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并[3,4-d]嘧啶衍生物或其溶剂合物的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3394发布日期:2019-07-10 09:4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吡啶并[3,4-d]嘧啶衍生物或其溶剂合物的晶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或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以下也称为“cdk4/6”)的抑制活性、例如对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硬化症、肺纤维症、脑梗死症和/或癌症的预防或治疗有用的吡啶并[3,4-d]嘧啶衍生物或其溶剂合物的晶体。



背景技术:

cdk4/6抑制剂能够用于治疗包括癌症、心血管障碍、肾病、特定的感染症和自身免疫疾病在内的异常细胞增殖为原因的各种各样的疾病。例如,期待对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硬化症、肺纤维症、脑梗死症、癌症的治疗有效。在这样的病例中,cdk抑制介导的细胞周期、细胞增殖抑制有效,其是基于如下所述的技术见解。

在风湿性关节炎中,已知因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而导致形成关节翳,报告了通过向动物给药cdk4/6抑制剂而得到改善(非专利文献1)。此外,在源自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细胞中,还报告了通过cdk4-周期蛋白d复合体,也控制了mmp3产生,通过负向控制cdk4/6的活性,不仅抑制了增殖,还抑制了mmp3产生(非专利文献2)。

根据以上的观点,cdk4/6抑制剂还能够期待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滑膜细胞增殖抑制效果以及软骨保护效果。

在小鼠的肺纤维症的模型中,报告了利用腺病毒载体诱导细胞周期抑制蛋白质p21的表达是有效的(非专利文献3)。

在大鼠的脑梗死模型中,已知伴随因局部的缺血而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周期蛋白d1/cdk4水平提高,报告了通过给药作为非选择性cdk抑制剂的夫拉平度,抑制了神经细胞死亡(非专利文献4)。

对于周期蛋白d-cdk4/6-ink4a-rb通路,在人的癌症中以高频率检测到对癌症的细胞增殖有利那样的任意因子的异常、例如功能性p16ink4a的缺失、周期蛋白d1高表达、cdk4高表达、功能性rb的缺失等(非专利文献5)。这些均为朝向促进g1期进行至s期的方向的异常,显然该通路在癌化或癌细胞的异常增殖中承担重要的功能。

cdk4/6抑制剂特别是对于激活cdk4/6激酶活性的基因存在异常的肿瘤、例如存在周期蛋白d的易位的癌症、存在周期蛋白d的扩增的癌症、存在cdk4、cdk6的扩增或过剩表达的癌症、存在p16失活的癌症可能是有效的。此外,在该缺陷导致周期蛋白d的存在量增加的周期蛋白d的上游调控因子中存在基因异常的癌症的治疗中可能是有用的,也能够期待治疗效果。

实际上,尝试合成抑制cdk4/6活性的化合物,在本领域中公开了许多化合物,在以乳腺癌为首的多种癌中实施了临床试验(非专利文献6)。

大部分的急性和危重放疗、化疗的毒性是通过对干细胞和前体细胞的效果而导致的。通过cdk4/6抑制剂而达到休止状态的造血干细胞和前体细胞被保护以免受因放疗、化疗所导致的细胞毒性。停止抑制剂处理后,造血干细胞和前体细胞(hspc)从暂时的休止期恢复,其后正常发挥功能,因此使用cdk4/6抑制剂的化疗抵抗性被期待提供显著的骨髄防护(非专利文献7)。

根据上文所述,cdk4/6抑制剂被期待对于例如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硬化症、肺纤维症、脑梗死症、癌症的治疗、骨髄防护是有用的,特别是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癌症的治疗、骨髄防护是有效的。

作为包括cdk4/6在内的cdk抑制剂,已知专利文献1和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3/062236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0/020675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aniguchi,k等,naturemedicine,1999年,第5卷,760-767页

非专利文献2:nonomura,y等,arthritis&rheumatology,2006年7月,第54卷,第7号,2074-83页

非专利文献3:inoshima,i等,americanjournalphysiology:lungcellularandmolecularphysiology,2004年,第286卷,l727-l733页

非专利文献4:osuga,h等,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00年,第97卷,10254-10259页

非专利文献5:weinberg,r,science,1991年,第254卷,1138-1146页

非专利文献6:guha,m,naturebiotechnology,2013年3月,第31卷,第3号,187页

非专利文献7:johnson,s等,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2010年,第120卷,第7号,2528-2536页。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cdk4/6抑制活性的新型吡啶并[3,4-d]嘧啶衍生物或其溶剂合物的晶体。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在上述目的下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特定结构的吡啶并[3,4-d]嘧啶衍生物具有特别优异的cdk4/6抑制活性。

进一步,本发明人等发现,这些化合物中的一部分是化学稳定的,且存在适合作为药物原料药的结构的晶体。

即,本发明是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溶剂合物的晶体;

[化1]

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c1-3烷基,r2表示氢原子或氧代基(氧代基的情况下,r2通过双键与哌嗪环键合),l表示单键或c1-3亚烷基,x表示ch或n。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提供具有优异的cdk4/6抑制活性,作为例如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硬化症、肺纤维症、脑梗死症和/或癌症的预防药或治疗药而言有用的吡啶并[3,4-d]嘧啶衍生物或其溶剂合物的晶体。

本发明的晶体能够用作用于药物制造的原料物质。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d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

[图2]图2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a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

[图3]图3是1-(6-((6-((1r)-1-甲氧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哒嗪基)哌嗪的a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

[图4]图4是1-(6-((6-((1r)-1-甲氧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哒嗪基)哌嗪的b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

[图5]图5是(r)-n8-异丙基-6-(1-甲氧基乙基)-n2-(5-(哌嗪-1-基甲基)吡啶-2-基)吡啶并[3,4-d]嘧啶-2,8-二胺的a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

[图6]图6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b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

[图7]图7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二甲基亚砜合物的晶体(c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

[图8]图8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i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

[图9]图9是1-(6-((6-((1r)-1-甲氧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哒嗪基)哌嗪的c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

[图10]图10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d晶体的红外吸收谱。

[图11]图11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a晶体的红外吸收谱。

[图12]图12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二甲基亚砜合物的晶体(c晶体)的红外吸收谱。

[图13]图13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i晶体的红外吸收谱。

[图14]图14是1-(6-((6-((1r)-1-甲氧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哒嗪基)哌嗪的a晶体的红外吸收谱。

[图15]图15是1-(6-((6-((1r)-1-甲氧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哒嗪基)哌嗪的c晶体的红外吸收谱。

[图16]图16是(r)-n8-异丙基-6-(1-甲氧基乙基)-n2-(5-(哌嗪-1-基甲基)吡啶-2-基)吡啶并[3,4-d]嘧啶-2,8-二胺的a晶体的红外吸收谱。

[图17-1]图17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d晶体的固体nmr谱(13c),图17-1示出6500hz模式,图17-2示出14000hz模式。

[图17-2]同上。

[图18]图18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d晶体的固体nmr谱(15n)。

[图19-1]图19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a晶体的固体nmr谱(13c),图19-1示出6500hz模式,图19-2示出14000hz模式。

[图19-2]同上。

[图20]图20是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a晶体的固体nmr谱(15n)。

[图21-1]图21是1-(6-((6-((1r)-1-甲氧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哒嗪基)哌嗪的a晶体的固体nmr谱(13c),图21-1示出6500hz模式,图21-2示出14000hz模式。

[图21-2]同上。

[图22]图22是1-(6-((6-((1r)-1-甲氧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哒嗪基)哌嗪的a晶体的固体nmr谱(15n)。

[图23-1]图23是(r)-n8-异丙基-6-(1-甲氧基乙基)-n2-(5-(哌嗪-1-基甲基)吡啶-2-基)吡啶并[3,4-d]嘧啶-2,8-二胺的a晶体的固体nmr谱(13c),图23-1示出6500hz模式,图23-2示出14000hz模式。

[图23-2]同上。

[图24]图24是(r)-n8-异丙基-6-(1-甲氧基乙基)-n2-(5-(哌嗪-1-基甲基)吡啶-2-基)吡啶并[3,4-d]嘧啶-2,8-二胺的a晶体的固体nmr谱(15n)。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晶体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谱(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谱(以下称为“红外吸收谱”)和/或固体nmr谱等而表征。这些的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xrd)谱示出特征性的图案,各个晶体具有特异性的衍射角2θ的值。这些的晶体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分别示出特征性的热行为。这些晶体的红外吸收谱示出特征性的图案,各个晶体示出特异性的波数的红外吸收谱。这些晶体的13c固体nmr谱示出特征性的图案,各个晶体具有特异性的化学位移(ppm)。此外,这些晶体的15n固体nmr谱示出特征性的图案,各个晶体具有特异性的化学位移(ppm)。

本发明是前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晶体,以下作为其适合的实施方式,针对下述3个化合物的9种晶体进行记载。

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以下也有时表示为“化合物(a)”)

1-(6-((6-((1r)-1-甲氧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哒嗪基)哌嗪-(以下也有时表示为“化合物(b)”)

(r)-n8-异丙基-6-(1-甲氧基乙基)-n2-(5-(哌嗪-1-基甲基)吡啶-2-基)吡啶并[3,4-d]嘧啶-2,8-二胺(以下也有时表示为“化合物(c)”)

化合物(a)的d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在2θ=6.3°、6.6°、11.6°、16.9°和20.0°处具有特征性的峰。此外,化合物(a)的d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具有图1所示的图案。

化合物(a)的d晶体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具有外推起始温度为277℃的吸热峰。

化合物(a)的d晶体在利用kbr压片法的红外吸收谱中,在703cm-1、896cm-1和3418cm-1的波数处具有特征性的吸收峰。此外,化合物(a)的d晶体示出图10所示的红外吸收谱图。

化合物(a)的d晶体在13c固体nmr谱中,具有136.0ppm、111.2ppm、105.1ppm、101.8ppm、52.7ppm、49.6ppm、42.9ppm、23.8ppm、和18.5ppm的化学位移。此外,化合物(a)的d晶体示出图17-1(6500hz)和图17-2(14000hz)所示的13c固体nmr谱图。

化合物(a)的d晶体在15n固体nmr谱中,具有248.6ppm、245.7ppm、229.2ppm、214.5ppm、174.3ppm、86.5ppm、54.7ppm和-12.4ppm的化学位移。此外,化合物(a)的d晶体示出图18所示的15n固体nmr谱图。

化合物(a)的a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指代衍射角2θ=5.3°、7.3°、10.3°、15.1°和17.4°处具有特征性的峰。此外,化合物(a)的a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具有图2所示的图案。

化合物(a)的a晶体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具有外推起始温度为277℃的吸热峰。

化合物(a)的a晶体在利用kbr压片法的红外吸收谱中,在874cm-1、1330cm-1、和3314cm-1的波数处具有吸收峰。此外,化合物(a)的a晶体示出图11所示的红外吸收谱图。

化合物(a)的a晶体在13c固体nmr谱中,具有154.7ppm、138.8ppm、133.6ppm、113.2pm、101.6ppm、100.4ppm、67.4ppm、51.8ppm、26.6ppm和23.3ppm的化学位移。此外,化合物(a)的a晶体示出图19-1(6500hz)和图19-2(14000hz)所示的13c固体nmr谱图。

化合物(a)的a晶体在15n固体nmr谱中,具有243.6ppm、86.7ppm、56.7ppm和-12.4ppm的化学位移。此外,化合物(a)的a晶体示出图20所示的15n固体nmr谱图。

化合物(a)的b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在衍射角2θ=5.3°、6.0°、6.7°、10.4°和20.8°处具有特征性的峰。此外,化合物(a)的b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具有图6所示的图案。

化合物(a)的b晶体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具有外推起始温度为271℃的吸热峰。

化合物(a)的c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在衍射角2θ=6.0°、10.0°、13.7°、20.3°和23.0°处具有特征性的峰。此外,化合物(a)的c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具有图7所示的图案。

化合物(a)的c晶体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具有外推起始温度为100℃和278℃的吸热峰。

化合物(a)的c晶体在利用kbr压片法的红外吸收谱中,在840cm-1、904cm-1、955cm-1、1490cm-1、和3281cm-1的波数处具有吸收峰。此外,化合物(a)的c晶体示出图12所示的红外吸收谱图。

化合物(a)的i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在衍射角2θ=5.2°、7.2°、9.5°、14.5°、16.5°、20.9°、25.0°和27.9°处具有特征性的峰。此外,化合物(a)的i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具有图8所示的图案。

化合物(a)的i晶体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具有外推起始温度为272℃的吸热峰。

化合物(a)的i晶体在利用kbr压片法的红外吸收谱中,在1081cm-1和1260cm-1的波数处具有吸收峰。此外,化合物(a)的i晶体示出图13所示的红外吸收谱图。

化合物(b)的a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在衍射角2θ=5.2°、7.6°、8.4°、10.5°、15.2°、16.9°、20.1°、21.0°、23.3°和26.6°处具有特征性的峰。此外,化合物(b)的a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具有图3所示的图案。

化合物(b)的a晶体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具有外推起始温度为225℃的吸热峰。

化合物(b)的a晶体在红外吸收谱中,在1369cm-1、1424cm-1、1508cm-1、1545cm-1和1566cm-1的波数处具有吸收峰。此外,化合物(b)的a晶体示出图14所示的红外吸收谱图。

化合物(b)的a晶体在13c固体nmr谱中,具有163.4ppm、157.6ppm、155.5ppm、117.8ppm、82.2ppm、56.1ppm和42.3ppm的化学位移。此外,化合物(b)的a晶体示出图21-1(6500hz)和图21-2(14000hz)所示的13c固体nmr谱图。

化合物(b)的a晶体在15n固体nmr谱中,具有311.7ppm、232.4ppm、168.5ppm、79.5ppm、53.3ppm、32.9ppm和-4.3ppm的化学位移。此外,化合物(b)的a晶体示出图22所示的15n固体nmr谱图。

化合物(b)的b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在衍射角2θ=5.2°、6.6°、8.1°、15.2°、15.9°、16.2°、18.8°、20.5°、20.8°和21.7°处具有特征性的峰。此外,化合物(b)的b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具有图4所示的图案。

化合物(b)的b晶体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具有外推起始温度为221℃的吸热峰。

化合物(b)的c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在衍射角2θ=5.2°、7.6°、8.4°、10.0°、10.5°、11.9°、15.2°、17.0°、20.9°和21.2°处具有特征性的峰。此外,化合物(b)的c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具有图9所示的图案。

化合物(b)的c晶体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具有外推起始温度为223℃的吸热峰。

化合物(b)的c晶体在利用kbr压片法的红外吸收谱中,在1369cm-1、1424cm-1、1507cm-1、1546cm-1和1566cm-1的波数处具有吸收峰。此外,化合物(b)的c晶体示出图15所示的红外吸收谱图。

化合物(c)的a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在2θ=4.8、7.6、8.2、9.7、15.3、16.6、19.1、19.8、22.4和26.2°处具有特征性的峰。此外,化合物(c)的a晶体在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具有图5所示的图案。

化合物(c)的a晶体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具有外推起始温度为182℃的吸热峰。

化合物(c)的a晶体在利用kbr压片法的红外吸收谱中,在1115cm-1、1446cm-1、1508cm-1、1560cm-1和1601cm-1的波数处具有吸收峰。此外,化合物(c)的a晶体示出图16所示的红外吸收谱图。

化合物(c)的a晶体在13c固体nmr谱中,具有161.3ppm、150.8ppm、138.9ppm、128.1ppm、109.8ppm、82.7ppm、47.6ppm、42.5ppm、41.5ppm、24.5ppm、和21.7ppm的化学位移。此外,化合物(c)的a晶体示出图23-1(6500hz)和图23-2(14000hz)所示的13c固体nmr谱图。

化合物(c)的a晶体在15n固体nmr谱中,具有242.8ppm、233.8ppm、219.0ppm、171.7ppm、86.9ppm、54.9ppm、11.3ppm和-5.5ppm的化学位移。此外,化合物(c)的a晶体示出图24所示的15n固体nmr谱图。

在此,“特征性的峰”是指各个多晶型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主要确认到的峰和固有的峰。本发明的衍射角所确定的晶体中,还包括确认除了上述的特征性的峰之外的峰的物质。

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的衍射角2θ的位置和相对强度根据测量条件而有可能多少发生变动,因此在2θ略微不同的情况中,也应当适当参照谱整体的图案来认定晶型的同一性,所述误差的范围的晶体也包括在本发明中。作为2θ的误差,可以认为有例如±0.5°、±0.2°。即,上述衍射角所确定的晶体也包括在±0.2°至±0.5°的范围内一致的物质。

此外,源自粉末x射线衍射谱的测量条件(例如装置)的误差的范围的晶体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在差示扫描热分析(dsc)中,峰的外推起始温度是指发热或吸热峰的起始点的温度,是指通过外推而求出的发热或吸热起始温度。差示扫描热分析(dsc)中的发热和吸热峰也根据测量条件而有可能多少发生变动。作为误差,可以认为有例如±5℃、±2℃的范围。即,上述峰所确定的晶体也包括在±2℃至±5℃的范围内一致的物质。

一般而言,固体nmr谱中的化学位移也有可能产生误差。作为所述误差,例如为±0.25ppm、典型而言为±0.5ppm的范围。即,上述化学位移所确定的晶型也包括在±0.25ppm至±0.5ppm的范围内一致的物质。此外,根据旋转频率、测量仪器的不同,有时峰强度变化、或者峰出现或消失。

一般而言,红外吸收谱中的吸收峰也有可能产生误差。作为所述误差,例如为±2cm-1、典型而言为±5cm-1的范围。即,上述波数所确定的晶型也包括在±2cm-1至±5cm-1的范围内一致的物质。

进一步,针对粉末x射线衍射谱、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红外吸收谱、13c固体nmr谱和15n固体nmr谱中任一者,晶体的标准品、例如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方法而得到的各晶体的实测值与本申请记载的数值之差也能够作为测量误差而被允许。即,在通过所述方法算出的误差范围内,衍射角、吸热和发热峰、红外吸收谱或13c固体nmr谱和15n固体nmr谱一致的晶体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晶体中。

实施例

以下,举出本公开所涉及的实施例而具体说明。但是,以下的实施例不限定本发明。例如,以下的实施例中例示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提纯方法和结晶化方法是用于得到本发明的晶体的方法的例示,本发明的晶体不仅限于通过以下公开的合成方法、提纯方法和结晶化方法而得到的晶体。

实施例的晶体所涉及的化合物和合成时分离出的新型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使用1h-nmr或lc/ms(液相色谱/质谱)的质谱法而确认。

针对1h-nmr,使用jeoljnm-ecz400s(400mhz)。溶剂为cdcl3的情况中,使用四甲基硅烷(0.0ppm)作为标准峰,为dmso-d6的情况中,使用二甲基亚砜的峰(2.49ppm)作为标准峰。针对1h-nmr谱(400mhz、dmso-d6、cd3od、或cdcl3),示出其化学位移(δ:ppm)和耦合常数(j:hz)。应予说明,以下的缩写分别表示下述内容。s=singlet(单峰)、d=doublet(双重峰)、t=triplet(三重峰)、q=quartet(四重峰)、brs=broadsinglet(宽单峰)、m=multiplet(多重峰)。

针对lc/ms的结果,示出各化合物的[m+h]+的值(分子量实测值(obs.ms):即对化合物的分子质量[m]附加质子[h]+的实测值)。

实施例所涉及的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在以下的条件下测量。

装置:ブルカー·エイエックスエス制d8discoverwithgaddscs,线源:cu·kα,波长:1.541838(10-10m),管电压-管电流:40kv-40ma,入射侧平板石墨单色器,准直器φ300μm,二维pspc检测器,扫描3~40°

实施例所涉及的差示扫描量热在以下的条件下测量。

装置:パーキンエルマー制dsc8000,升温速度:每分钟10℃,氛围:氮气,样品坩埚:铝,取样:0.1秒,测量温度范围:25~300℃

实施例所涉及的红外吸收谱(kbr法)按照日本药典的一般试验法中记载的红外吸收谱测量法的溴化钾压片法,在以下的条件下测量。

装置:サーモフィッシャー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制avatar320nicoletis5,测量范围:4000~400cm-1,分辨率:4cm-1,累算次数:16

实施例所涉及的固体nmr谱在以下的条件下测量。

装置:ブルカー制dsx300wb,测量核:13c和15n,脉冲重复时间:5秒,脉冲模式:cp/mas测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针对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化合物(a))的d晶体进行说明。

首先,针对化合物(a)的合成方法进行说明。

<化合物(a)-1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a)-1所示的5-溴-2-甲硫基嘧啶-4-甲酸甲酯的合成。

[化2]

将5-溴-2-(甲硫基)嘧啶-4-甲酸(110g,0.44mol)的甲醇溶液(1.1l)在搅拌的同时冷却至0℃,滴加亚硫酰氯(50ml,0.66mol)。缓慢加热反应溶液,在加热回流下反应4小时。用lc/ms和tlc确认反应的结束,将反应溶液在室温下冷却。在减压下蒸馏去除挥发成分,使残渣溶解于乙酸乙酯(1l),用10%碳酸钠水溶液(200ml)洗涤3次,用饱和食盐水(200ml)洗涤2次,使所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滤除固体后,在减压下浓缩滤液。将所得粗物质用硅胶柱色谱提纯,得到标题化合物(88g,75%)。

<化合物(a)-2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a)-2所示的5-溴-2-甲硫基嘧啶-4-甲醛的合成。

[化3]

将化合物(a)-1(25g,95mmol)的thf(四氢呋喃)溶液(375ml)在氮气氛围下冷却至-78℃,搅拌。向该溶液滴加二异丁基氢化铝(84ml,143mmol,1.7m甲苯溶液),在-78℃下搅拌4小时,用tlc确认反应的结束后,在-78℃下滴加甲醇而终止反应,使反应溶液缓慢升温至0℃。将反应溶液用乙酸乙酯稀释,通过硅藻土而抽滤。将滤液用饱和食盐水(200ml)洗涤2次,使所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滤除固体。通过浓缩滤液,得到标题化合物(25g,粗物质)。该粗物质不经进一步提纯而用于下一反应。

<化合物(a)-3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a)-3所示的苯甲酸(r)-3-(4-甲酰基-2-甲硫基嘧啶-5-基)-1-甲基-2-丙炔基酯的合成。

[化4]

将pdcl2(pph3)2cl2(7.832g,11.2mmol)、碘化亚铜(2.12g,11.2mmol)的1,4-二氧杂环己烷溶液(60ml)进行脱气和氩气置换,在室温下添加二异丙基乙基胺(25.29ml,145.1mmol)。将该反应溶液在室温下搅拌5分钟,在室温下添加化合物(a)-2与(5-溴-2-甲硫基嘧啶-4-基)甲氧基甲醇的混合物(26.0g,粗物质)的1,4-二氧杂环己烷溶液(50ml)后,缓慢滴加苯甲酸(r)-1-甲基-炔丙基酯(23.3g,133.9mmol)的1,4-二氧杂环己烷溶液(55ml),将反应溶液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用lc/ms追踪反应的进行,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400ml)稀释,通过硅藻土抽滤,将硅藻土用乙酸乙酯洗涤。在减压下浓缩所得滤液,将所得粗物质直接用于下一反应。

应予说明,针对化合物(a)-2与(5-溴-2-甲硫基嘧啶-4-基)甲氧基甲醇的混合物的合成,记载于参考例1中。

(参考例1)

化合物(a)-2与(5-溴-2-甲硫基嘧啶-4-基)甲氧基甲醇的混合物的合成

[化5]

将化合物(a)-2(25g,95mmol)的thf溶液(375ml)在氮气氛围下冷却至-78℃,搅拌。向该溶液滴加二异丁基氢化铝(84ml,143mmol,1.7m甲苯溶液),在-78℃下搅拌4小时,用tlc确认反应的结束后,在-78℃下滴加甲醇而终止反应,使反应溶液缓慢升温至0℃。将反应溶液用乙酸乙酯稀释,通过硅藻土而抽滤。将滤液用饱和食盐水(200ml)洗涤2次,使所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滤除固体。通过浓缩滤液,得到标题化合物的混合物(25g,粗物质)。该粗物质不经进一步提纯而用于下一反应。

<化合物(a)-4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a)-4所示的(r)-6-(1-(苯甲酰基氧基)乙基)-2-(甲硫基)吡啶并[3,4-d]嘧啶-7-氧化物的合成。

[化6]

向化合物(a)-3(26.0g,79.8mmol)的乙醇溶液(260ml)中,在室温下添加羟胺·单盐酸盐(8.31g,119.6mmol)和乙酸钠(9.81g,119.6mmol),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向该反应溶液中,追加乙醇(250ml),进一步在室温下添加碳酸钾(27.5g,199.4mmol)后,在50℃下搅拌3小时。用lc/ms追踪反应的进行,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藻土抽滤,将硅藻土用乙酸乙酯(1.0l)和少量的甲醇洗涤。在减压下浓缩所得滤液,使所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滤除固体。将所得粗物质用硅胶柱色谱提纯,得到标题的化合物(a)-4(13.0g,48%)。

化合物(a)-4的1h-nmr谱如下所述。

1h-nmr(cdcl3)δ:9.04(1h,s),8.79(1h,s),8.14(2h,d,j=7.5hz),7.77-7.40(4h,m),6.66(1h,q,j=6.3hz),2.65(3h,s),1.79(3h,d,j=6.6hz)。

<化合物(a)-5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a)-5所示的苯甲酸(r)-1-(8-氯-2-(甲硫基)吡啶并[3,4-d]嘧啶-6-基)乙基酯的合成。

[化7]

向化合物(a)-4(8.0g,23.5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130ml)中,在氮气氛围下,在0℃下滴加亚硫酰氯(51ml,704mmol),将反应溶液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用tlc(薄层色谱)追踪反应的进行,反应结束后,在减压下浓缩反应溶液,将所得有机相用氧化铝柱色谱提纯,得到化合物(a)-5(3.2g,37%)。

化合物(a)-5的1h-nmr的结果如下所述。

1h-nmr(cdcl3)δ:9.19(1h,s),8.16-8.12(2h,m),7.68(1h,s),7.64-7.58(1h,m),7.53-7.46(2h,m),6.27(1h,q,j=6.8hz),2.74(3h,s),1.81(3h,d,j=6.4hz)。

<化合物(a)-6>

以下的化合物(a)-6所示的苯甲酸(r)-1-(8-(异丙基氨基)-2-(甲硫基)吡啶并[3,4-d]嘧啶-6-基)乙基酯的合成

[化8]

将化合物(a)-5(3.06g,8.5mmol)与异丙基胺(18ml)的混合物在80℃下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溶液用水稀释,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所得有机相用食盐水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蒸馏去除溶剂而得到的粗物质用硅胶柱色谱提纯,由此得到标题的化合物(a)-6(1.78g,收率55%)。

所得化合物(a)-6的1h-nmr的结果如下所述。

1h-nmr(dmso-d6)δ:9.28(1h,s),8.08(2h,d,j=7.4hz),7.70(1h,t,j=7.4hz),7.57(2h,t,j=7.7hz),7.05(1h,d,j=8.0hz),6.99(1h,s),5.34(2h,s),4.32(1h,m),2.66(3h,s),1.25(6h,d,j=6.5hz)。

<化合物(a)-7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a)-7所示的苯甲酸(r)-1-(8-(异丙基氨基)-2-(甲基磺酰基)吡啶并[3,4-d]嘧啶-6-基)乙基酯的合成。

[化9]

向化合物(a)-6(1.78g,4.7mmol)的四氢呋喃(47ml)和水(47ml)的混合溶液中,在0℃下添加oxone(过硫酸氢钾)(5.72g,9.3mmol),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将反应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所得有机相用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蒸馏去除溶剂而得到的粗物质用硅胶柱色谱提纯,由此得到标题的化合物(a)-7(1.61g,收率87%)。

lc/ms:(m+h)+=415.0。

<化合物(a)-8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a)-8所示的4-(6-硝基吡啶-3-基)-3-氧代哌嗪-1-甲酸叔丁酯的合成。

[化10]

使2-硝基-5-溴吡啶(1.01g,5.0mmol)、2-氧代-4-哌嗪-甲酸叔丁酯(1.00g,5.0mmol)与碳酸铯(3.26g,10.0mmol)在1,4-二氧杂环己烷中悬浮,进行30分钟氮气鼓泡。向该悬浮液中,添加xantphos(4,5'-双(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氧杂蒽)(246mg,0.43mmol)和三(二苯甲叉基丙酮)二钯(229mg,0.25mmol),在加热回流下搅拌2小时。将反应溶液在室温下冷却后,添加水和乙酸乙酯,通过硅藻土过滤。将滤液的有机相分离,将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所得有机相混合,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滤除固体,在减压下浓缩。将所得残渣用硅胶柱色谱提纯,得到标题的化合物(a)-8(1.08g,67%)。

1h-nmr(cdcl3)δ:8.67(1h,d,j=2.4hz),8.32(1h,d,j=8.8hz),8.15(1h,dd,j=8.8,2.4hz),4.33(2h,s),3.93-3.83(4h,m),1.51(9h,s)。

<化合物(a)-9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a)-9所示的4-(6-氨基吡啶-3-基)-3-氧代哌嗪-1-甲酸叔丁酯的合成。

[化11]

将化合物(a)-8(1.08g,3.34mmol)溶解于乙醇(45ml)和thf(22ml)中。向该溶液中,添加钯碳(108mg),在氢气氛围下搅拌24小时。将反应溶液通过硅藻土过滤,在减压下浓缩滤液。将残渣用硅胶柱色谱提纯从而得到标题的化合物(a)-9(0.928g,95%)。

1h-nmr(cdcl3)δ:7.99(1h,d,j=2.4hz),7.38(1h,dd,j=8.8,2.4hz),6.53(1h,d,j=8.8hz),4.50(2h,brs),4.24(2h,s),3.78(2h,t,j=5.1hz),3.67(2h,t,j=5.4hz),1.50(9h,s)。

<化合物(a)-10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a)-10所示的(r)-4-(6-((6-(1-(苯甲酰氧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吡啶-3-基)-3-氧代哌嗪-1-甲酸叔丁酯的合成。

[化12]

将化合物(a)-7(62mg,0.15mmol)和化合物(a)-9(88mg,0.30mmol)在甲苯(0.375ml)中,在100℃下搅拌6天。将反应溶液用硅胶柱色谱提纯从而得到标题化合物(0.0092g,10%)。

1h-nmr(dmso)δ:10.27(1h,s),9.27(1h,s),8.33(2h,m),8.07(2h,m),7.86(1h,m),7.70(1h,m),7.58(3h,m),7.00(1h,s),6.55(1h,d),5.98(1h,q),4.27(1h,m),4.11(2h,s),3.74(4h,m),1.68(3h,d),1.45(9h,s),1.30(6h,m)。

<化合物(a)的合成和提纯>

进行化合物(a)所示的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的合成。

[化13]

向化合物(a)-10(9.2mg,0.15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0.35ml)中,在室温下添加三氟乙酸(0.15ml),搅拌1小时。将反应溶液浓缩干固后,添加四氢呋喃(0.15ml)和甲醇(0.15ml),添加4m氢氧化锂水溶液(0.018ml)。将反应溶液用甲酸中和后,用硅胶柱色谱提纯从而得到标题化合物。

1h-nmr(dmso)δ:10.16(1h,s),9.26(1h,s),8.31(1h,m),8.29(1h,s),7.81(1h,m),7.00(1h,s),6.42(1h,m),5.18(1h,d),4.63(1h,m),4.27(1h,m),3.65(2h,m),3.41(2h,s),3.05(2h,m),1.39(3h,d),1.30(6h,m)。

<化合物(a)的d晶体的制造>

将通过前述的硅胶柱色谱提纯的化合物(a)的溶液浓缩并饱和化,析出晶体。由此,得到化合物(a)的d晶体。

<化合物(a)的d晶体的评价>

所得晶体的xrd示于图1。在衍射角2θ=6.3°、6.6°、11.6°、16.9°和20.0°处观测到峰。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的吸热峰为277℃。

所得晶体的红外吸收谱(kbr法)示于图10。在波数703cm-1、896cm-1和3418cm-1处观测到峰。

所得晶体的固体nmr谱(13c)示于图17-1(6500hz)和图17-2(14000hz)。在化学位移136.0ppm、111.2ppm、105.1ppm、101.8ppm、52.7ppm、49.6ppm、42.9ppm、23.8ppm和18.5ppm处观测到峰。

所得晶体的固体nmr谱(15n)示于图18。在化学位移248.6ppm、245.7ppm、229.2ppm、214.5ppm、174.3ppm、86.5ppm、54.7ppm和-12.4ppm处观测到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针对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化合物(a))的a晶体进行说明。

<化合物(a)的a晶体的制造>

化合物(a)的a晶体是转化实施例1中得到的化合物(a)的d晶体而制造的。

具体而言,使d晶体悬浮于d晶体的5~50倍量的乙醇中后,将反应溶液加热搅拌6小时,接着,将反应溶液在0℃下搅拌后,滤取析出物,干燥而得到晶体。

应予说明,溶剂量、加热时间、搅拌条件、至滤除的时间没有特别限定,这些条件有时受到晶体的收率、化学纯度、粒径、粒度分布等的影响,因此优选根据目的而组合设置。滤取可以使用通常的方法、例如自然过滤、加压过滤、减压过滤、加热干燥、减压加热干燥。

<化合物(a)的a晶体的评价>

所得晶体的xrd示于图2。在衍射角2θ=5.3°、7.3°、10.3°、15.1°和17.4°处观测到峰。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的吸热峰为277℃。

所得晶体的红外吸收谱(kbr法)示于图11。在874cm-1、1330cm-1、和3314cm-1处观测到峰。

所得晶体的固体nmr谱(13c)示于图19-1(6500hz)和图19-2(14000hz)。在化学位移154.7ppm、138.8ppm、133.6ppm、113.2pm、101.6ppm、100.4ppm、67.4ppm、51.8ppm、26.6ppm和23.3ppm处观测到峰。

所得晶体的固体nmr谱(15n)示于图20。在化学位移243.6ppm、86.7ppm、56.7ppm和-12.4ppm处观测到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针对1-(6-((6-((1r)-1-羟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吡啶基)哌嗪-2-酮(化合物(a))的b晶体进行说明。

<化合物(a)的b晶体的制造>

将实施例1中的柱色谱中使用的溶剂改变为二氯甲烷/甲醇=20/1而提纯得到的化合物(a)的溶液浓缩并饱和化,析出晶体。由此,得到化合物(a)的b晶体。

<化合物(a)的b晶体的评价>

所得晶体的xrd示于图6。在衍射角2θ=5.3°、6.0°、6.7°、10.4°和20.8°处观测到峰。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的吸热峰为271℃。

[实施例4]

<化合物(a)的c晶体的制造>

向化合物(a)的d晶体(900mg)中,添加二甲基亚砜(5.4ml),加热至70℃。将所得溶液冷却至40℃后,添加乙腈(6.75ml),冷却至15℃,搅拌2小时。过滤所得固体,用乙腈(2.5ml)洗涤后,在40℃下减压干燥,得到作为二甲基亚砜合物的标题化合物(986mg,92%)。

<化合物(a)的c晶体的评价>

所得晶体的xrd示于图7。在衍射角2θ=6.0°、10.0°、13.7°、20.3°和23.0°处观测到峰。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中的吸热峰的外推起始温度为100℃和278℃。

所得晶体的红外吸收谱(kbr法)示于图12。在波数840cm-1、904cm-1、955cm-1、1490cm-1、和3281cm-1处观测到峰。

[实施例5]

<化合物(a)的i晶体的制造>

向化合物(a)的a晶体(500mg)中,添加水(10ml),在室温下搅拌4天。过滤所得固体,在30℃下减压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432mg,86%)。

<化合物(a)的i晶体的评价>

所得晶体的xrd示于图8。在衍射角2θ=5.2°、7.2°、9.5°、14.5°、16.5°、20.9°、25.0°和27.9°处观测到峰。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的吸热峰为272℃。

所得晶体的红外吸收谱(kbr法)示于图13。在波数1081cm-1和1260cm-1处观测到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针对1-(6-((6-((1r)-1-甲氧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哒嗪基)哌嗪(化合物(b))的a晶体进行说明。

首先,针对化合物(b)的合成方法进行说明。

<化合物(b)-1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b)-1所示的(r)-n-异丙基-6-(1-甲氧基乙基)-2-(甲硫基)吡啶并[3,4-d]嘧啶-8-胺的合成。

[化14]

化合物(b)-1通过与前述化合物(a)-3、化合物(a)-4、化合物(a)-5和化合物(a)-6相同的流程而合成。

1h-nmr(dmso-d6)δ:9.27(7h,s),6.94(1h,brs),6.92(1h,s),4.30-4.23(1h,m),3.29(3h,s),2.66(3h,s),1.38(3h,d,j=6.4hz),1.32-1.25(6h,m)。

<化合物(b)-2的合成>

以下的化合物(b)-2所示的(r)-n-异丙基-6-(1-甲氧基乙基)-2-(甲基磺酰基)吡啶并[3,4-d]嘧啶-8-胺的合成

[化15]

向化合物(b)-1的四氢呋喃(thf)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在0℃下添加oxone,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将反应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所得有机相用水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蒸馏去除溶剂而得到的粗物质用硅胶柱色谱提纯,由此得到标题的化合物(b)-2。

lc/ms:(m+h)+=325.10。

<化合物(b)-3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b)-3所示的4-(6-氯哒嗪-3-基)哌嗪-1-甲酸叔丁酯的合成。

[化16]

使3,6-二氯哒嗪-(5.01g,33.6mmol)和哌嗪-1-甲酸叔丁酯(6.88g,37.0mmol)溶解于dmf(50ml)中,添加三乙基胺(11.7ml,50.4mmol),在80℃下搅拌过夜。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添加水后,用二氯甲烷和甲醇的95:5混合溶液(50ml)进行3次萃取。使混合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滤除固体后,在减压下浓缩滤液。将所得粗物质用二乙基醚洗涤,由此得到标题的化合物(b)-3(7.0g,70%)。

<化合物(b)-4的合成>

实施以下的化合物(b)-4所示的4-(6-((二苯基亚甲基)氨基)哒嗪-3-基)哌嗪-1-甲酸叔丁酯的合成。

[化17]

使化合物(b)-3(59.8mg,0.20mmol)、二苯甲酮亚胺(43.5mg,0.24mmol)、三(二苯甲叉基丙酮)二钯(9.2mg,0.010mmol)、binap(2,2'-双(二苯基膦基)-1,1'-联萘)(12.5mg,0.020mmol)和碳酸铯(130.3mg,0.40mmol)悬浮于甲苯(1.0ml)中,在100℃下搅拌过夜。在室温下冷却后,将反应溶液通过硅藻土过滤,将硅藻土用乙酸乙酯洗涤。将所得滤液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滤除固体,在减压下浓缩滤液。将残渣用硅胶柱色谱提纯,得到标题的化合物(b)-4(67mg,76%)。

<化合物(b)-5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b)-5所示的4-(6-氨基哒嗪-3-基)哌嗪-1-甲酸叔丁酯的合成。

[化18]

使化合物(b)-4(67mg,0.151mmol)溶解于thf(0.76ml)中,添加柠檬酸水溶液(0.378ml,0.755mmol,2mol/l),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向反应溶液中添加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5ml)而中和,用乙酸乙酯(5ml)进行2次萃取。将有机相混合,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滤除固体后,在减压下浓缩滤液。将所得粗物质用叔丁基甲基醚(5ml)洗涤,由此得到标题的化合物(b)-5(0.30g,71%)。

除此之外,作为与本实施例相关的化合物,6-氨基吡啶-3-甲醛和4-[(6-氨基吡啶-3-基)甲基]哌嗪-1-甲酸叔丁酯的合成方法作为参考例示于如下。

<化合物(b)-6的合成>

进行化合物(b)-6所示的(r)-4-(6-((8-(异丙基氨基)-6-(1-甲氧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哒嗪-3-基)哌嗪-1-甲酸叔丁酯的合成。

[化19]

将实施例1中合成的化合物(a)-5(708mg,2.2mmol)和化合物(b)-5(732mg,2.6mmol)的甲苯溶液(5.5ml)在100℃下搅拌3天。回到室温后,用乙酸乙酯(20ml)和二氯甲烷(100ml)稀释,用饱和食盐水(90ml)和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0ml)洗涤后,将分离得到的有机相浓缩干固,用硅胶柱提纯,得到标题的化合物(b)-6(510mg,45%)。

<化合物(b)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b)所示的1-(6-((6-((1r)-1-甲氧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哒嗪基)哌嗪的合成。

[化20]

向化合物(b)-6(33.2mg,0.063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0.44ml)中,在室温下添加三氟乙酸(0.2ml),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将所得溶液浓缩干固,进一步使用hplc进行制备型提纯,得到标题化合物(23.8mg,88%)。

1h-nmr(dmso)δ:10.24(1h,s),9.20(1h,s),8.16(1h,d),7.36(1h,d),6.86(1h,s),6.35(1h,d),6.42(1h,m),4.22(2h,m),3.43(4h,m),3.26(4h,m),2.81(3h,m),1.37(3h,d),1.26(6h,m)。

<化合物(b)的a晶体的制造>

通过hplc得到进行了制备型提纯的化合物(b)的tfa盐(三氟乙酸盐)。接着,将所得tfa盐在水-二氯甲烷中搅拌。接着,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将水相调整至ph8~9的弱碱性,分离有机相。其后,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用na2so4干燥,蒸馏去除溶剂,得到晶体。

<化合物(b)的a晶体的评价>

所得晶体的xrd示于图3。在衍射角2θ=5.2°、7.6°、8.4°、10.5°、15.2°、16.9°、20.1°、21.0°、23.3°和26.6°处观测到峰。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的吸热峰为225℃。

所得晶体的红外吸收谱(kbr法)示于图14。在波数1369cm-1、1424cm-1、1508cm-1、1545cm-1和1566cm-1处观测到峰。

所得晶体的固体nmr谱(13c)示于图21-1(6500hz)和图21-2(14000hz)。在化学位移163.4ppm、157.6ppm、155.5ppm、117.8ppm、82.2ppm、56.1ppm和42.3ppm处观测到峰。

所得晶体的固体nmr谱(15n)示于图22。在化学位移311.7ppm、232.4ppm、168.5ppm、79.5ppm、53.3ppm、32.9ppm和-4.3ppm处观测到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针对1-(6-((6-((1r)-1-甲氧基乙基)-8-(异丙基氨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3-哒嗪基)哌嗪(化合物(b))的b晶体进行说明。

<化合物(b)的b晶体的制造>

本实施例中,向在a晶体的制造的过程中析出的tfa盐,添加四氢呋喃(0.15ml)和甲醇(0.15ml),添加4m氢氧化锂水溶液(0.018ml)。将反应溶液用甲酸中和后,用硅胶柱色谱提纯。将由此得到的化合物(b)的溶液浓缩并饱和化,析出晶体。由此,得到化合物(b)的b晶体。

<化合物(b)的b晶体的评价>

所得晶体的xrd示于图4。在衍射角2θ=5.2°、6.6°、8.1°、15.2°、15.9°、16.2°、18.8°、20.5°、20.8°和21.7°处观测到峰。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的吸热峰为221℃。

[实施例8]

<化合物(b)的c晶体的制造>

向化合物(b)的c晶体(1.1g),添加乙醇(11ml),在室温下搅拌过夜。过滤所得固体,在40℃下减压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945mg,86%)。

<化合物(b)的c晶体的评价>

所得晶体的xrd示于图9。在衍射角2θ=5.2°、7.6°、8.4°、10.0°、10.5°、11.9°、15.2°、17.0°、20.9°和21.2°处观测到峰。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的吸热峰为223℃。

所得晶体的红外吸收谱(kbr法)示于图15。在波数1369cm-1、1424cm-1、1507cm-1、1546cm-1和1566cm-1处观测到峰。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针对(r)-n8-异丙基-6-(1-甲氧基乙基)-n2-(5-(哌嗪-1-基甲基)吡啶-2-基)吡啶并[3,4-d]嘧啶-2,8-二胺(化合物(c))的a晶体进行说明。

首先,针对化合物(c)的合成方法进行说明。

<化合物(c)-1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c)-1所示的6-氨基吡啶-3-甲醛的合成。

[化21]

使6-氨基吡啶-3-甲腈(1.9g,16mmol)溶解于thf(160ml)中,在搅拌的同时冷却至-78℃。向该溶液中,在-78℃下缓慢滴加二异丁基氢化铝(106.5ml,1.5m甲苯溶液),在搅拌的同时升温至20℃后,继续搅拌2小时。向反应溶液中,添加冰水(100ml)而终止反应,用二氯甲烷(50ml)进行3次萃取。将所得有机相混合后,用食盐水(100ml)洗涤1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除固体后,在减压下浓缩滤液,将残渣用硅胶柱色谱粗提纯,得到标题化合物的粗物质(1.7g)。该粗物质不进行进一步提纯而用于下一反应。

<化合物(c)-2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c)-2所示的4-[(6-氨基吡啶-3-基)甲基]哌嗪-1-甲酸叔丁酯的合成。

[化22]

使6-氨基吡啶-3-甲腈(1.9g,16mmol)溶解于thf(160ml)中,在搅拌的同时冷却至-78℃。向该溶液中,在-78℃下缓慢滴加二异丁基氢化铝(106.5ml,1.5m甲苯溶液),在搅拌的同时升温至20℃后,继续搅拌2小时。向反应溶液中,添加冰水(100ml)而终止反应,用二氯甲烷(50ml)进行3次萃取。将所得有机相混合后,用食盐水(100ml)洗涤1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除固体后,在减压下浓缩滤液,将残渣用硅胶柱色谱粗提纯,得到标题化合物的粗物质(1.7g)。

接着,使所得粗物质(1.7g,13.9mmol)和哌嗪-1-甲酸叔丁酯(3.2g,17.2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50ml)中,在室温下搅拌8小时。向该反应溶液中,添加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8.84g,40.9mmol),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用lc/ms追踪反应的进行,反应结束后,加入饱和碳酸钠水溶液(50ml)而终止反应,用乙酸乙酯(50ml)进行3次萃取。将所得有机相混合,用食盐水(100ml)洗涤1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除固体后,在减压下浓缩滤液,将残渣用硅胶柱色谱粗提纯,得到标题化合物(3.3g,81%)。

<化合物(c)-3的合成>

进行以下的化合物(c)-3所示的(r)-4-((6-((8-(异丙基氨基)-6-(1-甲氧基乙基)吡啶并[3,4-d]嘧啶-2-基)氨基)吡啶-3-基)甲基)哌嗪-1-甲酸叔丁酯的合成。

[化23]

通过与化合物(b)-6相同的方法合成实施例2中合成的化合物(b)-2和化合物(c)-2,进行标题的化合物(c)-3的合成。

<化合物(c)的合成>

以下的化合物(c)所示的(r)-n8-异丙基-6-(1-甲氧基乙基)-n2-(5-(哌嗪-1-基甲基)吡啶-2-基)吡啶并[3,4-d]嘧啶-2,8-二胺的合成

[化24]

使用化合物(c)-3,以与实施例1的化合物(a)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h-nmr(cdcl3)δ:9.04(1h,s),8.34(1h,d),8.26(1h,s),7.74(1h,dd),6.84(1h,s),6.14(1h,d),4.41(1h,m),4.33(1h,q),3.49(2h,s),3.41(3h,s),2.91(4h,m),2.46(4h,br),1.50(3h,d),1.36(6h,m)。

<化合物(c)的a晶体的制造>

将通过hplc进行了制备型提纯的化合物(c)的溶液浓缩并饱和化,析出晶体。由此,得到化合物(c)的a晶体。

<化合物(c)的a晶体的评价>

所得晶体的xrd示于图5。在衍射角2θ=4.8°、7.6°、8.2°、9.7°、15.3°、16.6°、19.1°、19.8°、22.4°和26.2°处观测到峰。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中的吸热峰为182℃。

所得晶体的红外吸收谱(kbr法)示于图16。在波数1115cm-1、1446cm-1、1508cm-1、1560cm-1和1601cm-1处观测到峰。

所得晶体的固体nmr谱(13c)示于图23-1(6500hz)和图23-2(14000hz)。在化学位移161.3ppm、150.8ppm、138.9ppm、128.1ppm、109.8ppm、82.7ppm、47.6ppm、42.5ppm、41.5ppm、24.5ppm、和21.7ppm处观测到峰。

所得晶体的固体nmr谱(15n)示于图24。在化学位移242.8ppm、233.8ppm、219.0ppm、171.7ppm、86.9ppm、54.9ppm、11.3ppm和-5.5ppm处观测到峰。

[实施例10]人cdk4/周期蛋白d3抑制活性评价

针对化合物(a)、化合物(b)和化合物(c),进行人cdk4/周期蛋白d3抑制活性的评价。

评价使用从カルナバイオ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购买的测定试剂盒(qssassistcdk4/cyclind3_fp试剂盒),测量化合物的cdk4/周期蛋白d3抑制活性。本测定试剂盒基于モレキュラーデバイス公司的imap技术,通过对因被激酶磷酸化的荧光底物与imap结合试剂结合而引起的荧光偏光的变化进行定量,从而测量激酶活性。

各溶液制备使用试剂盒随附的10×测定缓冲液或与试剂盒随附相同组成的自制测定缓冲液。将试剂盒随附的10×测定缓冲液用精制水稀释10倍而制备测定缓冲液。测定缓冲液包含20mmhepes(ph7.4)、0.01%tween20和2mm二硫苏糖醇。试验化合物溶液是将试验化合物用二甲基亚砜(dmso)制备为终浓度的100倍后、用测定缓冲液稀释25倍而制备终浓度的4倍。atp/底物/metal溶液是将试剂盒随附的5×atp/底物/metal溶液用测定缓冲液稀释5倍而制备的。酶溶液是将试剂盒随附的cdk4/周期蛋白d3以达到终浓度的2倍的方式用测定缓冲液稀释而制备(cdk4/周期蛋白d3终浓度为12.5~25ng/孔)。检测试剂将5×imap结合缓冲液a和5×imap结合缓冲液b分别用精制水稀释5倍后,以imap结合缓冲液a:imap结合缓冲液b=85:15的方式混合,向其中添加imap结合试剂以达到400倍稀释,从而制备。

向384孔板中,添加试验化合物溶液5μl、atp/底物/metal溶液5μl,进一步添加酶溶液或测定缓冲液10μl后,混合而开始酶反应。总反应液量为20μl/孔,反应液组成设为:20mmhepes(ph7.4)、0.01%tween20、2mm二硫苏糖醇、100nmfitc标记的肽底物(カルナバイオサイエンス)、100μmatp、1mm氯化镁、1%dmso、12.5~25ng/孔cdk4/周期蛋白d3。在室温下反应45分钟后,向各孔中添加检测试剂60μl,在室温·避光条件下进一步反应30分钟。接着,使用酶标仪,测量激发波长:485nm、测量波长:535nm下的荧光偏光。

添加酶溶液,将替代试验化合物溶液而添加dmso时的酶活性记作100%,替代酶溶液而添加测定缓冲液并替代试验化合物溶液而添加dmso时的酶活性记作0%,计算试验化合物的酶活性抑制率,拟合为剂量应答曲线,计算对cdk4/周期蛋白d3的50%抑制浓度。

其结果是,各化合物对cdk4/周期蛋白d3活性的抑制活性均为ic50值<10nm。

[实施例11]人cdk2/周期蛋白a2抑制活性的评价

针对化合物(a)、化合物(b)和化合物(c),进行人cdk2/周期蛋白a2抑制活性的评价。使用从カルナバイオ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购买的测定试剂盒(qssassistcdk2/cyclina2_fp试剂盒),测量化合物的cdk2/周期蛋白a2抑制活性。本测定试剂盒基于モレキュラーデバイス公司的imap技术,通过对因被激酶磷酸化的荧光底物与imap结合试剂结合而引起的荧光偏光的变化进行定量,从而测量激酶活性。

将试剂盒随附的10×测定缓冲液用精制水稀释10倍而制备测定缓冲液,使用各溶液制备。测定缓冲液包含20mmhepes(ph7.4)、0.01%tween20和2mm二硫苏糖醇。试验化合物溶液是将试验化合物用二甲基亚砜(dmso)制备为终浓度的100倍后、用测定缓冲液稀释25倍而制备终浓度的4倍。atp/底物/metal溶液是将试剂盒随附的5×atp/底物/metal溶液用测定缓冲液稀释5倍而制备的。酶溶液是将试剂盒随附的cdk2/周期蛋白a2以达到终浓度的2倍的方式用测定缓冲液稀释而制备(cdk2/周期蛋白a2终浓度为2.5ng/孔)。检测试剂是向将5×imap结合缓冲液a用精制水稀释5倍而得到的物质中,添加imap结合试剂以达到400倍稀释而制备的。

向384孔板中,添加试验化合物溶液5μl、atp/底物/metal溶液5μl,进一步添加酶溶液或测定缓冲液10μl,混合而开始酶反应。总反应液量为20μl/孔,反应液组成设为:20mmhepes(ph7.4)、0.01%tween20、2mm二硫苏糖醇、100nmfitc标记的肽底物(カルナバイオサイエンス)、30μmatp、5mm氯化镁、1%dmso、2.5ng/孔cdk2/周期蛋白a2。在室温下反应60分钟后,向各孔中添加检测试剂60μl,在室温·避光条件下进一步反应30分钟。接着,使用酶标仪,测量激发波长:485nm、测量波长:535nm下的荧光偏光。

添加酶溶液,将替代试验化合物溶液而添加dmso时的酶活性记作100%,替代酶溶液而添加测定缓冲液并替代试验化合物溶液而添加dmso时的酶活性记作0%,计算试验化合物的酶活性抑制率,拟合为剂量应答曲线,计算对cdk2/周期蛋白a2的50%抑制浓度。

其结果是,各化合物对cdk2/周期蛋白a2活性的抑制活性为100nm≤ic50值。

[实施例12]人cdk6/周期蛋白d3抑制活性的评价

cdk6/周期蛋白d3抑制活性的测量通过off-chipmobilityshiftassay(芯片外迁移率测定,msa)法而进行。msa法是利用因蛋白质的分子量、电荷的差异而导致的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同从而分离的方法。在激酶活性测量中,被激酶磷酸化的底物电荷变化为阴性,利用电泳的原理进行分离而对磷酸化的程度进行定量,由此测量激酶活性。

各溶液制备使用包含20mmhepes(ph7.5)、0.01%tritonx-100、2mm二硫苏糖醇的测定缓冲液。试验化合物溶液是将试验化合物用二甲基亚砜(dmso)制备为终浓度的100倍后、用测定缓冲液稀释25倍而制备终浓度的4倍。atp/底物/metal溶液制备终浓度的4倍的物质。酶溶液制备终浓度的2倍的物质。酶浓度以基于酶活性的信号和阳性对照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值为基础,设定适当的终浓度。

向384孔板中,添加试验化合物溶液5μl、atp/底物/metal溶液5μl,进一步添加酶溶液或测定缓冲液10μl,混合而开始酶反应。总反应液量为20μl/孔,反应液组成设为:20mmhepes(ph7.5)、0.01%tritonx-100、2mm二硫苏糖醇、1000nm肽底物(dyrktide-f)、300μmatp、5mm氯化镁、1%dmso、设定浓度的cdk6/周期蛋白d3。在室温下反应5小时后,向各孔添加终止缓冲液(quickscoutscreeningassistmsa;カルナバイオサイエンス公司制)60μl,终止反应。接着,使用キャリパーライフサイエンス公司的labchip3000,分离反应溶液中的底物肽和磷酸化肽,进行定量。激酶反应通过由底物肽峰高度(s)和磷酸化肽峰高度(p)计算的产物比(p/(p+s))来评价。

添加酶溶液,将替代试验化合物溶液而添加dmso时的酶活性记作100%,替代酶溶液而添加测定缓冲液并替代试验化合物溶液而添加dmso时的酶活性记作0%,计算试验化合物的酶活性抑制率,拟合为剂量应答曲线,计算对cdk6/周期蛋白d3的50%抑制浓度。

其结果是,各化合物对cdk6/周期蛋白d3活性的抑制活性为ic50值<10nm。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化合物(i)的晶体能够用作用于药物制造的原料物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