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伴热电缆导热绝缘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3295发布日期:2018-12-01 00:3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热绝缘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伴热电缆导热绝缘材料。



背景技术:

伴热电缆具有可调节的恒定功率,在功率恒定的情况下,伴热电缆合金发热丝的发热量恒定,但是不同位置处的外部环境以及伴热电缆的散热速率并不完全一致,这就导致了伴热电缆在不同位置处会具有不同的伴热温度,当温度相差较大的时候,温度较低的位置可能难以满足伴热温度的要求,而温度较高的位置伴热温度已经超出了要求的上限。

为了提高伴热电缆在长度方向上伴热温度的一致性,使伴热电缆各位置处的温度尽可能趋于一致,可以在伴热电缆内铺设导热性能优良的高分子或者合金纤维材料,但是铺设高分子或者合金纤维材料的工艺较为繁琐;由于常规的导热绝缘材料在柔韧性方面较差,因此只能制成纤维材料,才能满足伴热电缆整体弯曲性能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以直接用于挤包绝缘层的柔韧性好的导热绝缘材料,从而可以采用常规的伴热电缆生产工艺生产含有导热绝缘材料的伴热电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伴热电缆导热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直接用于挤包绝缘层,从而可以采用常规的伴热电缆生产工艺生产含有导热绝缘材料的伴热电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伴热电缆导热绝缘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00份,

氮化铝350~400份,

硅烷偶联剂20~22份,

4,4'-硫代双(6-特丁基间甲酚)8~10份,

二碱式亚磷酸铅5~6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00份,

氮化铝380份,

硅烷偶联剂22份,

4,4'-硫代双(6-特丁基间甲酚)10份,

二碱式亚磷酸铅6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氮化铝为粒径1.0~10微米的粉末。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伴热电缆导热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在-25℃情况下弯曲不开裂;其绝缘导热性能为:承受3.5kv/1min无击穿,-25℃~110℃的介电常数为0.9~2.2,其在长度方向上的导热率为144~203w/m·k;其抗拉强度为:12.5~22mpa;可以直接用于挤包绝缘层,从而可以采用常规的伴热电缆生产工艺生产含有导热绝缘材料的伴热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具体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伴热电缆导热绝缘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00份,氮化铝380份,硅烷偶联剂22份,4,4'-硫代双(6-特丁基间甲酚)10份,二碱式亚磷酸铅6份。所述氮化铝为粒径1.0~10微米的粉末。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母料和氮化铝粉末置于烘箱中,以不高于80℃的温度烘干至恒重。

步骤二、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母料投入到密炼机内,以230~240℃的温度密炼20~30分钟;然后投入硅烷偶联剂和氮化铝粉末,以200~210℃的温度继续密炼30~40分钟;最后投入4,4'-硫代双(6-特丁基间甲酚)和二碱式亚磷酸铅,以220~230℃的温度再密炼10~20分钟,制得导热绝缘复合物母料。

步骤三、将导热绝缘复合物母料投入到螺杆挤塑机中,挤出成型为绝缘导热护套,绝缘导热护套的厚度为1.0~5.0毫米;螺杆挤塑机的机头温度为155~165℃。

依据gb/t2951.14-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进行测试,制得的绝缘导热护套的低温弯曲性能为:在-25℃情况下弯曲不开裂。

依据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进行测试,制得的绝缘导热护套的抗拉强度达到18mpa,高于12.5mpa国家标准要求。

制得的绝缘导热护套的绝缘导热性能为:承受3.5kv/1min无击穿,-25℃~110℃的介电常数为0.9~1.8,其在长度方向上的导热率为192w/m·k。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伴热电缆导热绝缘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00份,氮化铝350份,硅烷偶联剂20份,4,4'-硫代双(6-特丁基间甲酚)8份,二碱式亚磷酸铅5份。所述氮化铝为粒径1.0~10微米的粉末。

制备方法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

依据gb/t2951.14-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进行测试,制得的绝缘导热护套的低温弯曲性能为:在-25℃情况下弯曲不开裂。

依据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进行测试,制得的绝缘导热护套的抗拉强度达到22mpa,高于12.5mpa国家标准要求。

制得的绝缘导热护套的绝缘导热性能为:承受3.5kv/1min无击穿,-25℃~110℃的介电常数为0.9~1.6,其在长度方向上的导热率为144w/m·k。

具体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伴热电缆导热绝缘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00份,氮化铝400份,硅烷偶联剂21份,4,4'-硫代双(6-特丁基间甲酚)9份,二碱式亚磷酸铅5.5份。所述氮化铝为粒径1.0~10微米的粉末。

制备方法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

依据gb/t2951.14-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进行测试,制得的绝缘导热护套的低温弯曲性能为:在-25℃情况下弯曲不开裂。

依据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进行测试,制得的绝缘导热护套的抗拉强度达到12.5mpa,符合12.5mpa国家标准要求。

制得的绝缘导热护套的绝缘导热性能为:承受3.5kv/1min无击穿,-25℃~110℃的介电常数为1.7~2.2,其在长度方向上的导热率为203w/m·k。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伴热电缆导热绝缘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00份,氮化铝350~400份,硅烷偶联剂20~22份,4,4'‑硫代双(6‑特丁基间甲酚)8~10份,二碱式亚磷酸铅5~6份。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伴热电缆导热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在‑25℃情况下弯曲不开裂;其绝缘导热性能为:承受3.5 KV/1 min无击穿,‑25℃~110℃的介电常数为0.9~2.2,其在长度方向上的导热率为144~203 W/m·K;其抗拉强度为:12.5~22 MPa;可以直接用于挤包绝缘层,从而可以采用常规的伴热电缆生产工艺生产含有导热绝缘材料的伴热电缆。

技术研发人员:鲁旭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市旭辉电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06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