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形制成液滴颗粒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288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分子诊断、生物基因及新药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精确度高的Y形制成液滴颗粒芯片。



背景技术:

目前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已发展成为体外分子诊断领域一项关键的常规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在卫生医疗领域的发展。但是,荧光定量PCR定量只是相对定量,其准确度和重现性依然不能满足目前体外分子诊断系统和生物基因学领域研究的要求。另外,由于PCR扩增产物对酶催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基于目前qPCR技术的基因变异检测方法对体细胞中低丰度的基因变异常常无能为力。

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是一种基于单分子PCR方法来进行计数的核酸定量方法,是一种绝对定量的方法。当前主要采用微流控或微滴化方法,将大量稀释后的核酸溶液分散至芯片的微反应器或微滴中,每个反应器的核酸模板数少于或者等于1个。经过PCR循环之后,有核酸分子模板的反应器会给出荧光信号,没有模板的反应器就没有荧光信号。根据相对比例和反应器的体积,可以推算出原始溶液的核酸浓度。与传统定量PCR不同,数字PCR通过直接计数的方法,可以实现起始DNA模板的绝对定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qPCR技术对体细胞中低丰度的基因变异无能为力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精确度高的Y形制成液滴颗粒芯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Y形制成液滴颗粒芯片,包括上片,下片,设于上片和下片左部之间的油相流道,设于下片上并与油相流道联通的样本流道,设于油相流道右部的上片和下片之间的液滴储存区,设于液滴储存区右部的上片和下片左部之间的排油通道,设于排油通道右部的下片上的储油槽,设于与储油槽对应的上片上的排气孔;液滴储存区的高度低于油相流道的高度,液滴储存区与样本流道联通,样本流道的直径≤油相流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芯片包括上片和下片,上片和下片的材质是高透光率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热效果,也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也具有很好的分子结构稳定性,与多种流体不会发生反应。上片和下片之间具有用于形成液滴和储存液滴的微结构,包括油相流道,在油相流道周边的任何一侧设有样本流道,且样本流道与油相流道交叉,同时,样本流道的直径大小不大于油相流道的直径大小,而样本流道和油相流道内则表面进行疏水处理,以确保流体所受其阻力最小。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数字PCR计数方法。

数字PCR是一种可以在大量的野生型DNA背景中鉴定出微量突变体的方法。由于数字PCR技术可以将模板DNA分子事先分隔开来单独进行扩增,避免了高丰度等位基因核酸对变异核酸的扩增抑制,因此提高了微量变异核酸的检出效率。乳滴数字PCR技术能够检测低至0.001%的突变片段,而测序及常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少于1%的突变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可将突变检测灵敏度提高1000倍。

作为优选,油相流道位于上片或下片上。

作为优选,油相流道和样本流道的夹角为α,0°≤α≤180°。

作为优选,上片和下片通过低温建合或热压建合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上片和下片均采用高透光率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油相流道和液滴储存区均水平延伸,油相流道通过向斜下方延伸的连接通道与液滴储存区联通。

作为优选,排油通道的底部位于液滴储存区的上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精确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片1、下片2、油相流道3、样本流道4、液滴储存区5、排油通道6、储油槽7、排气孔8、连接通道9、液滴颗粒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Y形制成液滴颗粒芯片,包括上片1,下片2,设于上片和下片左部之间的油相流道3,设于下片上并与油相流道联通的样本流道4,设于油相流道右部的上片和下片之间的液滴储存区5,设于液滴储存区右部的上片和下片左部之间的排油通道6,设于排油通道右部的下片上的储油槽7,设于与储油槽对应的上片上的排气孔8;液滴储存区的高度低于油相流道的高度,液滴储存区与样本流道联通,样本流道的直径≤油相流道的直径。

油相流道位于上片上,油相流道和样本流道的夹角为α,α=90°。上片和下片通过硅胶密封连接。上片和下片均采用高透光率材料制成。油相流道和液滴储存区均水平延伸,油相流道通过向斜下方延伸的连接通道9与液滴储存区联通。排油通道的底部位于液滴储存区的上部。

液滴形成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油相流体通过间隙动力源输入油相流道,随后,将样本流体通过恒流动力源也输入油相流道,当样本流体到达油相流道时,由于样本流体是水相,不融于油相流道中的油相,因此,当油相流道的油相处于间隙动力源的间隙时,此时,油相流道中的油相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样本流道中的样本流体在恒流动力源的驱动下,不断涌向样本流道端口,由于样本流体自身的黏稠度和表面张力的作用,在样本流道和油相流道交汇处的样本流道端口逐渐形成一个近似球状的凸起液包,当液包(可根据需求调试)形成够大时,油相流道中的油相流体在间隙动力源的作用下流动,将样本流道端口形成的液包冲走,脱离样本流道端口而形成一个独立的液滴颗粒10,液滴颗粒顺着油相流道一起流向液滴储存区,而后面的液滴颗粒挤压前面的液滴颗粒前行,同时也将原来的油相流体通过排油通道排出液滴储存池,进入储油槽,而储油槽上端设有通孔与外界相通,释放出所有的压力和气体,使液滴储存池内的压力,在液滴形成阶段永远与外界气压保持一致,使形成的液滴颗粒稳定。

排油流道的尺寸是μm级,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整个排油流道都被油相流体所占满而密闭,确保形成的液滴颗粒完全处在油相流体的包被中而不会受到任何污染。

当液滴颗粒形成完成后,整个芯片要进行加温扩增,此时,由于油相和水相样本的液滴颗粒在升温时都会膨胀,由于芯片接口处被硅胶密封盖密闭,所以,当液滴储存池内的流体体积增大时,多余的体积就会通过排油流道溢出,流入储油槽,使液滴储存池内的压力与外界气压保持一致,确保液滴颗粒不会受到压力的影响而融合;由于芯片的材料是高透光率的材料,确保在提取液滴颗粒的荧光信号时不受到损耗。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