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孢西丁钠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81484发布日期:2019-04-20 06:2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头孢西丁钠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头孢西丁(cefoxitin),化学名为(6r,7s)-3-氨基甲酰基氧甲基-7-甲氧基-8-氧代-7-[2-(2-噻吩基)乙酰氨基]-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是由美国merck公司研制的半合成头霉素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式(i)如下:

目前文献报道头孢西丁的合成方法,以合成起始原料分,主要是以7-aca或羧基保护的7-aca为起始原料,此工艺路线反应步骤长,需要用比较昂贵难得的催化剂,副反应多,收率低,成本高,不适宜工业化生产;以头霉素c为起始原料,此工艺路线原料较难得,反应路线较长、纯化过程需要用硅胶柱或分子筛等,工序复杂,收率低、成本高,不适宜工业化生产。

以头孢噻吩为起始原料,此路线反应选择性较高,原料易得,没有特殊反应设备,收率质量都有一定提高,但头孢西丁酸的合成技术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工艺简单,低成本,高质量,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技术。特别地,在该合成路线中,由于反应过程和后处理过程的不易控制,极易产生如下几类副产物:

1、水解产生的去甲酰胺基头孢西丁酸(ep杂质a)

2、副反应的7-a-甲氧基头孢噻吩酸(杂质b)

3、头孢噻吩内酯(杂质c)和头孢西丁内酯(杂质d)

杂质c(r=h,m=336,头孢噻吩内酯)和杂质d

(r=och3,m=366,头孢西丁内酯)的化学结构

4、去甲氧基头孢西丁酸(杂质e)

而由于上述几种合成或后处理副产物的存在,导致合成的头孢西丁含杂质量过高,进而导致产率降低或品质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以头孢噻吩为原料,通过甲氧基化、去乙酰化、氨甲氧酰化三步反应合成头孢西丁钠。在合成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的过程中,通过反应在头孢噻吩主核的7-位生成甲氧基,其次,在合成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的的过程中,中间体头孢烷酸环己胺盐水解生成去甲酰胺基头孢西丁,这样产品中会含有去甲酰胺基头孢西丁、7-a-甲氧基头孢噻吩酸、去甲氧基头孢西丁酸、头孢噻吩内酯和头孢西丁内酯等几种主要杂质,本发明需要通过反应过程中,采用独特的控制手段,控制副反应及水解、降解杂质的生成,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头孢西丁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头孢噻吩酸为原料,依次合成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和头孢西丁酸后,获得目标产物;

其中,经头孢噻吩酸与特丁基次氯酸反应获得的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在反应结束后,通过如下后处理的工序实现纯化:

步骤一、于反应温度下,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碱剂搅拌5-20分钟;

步骤二、加入酸剂,升温20-40℃;

步骤三、加入氯化钠水溶液,搅拌均匀;

步骤四、升温至0℃以上,调节ph为1-2.5;

步骤五、收集有机相,调节ph为7-8后,经至少一次的萃取、重结晶后获得目标产物。

上述碱剂选自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含硫盐类。如:亚硫酸钠、偏重亚硫酸钠、硫酸钠、偏重硫酸钠、硫酸氢钠等等类似物。

上述酸剂选自乙酸,甲酸,丙酸等有机酸类。

上述重结晶的溶剂选自醚类、酮类、酯类、醇类、卤代烷烃、烷烃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头孢西丁钠的合成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头孢噻吩酸与碱剂的质量比为3-8:1;

上述碱剂与酸剂的质量比为1:1-10。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头孢西丁钠的合成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的粗产物的制备方法为:

在-90℃以下的温度下,于头孢噻吩酸溶液中加入有机碱溶液后,保持该温度继续滴加特丁基次氯酸,反应30-60分钟;

其中,上述头孢噻吩酸、有机碱和特丁基次氯酸的质量比例为1:0.5-1:0.1-0.5;

上述头孢噻吩酸溶液指头孢噻吩酸溶解或混合于有机溶剂中;

上述有机碱溶液指有机碱溶解或混合于有机溶剂中;

上述有机溶剂选自卤代烃、醇类、醚类中的两种或以上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头孢西丁钠的合成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在-20℃以下的温度下,于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溶液中加入无机碱溶液后,保持该温度反应0.5-2小时,加入酸剂升温至-10至5℃后,调节ph为5-7后,加入碱剂,保持-10至5℃的温度下反应10-30分钟,经过滤和洗涤后,浓缩混合物的体积至1/5-1/2;

该无机碱选自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

该无机碱溶液指无机碱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后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65%的溶液。

该酸剂选自乙酸、甲酸、丙酸等有机酸。

上述碱剂选自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含硫盐类。如:亚硫酸钠、偏重亚硫酸钠、硫酸钠、偏重硫酸钠、硫酸氢钠等等类似物。

步骤二、在10-40℃的温度下,于步骤一浓缩后的溶液中滴加苄星二醋酸盐水溶液后保温反应60-120分钟;

步骤三、将步骤二的反应产物降温至0℃以下,保温1.5-3小时后,经过滤、洗涤和干燥获得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头孢西丁钠的合成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无机碱溶液和酸剂的体积比为4-8:1。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头孢西丁钠的合成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与苄星二醋酸盐的质量比为1-3:1;

上述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与碱剂的质量比为1:0.05-0.2。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头孢西丁钠的合成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头孢西丁酸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保持-50~-45℃的温度下,向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中,于30-120分钟内滴加氯磺酰异氰酸酯后,反应30-90分钟;

步骤二、将反应液倒入2-10倍体积的水中,保温10~12℃,反应10-60分钟;

步骤三、升温10-20℃,加入极性溶剂(如: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酯类,或醇类,或酮类等),经过滤洗涤后,收集滤液和洗液;

步骤四、用氯化钠水溶液和/或无机碱溶液,经至少一次萃取工序,获取水层;

将水层的ph调节至5-5.5,添加碱剂和脱色剂脱色10-30分钟后,经过滤和水洗获取水层;

向水层中加入酯类溶剂,升温至30-40℃后,调节ph为1.9-2.1,保温30-90分钟;

降温至0℃以下,经至少一次过滤,洗涤获得目标产物。

上述碱剂一般选自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含硫盐类。如:亚硫酸钠、偏重亚硫酸钠、硫酸钠、偏重硫酸钠、硫酸氢钠等类似物。

脱色剂一般为活性炭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头孢西丁钠的合成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与氯磺酰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5-3:1;

上述碱剂的用量为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的0.01-0.1。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头孢西丁钠的合成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上述头孢西丁钠的制备方法为:

将头孢西丁酸溶液降温至-20℃,滴加到异辛酸钠溶液中,析出固体后,经抽滤、酮溶剂洗涤、干燥后,得到目标产物;

其中,上述头孢西丁酸和异辛酸钠的质量比为1-3:1。

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

本发明在每一步的反应或后处理过程中,采用酸/碱和温度的调控,实现了尽量避免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如:甲酰胺基头孢西丁、7-a-甲氧基头孢噻吩酸、去甲氧基头孢西丁酸、头孢噻吩内酯和头孢西丁内酯等几种主要杂质),以及通过该调控的方式实现了在后处理的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步骤即可实现杂质消除的结果。从而大大减少副反应和水解、降解反应的发生,降低产品杂质,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率,且产品质量稳定,工艺操作简单,更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涉及的头孢西丁通过如下步骤合成:

s1.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的合成:

室温下在烧瓶中,加入二氯甲烷260ml,甲醇20ml、四氢呋喃20ml,搅拌下加入25g头孢噻吩酸,用液氮冷却到-95℃,加入备好的甲醇钠溶液(80ml甲醇和40ml二氯甲烷,甲醇钠15g)。控温-86~-89℃,加完降温至-95℃滴加特丁基次氯酸8g,滴加结束降温至-90℃,反应45分钟。

反应结束后,加入偏重亚硫酸钠6g,搅拌10分钟。加入80%的醋酸18ml,升温至-65℃。加入10%的氯化钠水溶液300ml,加完后搅拌均匀,hplc测定头孢噻吩残留量≤5%。把溶液加热至0℃,加入20%盐酸,调ph=2.0,静置分层,收集有机相,加水180ml,加碳酸氢钠直至ph=7.2,静止分层,水相加乙酸乙酯45ml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6g,搅拌20min,过滤。滤液升温至20℃,滴加6.8g环己胺+9ml丙酮溶液,时间约45min,ph约7.5,温度控制在15~20℃,结晶4小时。降温至15℃左右,过滤,滤除固体,滤饼用60ml丙酮洗涤。在40℃下,真空干燥4h,得到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收率1.25。

s2.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的合成:

在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130ml,甲醇160ml,搅拌下降温至-25℃,加入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35g,缓慢滴加10%氢氧化钠溶液55ml,控制温度-25℃,加完搅拌反应60min,加入10ml80%的醋酸,升温至0℃,再滴加80%的醋酸控制ph=6.5左右。加入焦亚硫酸钠0.4g,活性炭3g,保持0℃搅拌20分钟,过滤,用50%的甲醇水溶液洗涤活性炭,合并滤洗液,35℃真空浓缩至190ml时,停止浓缩。温度30℃,加入40ml乙酸乙酯,缓慢滴加备好的苄星二醋酸盐水溶液(苄星二醋酸盐15g+去离子水140ml),加完,维持35℃下,保温搅拌90分钟。降温至0℃,保温搅拌2h,过滤,滤饼用50ml丙酮洗涤。在45℃下,真空干燥,得到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收率0.94。

s3.头孢西丁酸的合成:

在烧瓶中,加入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50g、四氢呋喃375ml,降温至-50℃,搅拌,在60min内加入27g氯磺酰异氰酸酯,滴加过程保持温度-50~-45℃,反应60min,原料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1.0%时,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105ml去离子水的烧瓶中,保温10~12℃,搅拌30min,用hplc检查水解终点,当中间体n-率磺酸衍生物<2.0%时,反应完全。

水解结束后升温至20~25℃,加入乙酸乙酯750ml,过滤生成的苄星盐酸盐,滤饼用50ml乙酸乙酯洗涤。把合并的母液和洗液中加入10%的氯化钠水溶液250mlⅹ3次,搅拌10min,静置分层,取有机层。乙酸乙酯层加入配制好的溶液(525ml去离子水、氯化钠37.5g和碳酸氢钠12.5g),搅拌10min,静置分层,乙酸乙酯层用75ml10%氯化钠水溶液萃取,合并水层。水层加入80%乙酸调ph=5.5,加入偏重亚硫酸钠1.5g和10g活性炭搅拌脱色20min,过滤,滤饼用150ml去离子水洗涤。合并水层,加入乙酸乙酯80ml,升温至34℃,用10%的盐酸调节ph值,ph值稳定在1.9~2.1,保温搅拌1小时,降温至0℃。搅拌30分钟,过滤,滤饼用100ml去离子水洗涤。在50℃下,真空干燥,得到头孢西丁酸,收率0.82。

s4.头孢西丁钠的制备:

头孢西丁酸50g,加丙酮300ml、甲醇90ml,溶解后加活性炭3.5g,脱色过滤,滤液降温至-20℃,滴加到备好的异辛酸钠溶液(100ml甲醇和400ml丙酮,异辛酸钠22g)中,析出固体。固体经抽滤、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头孢西丁钠,收率0.96。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涉及的头孢西丁通过如下步骤合成:

s1.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的合成:

室温下在烧瓶中,加入二氯甲烷260ml,甲醇20ml、四氢呋喃20ml,搅拌下加入25g头孢噻吩酸,用液氮冷却到-95℃,加入备好的甲醇钠溶液(80ml甲醇和40ml二氯甲烷,甲醇钠15g)。控温-86~-89℃,加完降温至-95℃滴加特丁基次氯酸15g,滴加结束降温至-90℃,反应60分钟。反应结束后,加入偏重亚硫酸钠8g,搅拌15分钟。加入80%的醋酸25ml,升温至-65℃。加入10%的氯化钠水溶液300ml,加完后搅拌均匀,hplc测定头孢噻吩残留量≤5%。

把溶液加热至0℃,加入20%盐酸,调ph=2.0左右,静置分层,收集有机相,加水180ml,加碳酸氢钠直至ph=7.2,静止分层,水相加乙酸乙酯50ml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8g,搅拌20min,过滤。滤液升温至20℃,滴加6.8g环己胺+9ml丙酮溶液,时间约45min,ph约7.5,温度控制在15~20℃,结晶4小时。降温至15℃左右,过滤,滤除固体,滤饼用60ml丙酮洗涤。在40℃下,真空干燥4h,得到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收率1.21。

s2.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的合成:

在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130ml,甲醇160ml,搅拌下降温至-25℃,加入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35g,缓慢滴加10%氢氧化钠溶液45ml,控制温度-25℃,加完搅拌反应60min,加入150ml80%的醋酸,升温至0℃,再滴加80%的醋酸控制ph=6.5左右。加入焦亚硫酸钠0.8g,活性炭2g,保持0℃搅拌30分钟,过滤,用甲醇洗涤活性炭,合并滤洗液,35℃真空浓缩至250ml时,停止浓缩。温度30℃,加入60ml乙酸乙酯,缓慢滴加备好的苄星二醋酸盐水溶液(苄星二醋酸盐12g+去离子水120ml),加完,维持25℃左右,保温搅拌120分钟。降温至0℃,保温搅拌1.6h,过滤,滤饼用50ml丙酮洗涤。在45℃下,真空干燥,得到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收率0.99。

s3.头孢西丁酸的合成:

在烧瓶中,加入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50g、四氢呋喃400ml,降温至-50℃,搅拌,在60min内加入35g氯磺酰异氰酸酯,滴加过程保持温度-50~-45℃,反应60min,原料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1.0%时,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105ml去离子水的烧瓶中,保温10~12℃,搅拌30min,用hplc检查水解终点,当中间体n-率磺酸衍生物<2.0%时,反应完全。水解结束后升温至20~25℃,加入乙酸乙酯750ml,过滤生成的苄星盐酸盐,滤饼用50ml乙酸乙酯洗涤。把合并的母液和洗液中加入10%的氯化钠水溶液250mlⅹ3次,搅拌10min,静置分层,取有机层。乙酸乙酯层加入配制好的溶液(550ml去离子水、氯化钠40g和碳酸氢钠15g),搅拌15min,静置分层,乙酸乙酯层用75ml10%氯化钠水溶液萃取,合并水层。水层加入80%乙酸调ph=5.5,加入偏重亚硫酸钠3g和15g活性炭搅拌脱色25min,过滤,滤饼用150ml去离子水洗涤。合并水层,加入乙酸乙酯80ml,升温至34℃,用10%的盐酸调节ph值,ph值稳定在1.9~2.1,保温搅拌1小时,降温至0℃。搅拌30分钟,过滤,滤饼用100ml去离子水洗涤。在50℃下,真空干燥,得到头孢西丁酸,收率0.94。

s4.头孢西丁钠的制备:

头孢西丁酸50g,加丙酮300ml、甲醇90ml,溶解后加活性炭3.5g,脱色过滤,滤液降温至-20℃,滴加到备好的异辛酸钠溶液(100ml甲醇和400ml丙酮,异辛酸钠25g)中,析出固体。固体经抽滤、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头孢西丁钠,收率0.92。

对比例:

在烧瓶中,加入60g头孢噻吩酸、四氢呋喃200ml,二氯甲烷500ml,搅拌10min,使头孢噻吩酸完全溶解。用液氮冷却到-85℃,分批加入50g固体甲醇钠。控温-80--85℃,反应1小时,滴加特丁基次氯酸50g,滴加结束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慢慢加入30ml浓盐酸,加入时放热升温到-60--65℃,搅拌10min,缓慢加入5%氯化钠水溶液200ml,升温到0℃,搅拌10min,静置分层,水层用50ml二氯甲烷萃取,合并二氯甲烷层。

二氯甲烷层加入10g无水硫酸钠,搅拌30min脱水,当水分小于0.5%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知道残留物120-150ml,温度控制在15-20℃,缓慢滴加20g环己胺,滴加40min,ph为6-7,降温至0℃左右,保温搅拌2h,过滤,滤除固体,滤饼用100ml丙酮洗涤,在50℃下,真空干燥3-4h,得到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收率1.05。

在烧瓶中,加入60g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500ml纯净水、100ml乙酸乙酯,升温至40℃,搅拌30min,使7-a-甲氧基头孢噻吩环己胺盐完全溶解,加入固定生物碱催化剂10g,滴加10%的氨水控制ph8-9,反应2h直至ph不变,反应结束后维持40℃下,分批加入30g苄星二醋酸盐,溶液变浑浊,有固体析出,降温至10-15℃,保温1.5h,降温至-5℃,搅拌2h。过滤,滤饼用100ml丙酮洗涤,在50℃下,真空3-4h,得到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收率0.75。

在烧瓶中,加入50g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500ml乙酸乙酯,降温至-40--45℃,搅拌30min,在50-60min内加入30g氯磺酰异氰酸酯,60min后用hplc检测反应终点,当7-a-甲氧基-3-去乙酰基头孢噻吩苄星盐<1.0%时,反应完全。

反应结束后,快速加入150ml纯净水,保温10-12℃搅拌60min,用hplc检测水解终点,水解完成后升温至20-25℃,过滤生成的并行盐酸盐,滤饼用30ml乙酸乙酯洗涤,把合并的母液和洗液中加入5%的氯化钠水溶液150ml,搅拌10min,静置分层,乙酸乙酯层加入3%的碳酸钠水溶液500ml,控制ph在6-7,搅拌10min,静置分层,乙酸乙酯层用50ml纯净水萃取,合并水层,水层中加入5g活性炭搅拌脱色20min,过滤,滤饼用水洗涤,合并母液和洗涤液后降温至10℃,用10%的盐酸调节ph为1.9-2.1,搅拌2h,过滤滤除固体,滤饼用水洗涤,在50℃下,真空干燥3-4h,得到头孢西丁酸,收率为0.55。

头孢西丁酸50g,加丙酮250ml,溶解后加活性炭5g,脱色过滤,滤液降温至-20℃,滴加到备好的异辛酸钠溶液100ml中,析出固体。固体经抽滤、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头孢西丁钠,收率0.7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