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技术实现双炔类化合物对映选择性放大聚合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5400发布日期:2018-08-31 20:5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分子聚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技术实现双炔类化合物对映选择性放大聚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子体的本质是导体(通常为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的集体振荡模式。它是入射光子和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种相互作用中,自由电子在入射光子的激发下发生相干振荡并在振荡频率和入射光频率相匹配时发生共振。正是这种表面振荡电荷和入射光电磁场之间的共振作用形成了表面等离子体,造就了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并吸引着人们极大的兴趣。表面等离子体是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的集体振荡,因此在金属表面会产生一个增强的电磁场。这个电磁场在最接近金属表面的位置最强,随着与金属表面距离的增加,这个电磁场的强度呈指数衰减。分子处于金属表面的电磁场中时,某些分子光谱的强度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因此表面等离子体常应用于进行表面增强光谱的检测,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面增强荧光光谱等。同时,改变粒子形状是在较大范围进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调控的有效手段。球形银纳米粒子各向同性,仅有一个等离子体共振模式,而当粒子为各向异性时,即具有它的形貌特征时,就会出现多级模式,有多个消光谱带出现。

手性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它们大多数具有单一的光学活性,譬如:蛋白质由l-氨基酸构成,rna与dna构筑单元的核酸其所包含的糖类都是d-型的。相反,非生物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外消旋的,即其中l-与d-型分子的含量是相等的。针对这一生物同手性现象,科学家给出很多猜测,其中一个可能是圆偏振光诱导的不对称光化学反应。可是,单纯通过圆偏振光诱导的不对称光化学反应得到的对映体过量值(ee%)很小,到目前为止最高仅为4.19%,与生命体的单手性相比差的很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技术实现苯甲醛双炔对映选择性放大聚合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得到螺旋结构更好的聚二乙炔结构的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技术实现苯甲醛双炔对映选择性放大聚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表面分别滴加不同手性的银纳米粒子水溶液,干燥后,分别用左旋圆偏振光照射或右旋圆偏振光照射;

所述聚合单体分子选自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

所述不同手性的银纳米粒子选自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或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

所述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选自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和d-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

所述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选自l-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和d-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

优选的,所述不同手性的银纳米粒子水溶液的浓度为1×10-3mol/l~1×10-4mol/l。

优选的,所述滴加次数为5~10次。

优选的,所述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的制备方法为:

在避光条件下,将聚合单体分子的溶液涂覆于基板表面,得到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所述基板为亲水化处理后的石英片,所述基板的厚度为150~200nm,所述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的厚度≤2mm。

优选的,所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将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的溶液与对羟基苯甲醛、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催化剂混合搅拌,进行反应,得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l-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为:

向球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中滴加l-半胱氨酸水溶液,进行反应,得到l-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

所述d-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为:

向球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中滴加d-半胱氨酸水溶液,进行反应,得到d-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

所述l-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为:

向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中滴加l-半胱氨酸水溶液,进行反应,得到l-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

所述d-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为:

向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中滴加d-半胱氨酸水溶液,进行反应,得到d-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

优选的,所述左旋圆偏振光照射和右旋圆偏振光照射波长为313~325nm,照射强度为10~20mw/cm-2,照射时间为10~15min。

优选的,在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表面分别滴加的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和d-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摩尔量相同;

在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表面分别滴加的l-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和d-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摩尔量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技术实现双炔类化合物对映选择性放大聚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表面分别滴加不同手性的银纳米粒子水溶液,干燥后,分别用左旋圆偏振光或右旋圆偏振光照射;所述聚合单体分子选自双炔类化合物;所述手性银纳米粒子选自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或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所述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选自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和d-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所述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选自l-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和d-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本发明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技术与圆偏振光技术相结合,通过光与等离子体间相互作用来增强圆偏振光的手性效果。同时,比较各向同性的球形银纳米粒子和各向异性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不同的等离子体共振模式对双炔类化合物分子膜对映选择性聚合的影响,该结果对生物同手性现象和生命起源有一定启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圆偏振光照射聚合物/银纳米粒子复合薄膜示意图;

图2为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球形和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图4为实施例2制备的球形和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tem图;

图5为实施例4分别用l-/d-半胱氨酸手性修饰后的球形和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水溶液的圆二色谱cd信号;

图6为实施例5用圆偏振光光照滴有球形银纳米粒子水溶液的苯甲醛双炔bsda分子膜后,测得的手性g因子汇总图;

图7为实施例6用圆偏振光光照滴有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水溶液的苯甲醛双炔bsda分子膜后,测得的手性g因子汇总图;

图8为实施例7聚合后的蓝相分子膜置于70℃气氛中,发生蓝相转变成红相双炔,通过紫外吸收和圆二色谱表征吸收值位移和手性信号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技术实现双炔类化合物对映选择性放大聚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表面分别滴加不同手性的银纳米粒子水溶液,干燥后,分别用左旋圆偏振光照射或右旋圆偏振光照射;

所述聚合单体分子选自双炔类化合物;

所述手性银纳米粒子选自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或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

所述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选自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和d-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

所述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选自l-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和d-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

本发明首先提供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具体制备方法为:

在避光条件下,将聚合单体分子的溶液涂覆于基板表面,得到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所述基板为亲水化处理后的石英片,所述基板的厚度为150~200nm,所述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的厚度≤2mm。

其中,所述聚合单体分子的溶液为聚合单体分子的环戊酮溶液。所述聚合单体分子选自双炔类化合物,优选为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

当所述聚合单体分子选自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时,所述聚合物单体分子的溶液的配置方法为:将所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聚合物单体分子的溶液。

其中,所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以下也可称为苯甲醛双炔bsda单体)的制备方法为:

将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的溶液与对羟基苯甲醛、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催化剂混合搅拌,进行反应,得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具体的,将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pcda)溶解在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使其溶解,用滤膜过滤除去少量聚合的pda,得到滤液;

接着,向滤液依次加入对羟基苯甲醛、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催化剂磁力搅拌,室温常压下反应,通过薄层层析板来检测最终反应程度。最后产物通过色谱柱进行纯化分离,得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避光冷冻保存。

其中,所述催化剂选自4-二甲氨基吡啶dmap。所述室温在本发明中定义为25±5℃,常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所述反应的时间为30~36小时。

所述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对羟基苯甲醛、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1:2:0.55。

按照上述制备方法,所述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产率为65%~70%。

当所述聚合单体分子选自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时,所述聚合物单体分子的溶液的配置方法为:

将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溶解在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使其溶解,用滤膜过滤除去少量聚合的pda,得到聚合物单体分子的溶液。

本发明对所述涂覆的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涂覆方法即可。所述涂覆的方法优选将聚合单体分子的溶液采用台式匀胶机旋涂至基板表面,所述旋涂为先低速旋涂,后高速旋涂。所述低速旋涂的转速为100rpm,时间为15s;所述高速旋涂的转速为300rpm,时间为10s。在该转速条件下可以保证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表面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厚度一致。

将最终得到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得到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后,在其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那一面滴加不同手性的银纳米粒子水溶液,干燥后,分别用左旋圆偏振光照射或右旋圆偏振光照射。

所述不同手性的银纳米粒子选自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或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

所述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选自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和d-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

所述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选自l-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和d-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

所述l-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为:

向球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中滴加l-半胱氨酸水溶液,进行反应,得到l-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

在本发明中,所述球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

在冰浴条件下,将agno3溶液滴加至nabh4溶液中,滴加完毕后,得到混合溶液;

将所述混合溶液升温至38℃,再向所述混合溶液中滴加nabh4溶液,混合搅拌,得到球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

其中,所述球形银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5±3nm左右。

接着,向球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中滴加l-半胱氨酸水溶液,恒温水浴25~30℃过夜。反应完,用离心机(9000rpm,15min)离去未接上银纳米粒子的小分子半胱氨酸,沉积的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球形纳米粒子聚集体用超纯水再分散,得到l-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

所述d-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为:

向球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中滴加d-半胱氨酸水溶液,进行反应,得到d-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

其中,所述d-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与l-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大体相同,不同之处仅是将d-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中的d-半胱氨酸替换为l-半胱氨酸。

所述l-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为:

向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中滴加l-半胱氨酸水溶液,进行反应,得到l-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

其中,所述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

在避光条件下,向超纯水中依次加入agno3溶液、柠檬酸钠溶液、浓度为30%的双氧水以及nabh4冰水溶液,室温条件下,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颜色由浅黄色变为黄色,之后迅速变为蓝色,整个变色过程持续约3min。

将上述蓝色溶液离心后,下层沉积物用超纯水洗涤后分散,得到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

得到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后,向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中滴加l-半胱氨酸水溶液,恒温水浴25~30℃过夜。反应完,用离心机(9000rpm,15min)离去未接上银纳米粒子的小分子半胱氨酸,沉积的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三角形纳米粒子聚集体用超纯水再分散,得到l-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

所述d-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为:

向球形银纳米粒子的水溶液中滴加d-半胱氨酸水溶液,进行反应,得到d-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

其中,所述d-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与l-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大体相同,不同之处仅是将d-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中的d-半胱氨酸替换为l-半胱氨酸。

制备得到不同手性的银纳米粒子水溶液后,在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表面分别滴加不同手性的银纳米粒子水溶液。

当所述银纳米粒子为球形银纳米粒子时,具体方法为:

在多块相同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表面分别滴加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水溶液和d-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水溶液,即单块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仅对应一种手性的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并且,需要保证在不同基板表面滴加的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水溶液和d-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水溶液的摩尔浓度以及单次滴加的体积相同。一次滴加完成后,使纳米粒子水溶液挥发干。

重复上述步骤,得到混有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以及混有d-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

其中,所述不同手性的银纳米粒子水溶液的浓度为1×10-4mol/l~1×10-3mol/l,优选为3×10-4mol/l~7×10-4mol/l;所述滴加次数为5~10次,优选为6~9次。

接着,用左旋圆偏振光或右旋圆偏振光照射上述得到的基板,所述左旋圆偏振光照射和右旋圆偏振光照射波长为313~325nm,照射强度为10~20mw/cm-2,照射时间为10~15min。

即,将上述得到的混有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分别用左旋圆偏振光照射和右旋圆偏振光照射,即单块基板用一种偏振光进行照射。

将上述得到的混有d-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分别用左旋圆偏振光照射和右旋圆偏振光照射,即单块基板用一种偏振光进行照射。

经过照射后,上述混有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或混有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表面的薄膜逐渐变蓝,通过圆二色谱仪(jascoj-815)测试手性强弱,比较产生的手性g因子信号强弱。

当所述银纳米粒子为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时,具体方法与上述圆形银纳米粒子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仅是将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替换为圆形银纳米粒子。

本发明涉及的银纳米粒子有两种形貌特征,分别是球形和三角形银纳米粒子,其中球形银纳米粒子是各向同性,仅有一个等离子体共振模式,而当粒子为三角形时,即各向异性时,就会出现多级模式,有多个消光谱带出现。那么针对不同形貌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与圆偏振光间相互作用还很少报道。

参见图1,图1为圆偏振光照射聚合物/银纳米粒子复合薄膜示意图。

本发明涉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技术和圆偏振光诱导苯甲醛双炔分子的对映选择性聚合,具体是基于手性银纳米颗粒在圆偏振光照射下,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达到增强圆偏振光不对称光聚合效果,即首次通过在双炔分子膜表面滴上少量d-/l-半胱氨酸修饰的银纳米颗粒,再通过圆偏振光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手性得到螺旋结构更好的聚二乙炔结构。同时,比较各向同性的球形银纳米粒子和各向异性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在等离子体共振模式上对聚合影响。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结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技术实现苯甲醛双炔对映选择性放大聚合的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称取1mmol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pcda)溶解在25ml的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使其溶解,用滤膜过滤除去少量聚合的pda,将滤液置于50ml干净无水样品瓶中。依次加入对羟基苯甲醛(0.134g,1.1mmol),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0.388g,2mmol)和一定量的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0.0671g,0.55mmol)于单口烧瓶中,磁力搅拌,室温常压下反应36h,通过薄层层析板来检测最终反应程度。最后产物通过色谱柱进行纯化分离,得到白色粉末bsda,产率70%。避光冷冻保存。核磁谱图见图2,图2为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实施例2

1、球形银纳米粒子溶液的制备方法

步骤1、取100ml圆底烧瓶置于冰水浴当中,加入2.4mlnabh4溶液(3mm),磁力搅拌,其中溶解nabh4的超纯水是提前放在冰箱冷冻10min,agno3水溶液避光保存。

步骤2、每隔10s往圆底烧瓶里滴加20μlagno3溶液(2mm,冰水浴溶解)。

步骤3、agno3滴加完后,将水浴稳定设定在38℃,缓慢升温,到达38℃后加入2ml,3mm的nabh4水溶液,搅拌20min,即可得到球形银纳米粒子溶液。

2、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溶液的制备方法

步骤1、分别配0.01mol/lagno3水溶液,0.03mol/l柠檬酸钠水溶液,0.1mol/lnabh4水溶液,其中溶解nabh4的超纯水是提前放在冰箱冷冻10min,agno3水溶液避光保存。

步骤2、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49.5ml超纯水,在不断搅拌下依次加入0.5mlagno3溶液,3ml柠檬酸钠溶液,以及120μl的30%双氧水,之后迅速加入250μl新制的nabh4冰水溶液,避光条件下保持室温继续搅拌,在数分钟内溶液由淡黄变为黄色,之后迅速变为蓝色,整个变色过程持续约3min。

步骤3、将上一步得到的蓝色溶液进行离心分离(9000rpm,15min),去除上层清液,将沉积液用超纯水洗涤两次,再分散,即可得到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溶液。

3、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别表征球形和三角形的银纳米粒子。发现球形银纳米粒子只在395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表明球形银纳米粒子是各向同性的。然而,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上出现三组峰,分别是710nm宽峰对应于面内偶极等离子体共振,332nm尖峰对应于面外四极共振峰,478nm处肩膀峰对应于面内四极共振峰和面外偶极共振,这说明三角形银纳米粒子具有三种共振模式。两种形貌的银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见图3。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得到球形银纳米粒子和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微观形貌,会看到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尺寸在15nm左右,而三角形银纳米粒子尺寸较大,边长约200nm。tem图见图4。

实施例3

本发明涉及的银纳米粒子有两种形貌特征,分别是球形和三角形银纳米颗粒,其中球形银纳米粒子是各向同性,仅有一个等离子体共振模式,而当银纳米颗粒为三角形时,即各向异性时,就会出现多级共振模式,有多个消光谱带出现。

取上述实施例2刚合成的球形和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溶液10ml,置于25ml圆底烧瓶中,磁子搅拌。分别缓慢滴加3*10-4m的l-/d-cys水溶液,恒温水浴25℃过夜。反应完,用离心机(9000rpm,15min)离去未接上银纳米粒子的半胱氨酸,沉积的半胱氨酸手性修饰的纳米粒子用超纯水再分散。即可得到球形银纳米粒子选自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d-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l-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和d-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随后,用圆二色谱仪表征手性修饰后的银纳米粒子聚集体手性信号。g因子汇总图见图5。

实施例4

苯甲醛双炔bsda分子膜的制备采用旋涂制膜的方法,所用的基板是亲水化处理后的石英片。具体步骤是在黑暗环境下,称取一定量的苯甲醛双炔bsda单体溶解在环戊酮溶剂中,取200μl溶解液,通过台式匀胶机旋涂到亲水处理的石英片上,转速为低速:100rpm,15s,高速:300rpm,10s。得到的苯甲醛双炔bsda分子膜170±5nm与石英基片总厚度在2mm以内,膜低温下保存,待用。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制备的苯甲醛双炔bsda分子膜上滴加球形银纳米粒子水溶液,分别滴加浓度相同的、1×10-3mol/l的(1)l-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l-cys@agnps),(2)d-半胱氨酸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d-cys@agnps),等溶液挥发干后重复滴加三次,直到全部挥发干。然后用313nm的圆偏振光照射混有银纳米粒子的分子膜,激发纳米粒子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圆偏振光对映选择性效果。分别用l-圆偏振光(l-cpl)和r-圆偏振光(r-cpl)照射10min,发现分子膜由白色转变成蓝色。最后,用圆二色谱仪表征产生的手性g因子大小。g因子汇总图见图6,图6中,六条曲线自上至下依次为:

经过l-圆偏振光照射后的混有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的手性g因子曲线(l-cys@agnps+lcpl);

经过l-圆偏振光照射后的混有d-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的手性g因子曲线(d-cys@agnps+lcpl);

l-圆偏振光的手性g因子曲线(lcpl);

r-圆偏振光的手性g因子曲线(rcpl);

经过r-圆偏振光照射后的混有l-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的手性g因子曲线(l-cys@agnps+rcpl);

经过r-圆偏振光照射后的混有d-cys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的手性g因子曲线(d-cys@agnps+rcpl)。

实施例6

在实施例4制备的苯甲醛双炔bsda分子膜上滴加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水溶液,分别滴加相同浓度的、1×10-3mol/l的(1)l-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l-cys@agtnps),(2)d-半胱氨酸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d-cys@agtnps),等水溶液挥发干后重复滴加三次,直到全部挥发干。然后用313nm的圆偏振光照射混有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分子膜,激发纳米粒子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圆偏振光对映选择性效果。分别用l-圆偏振光(l-cpl)和r-圆偏振光(r-cpl)照射10min,发现分子膜由白色转变成蓝色。最后,用圆二色谱仪测试产生的手性g因子大小。g因子汇总图见图7,图7中,六条曲线自上至下依次为:

经过l-圆偏振光照射后的混有l-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的手性g因子曲线(l-cys@agtnps+lcpl);

经过l-圆偏振光照射后的混有d-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的手性g因子曲线(d-cys@agtnps+lcpl);

l-圆偏振光的手性g因子曲线(lcpl);

r-圆偏振光的手性g因子曲线(rcpl);

经过r-圆偏振光照射后的混有l-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的手性g因子曲线(l-cys@agtnps+rcpl);

经过r-圆偏振光照射后的混有d-cys修饰的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的复有聚合单体分子薄膜的基板的手性g因子曲线(d-cys@agtnps+rcpl)。

实施例7

将实施例5制备的蓝色苯甲醛双炔bsda分子膜置于70℃气氛中保持20min,会发现膜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红色,即发生聚二乙炔经典的红蓝相转变。分别测蓝相和红相聚二乙炔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和圆二色性,发现红相聚二乙炔紫外吸收蓝移,手性g因子信号稳定保留。见图8,图8中i为蓝色的聚二乙炔分子膜的手性g因子信号;ii为经过加热后,红色的的聚二乙炔分子膜的手性g因子信号。

实施例8

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pcda)在阿拉丁化学试剂公司直接购买。1mmol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溶解在25ml的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使其溶解,用滤膜过滤除去少量聚合的pda,将滤液置于50ml干净无水样品瓶中,即可得到备用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溶液。

实施例9

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分子膜的制备采用旋涂制膜的方法,所用的基板是亲水化处理后的石英片。具体步骤是在黑暗环境下,称取一定量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单体溶解在环戊酮溶剂中,取200μl溶解液,通过台式匀胶机旋涂到亲水处理的石英片上,转速为低速:100rpm,15s,高速:300rpm,10s。得到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分子膜160±5nm与石英基片总厚度在2mm以内,膜低温下保存,待用。

实施例10

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仅是将分子膜替换为实施例9制备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分子膜。最后,用圆二色谱仪表征产生的手性g因子大小。结果与图6类似。

实施例11

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仅是将分子膜替换为实施例9制备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分子膜。最后,用圆二色谱仪表征产生的手性g因子大小。结果与图7类似。

实施例12

将实施例11制备的蓝色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分子膜置于70℃气氛中保持20min,会发现膜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红色,即发生聚二乙炔经典的红蓝相转变。分别测蓝相和红相聚二乙炔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和圆二色性,发现红相聚二乙炔紫外吸收蓝移,手性g因子信号稳定保留。结果与图8类似。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