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甲酸-2-氰基-2-苯基甲酯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86449发布日期:2019-04-03 03:3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苯甲酸-2-氰基-2-苯基甲酯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甲酸-2-氰基-2-苯基甲酯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是合成的扁桃腈重要中间体,通过改进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的合成方法,进而提高合成扁桃腈的效率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目前合成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路线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苯甲醛和苯甲酰腈为原料,经过加成,催化反应得到该中间体。该路线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起始原料便宜,大大降低了合成成本,但反应步骤较长,总收率不高;第二类合成路线为以苯甲酰氯和为原料,通过氰化反应得到产物,但是该反应总体上说收率不高,限制了大规模生产。所以寻找反应路线短,且产物转化率高的合成过程,更加适合以后大规模工业生产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改进其中间体氰化反应的合成方法。合成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以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为原料,在氰化试剂条件下合成苯甲酸-2-氰基-2-苯基甲酯,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产率。

一种苯甲酸-2-氰基-2-苯基甲酯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溶有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的离子液体中加入氰化试剂,然后于100-160℃温度下反应5-24h,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即可得到苯甲酸-2-氰基-2-苯基甲酯;

其中,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离子液体和氰化试剂的摩尔比为1:10:1-1.2。

所述离子液体为n-甲基咪唑、n-乙基咪唑、n-丙基咪唑和n-丁基咪唑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氰化试剂为亚铁氰化钾、氰化亚铜和氰化锌中的任意一种。

反应过程中还添加有催化剂,催化剂为碘化亚铜、氯化亚铜和溴化亚铜中的任意一种。

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氰化试剂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05:0.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以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为起始原料一步合成产物,操作步骤大为缩短,且大幅度提高产率。本发明所需试剂及仪器设备价廉易得,制备成本较低,在具体的工业化实施中更具有可行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苯甲酸2-氰基-2-苯基甲酯的氢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发明的优选实例进行详细描述。所举实例是为了更好地对发明内容进行,并不是发明内容仅限于实例。根据发明内容对实施方案的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发明范畴。

<实施例1>

在250ml的小烧瓶中加入2.9克(10mmol)的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4.24克(10mmol)的亚铁氰化钾,10%的四丁基溴化胺,100ml的n-甲基咪唑,10%的碘化亚铜,升温至140度,反应16小时,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后,降温至80度,加入100ml的乙酸乙酯,回流1小时,停止加热,过滤,分别用100ml的水洗涤3次,干燥,得2.2克白色的固体,产率92.8%。

1hnmr(dmso-d6,400mhz,ppm):7.0(s,1h),7.6(m,5h),7.7(m,3h),6.9(s,1h),

<实施例2>

在500ml的小烧瓶中加入29克(100mmol)的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42.4克(100mmol)的亚铁氰化钾,10%的四丁基溴化胺,200ml的n-丁基咪唑,10%的碘化亚铜,升温至100度,反应24小时,tlc检测,降温至80度,加入150ml的乙酸乙酯,回流1小时,停止加热,过滤,分别用200ml的水洗涤3次,干燥,得18克白色的固体,产率76%。

<实施例3>

在500ml的烧瓶中加入29克(100mmol)的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35.6克(400mmol)的氰化亚铜,10%的四丁基溴化胺,200ml的n-乙基咪唑,10%的碘化亚铜,升温至140度,反应16小时,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后,降温至80度,加入150ml的乙酸乙酯,回流1小时,停止加热,过滤,分别用200ml的水洗涤3次,干燥,柱层析,得16克白色的固体,产率67%。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甲酸‑2‑氰基‑2‑苯基甲酯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溶有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的离子液体中加入氰化试剂,然后于100‑160℃温度下反应5‑24h,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即可得到苯甲酸‑2‑氰基‑2‑苯基甲酯;其中,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离子液体和氰化试剂的摩尔比为1:10:1‑1.2。本发明以苯甲酸‑2‑溴‑2‑苯基甲酯为起始原料一步合成产物,操作步骤大为缩短,且大幅度提高产率。本发明所需试剂及仪器设备价廉易得,制备成本较低,在具体的工业化实施中更具有可行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学荣;杨成雄;赵宙兴;白军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荆楚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8.12.21
技术公布日:2019.04.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