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酒分层蒸料酿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9358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白酒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白酒分层蒸料酿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酒紧紧依附于农业。中国名酒众多,包括茅台、五粮液、剑南春、西凤酒、古井、汾酒等,通过对白酒工艺的不断创新,白酒行业迅速发展,2016年据国内白酒业市场零售统计,产值大约在4000亿至4500亿元。白酒香味成分主要有醇类、酯类、酸类、醛酮类化合物、缩醛类、芳香族化合物等,这些成分直接影响到白酒的品质;但是,由于传统蒸料工艺将料混合后整体蒸,料间颗粒度差异,相互渗透,单位体积密度较单独料要高很多,导致各料间蒸熟度不一致,影响了白酒的产量和后期发酵品质。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酒分层蒸料酿造方法:通过对各料单独分层蒸煮和轮换蒸煮层级,有效的增加了蒸汽渗透度,使各原料蒸熟度达到统一,增加白酒产量和发酵品质,提高白酒中芳香成分含量。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白酒分层蒸料酿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处理:根据质量计数称取白酒酿造原料a,将玉米经过粉碎机,粉碎程度达到4-6瓣/每粒;将称取的高粱置于搅拌桶中,搅拌速度80转/min,按照其质量的1%-3%比例加入糠壳,搅拌40-50min,混合均匀;依次分别将大米、糯米、小麦、粉碎后的玉米与糠壳,混合搅拌均匀;(2)分层蒸料:蒸锅上放置5层蒸笼,第一层为玉米和糠壳混合料,第二层为高粱和糠壳混合料,第三层为大米和糠壳混合料,第四层为糯米和糠壳混合料,第五层为小麦和糠壳混合料;蒸煮10-15min后,将第一层玉米和糠壳混合料移至第五层,其他各层依次下移,以确保蒸煮效果达到统一;当小麦和糠壳混合料在第一层蒸10-15min,蒸料完成;(3)混料加曲:蒸料冷却后,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按照质量配比依次加入搅拌,均匀混合;将块状曲砖,进行粉碎处理至粉末状,无颗粒状,粉碎时温度保持20℃-25℃室温状态;粉末状酒曲,按照2%-4%质量比例加入称取,分4-6次均匀撒向平铺后的混合蒸料;酒曲粉末均匀撒至混料表面后,进行翻料,混合均匀;(4)窖池发酵:首先将窖底发酵液,向四面窖壁喷洒,增大发酵面积;将混合酒曲料逐层加入窖池,一般为3-4层,每层表面喷洒窖池发酵液,并保持混料堆积层保持一定通透性,便于微生物发酵;窖池堆料后,进行四周密封,经过约90天发酵周期;(5)蒸馏、存储:将完成发酵周期的原料,转移至蒸馏锅上,进行堆料;堆料时,将料在蒸馏锅中进行平铺,块状料捣碎,形成中间薄两边厚,并保持铺料后的通透性,便于蒸汽渗入,易于蒸馏效果;根据蒸馏酒品质,按照头酒、中酒、酒尾对蒸馏酒进行分级,并分别进行储藏,储藏温度控制在22℃-25℃。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的白酒酿造原料质量计数为:高粱32份,大米19份,糯米16份,小麦12.5份,玉米5.5份,糠壳1.6份。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对各料单独分层蒸煮和轮换蒸煮层级,有效的增加了蒸汽渗透度,使各原料蒸熟度达到统一,增加白酒产量和发酵品质,提高白酒中芳香成分含量。附图说明图1:分层蒸料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称取高粱300kg、大米180kg、糯米150kg、小麦120kg、玉米50kg、糠壳10kg、酒曲20kg。将玉米和酒曲进行粉碎处理,玉米每粒粉碎度4-6瓣,酒曲粉碎至粉末状无颗粒;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与糠壳分别混料均匀,糠壳配比按照1%量。混料后,蒸锅上放置5层蒸笼,第一层为玉米和糠壳混合料,第二层为高粱和糠壳混合料,第三层为大米和糠壳混合料,第四层为糯米和糠壳混合料,第五层为小麦和糠壳混合料;蒸煮10min后,将第一层玉米和糠壳混合料移至第五层,其他各层依次下移,以确保蒸煮效果达到统一;当小麦和糠壳混合料在第一层蒸10min,蒸料完成。加曲分4-6次均匀撒向平铺后的混合蒸料;每次酒曲粉末撒料、翻料、平铺,直至酒曲全部混合为止,并保持混料入窖池前温度在30℃-40℃之间。将混合酒曲料逐层加入窖池,一般为3-4层,每层表面喷洒窖池发酵液,并保持混料堆积层保持一定通透性;窖池堆料后,进行四周密封,经过约90天发酵周期。蒸馏锅堆料时,将料在蒸馏锅中进行平铺,块状料进行分散,中间薄两边厚,并保持铺料后通透性。根据蒸馏酒品质,按照头酒、中酒、酒尾对蒸馏酒进行分级,并分别进行储藏,储藏温度控制在22℃-25℃。实施例2:称取高粱320kg、大米200kg、糯米170kg、小麦140kg、玉米60kg、糠壳22kg、酒曲25kg。将玉米和酒曲进行粉碎处理,玉米每粒粉碎度4-6瓣,酒曲粉碎至粉末状无颗粒;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与糠壳分别混料均匀,糠壳配比按照2%量。混料后,蒸锅上放置5层蒸笼,第一层为玉米和糠壳混合料,第二层为高粱和糠壳混合料,第三层为大米和糠壳混合料,第四层为糯米和糠壳混合料,第五层为小麦和糠壳混合料;蒸煮15min后,将第一层玉米和糠壳混合料移至第五层,其他各层依次下移,以确保蒸煮效果达到统一;当小麦和糠壳混合料在第一层蒸15min,蒸料完成。加曲分4-6次均匀撒向平铺后的混合蒸料;每次酒曲粉末撒料、翻料、平铺,直至酒曲全部混合为止,并保持混料入窖池前温度在30℃-40℃之间。将混合酒曲料逐层加入窖池,一般为3-4层,每层表面喷洒窖池发酵液,并保持混料堆积层保持一定通透性;窖池堆料后,进行四周密封,经过约90天发酵周期。蒸馏锅堆料时,将料在蒸馏锅中进行平铺,块状料进行分散,中间薄两边厚,并保持铺料后通透性。根据蒸馏酒品质,按照头酒、中酒、酒尾对蒸馏酒进行分级,并分别进行储藏,储藏温度控制在22℃-25℃。实施例3:称取高粱340kg、大米210kg、糯米190kg、小麦130kg、玉米50kg、糠壳28kg、酒曲30kg。将玉米和酒曲进行粉碎处理,玉米每粒粉碎度4-6瓣,酒曲粉碎至粉末状无颗粒;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与糠壳分别混料均匀,糠壳配比按照2%量。混料后,蒸锅上放置5层蒸笼,第一层为玉米和糠壳混合料,第二层为高粱和糠壳混合料,第三层为大米和糠壳混合料,第四层为糯米和糠壳混合料,第五层为小麦和糠壳混合料;蒸煮12min后,将第一层玉米和糠壳混合料移至第五层,其他各层依次下移,以确保蒸煮效果达到统一;当小麦和糠壳混合料在第一层蒸10min,蒸料完成。加曲分4-6次均匀撒向平铺后的混合蒸料;每次酒曲粉末撒料、翻料、平铺,直至酒曲全部混合为止,并保持混料入窖池前温度在30℃-40℃之间。将混合酒曲料逐层加入窖池,一般为3-4层,每层表面喷洒窖池发酵液,并保持混料堆积层保持一定通透性;窖池堆料后,进行四周密封,经过约90天发酵周期。蒸馏锅堆料时,将料在蒸馏锅中进行平铺,块状料进行分散,中间薄两边厚,并保持铺料后通透性。根据蒸馏酒品质,按照头酒、中酒、酒尾对蒸馏酒进行分级,并分别进行储藏,储藏温度控制在22℃-25℃。对比1:称取高粱300kg、大米180kg、糯米150kg、小麦120kg、玉米50kg、糠壳10kg、酒曲20kg。将玉米和酒曲进行粉碎处理,玉米每粒粉碎度4-6瓣,酒曲粉碎至粉末状无颗粒;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糠壳进行混料,糠壳配比按照1%量,混合均匀。混料后,将料移至蒸锅中,堆料时保持通透性,进行蒸料处理,蒸料时间50min。加曲分4-6次均匀撒向平铺后的混合蒸料;每次酒曲粉末撒料、翻料、平铺,直至酒曲全部混合为止,并保持混料入窖池前温度在30℃-40℃之间。将混合酒曲料逐层加入窖池,一般为3-4层,每层表面喷洒窖池发酵液,并保持混料堆积层保持一定通透性;窖池堆料后,进行四周密封,经过约90天发酵周期。蒸馏锅堆料时,将料在蒸馏锅中进行平铺,块状料进行分散,中间薄两边厚,并保持铺料后通透性。根据蒸馏酒品质,按照头酒、中酒、酒尾对蒸馏酒进行分级,并分别进行储藏,储藏温度控制在22℃-25℃。对比2:称取高粱320kg、大米200kg、糯米170kg、小麦140kg、玉米60kg、糠壳22kg、酒曲25kg。将玉米和酒曲进行粉碎处理,玉米每粒粉碎度4-6瓣,酒曲粉碎至粉末状无颗粒;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与糠壳分别混料均匀,糠壳配比按照2%量。混料后,蒸锅上放置5层蒸笼,第一层为玉米和糠壳混合料,第二层为高粱和糠壳混合料,第三层为大米和糠壳混合料,第四层为糯米和糠壳混合料,第五层为小麦和糠壳混合料,蒸煮75min后完成。加曲分4-6次均匀撒向平铺后的混合蒸料;每次酒曲粉末撒料、翻料、平铺,直至酒曲全部混合为止,并保持混料入窖池前温度在30℃-40℃之间。将混合酒曲料逐层加入窖池,一般为3-4层,每层表面喷洒窖池发酵液,并保持混料堆积层保持一定通透性;窖池堆料后,进行四周密封,经过约90天发酵周期。蒸馏锅堆料时,将料在蒸馏锅中进行平铺,块状料进行分散,中间薄两边厚,并保持铺料后通透性。根据蒸馏酒品质,按照头酒、中酒、酒尾对蒸馏酒进行分级,并分别进行储藏,储藏温度控制在22℃-25℃。对比3:称取高粱340kg、大米210kg、糯米190kg、小麦130kg、玉米50kg、糠壳28kg、酒曲30kg。将玉米和酒曲进行粉碎处理,玉米每粒粉碎度4-6瓣,酒曲粉碎至粉末状无颗粒;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与糠壳分别混料均匀,糠壳配比按照2%量。混料后,蒸锅上放置5层蒸笼,第一层为玉米和糠壳混合料,第二层为高粱和糠壳混合料,第三层为大米和糠壳混合料,第四层为糯米和糠壳混合料,第五层为小麦和糠壳混合料;蒸煮15min后,将第一层玉米和糠壳混合料移至第五层,其他各层依次下移,以确保蒸煮效果达到统一;当小麦和糠壳混合料在第一层蒸15min,蒸料完成。加曲分4-6次均匀撒向平铺后的混合蒸料;每次酒曲粉末撒料、翻料、平铺,直至酒曲全部混合为止,并保持混料入窖池前温度在30℃-40℃之间。将混合酒曲料逐层加入窖池,一般为3-4层,每层表面喷洒窖池发酵液,并保持混料堆积层保持一定通透性;窖池堆料后,进行四周密封,经过约90天发酵周期。蒸馏锅堆料时,将料在蒸馏锅中进行平铺,块状料进行分散,中间薄两边厚,并保持铺料后通透性。根据蒸馏酒品质,按照头酒、中酒、酒尾对蒸馏酒进行分级,并分别进行储藏,储藏温度控制在22℃-25℃。检测对比方法:抽取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1、对比2、对比3实验方案进行酿造的样品,每个样本量为10,最终结果以平均值为准;分别测试原酒产出率、酒精度、总酸、总酯数据,进行数据对比。实验项目:项目物料配比分层蒸料工艺蒸料时间min实施例1配方1分层和轮换蒸料50实施例2配方2分层和轮换蒸料75实施例3配方3分层和轮换蒸料50对比1配方1整体混料、蒸料50对比2配方2只分层,无轮换蒸料75对比3配方3分层和轮换蒸料75实验数据:每个样本量为10,以下各项指标为平均值;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1对比2对比3产酒率47.6%48.3%48.7%37.8%44.6%49.1%酒精度67°65°66°59°63°67°总酸(g/l)0.860.810.830.570.710.82总酯(g/l)2.82.742.691.942.472.73配方对比:采用相同分层和轮换蒸料工艺,配方1、配方2、配方3在酒精度、产酒率、总酸、总酯数据差异不大;配方2工艺运行时间长,略有提高原酒产出率。蒸料工艺对比:实施例1与对比1采用相同原料配比及重量,由于对比1采用传统蒸料工艺,而实施例1采用分层和轮换蒸料;相对对比1各项指标,实施例1产出率高11.5%,酒精度高8°,总酸高0.29,总酯高0.86。轮换蒸料对比:实施例2与对比2,采用原料均相同,均采用分层蒸料;实施例2采用分层和轮换蒸料,而对比2只采用分层蒸料;由实验数据可知,轮换蒸料可提高原酒各项指标。蒸料时间对比:实施例3与对比3,原料和工艺相同,实施例3蒸料时间为50min,对比3蒸料时间为75min,高约15min;由各项实验数据可得出,蒸料时间差异对产酒率、总酸、总酯影响较小。综合结果:采用相同蒸料工艺,配方差异原酒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传统蒸料工艺和分层、轮换蒸料工艺,分层、轮换蒸料工艺可明显提高产出率、酒精度、总酸、总酯等指标;蒸料时间对各项指标影响较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