesisof4(or5-)-β-aminoethylglyoxaline,oneoftheactiveprinciplesofergot.journalofthechemistrysocietytransactions,1911,99:668)和4-腈甲基咪唑水解法(pymanf.l.,anewsynthesisof4(or5-)-β-aminoethylglyoxaline,oneoftheactiveprinciplesofergot.journalofthechemistrysocietytransactions,1911,99:668)等。但是,上述化学合成法的反应条件苛刻、原料成本高、产物复杂且环境污染大。

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iaa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咪唑-4-乙酸的生物合成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和有毒试剂且底物转化率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咪唑-4-乙酸的生物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l-组氨酸为底物,在膜联l-氨基酸脱氨酶的催化下,进行脱氨反应,得到含有中间产物3-(4-咪唑)-2-氧丙酸的反应液;

(2)向所述反应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咪唑-4-乙酸。

上述生物合成过程如式(1)所示:

在于自然界中,氨基酸脱氨酶主要以分泌型形式存在,而来源于proteus,providencia,morganellas等细菌的氨基酸脱氨酶则是与细胞膜进行偶联。与分泌型l-氨基酸脱氨酶相比,膜联l-氨基酸脱氨酶具有易于异源表达,不产生对细胞和酶有毒产物的特点,更适于工作催化的应用。

作为优选,所述膜联l-氨基酸脱氨酶的氨基酸序列的登陆号为baa90864。该膜联l-氨基酸脱氨酶来源于普通变形杆菌iam12003(proteusvulgarisiam12003),其序列登陆号为baa90864,该特定序列的酶对于侧链集团较大的氨基酸如组氨酸、酪氨酸和异亮氨酸等具有较好的催化活力。该基因序列可以通过pcr扩增得到或者化学合成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脱氨反应中的催化剂为表达膜联l-氨基酸脱氨酶的工程菌。膜联氨基酸脱氨酶必须与细胞膜偶联才能发挥其完整催化效力,如果离开细胞膜游离表达便会丧失部分功能。

本发明通过常规的基因工程技术先合成普通变形杆菌iam12003(proteusvulgarisiam12003)的l-氨基酸脱氨酶的基因序列,再将合成的基因连入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中,得到所述工程菌。

进一步地,所述工程菌的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其中,所述大肠杆菌可以为大肠杆菌(e.coli)bl21、大肠杆菌(e.coli)blr、大肠杆菌(e.coli)origami、大肠杆菌(e.coli)、bl21plyss、大肠杆菌(e.coli)novablue或大肠杆菌(e.coli)rosetta。

更进一步地,所述工程菌的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rosstta(de3)。通过对比转化有pet28-laad的不同大肠杆菌如bl21(de3),origami(de3)等的催化活力,发现以大肠杆菌rosstta(de3)为宿主的重组工程菌表达活性较高。所述表达载体可以为pet-28a、pet-29、pet-30、pet-32、prset等。更优选,所述表达载体为pet28a。

进一步地,以细胞干重计,反应液中所述工程菌的密度为0.1~1.5g/l,底物浓度为10~150mm;进一步地,所述底物浓度为50~100mm。

作为优选,所述脱氨反应的ph值为6.0~11.0;更优选,所述ph值为8.0。

作为优选,所述脱氨反应的温度为10~60℃;更优选,所述温度为30~45℃。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过氧化氢在反应液的終浓度为0.1~2%,反应时间为1~60min。更优选,所述过氧化氢在反应液的終浓度为1%,反应时间为1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咪唑-4-乙酸的生物合成方法,该方法通过膜联l-氨基酸脱氨酶和过氧化氢的连续作用,将组氨酸转化为咪唑-4-乙酸。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来源广泛、生物催化剂易于制备、设备要求低,底物转化率高,且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和有毒试剂,相对于现有的化学法具有高效、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膜联l-氨基酸脱氨酶工程菌的构建

根据普通变形杆菌iam12003膜联l-氨基酸脱氨酶的基因序列(其序列登陆号为baa90864),进行全基因合成,通过bamhi和xhoi的酶切位点,将合成基因(laad)连入pet20(b)+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筛选阳性克隆,得到重组质粒pet20b-laad。此外,通过ncoi和bamhi的酶切位点,将laad基因连入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筛选阳性克隆,得到重组质粒pet28a-laad。

将两种重组质粒转化rosstta(de3),其中rosstta(de3)/pet20b-laad表达的laad带有pelb信号肽,采用保守分泌途径(conservedsecretorypathway)进行细胞周质表达,而rosstta(de3)/pet28a-laad采用自身带有的双精氨酸转运信号肽(twin-argininetranslocationpathway)进行细胞周质表达。发现两种重组菌的催化活力相当,但rosstta(de3)/pet28a-laad的可以获得更高的生物量。将重组质粒pet28a-laad用常规方法转化入其它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如大肠杆菌bl21(de3)、bl21(de3)plyss等。其中以大肠杆菌rosstta(de3)为宿主的重组工程菌表达活性较高。

实施例2利用膜联l-氨基酸脱氨酶工程菌合成咪唑-4-乙酸

具体步骤如下:

(1)从活化的lb固体培养基上挑取工程菌(e.colirosstta(de3)/pet28a-laad,单克隆菌体接入含卡那霉素(50μg·ml-1)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200r/min振荡培养过夜,获得种子液。

(2)将种子液按体积分数2%接种量接种到含有卡那霉素(50μg·ml-1)的lb培养基,置于37℃,200r/min培养至od6000.6时,加入iptg,使iptg终浓度为0.5μm,30℃,150r/min诱导培养6h。

(3)离心收集工程菌菌体,弃上清,用0.2mm磷酸缓冲液(ph7.5)清洗菌体。将清洗后的工程菌加入到含50mml-组氨酸的磷酸缓冲液(0.2mm,ph7.5)中,溶液中菌体的密度为0.5g/l(细胞干重)。将反应液置于37℃,200r/min的条件下培养15h,待l-组氨酸完全转化,获得含有3-(4-咪唑)-2-氧丙酸的溶液。

(4)向制备的3-(4-咪唑)-2-氧丙酸溶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的h2o2,反应10min,得到含量为22.3mm的咪唑-4-乙酸溶液,组氨酸到咪唑-4-乙酸的转化率达46%。

实施例3利用膜联l-氨基酸脱氨酶工程菌合成咪唑-4-乙酸

将实例2步骤(3)中反应液的l-组氨酸浓度调整为100mm,其它条件不变。37℃,200r/min的条件下培养37h,获得含有3-(4-咪唑)-2-氧丙酸的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1%的h2o2,反应10min,得到含量为35.6mm的咪唑-4-乙酸溶液,组氨酸到咪唑-4-乙酸的转化率达3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