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素拼接2-氨基3-氰基吡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85855发布日期:2020-06-20 18: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白杨素拼接2-氨基3-氰基吡喃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如通式(ⅰ)所示的结构:

式中,r1为h或甲氧基;r2为硝基、甲氧基、叔丁基、甲基、氟、氯、溴或氢;r3为甲氧基或氢。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杨素拼接2-氨基3-氰基吡喃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机溶剂中,在无机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各种取代的苯甲醛和丙二腈缩合的knoevennagel产物,与各种取代的白杨素发生区域选择性michael环加成反应,获得白杨素拼接2-氨基3-氰基吡喃类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杨素拼接2-氨基3-氰基吡喃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乙腈或四氢呋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杨素拼接2-氨基3-氰基吡喃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碳酸钾或碳酸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杨素拼接2-氨基3-氰基吡喃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种取代的苯甲醛和丙二腈缩合的knoevennagel产物,与各种取代的白杨素发生区域选择性michael环加成反应,温度为室温至70℃,反应时间为1至10小时。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杨素拼接2-氨基3-氰基吡喃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肿瘤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杨素拼接2‑氨基3‑氰基吡喃类化合物,本发明所合成的拼接衍生物,区域选择性不同于已知文献报道的化合物,是区域选择性产生的新化合物,可以为生物活性筛选提供化合物源,对药物的筛选和制药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该骨架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人肺腺癌细胞、人肺腺癌细胞、人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抑制活性的作用。本发明操作简单易行,原料合成便宜易得,可以在各种有机溶剂中进行,也具有较好的空气稳定性,适用性广,对于各种取代基都有很好的兼容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民义;刘雄利;陈爽;张文会;周英;俸婷婷;刘雄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2.24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