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油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9147发布日期:2018-12-14 22:0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大豆油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大豆油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大豆油又称黄豆油,由大豆经压榨或浸出制得,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也是我国国民特别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用油。大豆油脂肪酸组成优良,含有油酸17.7-28.0%,亚油酸49.8-59.0%,亚麻酸5.0-11.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并且还富含多种微量营养成分,大豆毛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90-296mg/100g,植物甾醇含量为0.15-0.38%,其可以起到促进生长发育,维护生理代谢,降低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等作用。因此,大豆油是营养价值极高、极具食用价值的油脂。对于大豆油加工,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是通用精炼技术,其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过度加工问题,使得大豆油精炼原辅料用量增多,油脂炼耗、能耗加大,加工废水、废渣的排放超标,使环境受到破坏,并且还使大豆油中原有的微量营养物质被过度加工而除去,造成了大豆油营养品质的下降,同时,过度加工也使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的油脂伴随物含量上升,降低了油脂食用安全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杂质少、提取效率高、提取工艺简单高效的大豆油的加工工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豆油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压榨:将大豆用清水洗净后,压榨出大豆粗油;(2)预处理:将压榨后的大豆饼于真空低温冷风干燥机中,30-32℃干燥至含水量为25-27%,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3)萃取分离:将大豆饼微粉送入萃取釜中,用经过加压的的超临界流体co2进入萃取釜混合进行萃取2-6h,萃取完毕后进入分离釜ⅰ、ⅱ内进行分离,得到大豆粗油;(4)脱磷处理:合并步骤1和步骤3中的大豆粗油,并加入大豆粗油质量0.1-0.5%的稳定剂,35℃搅拌20-30min,再用脱胶剂乙酸酐脱除其中的磷脂,脱胶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0.5%;(5)脱色处理:向脱磷后的大豆粗油中加入脱色剂,35℃搅拌20-30min,除去大豆粗油中的色素,脱色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1-0.5%;(6)脱酸处理:将脱色后的大豆粗油再进行碱法脱酸,除去游离脂肪酸,从而制得本发明的大豆油成品。所述萃取釜的压力为10-45mpa,温度为25-50℃,co2流量10-45kg/h.kg;分离釜ⅰ的工作压力为10-25mpa,温度23-56℃;分离釜ⅱ的工作压力为5.5-12.5mpa,温度为23-52℃;分离出的溶剂co2再经降温和压缩后,回萃取釜中循环使用。所述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4a分子筛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20-40min,然后加水杨酸和引发剂,回流搅拌1-2h,降温至50-60℃加入钛酸酯偶联剂,保温搅拌20-30min,过滤,所得沉淀送入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到稳定剂。所述4a分子筛、水杨酸、引发剂、钛酸酯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15:20-30:1-3:1-2。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或过氧化二酰。所述脱色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食品硅胶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20-30min,然后加入乳酸和钛酸四乙酯,回流搅拌10-20min,接着加入木质素,回流搅拌1-2h,趁热过滤,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去杂质,送入100-110℃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即得到脱色剂。所述食品硅胶、乳酸、钛酸四乙酯、木质素的质量比为10-20:20-30:1-5:20-30。所述木质素的为对羟基苯基木质素,分子量为10000-100000。本发明所涉及的反应原理如下:(1)水杨酸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会发生分子间的酯化反应,形成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同时化合物中的羟基会发生氢键作用,使得化合物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紧密;在钛酸酯偶联剂协助下,生成高分子化合物会吸附在4a分子筛中,利用分子筛的载体作用,从而保护大豆油中营养物质不受外界高温、氧气、有机溶剂的破坏;(2)木质素和乳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脱色剂,对大豆油中的色素、无机物等杂质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可以提高油脂的纯度;食品硅胶具有很多微孔和很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将生成的脱色剂吸附在微孔中,通过食品硅胶的载体作用,增强了脱色剂的脱色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水杨酸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会发生分子间的酯化反应,形成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保护大豆油中营养物质不受外界高温、氧气、有机溶剂的破坏,提高出油率;(2)木质素和乳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脱色剂,通过食品硅胶的载体作用,能将大豆油中的色素、无机物等杂质进行吸收,提高大豆油的纯度;(3)本发明采用超临界萃取工艺对压榨后的大豆饼进行提取,避免了高温、有机溶剂对大豆油的破坏,提高了大豆油的提取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工艺简单、环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1)压榨:将20kg黄豆用清水洗净后,压榨出大豆粗油;(2)预处理:将压榨后的大豆饼于真空低温冷风干燥机中,30-32℃干燥至含水量为25-27%,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3)萃取分离:将大豆饼微粉送入萃取釜中,用经过加压的的超临界流体co2进入萃取釜混合进行萃取2h,萃取釜的压力为30mpa,温度为30℃,co2流量15kg/h.kg,萃取完毕后进入分离釜ⅰ、ⅱ内进行分离,分离釜ⅰ的工作压力为15mpa,温度26℃;分离釜ⅱ的工作压力为6mpa,温度为23℃,得到大豆粗油;(4)脱磷处理:合并步骤1和步骤3中的大豆粗油,并加入大豆粗油质量0.1%的稳定剂,35℃搅拌20min,再用脱胶剂乙酸酐脱除其中的磷脂,脱胶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5)脱色处理:向脱磷后的大豆粗油中加入脱色剂,35℃搅拌20min,除去大豆粗油中的色素,脱色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6)脱酸处理:将脱色后的大豆粗油再进行碱法脱酸,除去游离脂肪酸,从而制得本发明的大豆油成品。稳定剂的制备:将12g4a分子筛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20min,然后加20g水杨酸和1g过氧化二酰,回流搅拌1h,降温至50℃加入1g钛酸酯偶联剂,保温搅拌20min,过滤,所得沉淀送入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到稳定剂。脱色剂的制备:将15g食品硅胶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20min,然后加入25g乳酸和2g钛酸四乙酯,回流搅拌10min,接着加入28g木质素,回流搅拌1h,趁热过滤,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去杂质,送入100-110℃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即得到脱色剂。实施例2(1)压榨:将20kg黄豆用清水洗净后,压榨出大豆粗油;(2)预处理:将压榨后的大豆饼于真空低温冷风干燥机中,30-32℃干燥至含水量为25-27%,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3)萃取分离:将大豆饼微粉送入萃取釜中,用经过加压的超临界流体co2进入萃取釜混合进行萃取2h,萃取釜的压力为30mpa,温度为30℃,co2流量20kg/h.kg,萃取完毕后进入分离釜ⅰ、ⅱ内进行分离,分离釜ⅰ的工作压力为20mpa,温度30℃;分离釜ⅱ的工作压力为10mpa,温度为25℃,得到大豆粗油;(4)脱磷处理:合并步骤1和步骤3中的大豆粗油,并加入大豆粗油质量0.1%的稳定剂,35℃搅拌20min,再用脱胶剂乙酸酐脱除其中的磷脂,脱胶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5)脱色处理:向脱磷后的大豆粗油中加入脱色剂,35℃搅拌20min,除去大豆粗油中的色素,脱色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6)脱酸处理:将脱色后的大豆粗油再进行碱法脱酸,除去游离脂肪酸,从而制得本发明的大豆油成品。稳定剂的制备:将12g4a分子筛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20min,然后加20g水杨酸和1g过氧化二酰,回流搅拌1h,降温至50℃加入1g钛酸酯偶联剂,保温搅拌20min,过滤,所得沉淀送入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到稳定剂。脱色剂的制备:将15g食品硅胶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20min,然后加入25g乳酸和2g钛酸四乙酯,回流搅拌10min,接着加入28g木质素,回流搅拌1h,趁热过滤,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去杂质,送入100-110℃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即得到脱色剂。对照例1(1)压榨:将20kg黄豆用清水洗净后,压榨出大豆粗油;(2)预处理:将压榨后的大豆饼于真空低温冷风干燥机中,30-32℃干燥至含水量为25-27%,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3)萃取分离:将大豆饼微粉送入萃取釜中,用经过加压的的超临界流体co2进入萃取釜混合进行萃取2h,萃取釜的压力为30mpa,温度为30℃,co2流量15kg/h.kg,萃取完毕后进入分离釜ⅰ、ⅱ内进行分离,分离釜ⅰ的工作压力为15mpa,温度26℃;分离釜ⅱ的工作压力为6mpa,温度为23℃,得到大豆粗油;(4)脱磷处理:合并步骤1和步骤3中的大豆粗油,并加入大豆粗油质量0.1%的稳定剂,35℃搅拌20min,再用脱胶剂乙酸酐脱除其中的磷脂,脱胶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5)脱色处理:向脱磷后的大豆粗油中加入脱色剂,35℃搅拌20min,除去大豆粗油中的色素,脱色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6)脱酸处理:将脱色后的大豆粗油再进行碱法脱酸,除去游离脂肪酸,从而制得本发明的大豆油成品。稳定剂的制备:将12g4a分子筛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20min,然后加20g水杨酸和1g过氧化二酰,回流搅拌1h,降温至50℃,保温搅拌20min,过滤,所得沉淀送入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到稳定剂。脱色剂的制备:将15g食品硅胶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20min,然后加入25g乳酸和2g钛酸四乙酯,回流搅拌10min,接着加入28g木质素,回流搅拌1h,趁热过滤,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去杂质,送入100-110℃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即得到脱色剂。对照例2(1)压榨:将20kg黄豆用清水洗净后,压榨出大豆粗油;(2)预处理:将压榨后的大豆饼于真空低温冷风干燥机中,30-32℃干燥至含水量为25-27%,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3)萃取分离:将大豆饼微粉送入萃取釜中,用经过加压的的超临界流体co2进入萃取釜混合进行萃取2h,萃取釜的压力为30mpa,温度为30℃,co2流量15kg/h.kg,萃取完毕后进入分离釜ⅰ、ⅱ内进行分离,分离釜ⅰ的工作压力为15mpa,温度26℃;分离釜ⅱ的工作压力为6mpa,温度为23℃,得到大豆粗油;(4)脱磷处理:合并步骤1和步骤3中的大豆粗油,并加入大豆粗油质量0.1%的稳定剂,35℃搅拌20min,再用脱胶剂乙酸酐脱除其中的磷脂,脱胶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5)脱色处理:向脱磷后的大豆粗油中加入脱色剂,35℃搅拌20min,除去大豆粗油中的色素,脱色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6)脱酸处理:将脱色后的大豆粗油再进行碱法脱酸,除去游离脂肪酸,从而制得本发明的大豆油成品。稳定剂的制备:4a分子筛。脱色剂的制备:将15g食品硅胶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20min,然后加入25g乳酸和2g钛酸四乙酯,回流搅拌10min,接着加入28g木质素,回流搅拌1h,趁热过滤,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去杂质,送入100-110℃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即得到脱色剂。对照例3(1)压榨:将20kg黄豆用清水洗净后,压榨出大豆粗油;(2)预处理:将压榨后的大豆饼于真空低温冷风干燥机中,30-32℃干燥至含水量为25-27%,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3)萃取分离:将大豆饼微粉送入萃取釜中,用经过加压的的超临界流体co2进入萃取釜混合进行萃取2h,萃取釜的压力为30mpa,温度为30℃,co2流量15kg/h.kg,萃取完毕后进入分离釜ⅰ、ⅱ内进行分离,分离釜ⅰ的工作压力为15mpa,温度26℃;分离釜ⅱ的工作压力为6mpa,温度为23℃,得到大豆粗油;(4)脱磷处理:合并步骤1和步骤3中的大豆粗油,并加入大豆粗油质量0.1%的稳定剂,35℃搅拌20min,再用脱胶剂乙酸酐脱除其中的磷脂,脱胶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5)脱色处理:向脱磷后的大豆粗油中加入脱色剂,35℃搅拌20min,除去大豆粗油中的色素,脱色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6)脱酸处理:将脱色后的大豆粗油再进行碱法脱酸,除去游离脂肪酸,从而制得本发明的大豆油成品。稳定剂的制备:将12g4a分子筛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20min,然后加20g水杨酸和1g过氧化二酰,回流搅拌1h,降温至50℃加入1g钛酸酯偶联剂,保温搅拌20min,过滤,所得沉淀送入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到稳定剂。脱色剂:食品硅胶。对照例4(1)压榨:将20kg黄豆用清水洗净后,压榨出大豆粗油;(2)预处理:将压榨后的大豆饼于真空低温冷风干燥机中,30-32℃干燥至含水量为25-27%,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3)萃取分离:将大豆饼微粉送入萃取釜中,用经过加压的的超临界流体co2进入萃取釜混合进行萃取2h,萃取釜的压力为30mpa,温度为30℃,co2流量15kg/h.kg,萃取完毕后进入分离釜ⅰ、ⅱ内进行分离,分离釜ⅰ的工作压力为15mpa,温度26℃;分离釜ⅱ的工作压力为6mpa,温度为23℃,得到大豆粗油;(4)脱磷处理:合并步骤1和步骤3中的大豆粗油,并加入大豆粗油质量0.1%的稳定剂,35℃搅拌20min,再用脱胶剂乙酸酐脱除其中的磷脂,脱胶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5)脱色处理:向脱磷后的大豆粗油中加入脱色剂,35℃搅拌20min,除去大豆粗油中的色素,脱色剂的加入量为粗油质量的0.2%;(6)脱酸处理:将脱色后的大豆粗油再进行碱法脱酸,除去游离脂肪酸,从而制得本发明的大豆油成品。稳定剂的制备:将12g4a分子筛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20min,然后加20g水杨酸和1g过氧化二酰,回流搅拌1h,降温至50℃加入1g钛酸酯偶联剂,保温搅拌20min,过滤,所得沉淀送入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经固体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到稳定剂。脱色剂的制备:活性炭。实施例3以实施例1为基础,设置不添钛酸酯偶联剂的对照例1、以4a分子筛为稳定剂的对照例2、以食品硅胶为脱色剂的对照例3、以活性炭为脱色剂的对照例4。利用实施例1-2、对照例1-4进行大豆油的提取,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检测方法参考:gb/t15689-2008、gb/t21121-2007。表1大豆油中各组分数据检测项目提取率(%)过氧化值(mol/g)酸值(koh)(mg/g)实施例181%0.70.06实施例280%0.80.07对照例168%1.10.13对照例254%1.40.16对照例346%1.60.17对照例465%1.30.12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种指标,是1千克样品中的活性氧含量,以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表示。用于说明样品是否因已被氧化而变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