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的聚合物组成的泡沫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64807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由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的聚合物组成的泡沫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沫塑料,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含有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树脂的共混树脂组合物组成的泡沫塑料(此后称之为“泡沫塑料”)及由其制成的制品。本发明还涉及制备该泡沫塑料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具有包括网格形或蜂窝形泡沫内部截面的树脂壁的泡沫塑料。本发明正涉及这种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泡沫塑料和由其制成的制品具有改进的柔软性和超级绝热性质。因此它们能用作绝热材料。由于它的柔软性,极好的绝热性和质轻,由本发明的泡沫塑料制成的制品可在不同领域的许多用途中广泛地使用。
由本发明的泡沫塑料组成的制品很适于用作建筑材料;这样的建筑材料包括天花板和装配板材。由于其超级绝热性,该泡沫塑料将广泛用于飞机、火车和汽车的构件如护板和座位。
由树脂组合物组成的各种泡沫塑料是可市购的,但是它们在耐热性或是在泡沫的生成方面几乎都很差。形成先有技术泡沫塑料的多数先有树脂组合物具有过量的胶凝部分和内应力,因而传统泡沫塑料及其制品的质量较差。
虽然提高了传统的泡沫塑料的耐热性能,但是,众所周知,先有技术的泡沫塑料产生泡沫少且生成的泡沫材料没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因此,传统的泡沫塑料及其制品不适合用于内部建筑作为建筑材料或作为汽车、火车飞机内部用的材料。
已提出过许多设想来克服上述缺陷,不幸的是,迄今所提出的设想仍然没有足够的改进。
为改进先有技术泡沫塑料所有性能的这样一种设想公开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S 58-134131中,它包括使用交联的聚丙烯基料树脂组合物作为原料。交联的聚丙烯基料树脂组合物还包含有硅烷改性的聚丙烯基料树脂,以及硅烷醇缩合催化剂和发泡剂。
然而,所提出的该树脂组合物伴有许多缺点。其中主要是当交联剂加到原料中时甚至交联其中的各种组分。由于原料包括用乙烯型不饱和硅烷化合物热接枝的聚丙烯基料树脂组合物,因此加交联剂后均匀地交联了整个泡沫塑料。这又增加了泡沫塑料的内应力,尤其加热时更是如此。
而且,与其它树脂相比,加到建议的混合物中硅烷改性树脂的量是过量的,该过量的硅烷改性树脂甚至导致交联其中的各组分,从而使生成的泡沫塑料中胶凝组分增加。泡沫塑料中增加的胶凝组分还会引起后来泡沫塑料的模塑性的降低。泡沫塑料的模塑性的降低还会导致制品明显变脆并易破裂。制成的制品不能维持并保持其形状,部分是由于泡沫塑料的模塑性受到损失而形起的。
在尝试改进传统的泡沫塑料及其制品的抗压强度中,日本公开申请S 52-104574披露了用两台挤出机制造泡沫混合物的方法。其中一台挤出机挤出含发泡剂的塑料形成芯,另一台挤出机挤出塑料包覆该芯,将它注入到金属模中并发泡。
然而,由于该方法涉及了含有发泡剂和别包覆的塑料注入到金属模中,因此难以使含发泡剂的塑料均匀供料。
因此,不能形成贯穿生成泡沫塑料前后的塑料柱。甚至不能均匀地在泡沫塑料中的形成塑料柱。因此,生成的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是不够的。
另一方面,蜂窝结构是多孔的并且有高抗压强度。蜂窝结构是夹在表面材料之间的一种蜂窝形式。
虽然蜂窝结构的存在提高了抗压强度,但根据该文献,传统泡沫塑料具有高的导热性,这是由于内部空间增加而产生的对流。因此蜂窝结构没有给生成的泡沫塑料带来足够的绝热性能。
日本公开申请4-151238试图用树脂泡沫材料通过许多柱与纤维增强树脂层结合来改进传统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除了由树脂柱占据的空间外,层与层之间的空间由泡沫填充。
然而,该树脂泡沫塑料的增强效果不够足,因为在泡沫中嵌入了树脂柱,因此是不连续的。因此,为了有效地增加树脂泡沫材料的抗压强度,认为必须嵌入大量的柱,使得树脂泡沫材料很重。
在克服上述缺陷的尝试中,日本公开专利申请61-59339公开了一种由树脂组合物组成的泡沫塑料,所述组合物含有由乙烯和不饱和硅烷构成的共聚物,硅烷醇缩合催化剂和发泡剂。
在该文献中,其中包括使用含有至少乙烯和不饱和硅烷的共聚物来代替含有乙烯类烯烃树脂的共聚物和不饱和硅烷共聚物。
然而,由上述所推荐的树脂组合物组成的泡沫塑料具有较高的胶凝组分,增大了热变形。所报导的胶凝成份高达23%(重量)。胶凝组份和热变形的提高使得该泡沫塑料不适合用于模塑成要求高稳定性在大型物品。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 S 56-109229提出了由甲硅烷基改性的乙烯基聚合物和乙烯基聚合物一起及发泡剂构成的泡沫塑料的应用。
所推荐的组合物每100重量份乙烯基聚合物至少25重量份的硅烷改性的乙烯基聚合物。
然而,由公开的泡沫塑料制成的制品呈现高的内应力,而内应力又引起大范围的热变形。
现有技术文献没有一篇能解决高胶凝组分和内应力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泡沫塑料及其制品,它们克服了先有技术泡沫塑料所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该泡沫塑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还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泡沫塑料,它在热成型和形成制品时具有极好的易成型性。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形成泡沫塑料时具有最小的热变形的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还有进一步目的是提供具有尺寸稳定性极好的由树脂组合物组成的泡沫塑料。
本发明还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耐热性极好的泡沫塑料。
本发明还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由至少两种烯烃基料树脂组成的泡沫塑料,它在高温下具有高的伸长率。
本发明还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由聚烯烃基料树脂组成的泡沫塑料,当它与基体结合形成层状结构时具有极好的二次加工性。
本发明还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轻质和绝缘性好的泡沫塑料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还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高抗压强度和良好回弹性的泡沫塑料的生产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含有聚烯烃基料塑料树脂和硅烷改性树脂的共混树脂组合物组成的泡沫塑料,该共混树脂组合物由100重量份至少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大约1至50重量份硅烷改性的交联的聚合物树脂、大约0.001至2.5重量份用于硅烷化合物的交联剂和大约1至20重量份的热分解发泡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两种未交联的聚烯烃基料树脂相互是不相容的(此后称为“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而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不必是不相容的(此后称为“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两种聚烯烃基树脂的熔融指数的差异在大约3至大约15g/10分钟间变化。两种不相容的未交联的聚烯烃基料树脂的重量比在大约2∶8至大约8∶2范围内。
在交联反应以后,硅烷改性的交联的热塑性树脂(此后称为硅烷改性树脂”)提供的胶凝组份为大约60~大约85%(重量)。硅烷改性树脂必须是与上述两种不相容聚烯烃基树脂同类型的聚合物。硅烷改性树脂和另一种保持不相容性的烯烃基料树脂间的熔融指数的差异要低于1g/10分钟。
热分解发泡剂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分解生成泡沫塑料。生成的泡沫塑料还具有极好的回弹性、改进的抗压强度和极好的绝热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提供的泡沫塑料包括100%(重量)含至少两种不相容聚烯烃基料树脂的未交联聚合物混合物,其中该树脂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以及聚苯乙烯。
泡沫塑料还包括大约1~大约50%(重量)的与至少所述两种不相容树脂这一同类型的聚合物的硅烷改性的交联聚合物,以及大约0.001~2.5%(重量)的有效交联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的交联剂,和大约1至20重量份的发泡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性,提供的泡沫塑料包括100%(重量)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至少两种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聚烯烃基料树脂。
泡沫塑料还包括大约1~大约50%(重量)的与至少所述两种不相容树脂之一同类型的聚合物的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以及大约0.001~大约2.5%(重量)有效交联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的交联剂和大约1至大约15重量份的发泡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性,提供含聚烯烃基料树脂的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含有100重量份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的第一种混合物,所述的聚合物混合物含有两种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不相容树脂。
加到第一种混合物中的是大约1至大约50重量份与至少所述两种不相容树脂之一相同类型的聚合物的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以及大约0.001至大约2.5重量份有效交联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的交联剂,和大约1至大约20重量份的发泡剂,以便生成共混的树脂组合物。
此后将共混的树脂组合物挤出形成聚烯烃基料树脂片材。然后将树脂片暴露至交联源以形成交联的树脂片,其中交联树脂片仅包括交联的硅烷改性的聚合物树脂。
接着将交联的树脂暴露到发泡热源以形成泡沫塑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性,提供一种含聚烯烃基树脂的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含有100重量份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的第一种混合物,所述的聚合物混合物含有至少两种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聚烯烃基树脂。
加到第一种混合物中的是大约1至大约50重量份与至少所述两种不相容树脂之一相同类型的聚合物的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以及大约0.001至大约2.5重量份有效交联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的交联剂,和大约1至大约15重量份的发泡剂,以便形成共混的树脂组合物。
随后将共混的树脂组合物挤出形成聚烯烃基料树脂片。然后将树脂片暴露至交联源以形成交联树脂片,其中交联树脂片仅包括交联的硅烷改性的聚合物树脂。
继之将交联的树脂暴露到发泡热源以形成泡沫塑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性,提供含聚烯烃基料树脂的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形成许多可发泡的管,其中许多发泡管的每一个都含有由聚烯烃基料树脂组成的内部材料和外部材料。
继之将许多发泡管基本平行地排列成行,在尺寸限定结构间支撑该管,其中尺寸限定结构包括在发泡管的轴向有效限制发泡的厚度限定体。
将发泡管暴露到第一热源形成交联的可发泡管,继之将交联的发泡管暴露到第二热源,形成热塑性泡沫塑料。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性和优点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说明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的两层泡沫管的透视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用于生产泡沫塑料的设备部件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图2部件中转动滚的透视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的泡沫塑料的部分示意图。
图5是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用于生产泡沫体的设备部件的局部侧视图。
图6是图5部件中转动滚的透视图。
图7是图5部件中供料板的局部侧视图。
图8是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的供料板的局部图。
图9是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生产的泡沫塑料的部分示意图。
图10是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以交错形式排列而生成的许多管的部分示意图。
图11是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生产的泡沫塑料的部分示意图。
图12是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制造的多孔泡沫板生产的污水管的局部透视图。
图13是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为制造泡沫体而使用的设备部件的局部侧视图。
本发明的泡沫塑料是由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树脂组成。形成泡沫塑料的原料还包括规定量的交联催化剂和热分解发泡剂。
实施方案1按照第一实施方案,泡沫塑料包括含有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此后称为“硅烷改性树脂”)的共混树脂组合物。聚烯烃基料树脂包括至少两种不相容的未交联的聚烯烃基料树脂(此后称为“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
实质上,共混树脂组合物是由100重量份至少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大约1至大约50重量份硅烷改性树脂、大约0.001至大约2.5重量份用于硅烷化合物的交联剂和大约1至大约20重量份热分解发泡剂(此后称为“发泡剂”)组成。
具有极好耐热性和抗压强度的本发明的泡沫塑料是由此后描述的下述组分组成。此后提到的所有百分率都是重量百分率,除非另有说明。
聚烯烃基料树脂用于共混树脂组合物的聚烯烃基料树脂是未交联的而不必限于特定树脂,只要该树脂是可高发泡的。
用于共混树脂组合物的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包括至少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苯乙烯及类似化合物的两种组分。
术语“聚丙烯”包括均聚聚丙烯,嵌段聚丙烯,和无规聚丙烯中至少一种。优选的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中至少选两种。一般说来,可高发泡的聚烯烃基料树脂提供高的“发泡稳定性”。
上述聚乙烯的聚合度为大约500至6000,更优选600至5000。上述聚丙烯的聚合度为大约800至12000,更优选1000至10000。上述聚苯乙烯的聚合度为大约250至5000,更优选1000至4000。在该优选范围之外,明显损害了硅烷改性的交联的塑料树脂的分散作用。
熔融粘度指数。
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的熔融粘度指数(此后称为“MVI”)是按日本工业标准(JIS)K7210测定的。
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的MVI优选范围为大约0.1至大约50,更优选为大约1至15。当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的MVI超过50或低于0.1,硅烷改性树脂的分散作用明显降低,而导至低发泡性能。
如果选聚乙烯和聚丙烯作为用于共混树脂组合物的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那么各个树脂的密度,优选的分别高于0.94和0.89/cm3。当聚乙烯和聚丙烯树脂中至少一种的密度低于该所述的值,泡沫塑料变得明显软并具有较差的耐热性。
同样,如果选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形成用于共混树脂组合物的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那么各个树脂的密度分别优选为大约0.92至大约0.95/cm3和大约1.040至大约1.060g/cm3。
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密度低于0.92g/cm3时,泡沫塑料的硬度会降低,当聚苯乙烯的密度低于1.040g/cm3时会观察到同样的影响。
另一方面,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密度超过0.95g/cm3时,该聚合物的结晶度变高而分散作用显著地降低。同乙烯-醋酸乙烯酯相似,当聚苯乙烯的密度超过1.060g/cm3时,结晶度变高而明显降低了其分散作用。
按照第一实施方案,用于本发明的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的特征是互不相容的。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具有各自的熔融指数(MI)。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间MI的差异(以后称为“MI”)在大约3至大约15g/10分钟之间变化。
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的重量比为大约2∶8至8∶2。
当MI′超过15g/10分钟时,聚烯烃基料树脂组合物的“海和岛”结构变得“粗糙”。实质上,“岛”的尺寸变得太大,结果发泡性能较差。
另一方面,当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间的熔融指数的差异变小时,分散的“海和岛”结构变得太小或不存在,其结果又是发泡性能差。
当MI′为大约3至大约15g/10分钟时,可观察到具有细颗粒尺寸的均匀海和岛结构。优选的MI′为大约7至大约11g/10分钟。
对本发明的目的来说,术语“溶度参数”是指由下式计算的值σ=ρ∑Fi/M其中σ是溶度参数,ρ是聚烯烃基料树脂的密度,M是形成聚烯烃基料树脂的单体的分子量,Fi是单体的组成基团的摩尔吸引常数。
可以用“溶度参数”来测量和表示两种不相溶的聚烯烃基料树脂之间的不相容度。当上述两种不相容的树脂之间的不相容度即溶度参数低于0.1时,不存在均匀的海结构。
另一方面,当上述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之间的不相溶度超过2时,两种树脂间溶度参数的差异变小。在该情况下,不形成海和岛结构。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间的溶度参数的差异优选为大约0.1至2,更优选为大约0.2至1.5。
优选两种不相容的树脂的重量比限定在大约2∶8至大约8∶2,在“海和岛”结构中岛和海的面积是大约相同的。
当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之一的重量分数过高时,极难得到生成泡沫的适宜的剪切粘度。为了均匀地分散一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到另一种不相容的树脂中,两种不相溶的树脂的重量比优选为大约4∶6至大约6∶4,更优选5∶5。
硅烷改性的树脂对于该实施方案来说,术语“硅烷改性交联的树脂”包括用不饱和硅烷化合物由接枝聚合改性的聚烯烃基料树脂(此后称为“硅烷改性树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泡沫塑料是由共混树脂组合物组成的。共混树脂组合物又含有至少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不相容的或相容的)和硅烷改性树脂。
硅烷改性树脂包括与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同类型的树脂。硅烷改性树脂可用交联剂交联。交联以后硅烷改性树脂的胶凝组分为大约60至大约85%(重量)。
硅烷改性树脂和同类型不相容树脂之间MI的差异(此后称为“MI”)低于1g/10分钟。
上述硅烷改性树脂可包括至少一种普通硅烷改性交联的树脂,例如,聚乙烯的硅烷改性塑料树脂,聚丙烯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聚苯乙烯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
由于其极好的泡沫成形性,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
不饱和硅烷化合物是由下述通式给出的化合物R′SiR″mY3-m其中R′包括乙烯类不饱和基团,环氧基或氨基中的至少一种。乙烯类不饱和基团还包括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环已烯基,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等中的至少一种;
R″包括一种烷基(饱和脂族烃基),芳基(芳族烃基),例如甲基,乙基,丙烯基,丁基,苯基,及类似基团;
m表示0,1或2的一个数Y是可水解的有机基团;
例如,Y可以是一种甲氧基,乙氧基,甲酰氧基,乙酰氧基,丙酰氧基,烷基,芳基氨基等。当m等于0或1时,Y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
由下述通式表示的上述不饱和硅烷化合物是优选的CH2=CHSi(OA)3其中A包括含1至8个碳原子,更优选1至4个碳原子的烃基。例如,A可以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硅烷等。
在硅烷改性树脂含甲氧基的情况下,当与水接触时,甲氧基水解生成羟基。
这样得到的羟基又可与另一分子的羟基反应形成Si-O-Si键。实质上,两硅烷改性树脂形成交联。优选使用硅烷醇缩合催化剂以促进交联反应。
交联之后硅烷改性树脂的胶凝组分限于60~85%、更优选70~80%(重量)。交联后当硅烷改性树脂的胶凝组分低于60%(重量)时,交联密度低,反而影响了共混树脂组合物的发泡性能。
为了显著改进交联树脂的发泡稳定性,硅烷改性树脂的胶凝组分限定在大约70~80%(重量)范围是适宜的。
用胶凝组分表示交联度并表示于120℃用二甲苯萃取后得到剩余物的重量。为测定二甲苯萃取生成的剩余物,在预确定量的二甲苯中浸泡预确定量的泡沫塑料并在120℃保持24小时。这样有效地溶解了泡沫塑料的未交联部分。然后将容器内的物料通过筛子而有效地从溶液中分离出剩余物。收集筛子中留下的剩余物,在80℃和10mm Hg压力下干燥5小时并称重。
生成剩余物的量(重量百分数)用下式计算剩余物(重量百分率)=(b/a)×100方程式3式中a等于泡沫塑料样品的初重量(克)b等于收集的已干燥剩余物的重量(克)。
按照本发明,MI″应低于1g/10分钟。
当MI″超过1g/10分钟时,更难于将硅烷改性树脂溶解到上述聚烯烃基料聚合物树脂的同类型聚合物中。
当加到共混树脂组合物中的硅烷改性树脂的量超过50重量份时,泡沫塑料的尺寸稳定性明显降低。
另一方面,当向100重量份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中添加的硅烷改性树脂的总量低于1重量份时,共混树脂组合具有生成泡沫所要求的低的伸长粘度。
为了有效地生成足够的泡沫,共混树脂组合物应具有足够的伸长粘度。当降低伸长粘度时,如当向100重量份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中加入硅烷改性树脂的量低于1%时,伸长粘度的随之降低导致在泡沫生产中的缺点。
向100重量份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中添加硅烷改性树脂的量优选为大约5至大约25重量份,更优选为大约10至大约25重量份。
用于硅烷化合物的交联催化剂(硅烷交联催化剂)共混树脂组合物中还可含有用于硅烷化合物的交联催化剂(此后称为交联催化剂)。
用于本发明的硅烷交联催化剂可以包括足以催化交联硅烷改性树脂分子间反应的交联催化剂。不需限定任何特殊硅烷交联催化剂。它包括二丁基锡二乙酸酯,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辛基锡二月桂酸酯,辛酸锡,油酸锡,辛酸铅,2-乙基已烷锌,辛酸钴,环烷酸铅,辛酸锌,硬脂酸锌等中的至少一种。
当每100重量份共混树脂组合物加入的硅烷交联催化剂的量超过2.5%时,该共混树脂组合物的发泡性(在预定温度下该共混树脂组合物生成泡沫的能力)降低。那么生成泡沫塑料的组分之间没有足够的交联度。
同样,如果每100重量份共混树脂组合物加硅烷交联催化剂的量低于0.001%,严重阻碍并减慢了硅烷改性树脂分子间的交联反应速率。
因此,向100重量份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树脂的总量中,加入硅烷交联催化剂的量优选为大约0.001至大约2.5重量份,更优选为大约0.1至1.5%。
发泡剂向共混树脂组合物中加入在高温下能分解的热分解发泡剂(此后称为“发泡剂”)。发泡剂可包括一种常规热分解发泡剂,例如,偶氮二酰胺(1,1′-偶氮二甲酰胺),偶氮二异丁腈,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4,4-氧双(苯磺酰肼)偶氮二羧酸钡,三肼基三嗪,苯磺酰肼,甲苯磺酰肼,及类似的化合物。
优选的是偶氮二酰胺(1,1′-偶氮二甲酰胺),因为它有敏感的分解峰值温度。
当共混树脂组合物中发泡剂的量低于1%时,大大损害了热作用时共混树脂组合物生成泡沫的能力。
另一方面,当在100重量份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树脂中发泡剂的量超过20%时,生成泡沫塑料的总强度降低。另外,当发泡剂的量超过20%时,严重损害了生成均匀泡沫孔的能力。发泡剂的总量优选为大约5至大约15%。
其它添加剂除上述化合物外,共混树脂组合物还可含有玻璃纤维。添加玻璃纤维以改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的总体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加到共混树脂组合物中玻璃纤维的量应当是不因此而损害由共混树脂组合物组成的泡沫塑料的物理性质。
当玻璃纤维的直径超过30um时,该玻璃纤维变成更加难以捏和共混树脂组合物。另一方面,当玻璃纤维的直径低于大约5um,玻璃纤维易断裂。这又明显削弱了泡沫塑料的强度。
因此,建议所加玻璃纤维的平均直径为大约5至大约30um,优选玻璃纤维的直径为大约7至大约20um。
当玻璃纤维的长度太长时,泡沫塑料的孔壁可能会被玻璃纤维刺破,使生成泡沫的总体积明显降低。
另一方面,当玻璃纤维的长度太短时,泡沫塑料未能在总体强度上得到适宜的改进。因此,优选玻璃纤维的长度为大约0.1至大约10mm,更优选为大约0.5至5mm。
当向两种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树脂中添加玻璃纤维的量超过20重量份时,明显削弱共混树脂组合物生成泡沫的能力。或者当沫加玻璃纤维的量低于1重量份时,削弱了泡沫塑料的总体强度。因此,添加纤维的量对100重量份该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树脂来说为大约1至大约20重量份。
实施方案2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泡沫塑料是由含有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树脂的共混树脂组合物组成。该共混树脂组合物由100重量份至少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这些树脂不必是相互不相容的),大约1至大约50重量份硅烷改性的交联的聚合物树脂(此后称为“硅烷改性树脂”)和热分解发泡剂组成。
下文所述的是按照第二实施例方案生成泡沫塑料的各种组份,下文的百分率是重量百分率,除非另有说明。
聚烯烃基料树脂不象第一实施方案,用在该实施方案中的未交联聚烯烃基料树脂不必是不相容的。类似于第一实施方案,聚烯烃基料树脂包括至少两种选自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树脂。
聚乙烯的聚合度应为1000至大约10000,更优选为大约2000至5000。当聚乙烯的聚合度或是低于1000或是高于10000时,聚乙烯的分散性降低,聚乙烯分散性的降低又削弱了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的分散性。
聚丙烯的聚合度为大约5000至大约12000,优选为大约7000至10000。
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聚合度应为8000至大约10000。
熔融粘度指数(MVI)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K 7210测定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的MVI。
聚乙烯的MVI为大约0.6至大约20g(每10分钟),优选为大约5至15g每(10分钟)。当聚乙烯的MVI低于5g(每10分钟)时,该聚乙烯的分散性降低,聚乙烯的分散性降低又削弱了硅烷改性聚合物的分散性。
聚丙烯的MVI应为大约2至25g(每10分钟),在所述范围之外,则严重阻碍了聚丙烯和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的分散。
乙烯-丙烯共聚物的MVI应为大约3至8g(每10分钟),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密度应高于0.90g/cm3。如果在该优选范围之外,则严重量损害了硅烷改性树脂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分散。
聚乙烯的密度应高于0.94g/cm3。当聚乙烯的密度低于0.94g/cm3时,泡沫塑料明显变软并发泡性差。
聚丙烯的密度应高于0.90g/cm3。
类似于聚乙烯和聚丙烯,当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密度低于0.90g/cm3时,泡沫塑料明显变软并发泡性能差。
优选的是在聚烯烃基料树脂中乙烯含量为大约30至大约70%(重量)。当用于共混树脂组合物的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中乙烯含量在上述优选范围之外时,削弱了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的分散性。
硅烷改性树脂按照该实施例方案,硅烷改性聚合物,必须与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是相容的。
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可以是硅烷改性聚乙烯,硅烷改性聚丙烯,硅烷改性乙烯-丙烯共聚物等中的一种。
对该实施方案来说,术语“硅烷改性交联的聚合物树脂”定义为用硅烷化合物接枝改性的聚合物。
可用常规方法制备硅烷改性树脂,例如,可通过聚乙烯与硅烷化合物和有机过氧化物反应来制备硅烷改性聚乙烯。该硅烷化合物可表示为RSiR′Y2其中R表示烯属脂族烃基或烃氧基,Y表示可水解的有机基团,R′表示如上定义的或是R基团或是Y基团。
当硅烷改性树脂的量低于每100重量份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的1重量份时,在热发泡过程中共混树脂组合物变得没有足够的伸长粘度。伸长粘度的降低减少了泡沫塑料的产量。
另一方面,当硅烷改性树脂的量超过每100重量份聚烯烃基料聚合物树脂的50重量份时,泡沫塑料变得非常硬,结果该泡沫塑料变得难于挤出。由于难以重新使用泡沫塑料,该缺点又显著缩短了泡沫塑料的使用寿命。
按照该实施方案,硅烷改性树脂的量优选为每100重量份总聚烯烃基料聚合物树脂为大约1至大约50,更优选为大约5至大约30重量份。
硅烷交联催化剂硅烷交联催化剂是相似于上述的那些催化剂。
如果添加硅烷交联催化剂的量不够,硅烷改性树脂间交联反应将不进行。另一方面,如果加入硅烷交联催化剂的量太大,当热分解时共混树脂组合物生成泡沫的能力降低。
因此,相对两种聚烯烃基料聚合物树脂和硅烷改性树脂的总量而言,加到共混树脂组合物中的硅烷交联剂的量优选为大约0.001至大约10%,更优选为0.01至5%(重量)。
发泡剂相似于第一实施方案,共混树脂组合物还可含有规定量的热分解发泡剂。
发泡剂必须能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分解生产泡沫塑料。与其它实施方案相似,发泡剂包括偶氮二酰胺(1,1′-偶氮二甲酰胺)、偶氮二异丁腈、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4,4′-氧双(苯磺酰肼)中的至少一种,还已知P,P′-氧双(苯磺酰肼),偶氮二羧酸钡、三肼三嗪、苯磺酰肼、甲苯磺酰肼中的至少一种。
当共混树脂组合物中发泡剂的量低于1%时,大大损害了热分解时该共混树脂组合物生成泡沫的能力。
另一方面,当在共混树脂组合物中发泡剂的量超过15%时,生成的泡沫塑料的总体强度下降。此外,当共混树脂组合物中发泡剂的量超过15%时,严重损害了生成均匀泡沫孔的能力。因此,发泡剂的总量,对每100重量份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树脂,应为大约1至大约15%。
其它添加剂除了上述聚烯烃基料聚合物树脂、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交联催化剂和发泡剂之外,共混树脂组合物还可含有规定量的玻璃纤维。
与第一实施方案相似,加到共混树脂组合物中玻璃纤维的量应不损害由共混树脂组合物组成的泡沫塑料的物理性质。
添加玻璃纤维以改进泡沫塑料的总体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玻璃纤维的优选直径相似于第一实施方案。加到100重量份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树脂中玻璃纤维的量与第一实施方案相似。
与上述实施方案相似,当玻璃纤维的长度太长时,泡沫塑料的孔壁将被玻璃纤维刺破,造成生成泡沫总体积大为降低。
另一方面,当玻璃纤维的长度短时,泡沫塑料不能在总体强度上得到所需的改进,因此,玻璃纤维优选的长度至少3mm。
共混树脂组合物及其泡沫塑料的制备对于本发明来说,共混树脂组合物是由两种可能的一般类型组合物中的一种制备的。
在第一种(类型Ⅰ)中,在常规捏和机中通过捏和来混合预定量以下物料(1)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两种未交联聚合物树脂,(2)选自硅烷改性聚乙烯、硅烷改性聚丙烯、硅烷改性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硅烷改性的交联的树脂,(3)硅烷改性树脂的交联剂和(4)热分解发泡剂。
在第二种类型(Ⅱ)中,在常规捏和机中通过熔融捏和,混合预定量下列物料(1)两种不相容的未交联的热塑性树脂,(2)硅烷改性的交联的热塑性树脂,(3)硅烷改性树脂的交联剂和(4)热分解发泡剂。
将聚烯烃基料树脂的两种类型组合物进行捏和并模塑成板、片、或管等形状。一般在足以防止发泡剂分解或交联剂引发的温度下,模塑成聚烯烃基料片。用于形成制品的方法包括挤出和类似的方法。
用于混合的捏和机包括常规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班伯里密炼机,捏和机混合器,辊筒,或任何其他适用的设备。
辊轧或挤出两种类型的捏和过的树脂,形成树脂片。然后将制成的聚烯烃基料树脂片进行所谓的“水处理”工艺,以便仅使聚烯烃基料树脂片的硅烷改性的交联的树脂组分进行有效地交联。在水处理过程中,将聚烯烃基料树脂片加热到足以使交联剂引发但低于发泡剂分解温度的温度。只是将硅烷改性树脂的分子交联在一起。交联反应之后,将共混树脂组合物加热到高于该类型发泡剂分解温度的温度。
在水处理过程中,可用不是将共混树脂组合物浸渍在水中的方法来处理可发泡的树脂组合物。例如,可通过暴露于蒸汽中来处理共混树脂组合物。
类型Ⅰ组合物如水处理温度一般为大约50°至大约100℃。如果水温太低,反应速率太慢,完成交联所需的时间太长。为保证将硅烷改性树脂组分完全交联,优选水处理时间至少2小时。
类型Ⅱ共混树脂组合物的水处理温度优选为大约50至大约130℃,更优选为大约80至大约120℃。对于温度高于100℃的情况,压力条件是必要的。当水处理温度太高时,树脂混合物会熔化在一起,这将导至发泡过程中低膨胀率。如果水处理温度太低,交联反应时间太长,并且交联反应不能理想地完成。
然后在烘箱中将这样所得含交联硅烷改性聚合物的两种类型组合物的聚烯烃基料树脂片加热到高于发泡剂的分解温度。当发泡剂热分解时,该加热步骤制成泡沫塑料。另一方面,含交联硅烷改性的聚合物树脂组分的树脂片放置在热辊中并加热生成泡沫塑料。要不然,将含交联硅烷改性的聚合物树脂组分的树脂片放置在模具有并加热形成泡沫材料。
根据本发明,对于两种未交联聚烯烃基料树脂的类型Ⅱ组合物来说,具有低熔融指数的树脂的颗粒尺寸严重影响共混树脂的熔融捏和。当具有低熔融指数的未交联聚烯烃基料树脂的颗粒尺寸太大时,未交联聚烯烃基料树脂的分散变差并且共混树脂组合物的发泡性降低。
具有低熔融指数的未交联聚烯烃基料树脂的颗粒尺寸优选低于大约50um,低于大约10um更合乎要求。
分解发泡剂的加热时间应足够长以保证完成发泡/泡沫形成/泡沫生成。优选加热时间长于30秒。
在类型Ⅰ组合物的共混树脂的水处理以后但在热发泡步骤之前,可用无机纤维片覆盖共混树脂组合物。这是因为需要形成具有低热变形的泡沫塑料。
在类型Ⅱ组合物的聚烯烃树脂的水处理以后但在热发泡步骤之前,可在两无机纤维片之间夹上可发泡树脂组合物。这是因为需要改进生成泡沫塑料的尺寸稳定性。
上述无机纤维片可以是任何普通无机纤维片。例如,适于用作上述无机纤维片的有由石棉制成的片,由碳纤维制成的片,玻璃布,敷面片。玻璃布是由用玻璃纤维聚集的玻璃丝编织成的。由玻璃纤维无规叠放成均匀厚度并用粘合得到敷面片。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共混树脂组合物的具体例子。
实施例1-6和9-10及比较例1-2将表1中列出的预定量的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硅烷改性聚乙烯,硅烷改性聚丙烯,偶氮二酰胺,及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物生成类型Ⅰ的各种树脂组合物。
所用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具有30mm直径。从挤出机得到的共混树脂组合物是圆柱形的且直径为2mm。
接着,从挤出机得到的共混树脂组合物用冷辊压制成0.7mm厚材料。切割该0.7mm厚材料并用直角造粒机造粒。然后将所得的颗粒进行2小时水处理。浸渍的水温保持在99℃。
将已水处理和造粒的共混树脂组合物放入210℃空气烘箱中,以使该树脂组合物的颗粒熔化在一起,让其形成塑料泡沫,冷却后得到树脂组合物的泡沫塑料。
按下述方法测量该树脂组合物的泡沫塑料的膨胀率,熔融粘度指数和收缩百分率,结果列在表1中。

实施例7用玻璃纸FEO-025(近似重量25g/m3,由Oribest Co.Lt d.提供)叠层由例1得到水处理的造粒的共混树脂组合物,得到成层的共混树脂组合物,再用Chuko Flow G-Type 带(由Chuko Kasei Kogyo制造)夹住,并加热形成玻璃纸叠层的泡沫塑料,它是180mm长,300mm宽和5mm厚。所得玻璃纸叠层的泡沫塑料的近似重量为700g/m2。
实施例8与实施例7相似,不同的是用敷面片SM-3600-E(近似重量30g/m2,由Asahi Glass提供)代替玻璃低。该实施例制成的泡沫塑料也是180mm长,300mm宽和5mm厚。所得玻璃纸叠层的泡沫塑料的近似重量也是700g/m2。
实施例11~12和25及比较例3~10将表2所列的预定量的未交联塑料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苯乙烯和硅烷改性交联的塑料树脂,以及0.1重量份偶氮二酰胺和15重量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到转鼓中并混合形成各种混合物。

使用偶氮二酰胺作为热分解型发泡剂,而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硅烷交联催化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这些混合物并在180℃熔融捏和生成各种类型Ⅱ的树脂混合物。
与上述实施例的类型Ⅰ组合物相似,使用的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具有30mm直径。从挤出机里得到的共混树脂组合物是圆柱形并且直径为2mm。
接着,由挤出机得到的共混树脂组合物用冷辊压制成0.7mm厚材料。切割该0.7mm厚材料并用直角造粒机造粒。然后将所得的颗粒进行2小时水处理,其中浸渍的水温保持在99℃。
将水处理的造9粒的共混树脂组合物放入210℃空气烘箱中,以使树脂组合物的颗粒熔化在一起,让其形成塑料泡沫,冷却后得到该树脂组合物的泡沫塑料。
按下述方法测量该树脂组合物的泡沫塑料的膨胀率、熔融粘度指数和收缩百分率,结果列在表3中。

实施例23用玻璃纸FEO-025(近似重量25g/m2,由Oribest Co.Ltd.提供)叠层从实施例11得到的水处理的造粒的共混树脂组合物生成叠层的共混树脂组合物,再用Chuko Flow G-Type 带(Chuko Kasei Kogyo制造)夹住,并加热形成玻璃纸层合的泡沫塑料,它是180mm长,300mm宽和5mm厚。所得玻璃纸层合的泡沫塑料的近似重量为700g/m2。
实施例24与实施例23相似,不同的是用敷面片SM-3600-E(近似重量30g/m2,由Asahi Glass提供)代替玻璃低。该实施例制成的泡沫塑料也是180mm长,300mm宽和5mm厚。所得玻璃纸层合的泡沫塑料的近似重量也是700g/m2。
膨胀率在泡沫塑料生成前测量造粒的共混树脂组合物的颗粒的密度并设定为“d1”。泡沫塑料生成后,测量由共混树脂组合物组成的泡沫塑料的密度并设定为“d2”。用d1/d2表示的比率计算膨胀率。
热收缩百分率将生成的泡沫塑料切成板形块,测量为200mm长,20mm宽,5mm厚。将这样所得小板形泡沫塑料块加热到180℃并以大约10%拉伸形成大约220mm长的块。然后将220mm长拉伸的泡沫塑料块放入烘箱中并在80℃加热24小时。
以mm测量热收缩的泡沫塑料并用下面的方程式计算热收缩的百分率热收缩的百分率=(100)×(热收缩的泡沫塑料的长度)/(220)。
可成型性将这样所得的泡沫塑料切成200mm长,200mm宽,5mm厚的小板形样品。
用各种方法测定板形样品的可成型性(将泡沫塑料模塑恩塑料制品的能力)。一种方法包括使用具有圆形剖面的圆筒形物体。圆筒形物的口周围有法兰。口的底部是具有8cm直径的圆形。该圆筒形物包括预测定的深度。
将上述板形样品的表面加热到180℃。用加热的板形样品盖住每个圆筒形构件的各个口。
使用具有7cm直径的圆构件,将板形样品推入圆筒形构件的口中。在板形样品刚要破裂之前,测量推入到圆筒形构件口内的圆形柱的深度(h)(cm)。
得到由下述方程式定义的拉伸率并用作可成型性的指标。由该指标确定,拉伸率大表示可成型性好拉伸率=100×h/8在比较例3中,共混树脂组合物不具有足够的剪切粘度。通常,在发泡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剪切粘度,就损害共混树脂组合物生成有效泡沫的能力。不能形成泡沫可归因于没有硅烷改性树脂的存在。缺乏生成泡沫的适宜剪切粘度,又削弱了泡沫塑料的膨胀率。
在比较例4中,先有技术的共混树脂组合物也不具有足够的剪切粘度,该不足够性又使生成的泡沫塑料膨胀率低。剪切粘度不足和低泡沫的生成,是由于在树脂组合物中两种不相容树脂的至少一种是过量的。
与比较例4相似,比较例5也具有低剪切粘度。剪切粘度不足及随之低泡沫的生成可归因于一种聚烯烃(未交联)聚合物树脂例如聚乙烯2的过量。
在比较例6中,看来似乎是缺少均匀的海和岛结构。该缺陷可归因于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即聚乙烯3和聚丙烯2有相似的熔融指数。认为由于缺少海和岛结构而使泡沫塑料膨胀率低。
在比较例7中,即使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不同于上述比较例6中所用的一种,泡沫塑料的总体效果也相似于比较例6。泡沫塑料的低膨胀率是由于所加两种不相容树脂的相似的熔融指数。
在比较例8中,缺少均匀的海和岛结构可归因于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例如聚乙烯1和聚丙烯1)的熔融指数之间的极小差异(低于3g/10分钟)。缺少均匀的海和岛结构造成泡沫塑料膨胀率低。
从试验结果可清楚看出,两种不相容的聚烯烃基料树脂中的一种能精细而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聚烯烃树脂中,形成“微观”海和岛结构。
由于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的特殊相关性,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也可均匀地分散在共混树脂组合物中。共混树脂组合物,作为整体,具有适合于生成泡沫的剪切粘度。
这又使泡沫塑料具有高膨胀率。共混树脂组合物的特征为具有改进了流动性的未交联部分。该特性又使泡沫塑料具有极好的可成型性。而且,本发明的共混组合物是可再使用的。
具有低交联密度的部分是可再成型的。具有高交联密度部分可用作填充材料。另一方面,硅烷改性聚合物树脂在每100份共混树脂组合物中限制为低于25重量份。
在发泡过程中,上述限定显著降低了由交联造成的不希望的内应力。因此,由这样共混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泡沫塑料具有极好的尺寸稳定性。
此后描述的是包含生产泡沫塑料的方法的实施方案3,生成的泡沫塑料是轻质的,具有改进的绝缘性,具有高的抗压强度和良好的回弹性。
实施方案3第三种实施方案是用多个发泡管制造泡沫塑料。该发泡管包括一个外层和一个内层。外层是由聚烯烃基料树脂和聚烯烃基料树脂与发泡剂的共混树脂组合物的至少一种组成。
内层的组成是由聚烯烃基料树脂和发泡剂组成的共混树脂。
在共混树脂组合物中用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包括至少一种如下的烯烃树脂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无规聚丙烯、均聚聚丙烯、嵌段聚丙烯;聚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ABS树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偏氟乙烯、聚砜、和聚醚醚酮。
上面所述的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它树脂组合而以共聚物使用。由此得到的泡沫塑料,为了使其回弹性能有实质上的提高,希望使用至少一种以烯烃为基料的树脂,例如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无规聚丙烯、均聚聚丙烯、或嵌段聚丙烯。以上述树脂的混合物为优选。
尤其是,包含高密度聚乙烯或者均聚聚丙烯的至少一种的混合物是最理想的。
在形成内层和外层的共混树脂组合物中用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可以相同或不同。如果是不相同的,则这两层中使用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必须是相互能热粘合的。
满足以上热粘性条件的聚烯烃基料树脂的例子,包括以下这些树脂的组合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直链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均聚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酯。
为了提高所得泡沫体的回弹性和强度,需要包括以下举例的这些组合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直链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均聚聚丙烯,及聚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酸。尤其是,特别需要由高密度聚乙烯和均聚聚丙烯的这种组合。
聚烯烃基料树脂根据需要可以是交联的。交联能有效地提高发泡系数,从而使生成的泡沫塑料更轻。
可利用各种不同方法来使相应的组分达到有效的交联,例如(1)辐射,(2)用一种过氧化物溶混入聚烯烃基料树脂中,熔混温度低于该过氧化物的分解温度,或(3)溶混硅烷接枝的聚合物(也称为“硅烷改性树脂”)。在上述的方法(2)中,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在高于该过氧化物分解温度下加热。在上述方法(3)中,将该硅烷接枝聚合物与交联剂一起熔融混合,该交联剂必须只能与硅烷改性树脂作用产生塑性树脂,接着用水处理该混合物。
硅烷改性树脂可以包括硅烷接枝聚乙烯或硅烷接枝聚丙烯。硅烷改性树脂是一种用不饱和硅烷化合物接枝改性了的聚合物。
上述不饱和硅烷化合物通常可用下式表示R′SiR″nY3-n其中R′包括有机官能基团,例如,链烯基如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或环已烯基;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丙烯酸基;卤代烷基如γ-氯乙基或γ-溴乙基;
R″包括一种脂族饱和烃例如甲基、乙基、丙基或癸基;
Y包括一种水解的有机官能基团例如甲氧基、乙氧基、甲酸基或丙酰氧烯丙基氨基;
“n”可以是0、1或2。
由于交联快,所以最好选用下式表示的不饱和硅烷化合物CH2=CHSi(OA)2其中A包括一种有1-8个碳原子、优选为1-4个碳原子的脂族饱和烃。A的例子包括乙烯基三甲氧硅烷、乙烯基三乙氧硅烷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等等。
上述硅烷改性树脂的生产方法包括由聚乙烯、有机过氧化物和硅烷化合物之间反应而生产的下式的硅烷改性聚乙烯R′SiR″Y2其中R′是烯不饱和基1烃,或烃氧基,Y是水解有机基,及R″是上面定义的R′基或Y基。
在硅烷改性聚合物包括甲硅烷基的情况下,例如包括甲氧基,用水水解将产生羟基。
由此所得的羟基再与另一分子中的羟基反应而生成Si-O-Si键,该键的生成有助于硅烷改性树脂的交联。最好用硅烷醇缩合催化剂促进该交联反应。
任何一种传统的加硅烷改性树脂的方法均可采用,只要能均匀地加入该接枝聚合物即可。一种方法是将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硅烷改性树脂料加入单轴或双轴挤出机并熔混。另一种方法是用辊炼机将有关的这几种组份熔混。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捏和机熔混。
水处理这道工序可以用水浸渍来完成。水处理也可以通过将物料暴露在蒸汽中,随之用100℃或更高温度进行处理。温度高于100℃,需要加压。
在水处理过程中,如果水或蒸汽温度太低,则交联反应太慢。如果温度太高,外层相互熔化。因此,温度需要在大约50至大约130℃,特别希望在90到大约120℃。
如果水处理时间太短,则交联反应可能不完全。如果时间太长,则外层可能彼此熔化。因此,优选的水处理时间是从5分钟至大约12小时。
如果硅烷改性树脂的加入量太多,会发生太多交联,结果使发泡材料的膨胀比太低。而如果加入量太少,泡沫孔破裂,有碍于产生均匀的泡孔。因此,对于100份重量的聚烯烃基料树脂来说,硅烷改性树脂的用量,优选为大约5至大约50份重量,更优选为大约20至大约35份重量。
在该树脂组合物中可以加硅烷交联催化剂,以助于该硅烷改性树脂的交联。合适的交联催化剂的例子可以是以下化合物中的任一种二丁基锡二乙酸酯、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辛基锡二月桂酸酯、辛酸锡、油酸锡、辛酸铅、2-乙基已烷锌、辛酸钴、环烷酸铅、辛酸锌和硬脂酸锌。
如果加到100份重量的这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中的硅烷交联催化剂的量超过10份重量,则所得泡沫塑料的发泡系数降低。或者,如果该硅烷交联催化剂的加入量低于0.001份重量,则交联反应速度慢,从而需要增加水处理时间。
优选的硅烷交联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大约0.01至大约0.1份重量。
在交联反应中用的过氧化物,可以是以下化合物之一二丁基过氧化物、二枯基过氧化物、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二异丙基过氧化物。尤其是二枯基过氧化物、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比较理想,而二枯基过氧化物特别理想。
加入太多过氧化物会使树脂分解,造成泡沫材料着色。而如果过氧化物的量太少,则聚烯烃基料树脂的交联不充分。
因此,对100份重量的这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来说,过氧化物的量优选的为大约0.5至大约5份重量,更优选的为大约1至大约3份重量。
如果用辐射作为交联该硅烷改性树脂的手段,过量辐射引起过份的交联。在这种情况下,生成的泡沫塑料的发泡系数降低。
或者说,辐射剂量很低引起泡沫孔破裂,妨碍均匀泡沫的形成。因此,辐射要求的剂量是1至大约20毫拉德,特别是要求大约3至大约10毫拉德。
辐射可用许多方法,一种方法是使用两个电子束发生器,塑性树脂在这两个电子束之间通过,从而使这两种聚烯烃基料树脂受到辐射作用。
如果必要,可在塑性树脂中加入增强剂例如玻璃短纤维、短纤维碳或聚酯短纤维,或者可加填料例如碳酸钙、氢氧化铝、或玻璃粉,以提高该泡沫塑料的强度。
加过量的短纤维玻璃作为增强剂时,发泡过程中泡孔受到破坏,因而使膨胀比降低。如果短纤维玻璃加得太少,则泡沫塑料的强度增加不够。因此,对于100份重量的聚烯烃基料树脂,最好是加1至20份重量短纤维玻璃,尤其是最好加3至10份重量。
如果短纤维玻璃的纤维太长,所得的泡沫塑料就会太硬。如果该纤维太短,则不能使泡沫塑料得到足够的增强。因此,纤维长度最好是大约1至大约30mm,尤其是最好3至5mm。
加填料时,在100份重量的聚烯烃基料树脂中最好加入大约10至大约100份重量的填料。如果填料加太多,会导至泡沫塑料太硬。如果加太少,所得的泡沫塑料没有得到足够的增强。填料的优选加入量为大约30至大约50份重量。
上述的发泡剂必须是这样的一种发泡剂,它的分解温度高于所用聚烯烃基料树脂的熔点。发泡剂的例子包括无机热分解发泡剂例如碳酸氢钠、碳酸铵、碳酸氢铵、叠氮化物、或氢化钠、以及有机热分解发泡剂例如偶氮二酰胺、偶氮二异丁腈、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P,P′-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P,P′-羟二苯磺酰、酰肼、偶氮二甲酸钡、或trihydradinotriazine.。
偶氮二酰胺是最好的发泡剂,它的气体产率高,对健康无害,并且容易调节分解温度和分解速度。
在本发明中,高发泡组合物和低发泡组合物是该泡沫塑料发泡系数的相对指标。高发泡系数的组合物被称为高发泡组合物,低发泡系数的组合物被称为低发泡组合物。通常,内层是由高发泡组合物做成,这是相对于外层的低发泡组合物而言。
由发泡组合物制成泡沫塑料的发泡系数,可通过对聚烯烃基料树脂的类型、聚合度、结晶、交联、密度以及发泡剂加入量的选择来调节。从容易调节发泡系数的观点说,最好是调节发泡剂的用量。在此情况下,如果发泡剂用量太大,泡孔破裂而造成泡孔不均匀。这就会降低所得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如果用量太少,则不发泡。因此,对于100份重量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加发泡剂的量最好大约1至大约25份重量。
更具体地说,可以通过找出与理想的发泡系数相对应的气体产率,并加入相应量的发泡剂来进行调节。
在用高发泡组合物的情况下,高发泡系数导致大量的辐射传热,使泡沫塑料的导热性提高而同时降低了它的绝缘性能;而低发泡系数使所得到的泡沫塑料比较重。因此,该系数优选的是大约10至大约50,尤其优选的是大约25至大约40,最优选的是大约30至大约40。
对于低发泡组合物,高发泡系数使所得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降低。因此,优选的系数是5或小于5,尤其优选的是3或小于3。
因此,在高发泡或低发泡的组合物中,最好是调节发泡剂的用量使发泡系数落入上述的相应范围。
在发泡管外表面上用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可以是与形成上述泡沫塑料所用的树脂相同的聚烯烃基料树脂。
外表面最好用聚烯烃基料树脂,因这种树脂有一个附加的优点是它能使网格状或蜂窝状的树脂壁的刚性提高。这一性能进而能使所得的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大为改善。
在本发明中,“蜂窝”是指这样一种结构,其中许多六面体以共有的面连续排列。
形成外层的聚烯烃基料树脂与形成内层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如果不不同的,则它们必须是能热粘合的(受热时能熔化)。
具有热粘性的聚烯烃基料树脂组合的例子是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直链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与均聚聚丙烯、以及聚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酯。
正如用在共混树脂组合物中的聚烯烃基料树脂一样,形成外层用的聚烯烃树脂可添加增强剂,例如短纤维玻璃、短纤维碳、短纤维聚酯或添加填料,例如碳酸钙、氢氧化铝和玻璃粉。
生产可发泡管的方法可以包括如将形成内层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和发泡剂加入双轴挤出机,在低于该发泡剂的分解温度下熔混,将该物料挤出成管状。
如果外层的组成是塑性树脂化合物,则在另一台双轴挤出机中加入聚烯烃树脂基料和发泡剂。
如果外层是聚烯烃基料树脂,就把该树脂加入双轴挤出机。必要时,在低于该发泡剂的分解温度下完成熔混。然后它们两者被挤塑使内层成同轴状被包覆。然后将挤出的管子切成规定的长度。然后发泡。
生产发泡管的另一种方法是将发泡剂和聚烯烃基料树脂加入双轴挤出机。在低于该发泡剂分解温度下熔混。然后将该产物挤出成管状,切成规定长度。然后,将由此得到的预切的可发泡管浸入溶解该低发泡树脂组合物的有机溶剂溶液中。
如果形成发泡管的方法包括使用有机溶剂溶液,那末该有机溶剂溶液必须是能溶解该共混树脂组合物的。这样的溶液的例子如下芳烃如甲苯和二甲苯,卤代烃如二氯甲烷,以及酮化合物如丙酮和甲乙酮。
更具体地说,如果用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作为共混树脂组合物中的热塑性树脂,最好用二氯甲烷作为有机溶液。如果用聚氯乙烯作为共混树脂组合物中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则最好用甲乙酮作为有机溶液。
如果外层用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层很厚,则得到的泡沫塑料比较重量。如果该层很薄,则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降低。因此,聚烯烃基料树脂的厚度范围以0.05至大约5.0mm为优选,0.1至大约2.0mm为特别优选。
发泡管的截面形状,最好是环形的,但某些情况下,做成椭圆或圆角的矩形是可以接受的。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生产泡沫塑料的方法,该方法将许多发泡管排在一起,因而在发泡过程中邻接的外层之间彼此熔化在一起,或者由于将发泡管以交错状排列使发泡管彼此接触。
发泡管由一对厚度限定体支撑来限制轴向发泡。这一对厚度限定体之间的间距保持恒定。将该发泡管加热并进行发泡。
本发明用的厚度限定体是固定的或是可以在某一方向移动的,并无特殊规定。例如可以用一对铁板或铁丝网或者一对传送带以同一速度在同一方向上移动。就容易装配和大批生产而言,用上述的传送带最好。
上述限制轴向发泡的厚度限定体支撑这些发泡管,在厚度限定体之间的这些发泡管是这样排列的,在发泡过程中要使它们的相邻接的外层之间相互熔融在一起,或者交错排列使这些发泡管相互接触。
“邻相接的外层”是指一个发泡管周围的每个发泡管的外层。“交错排列”是指一个发泡管排列在其周围六个发泡管的中心。
当发泡管排列成为相邻接的外层熔融在一起时,最好至少接触着一个别的发泡管。这是因为这些相邻接的管能防止外层向外发泡和膨胀,从而使向内发泡优先于向外发泡。这样就可以让内层所产生的泡沫去填充外层树脂或树脂泡沫的内部。绝缘性能由此得到改进。
当发泡管排列成为相邻接的外层熔融在一起时,最好使这些发泡管有固定的纵向和横向间距。这是因为形成外层的树脂或树脂泡沫能形成一种网格,以改进泡沫塑料产品的抗压强度。
当发泡管以交错排列时,包层的树脂壁或树脂泡沫呈蜂窝结构。以这种方式发泡与相邻接外层熔在一起的排列方式相比较能改进所得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
当发泡管交错排列时,这些发泡管应当优先满足下面的方程式。满足该方程式可改进所得的泡沫塑料的绝缘性能和抗压强度,因为外层内的空隙在发泡过程中全被填充了。
(d2/d3)2≤1-2√3/πTI,其中d2是内层的内径,d3是外层的外径,TI是发泡之后由内层得到的泡沫的发泡系数。
如果聚烯烃基料树脂用作发泡管的外层,则外层的树脂壁具有蜂窝状的截面。这就会进一步改进抗压强度,也能改进弯曲强度中的刚性。
在本发明中,每个发泡管两端都被一对厚度限定体支撑。可支撑发泡管的方法包括将这些发泡管排列在第一个厚度限定体上,然后将第二个厚度限定体叠上去。
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是将发泡管放置在下面一个移动的厚度限定体上,然后向上下两个厚度限定体之间送料。在这种方法中,厚度限定体之间的距离必须调整到发泡管的高度。
在发泡管的排列是以它们相邻接的外表面熔在一起的方式中,可用一个带孔的转筒,将发泡管放置在沿着该转筒圆周的孔上,所以这些管都是垂直排列的,这有助于相邻外层之间的熔融和熔合。
高发泡组合物的柱体从顶部进料,然后发泡管直落到下面并排列在移动的厚度限定体上。
当发泡管以每个管至少与一个别的管相接触的方式排列时,上述进料方法仍然可以采用。在此情况下,转筒将发泡管送到带有边壁的振动送料板上,该送料板从左到右往下向移动的厚度限定体倾斜。这样就将发泡管从送料板送到厚度限定体上。
当发泡管以交错排列的方式放置时,可以用上述方法。在此情况下,送料板的两个边壁间距向厚度限定体的方向逐渐变窄。
为了提高泡沫塑料的压缩强度,在厚度限定体与发泡管之间最好用一种平的增强材料。这种平的增强材料的例子是玻璃纸、短玻璃丝毡、金属片、塑性树脂片或热固性树脂片。
如果玻璃纸或玻璃纸中的纤维太重,则所得的泡沫塑料太重,而如果它们太轻,则泡沫塑料太软弱。因此,玻璃纸(包括其中有纤维的玻璃纸)的重量应当为大约10至大约100g/m2,优选的为大约20到大约50g/m2。
上述塑性树脂片材中用的塑性树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为了提高塑性树脂片材与泡沫塑料之间的粘合力,最好使用与形成泡沫塑料用的同一类聚烯烃基料树脂。
在热固性树脂片材中用的热固性树脂可以是三聚氰胺树脂、苯酚树脂、环氧树脂或不饱和聚酯。
在金属片材料中用的金属可以包括铝或铁。
上述的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或金属片材料如果太厚,则所得泡沫塑料太重。如果太薄,则所得泡沫塑料没有被充分增强。因此,该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或金属片材的厚度范围应当大约0.05至大约1mm,优选为大约0.1至大约0.5mm。
在本发明中,当发泡管被支撑在厚度限定体之中时,加热是在厚度限定体之间保持着恒定间距的条件下进行。加热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温度到该发泡组合物中发泡剂的分解温度以上即可。这些加热方法的例子包括电加热器、红外加热器、以油或空气等作为热循环介质的加热装置。
生产本发明泡沫体的方法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发泡管有一个轴向的内孔。因此,当该发泡管加热时,热量通过孔部不仅传至发泡管的外面而且传至里面。这样就能均匀发泡而用不着为里面加热而要求外面过热。这使外面的泡沫不破裂,并保持了所得泡沫塑料的轻便性和抗压强度。
当发泡管排列成相邻接的外层熔合在一起时,由低发泡组合物或塑性树脂做成的外层形成一个塑性树脂壁,该壁使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提高。
而且,当发泡管排列成相邻外层熔合在一起并且每一发泡管与至少一个其它发泡管接触时,该泡沫塑料充满了由外层树脂泡沫壁所形成的树脂壁的内部。这使绝缘性能提高。
另外,当发泡管排列或使外层熔合在一起且它们具有固定的横向和纵向间距时,由外层生成的树脂壁或泡沫树脂壁形成一种网格状的截面。因而与排列方式为外层熔合在一起且每个发泡管均与至少一个其它发泡管相接触的情况相比较,提高了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
如果采用交错排列,外层形成树脂壁或泡沫树脂壁有蜂窝状截面。因此,与上述的外层熔合在一起的排列方式相比,所得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以及弯曲强度均有了提高。
在发泡管交错排列的情况下,使发泡管满足以下方程式,由外层产生的树脂壁或泡沫树脂壁被内层的泡沫填充,因此改进了绝缘性能。
(d2/d1)2≤1-2√3/πTI,其中d2是内层的内径,d1是外层的内径,以及TI是内层在发泡后得到的泡沫的发泡系数。
最后,由于内层泡沫成为高发泡的泡沫塑料,因而得到轻的泡沫塑料。
按照本实施方案,送给50mm单轴挤出机的制成内层的材料为50份重量的高密度聚乙烯,例如三菱石油化学公司出品的,产品名为EY40H;50份重量的聚丙烯,例如三菱石油化学公司出品的,产品名为PY230;20份重量的硅烷接技聚丙烯,例如三菱石油化学公司出品的产品名为XPM800H;以及8份重量的偶氮二酰胺。
将这些料在180℃下熔混,挤出成管。同时,将以下材料(制造外层用的)送入一台25mm单轴挤出机,送料量在表4中列出高密度聚乙烯产品名为EY40H、聚丙烯产品名为PY230、硅烷接枝聚丙烯产品名XPM800H(这些例子的料均由三菱石油化学公司出品)、以及偶氮二酰胺。将这些材料在180℃下熔混并用直角模头双轴挤出。切成25mm长以后,将该产品在98℃温度的水中浸1小时。
参见图1,发泡管3包括一个内层1和一个外层2。内层的厚度和内径以及外层的厚度示于表4中。
在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中,用发泡管3生产泡沫塑料。
表4的例26和27在这些图中,“前面”是指向右的方向。
参见图2,将泡沫塑料3(如上述生产的)送至料斗4。
料斗4的底部有一个出料孔5,其形状与腔6相对应,在200mm半径的转筒7周围排列有腔6。转筒7靠近出料孔5。
参见图3,排列在转筒7周围的腔6形状相应于发泡管3,并以轴向间距100mm,周向间距157mm而被排列。图3只表示出一部分腔6。
再参见图2,转筒7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当腔6朝向下面出料孔5时,料斗4中的发泡管3落入腔6。四氟乙烯做成的下面的连续传送带19的后面伸出部分19b,位于转筒7下面,相距大约等于泡沫塑料的高度。当转筒7旋转并且腔6位于正下方时,发泡管3被放置在后面伸出部分19b上。连续传送带18、19在转筒7的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发泡管3的高度。
上面连续传送带的一个面18a和下面连续传送带的一个面19a作为厚度限定体。从转筒7落下的发泡管3被位于转筒7下面的传送带19排列并且自然地被支撑在连续传送带的两个面18a、19a之间。一个加热装置(图中未表示)加热至230℃7分钟,使共混的树脂组合物发泡。
参见图4,片状泡沫塑料是由内层1泡沫的熔融而形成的,而其中树脂壁14是由发泡管13的外层2变形而得到的。
表4表示对所得泡沫塑料的以下性能的测定结果发泡系数(是从泡沫塑料的内层和外层测得的)、泡沫塑料的厚度、25%抗压强度、压缩永久变形、及传热性。这些测量是按下述方法进行的。
发泡系数根据JISK6767方法测定。泡沫塑料厚度是通过测定泡沫材料上任选的十个点的厚度再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来确定的。25%抗压强度根据JISK6767方法测定。压缩永久变形根据JISK6767方法测定。热传导性根据JISA1418测定。
表4的例28和29参见图5-7,将上述生产的泡沫塑料3送料到料斗4。料斗4底部的出料孔5的形状与腔6相对应,该腔6排列在半径为200mm的转筒7上。转筒7靠近出料孔5。转筒7周围腔6的形状与发泡管3相对应,并且腔与腔之间轴向以100mm间距隔开,沿圆周以157mm间距隔开。腔6是矩形的,并且料斗4的出料孔5有相应的形状。图中只画出2排腔,而实际可能有3排或更多排。
转筒7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当腔6与下面出料孔5相对时,发泡管3从料斗4落入腔6。振动进料板40在转筒7与聚四氟乙烯连续传送带11的后面伸出部分11b之间向前下方倾斜。进料板40的位置要使其后面部分与转筒7之间的距离大约等于发泡管3的高度,并且进料板40的前面部分要位于后面伸出部分11b的上方。边壁41是在进料板40的两边。
连续传送带10、11位于进料板40的前面。在上面的连续传送带的一面10a与在下面的连续传送带的一面11a起厚度限定体作用。从转筒7落下的发泡管3被位于转筒7下面的连续传送带11排列并自然地支撑在连续传送带的两个面10a、11a之间。当发泡管3从转筒7送到进料板40时,发泡管3的重量和进料板40的振动使发泡管3在进料板40上向前运动。进料板40的振动是用常规方法产生,所以在此没有表示也不作进一步说明。在后面伸出部分11b上的发泡管3是这样排列的即每一发泡管与至少一个其它的发泡管接触。用常规的加热装置(图中没有表示)加热至230℃7分钟,使共混的树脂组合物发泡。
表4表示对所得的泡沫塑料的以下性能进行测定的结果泡沫塑料的内层和外层泡沫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的厚度,25%抗压强度、压缩永久变形和热传导性。用如上的相同方法测定。
表4的例30-33参见图8和9,用表4中例28相同的方法制得图9所示的泡沫塑料,只是用一块向前或向下端渐缩的进料板8代替进料板40。
当发泡管3由于它们本身重量和进料板8的振动而向前运动时,进料板8上的边壁9因为进料板8的渐缩而使发泡管3引向进料板8的中心线。
参见图10,用进料板8可使发泡管3排列成每个发泡管接触着至少一个其它发泡管的稳定的交错形式。
表4的排列方式B表示以下性能的测定结果(被测定的泡沫塑料是采用了进料板8进料而生产的)从内层和外层得到的泡沫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体的厚度、25%抗压强度、压缩永久变形以及热传导性,这些测量是用如上面同样的方法做出的。
比较例11-13,表4往一台50mm单轴挤出机中送入以下物料50份重量的高密度聚乙烯(三菱石油化学公司出品,牌号EY40H),50份重量的聚丙烯(三菱石油化学公司出品,牌号PY230),20份重量的硅烷接枝聚丙烯(三菱石油化学公司,XPM800H),和8份重量的偶氮二酰胺。将该混合物在180℃下熔混,挤出成管状,切成25mm长。在98℃水中浸1小时即得到所说的发泡管。
用例26和28同样的方法生产泡沫塑料,用单层发泡管代替两层发泡管。
表4表示所得泡沫塑料的以下性能测定的结果该泡沫塑料的内层和外层泡沫的发泡系数、该泡沫塑料的厚度、25%抗压强度、压缩永久变形以及热传导性。这些都是用与以上所用的相同方法测定的。
参见表4,发泡管之间相互以交错方式排列,与邻接的外层之间相互熔合的排列方式相比较,得到的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更好。
本发明泡沫塑料的生产方法上面已作了说明。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可生产具有网格状或蜂窝状截面、优良的抗压强度中的刚性、弯曲强度、以及由于在树脂壁内有泡沫存在而使其绝缘性能好并且轻便。
按本发明方法从许多发泡管3制得的多孔泡沫板,对水、空气、和声音有良好的渗透性。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与比较例相比较。
例34和35,表5生产共混树脂组合物是用一个滚桶混合下列物料2.25份重量的高密度聚乙类(三菱石油化学公司,牌号PY20A)、2.30份重量的高密度聚乙烯(三菱石油化学公司,牌号EY40H)、2.40份重量的均聚聚丙烯(三菱石油化学公司,牌号MA3)、0.25份重量的嵌段均聚聚丙烯(三菱石油化学公司,牌号BC4)、和1.9份重量的硅烷改性聚丙烯(三菱石油化学公司,牌号Linklon XPM800HM)。然后,将该共混树脂组合物5份(重量)与0.30份重量的热分解型发泡剂偶氮二酰胺(otsuka 化学公司,牌号Uniform AZSO-20)混合得到高发泡共混树脂组合物。
接着,将该共混组合物和高发泡组合物进料到两合分开的双轴挤出机,在180℃下熔混,双重挤出形成双层管,切成每段30mm。参见图1,产品管3的内层1含高发泡共混树脂组合物,外层2含共混组合物。
参见图5和8,将所得的许多管3装入料斗4。料斗4有个大的出料孔5。转筒7的周面上有许多空腔6用来接收发泡管,这些腔沿着轴向并在圆周面上对称地排列。该转筒放在料斗4下面靠近出料孔5。腔6孔的形状与料斗的出料孔5的形状匹配。转筒7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当腔6转到出料孔5下面与孔5相对时,料斗4中的许多管子3便落入腔6排成一排。
振动板8在转筒7的下面向前下方倾斜。该进料板8的形状是其宽度从后向前渐缩,在两边上垂直立着两个边壁9。
参见图6,当转筒7载着一排腔6中的管旋转180°时,腔6的腔口往下,因而腔6中的一排管3落在进料板8上。在径向可以是三排或更多排腔6而不是两排腔6。管3到达进料板8的出口时,由于边壁9使管3向进料板8的中心线运动并由于进料板8的振动,使这些管3排成稳定的交错形式。
连续传送带10、11,厚度1mm,间隔距离大约为管3的高度,靠近进料板8的出口。进料板8的出口的位置靠近后面伸出部分11b的上面。这两条连续传送带10、11用作限制部件,它们的相对两个表面10a、11a作为管3的限制面来限制在加热发泡过程中的轴向发泡。相对面10a、11a最好以相同速度从后向前运动。
以交错形式排列的管3由于进料板8的振动和重力而从进料板8的上端移动到下面连续传送带11的后面伸出部分的上表面11b上。参见图10,在后面伸出部分的上表面11b上的许多发泡管3被排成交错形状而使它的相互接触。随着上下两条连续传送带10、11的运动,以所述方式排列的管3自然地被这两个相对的表面10a、11a支撑。
用电热器(图中未表示)将管3在210℃下加热30分钟。共混树脂组合物发泡时,每个管3向内和向外膨胀,因此充满管子之间的空隙。参见图11,每个管3变成六角形管23,中心有一个穿通该泡沫塑料的孔22。外层相互熔合成一片多孔泡沫板24。六面柱体23有一外层25和一内层26。表5表示例34和35的内层的内径和外层的外径。
比较例14参见表5,用例34中相同的方法制得多孔泡沫板,只是这两层管的外层内径与例34和35不同。
例36和37,表5混合4份重量的共混树脂组合物(由例34得到)和0.04和0.24份重量的发泡剂,得到两种共混树脂组合物。
接着,将该共混树脂组合物进料到两台分离的双轴挤出机,用0.04份重量的热分解发泡剂混合得到的低发泡塑料树脂形成外层,并进行双重挤出。除以上所述的这些之外,这两个例子以例34相同的方式得到多孔泡沫板。发泡管的内层内径和外层内径如图1所示。
比较例15使用例34相同的方法制得多孔发泡板,除了如表5所示的该两层管的外层内径与例36和37的不同之外。
将每一实施例中得到的一方块多孔泡沫板固定在一个容器中,板的高度正好在该容器边缘上面使方块的周边与该容器的内表面齐平。从该多孔泡沫板上表面以上20cm高度上倒水,测出5分钟内落到该容器底部的水量。测的结果以及这些不同实施例中中心孔的直径示于表5。
参见图12,图中表示了用在方形水泥污水管17中的多孔泡沫板24。在污水管17的两边以规定的纵向间距开矩形大窗口28。多孔泡沫板24的尺寸与该窗口面积相配,安装固定在每个窗口28。因为多孔泡沫板24有许多穿通的孔22,当污水管17中注水至一个固定高度或更高时,水就会自然地从污水管17通过孔22逐渐流到周围地上,从而防止污水管被水充满。
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多孔泡沫板具有良好的对水和空气的渗透性以及隔音性能。因此,它们除了上述的污水管17用之外还有多种用途。
在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多孔泡沫板中,每一个变成六边形的管的这些外层形成一种蜂窝结构,它是塑性树脂或低发泡体,发泡系数为3或更小。这种结构的刚性好。蜂窝结构的里边是高发泡体部分,其了泡系数为5或更高,这就减轻多孔泡沫板的整体重量。同时,由于每个变形后的六边形管有一个直径1-10mm的穿孔,使该多孔泡沫板本身存在许多直径为1-10mm的孔,并且这些孔是以固定间距排列的,因此使它适用于如上所述的污水管。而且生产容易和有效。
实施方案4第四种实施方案是从热塑性核泡沫料(以下称为“芯料”)形成泡沫塑料,该芯料完全在每一个具有网格状或蜂窝状截面的热塑壳泡沫料(以下称为“壳料”)的每一个网格或六面体空隙之中。该壳料包括壳料和热塑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芯料的发泡系数(膨胀比)为大约10至大约50,此时壳料的发泡系数低于芯料的发泡系数,该两个发泡系数之差至少要等于5或更大。本实施方案也包括完全是截面为网格或蜂窝状的热塑性树脂的网格或六边形空隙形成的热塑性芯泡沫料(以后称“热塑性塑料”)。
以上的壳料、芯料及热塑性塑料包括一种热塑性树脂,它可以单独用也可以与其它树脂合用。该热塑性树脂包括如下烯烃树脂中至少一种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无规聚丙烯、均聚聚丙烯、嵌段聚丙烯、聚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ABS树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偏氟乙烯、聚苯硫醚、聚砜、聚醚醚酮、或它们的共聚物。
最好是用如下列举的烯烃树脂的一种或混合物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无规聚丙烯、均聚聚丙烯、或嵌段聚丙烯,用它们的一种或混合物作为壳体中的热塑性树脂,芯料和热塑性塑料,这样使最后的泡沫塑料具有高的回弹性。尤其用高密度聚乙烯和均聚聚丙烯特别理想。
作为壳料、芯料、以及作为树脂体和芯料的可以用相同或不同的热塑性树脂。
用在壳体和芯料中的热塑性树脂,如果必要可以是交联的。交联的优点是因为它的发泡系数高,使最后的泡沫塑料轻。
在壳料、芯料、及树脂体中用的热塑性树脂中,可以加增强剂例如短纤维玻璃、短纤维碳、短纤维聚酯,或者加填料例如碳酸钙、氢氧化铝、或玻璃粉,以提高泡沫塑料的强度。
当作为增强剂的短纤维加太多时,在发泡过程中会引起泡孔破裂,因而不能得到高发泡系数。而短纤维含量很少,则泡沫塑料的增强效果大为降低。
因此,每100份重量的壳料,芯料及树脂体中用的热塑性树脂,最好用大约1至大约20份重量的短纤维。特别理想的是用大约3至大约10份重量。
短纤维的长度与前面几个实施方案类似。
加填料时,对于每100份重量的形成壳料、芯料和热塑性树脂中用的热塑性树脂,最好加大约10至大约100份重量的填料。
如果填料加得太多,所形成的泡沫塑料则太重。如果加太少,则泡沫塑料没有得到充分增强。所以优选的是加大约30至大约50份重量的填料。
芯料的发泡系数提高,引起泡沫塑料的辐射传热增加,随之,在降低该泡沫塑料绝缘性的同时,增加了它的导热性。
如果发泡系数(膨胀比)太低,所得泡沫塑料太重。因此,发泡系数应当为大约10至大约50,更优选的为大约10至大约50,最优选的为大约15至大约40。15至大约30的发泡系数是特别理想的。
如果芯料太厚,泡沫塑料就显著地软弱。而如果芯料太薄,则得到的泡沫塑料重。所以厚度最好是大约10至大约200mm,特别理想的是20-100mm。
芯料的厚度不必均匀。它可以是不均匀的。该厚度在此是指沿着截面测得的最大厚度。
壳料的发泡系数(膨胀比)应当低于芯料的发泡系数。这两者发泡系数之差应当至少5或更大。然而,如果它们的差别小于5,则损害泡沫塑料的强度,结果泡沫塑料变软弱。
因此,芯料与壳料泡沫系数之差优选为大约5至大约39,更优选为大约15至大约29。
如果壳料太厚,泡沫塑料重,而如果太薄,泡沫塑料强度太低。因此,壳料厚度应当为大约0.05至大约5mm,优选为大约0.1至大约2mm。
如果热塑性树脂太厚,则泡沫塑料太重,而如果太薄,则泡沫塑料强度低。因此该树脂体的厚度应当大约0.05至大约30mm,更优为大约0.1至大约2.0mm。
壳料和树脂体的厚度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不均匀。这里所说的壳料和热塑性树脂的厚度是指沿该泡沫塑料截面形成网格状或蜂窝状壁的平均厚度。
如果泡沫塑料中壳料的比例太高,则泡沫塑料太重。如果该比例很低,则泡沫塑料强度下降。因此泡沫塑料中壳料的量应当是大约10%到大约50%(重量),优选为大约10%至大约30%(重量)。
同理,泡沫塑料中热塑性树脂的比例,最好应当为大约5%至35%(重量),优选为大约8%至大约25%(重量)。
本实施方案的泡沫塑料,包括壳料和芯料,或者热塑性树脂(体)和芯料,其中壳料和热塑树脂体的截面呈网格状或蜂窝状。使用带蜂窝状热塑性树脂体的优点是提高该泡沫塑料厚度方向上的刚性。在网格中的空隙的形状各不相同。
在本实施方案中,蜂窝是指截面的形状是蜂巢中的许多孔的形状。具体说,是指在两个方向扩展的六角形,因此六角形的每一边都是与其它六角形共有的。这些六角形的形状不必相同,而且不一定是等边的,但只要看上去它们能被认为是六角形即可。
本实施方案的泡沫塑料含有壳料和芯料的或者含热塑性树脂和芯料的,一般做成板状。但壳料与芯料,或者热塑性树脂与芯料结合成一体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
通常使用热熔法,但也有采用粘合剂的。在热熔法中,如果壳料与芯料,或者对热塑性树脂与芯料,使用不同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则这些不同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必须是能够相互热熔的。
以下几组树脂是能相互热熔的适当的热塑性树脂的例子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直链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均聚聚丙烯、以及聚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酯。
以下这些组合由于它提高了最后泡沫塑料强度和回弹性,所以是理想的组合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直链低密度聚乙烯、及高密度聚乙烯和均聚聚丙烯。尤其是,高密度聚乙烯与均聚聚丙烯的组合特别理想。
形成粘结剂用的聚合物必须能有效地将壳料与芯料或者热塑性树脂与芯料结合起来。该粘合剂用的合适聚合物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氯乙烯的共聚物、形成壳料和芯料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单体的共聚物、及形成热塑性树脂和芯料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单体的共聚物。
为提高该粘合剂的粘结性能,用于形成壳料、芯料、或热塑性树脂体的热塑性树脂的单体的共聚物是优选使用的。
制造本实施方案的“泡沫塑料”的方法可以是以下几种方法之一(1)用许多发泡块,其中每一发泡块均有相同的高度,且排列在第一厚度限定体上。每个发泡块的位置都是下表面与第一个厚度限定体接触。使相邻的壳料熔合在一起。当发泡时,相邻壳料熔合起来。发泡后,相邻壳料熔合在一起。
具有同样高度的相同的块,含有(a)含热塑性树脂和发泡剂的高发泡树脂做成的柱状芯料,和(b)含热塑性树脂和发泡剂的低发泡树脂壳料或者含至少覆盖该柱形芯料侧面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壳料。
用这样形状的许多发泡块,通过其顶上安放第二个厚度限定体而使它们形成一集合体。加热并在两个厚度限定体之间保持固定间距的情况下使其发泡。
(2)用许多具有同样高度的成形发泡块,该发泡块含有(a)一种柱形的芯料,它是由含热塑性树脂和热分解发泡剂的高发泡树脂做成的,和(b)一种低发泡壳料,该壳料含聚烯烃基料树脂和热分解发泡剂或者含树脂壳料,该壳料含有覆盖整个柱形芯料表面的热塑性树脂。这许多成形的发泡块在第一厚度限定体上是这样排列的,即它们不重叠,因此在发泡过程中相邻的壳料熔合在一起。在顶上安放第二个厚度限定体,由此使这些发泡块成为一个集合体,加热并在厚度限定体之间保持固定间距的情况下使其发泡。
(3)用许多具有相同高度的成形发泡块,该发泡块含有(a)柱形芯料,该芯料由含热塑性树脂和热分解发泡剂的高发泡树脂做成,和(b)低发泡树脂壳料(含热塑性树脂和热分解发泡剂)或者树脂壳料(含热塑性树脂,它至少覆盖柱形芯料的侧表面)。将这些成形发泡块在第一厚度限定体上排列为使每一个发泡块成为蜂窝状中的一个六角形,这是在第一厚度限定体上的一种假想的排列方式。该排列使发泡块的底接触第一厚度限定体,并且相邻的壳料在发泡过程中熔合在一起。
在顶部安放第二厚度限定体由此而形成一集合体。加热该集合体,并在厚度限定体之间保持固定间距的情况下发泡。
上述三种方法是优选的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下面这种方法也可以用(4)预先制备芯料、壳料和聚烯烃,基料树脂。芯料用壳料或用热塑性树脂包覆,使用热熔或粘合而形成泡沫塑料。
如果要使泡沫塑料制成壳料和树脂体的截面为蜂窝状,则必须用方法(3)。
在上述这些方法中,高发泡树脂芯料和低发泡树脂壳料包含热塑性的聚烯烃基料树脂并混有发泡剂。树脂壳料包含热塑性树脂。
上述的热塑性树脂不必特别限制,它们可以是以下这些树脂中至少一种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无规聚丙烯、均聚聚丙烯、嵌段聚丙烯、聚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ABS树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偏氟乙烯、聚苯硫醚、聚砜、或它们的共聚物。
在高发泡树脂芯料、低发泡树脂壳料、和树脂壳料中的热塑性树脂,优选的是以下烯烃树脂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无规聚丙烯、均聚聚丙烯、或嵌段聚丙烯,因为这些树脂会提高泡沫塑料的回弹性。尤其是,高密度聚乙烯和均聚聚丙烯特别理想。
用在高发泡树脂芯料和低发泡树脂壳料中的热塑性树脂可以是交联的。交联的方法可以包括与前面实施方案3中所引用的相同方法。
在熔混中用的硅烷改性树脂与实施方案3所用的硅烷改性树脂相类似。
与实施方案3类似,硅烷改性树脂(接枝聚合物)是指用不饱和硅烷化合物接枝改性的聚合物。
通常,不饱和硅烷化合物表示为RR′nSiYa-n其中R包括一种链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或环已烯基,或者一种有机官能基团例如卤代烷基如缩水甘油油基、氨基、甲基丙烯酸基、γ-氯乙基、或γ-溴乙基;
R′包括脂族饱和烃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或癸基;
Y包括水解的有机官能基团,例如甲氧基、乙氧基、甲酸基、丙酸基烯丙基氨基;以有n是0、1和2。
尤其是,用下式的不饱和硅烷化合物是理想的,因为它能加速交联反应,CH2=CHSi(OA)3,其中A是C1-C8的脂族饱和烃,以C1-C4的为优选。例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乙烯基三乙酸基硅烷。
上述硅烷改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可以是传统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硅烷改性聚乙烯可以用聚乙烯、有机过氧化物、和下式表示的不饱和硅烷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制得RR′SiY2其中R是不饱和烯烃基Ⅰ烃或烃氧基,Y包括水解的有机基,以及R′是上面定义的R基或Y基。
在硅烷改性树脂有甲硅烷基时,例如如果Y是甲氧基,与水接触引起水解,因而生成羟基。不同分子中的羟基反应生成Si-O-Si键,因而使硅烷改性树脂有效地进行交联。
混合硅烷改性树脂的方法与实施方案3类似。
水处理步骤也与实施方案3所用的水处理步骤类似。
与实施方案3一样,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可以是在加压和高于100℃的温度下将树脂暴露于蒸汽中。
在水处理过程中如果水或蒸汽的温度太低,交联反应进行太慢。而如果温度太高,外面的物料相互熔合。因此,大约50至大约130℃温度是优选的,特别优选90-120℃。
如果水处理时间太短,交联反应可能不完全,而如果时间太长,外面的物料可能相互熔合。因此,优选的时间是5分钟至大约12小时。
过量的硅烷改性树脂引起过量的交联,因而生成低发泡系数的泡沫塑料。或者是,如果该量太少,则泡孔破裂,不能得到均匀的发泡孔。因此,对100份重量的热塑性树脂,硅烷改性树脂的重量以大约5至大约50份为优选,更优选是大约20至大约35份。
与前面的实施方案相似,如果必要,可以加硅烷交联催化剂使各种不同树脂有效地交联。交联剂的合适例子已经在前面几个实施方案中叙述过。
硅烷交联催化剂的用量,对每100份重量的热塑性树脂来说,优选的是大约0.001-10份重量,更优选的是大约0.01至大约0.1份重量。
在交联方法中用的过氧化物与以前所述的相同。用在交联剂中的过氧化物类似于前面几个实施方案中用的过氧化物。具体说,理想的是过氧化二枯基和过氧化叔丁基枯基,特别理想的是过氧化二枯基。
对于100份重量的热塑性树脂来说,理想的是用大约0.5至大约5份重量的过氧化物,特别理想的是用大约1至大约3份重量。
热塑性树脂交联的方法,使用辐射法与实施方案3相似,包括方案3指定的剂量。优选的辐射剂量是大约1至20毫拉德,最优选为大约3至大约10毫拉德。
照射热塑性树脂的方法可包括使用两台电子束发生器,热塑性树脂在它们之间通过,以此来照射聚烯烃基料树脂。
在高发泡树脂芯料和低发泡树脂壳料中所称的“高发泡”与“低发泡”是指这两种相对发泡系数的标记。在这两种发泡树脂中,生产较高发泡系数的泡沫塑料的这种树脂被称为高发泡树脂,而另一种被称为低发泡树脂。
在高发泡芯料和低发泡壳料中用的发泡剂没有特殊的规定,只要它的热分解温度高于所用热塑性树脂的熔点就可以。与高发泡芯料及低发泡壳料配合使用的发泡剂的合适例子包括无机的热分解发泡剂例如碳酸氢钠、碳酸铵、碳酸氢铵、叠氮化物、碳酸氢钠、偶氮二酰胺、偶氮二异丁腈、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P,P′-羟二苯磺酰、酰肼、偶氮二甲酸钡、trihydradinotriazine。尤其理想的是用偶氮二酰胺。
壳料和芯料的发泡系数可以通过选择以下几种因素来调节用在发泡树脂中的热塑性树脂类型、聚合度、结晶、交联、密度、热分解发泡剂的类型及加入的发泡剂的量。
在通过控制发泡剂加入量来调节发泡系数的情况下,如果发泡剂加入量太高,则泡孔破裂,防害均匀泡孔的生成并降低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而如果加的量太低,则不发泡。
因此,按100份重量的热塑性树脂计,发泡剂的量优选的是大约1至大约25份重量。
可通过找出与所需要的发泡系数相应的气体产量,以及加入能产生该气体产量的发泡剂量,来进行调节。
制备成形发泡块的方法没有特殊的规定。一种方法,将高发泡树脂芯料用热塑性树脂和发泡剂等往双轴挤出机进料。所得的树脂料在低于该热分解发泡剂的分解点的温度下熔混。
将低发泡树脂壳料用的热塑性树脂、发泡剂等,或者只是将低发泡树脂壳料用的热塑性树脂,往另一台双轴挤出机进料,然后在低于该热分解发泡剂分解点的温度下熔混。
双机挤出是为了挤出线料状的发泡体,然后切成规定的尺寸。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将高发泡树脂芯料用的热塑性树脂和发泡剂往双轴挤出机进料。该树脂在低于该发泡剂分解点的温度下挤塑。挤出线料状发泡体并切割。然后将其浸入有机溶剂,在该溶剂中无论低发泡树脂还是热塑性树脂都是能溶解的。
如果所用的方法涉及有机溶剂中的浸渍,则对有机溶剂没有特殊的规定,只要它能溶解壳料中的热塑性树脂和热分解发泡剂即可。溶剂的例子包括芳烃例如甲苯和二甲苯、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二氯甲烷,以及酮化合物例如丙酮、甲乙酮。
特别是,如果壳料的热塑性树脂是用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最好用二氯甲烷,而如果用聚氯乙烯,则最好用甲乙酮。
发泡块的形状并不重要。该形状可以是圆柱形或多角柱形例如四角柱形或三角柱形。圆柱形的在泡沫塑料中应有对称的截面,这样在发泡时没有波动。这使壳料或热塑性树脂体有整齐的网格或蜂窝形状,因此使最后的泡沫塑料按抗压强度计的刚性得到提高。
用圆柱形的发泡块时,其平均截面直径应当是大约3至大约20mm,优选的直径为5至大约10mm。
当圆柱直径超过20mm时,这个宽高比被认为是相当高,使泡沫塑料显著变软弱。或者,如果发泡圆柱的直径小到3mm以下,则泡沫塑料会很重。
如果低发泡树脂壳料厚于3mm,泡沫塑料会愈来愈重。而如果该壳料薄于0.05mm,则该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显著降低。
同样理由,该树脂壳料的厚度,优选的是大约0.05至大约5.0mm,更优选的厚度为大约0.5至大约3.0mm。
本实施方案中用的这许多成形发泡块需要有相同高度。然而在本实施方案中,它们的高度只要大致相同而不必精确地相同。
用在本实施方案中的厚度限定体是随着加热的方法而确定,但没有特殊的规定。例如,用油循环加热,可以用金属的。而如果通过热空气加热,则可用栅格。
厚度限定体可以是固定的或者可以按一定速度运动。
但如厚度限定体按一定速度运动,则一对厚度限定体必须在同一方向上以同样的速度运动。
成形发泡块往第一厚度限定体进料的方法没有特殊的规定,只要成形发泡块的底面接触第一厚度限定体即可。例如,可用有孔的转筒,这些装发泡块的孔与转筒圆周垂直排列,因而孔转至上部时装入发泡块,转至下部时该发泡块落下。
这些成形发泡块最好以大致均匀的方式排列,这样不会使该泡沫塑料的发泡系数出现局部的变化。
当成形发泡块被放在第一厚度限制体上以致其底面接触该限制体并且在发泡过程中相邻的壳材料熔在一起时,最好是排列这些发泡块以致它们有固定的垂直和水平间隔。这允许热塑性树脂或壳材料的截面形成一个有序的网格,因此增加成品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
此外,通过排列成形发泡块以致将其底面中心放在形成排列在第一厚度限制体上的假想的蜂窝的六边形的中心和顶点上,壳材料或热塑性树脂的截面是有序的蜂窝形。这进一步改进了成品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
在这里提到的成形的能发泡的块的底面中心不是指准确的中心,而是指底面的中心区域。
通过一些系数例如壳和芯材料的发泡系数、热塑性树脂的厚度和想要的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确定形成蜂窝形状的六边形的边长。如果这些边太长,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就减少,可是,如果它们太短,泡沫塑料的发泡系数就减少。因此,5-100mm的长度是理想的,而10-50mm的范围特别理想。
此外,优选的是,在第一厚度限制体上形成假想的蜂窝的六边形应该是等边的。另外,优选的是,这些六边形满足以下公式中的条件R2≤L2≤TS/√3,其中L是等边六边形的一个边长,T是芯材料的发泡系数,S是成表发泡块的底面面积,R是成形发泡块底面的最大长度(成形泡沫块底面的最大长度是指大底面上连接底面外周边上的两点的最长的线)。
当使用圆柱形能发泡的块时,如果在第一厚度限制体上形成假想蜂窝的六边形是等边的,优选的是,高发泡树脂芯材料柱体满足以下公式的条件
4r2≤L′2≤T′rπ/√3,其中L′是等边六边形的一个边长,T′是芯材料的发泡系数,r是高发泡树脂芯材料柱底面的半径,该芯材料柱被低发泡树脂壳材料覆盖。
当使用完全被低发泡树脂壳材料或树脂壳料覆盖的高发泡树脂芯材料的成形的能发泡的块时,对于将这些块送至第一厚度限制体上的方法,只要这些块不重叠,没有特殊的规定。一种可能的方法是,任意地将成形的发泡块散布在第一厚度限制体上,然后振动此第一厚度限制体以便消除重叠并使这些成形发泡块均匀分布。
在厚度限制体和成形的能发泡的块之间使用增强片来改进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这种使用是希望有的。增强片可以包括例如玻璃纸、切碎了股线的织物、热塑性树脂片、热固性树脂片、金属片或诸如此类的材料。
如果在这里使用的玻璃纸或玻璃纤维太重,泡沫塑料也就太重。如果它们太轻,泡沫塑料的强度就不足。因此这种材料的重量在大约10-100g/m2是合乎要求的,20-约50g/m2特别理想。
对用于上述热塑性树脂片的热塑性树脂没有特殊的规定,这种树脂可由聚乙烯、聚丙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诸如此类的物质组成。最理想的是使用和用于泡沫塑料的聚烯烃树脂同样类型的聚烯烃树脂,以便增强片和泡沫塑料可以相互很好地粘着。
用于上述热固性树脂片的热固性树脂与实施方案3中所用的相似。
上述金属片中所用的金属与实施方案3中所用的相似。
与上述实施方案相似,如果上述增强片太厚,成品泡沫塑料就太重。另一方面,如果增强片太薄,泡沫塑料就未被充分地增强。因此,厚度为约0.05-1mm的增强片是优选的,厚度为约0.1-0.5mm的是最佳的。
只要温度达到高于形成高发泡树脂芯材料和低发泡树脂壳材料的热分解发泡剂的分解点温度,对该方法的细节,没有特殊的规定。该方法包括,在厚度限制体之间支撑成形发泡块并在厚度限制体之间保持固定距离的同时进行加热。
例如,用电加热器、远红外辐射加热器或循环加热介质如油或水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重复一遍,本实施方案的泡沫塑料包括壳材料和芯材料,或者包括热塑性树脂和芯材料。壳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具有呈网格状或蜂窝状的截面形状。
为了提供优良的抗压强度,壳材料和热塑性树脂相对来说是低发泡的或不发泡的。另一方面芯材料相对地是高发泡的,并且,虽然压缩性减少,但是它是很轻的。因此,在本实施方案中,壳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弥补芯材料的不足,而相反的是,芯材料弥补壳材料或热塑性树脂的不足。由此提供的产品是轻的并且具有优良的抗压强度。
芯材料的发泡系数一般约为10-50,这一范围对轻的程度没有大的损害。因为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比芯材料低5或更多,所以抗压强度是好的。
此外,由于壳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具有网格状或蜂窝状截面,所以进一步改进了抗压强度。
在本实施方案的泡沫塑料中,壳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形成网格,由此提供优良的性能,例如抗压强度。这是制造本实施方案的泡沫体的方法的结果,在该方法中,排列包括芯材料和覆盖该材料至少一侧表面的壳材料的成形发泡块,以致它们的底面在第一厚度限制体上并且它们形成一种格子图案,在该图案中相邻的壳材料熔在一起。
在上面排列第二厚度限制体,在厚度限制体之间保持固定距离的同时,进行发泡。这使成形发泡块的发泡只能在平行于厚度限制体表面的方面上进行,并且这种排列是这样的,以致壳材料熔在一起。
此外,因为壳材料和热塑性树脂的截面形成蜂窝状,所以成品泡沫体具有改进了的性能,例如抗压强度。这是在第一厚度限制体上排列成形发泡块的结果,这种排列是这样的,以致底面的中心被放置在构成想象有排列在第一厚度限制体上的蜂窝形状的六边形的中心和顶点上,并且进行发泡时相邻的壳材料熔化在一起。然后从顶部排列第二厚度限制体并加热,以致在厚度限制体之间保持固定间隔的同时可进行发泡。
另外,在此过程中,如果排列满足以下公式的条件R2≤L2≤TS/√3,热塑性树脂和芯材料的截面可以形成有序的蜂窝状,因此改进了泡沫塑料的性能,例如抗压强度。
如果将成形的发泡块做成圆柱状并将它们排列成满足以下公式的条件
4r2≤L′2≤T′rπ/√3,那么由于成形发泡块的对称性,所以可均匀地产生泡沫。因此,为芯材料和热塑性树脂的截面提供更有序的蜂窝形状,改进泡沫塑料的性能,例如抗压强度。
如果成形发泡块中芯材料的整个表面被壳材料所覆盖,就不需要在第一厚度限制体上排列它们以致它们的底面接触厚度限制体,这就简化了本实施方案的实现。
以下是本发明上述实施方案的叙述,应该在参照附图的同时阅读这部分内容。
图13表示的是上述实施方案中使用的生产装置。“前面”或者“向前的”指的是附图中向右的方向。
图13表示了两个连续的传送带51a和51b。连续传送带51a和51b之间的距离是25mm。下面的连续传送带51b比上面的连续传送带51a延伸到更靠近后面。从后面开始,按顺序排列着预热装置53、加热装置54、两块厚度限制板55a和55b、以及冷却装置56。以27mm的距离将厚度限制板55a和55b分开。
实施例38在形成发泡树脂芯材料的组合物中,按表6中所示的用量,包括以下物质以名为EY40H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产品为例子的高密度聚乙烯、以名为PY230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 产品为例子的聚丙烯、以名为XPM800H 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产品为例子的硅烷接枝的聚丙烯、以及偶氮二酰胺。然后将该组合物装入50mm直径的单轴挤出机,在180℃熔融混和,以5mm直径圆形截面的圆形线料挤出该组合物。在形成低发泡树脂壳材料的组合物中,按表6中所示的用量,包括以下物质以名为EY40H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产品为例子的高密度聚乙烯、以名为PY230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产品为例子的聚丙烯、以名为XPM800H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产品为例子的硅烷接枝聚丙烯、以及偶氮二酰胺。然后将该组合物装入25mm直径的单轴挤出机,在180℃熔混,用直角模头将组合物双重挤出,以便使该组合物覆盖在上述圆形线料上。挤出具有圆形截面的线料,将其冷却,切成25mm长,在98℃的水中渍一小时,然后干燥。由此生产成形的发泡块52,它的高为25mm,具有1.0mm厚的纸发泡树脂壳材料和直径为5mm的高发泡树脂芯材料。
以网格排列按1325g/m2的量将制成的成形发泡块52放在下面的连续传送带51b上,以致其底面接触传送带并且相邻的壳材料熔在一起。用预热装置53将排列在连续的传送带51a和51b之间的成形发泡块52加热到200℃。厚度限制体55a和55b在连续的传送带51a和51b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同时加热装置54加热至220℃,使发泡块52发泡。冷却装置56将其冷却至30℃,结果形成泡沫塑料57,其中的芯材料截面形成网格形状。
表6显示了根据下述方法测量的以下系数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的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
按照JIS K6767测量发泡系数。按JIS A9511 测量弯曲强度。按JIS K6767测量25%的抗压强度。按JIS K6767测量压缩变形。按JIS A1413测量导热率。
实施例39
将以名为FEO-025的Oribest Corp.的产品为例子的玻璃纸排列在下面的连续的传送带51b上。将实施例38中制得的成形泡块52以1325g/m2的量排列在玻璃纸上,以致其底面接触玻璃纸并且相邻的壳材料熔化在一起。还将以名为FEO-025的Oribest Corp.产品为例的玻璃纸排列在成形发泡块和上面的连续传送带51a之间。另外,按实施例38中的相同方法制得带有网格状截面的芯材料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以及导热率,其结果示于表6中。
实施例40象实施例38那样,将表6中所示的用于高发泡树脂芯材料的组合物装入50mm直径的单轴挤出机中,在180℃熔混,以5mm直径圆形截面的线料的形式挤出。将制成的线料切成25mm长,浸入98℃的水中1小时,然后干燥。由此产生的高为25mm、直径为5mm的初步成形的发泡块。
将初步成形的发泡块浸入有机溶剂溶液中10分钟,此有机溶剂溶液是由溶解在30重量份氯甲烷中的表6中所示量的以名为GP Staroyn 691的Asahi Kasei Kogyo Corp.Ltd产品为例的聚乙烯和偶氮二酰胺组成。然后在25℃干燥这些发泡块。将该方法重复9次,以生产含有1.00mm厚的低发泡树脂壳材料的成形发泡块。
按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加工制成的发泡块52,以生产具有形成网格状芯材料截面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以及导热率,其结果示于表6中。
实施例41只要发泡块不重叠,排列在下面的连续传送带51b上的成形发泡块52不必使其底面接触连续传送带51b,除此之外,按与实施例40中的相同方法,制造具有形成网格状芯材料截面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以及导热率,其结果示于表6中。
实施例42将表6中所示的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高发泡树脂芯材料组合物装入50mm直径的单轴挤出机中,在180℃溶混,以具有4mm边长的矩形截面的线料的形式挤出该组合物。将表6中所示的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低发泡树脂壳材料组合物装入25mm直径的单轴挤出机中,在180℃熔混,用直角模头将该组合物双重挤出,冷却,切成25mm长,浸入98℃的水中1小时,取出去干燥。产物是成形的发泡块52,它含有1.0mm厚的低发泡树脂壳材料和具有4mm×4mm矩形截面、25mm高度的高发泡树脂芯材料。
以1325g/m2的量将制得的成形发泡块52排列在下面的连续传送带51b上,以致其底面接触该传送带并且其底面的中心被放在构成排列在下面的连续传送带51b上的假想蜂窝的六边形的中心和顶点上。预热装置53将排列在连续传送带51a和51b之间的成形发泡块52加热到200℃以产生交联,然后通过加热装置54将其加热220℃,同时厚度限制体55a和55b在连续传送带51a和51b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以产生发泡。发泡后,冷却装置56冷却产物至30℃。产物是其壳材料具有蜂窝状截面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以及导热率,其结果示于表6中。
实施例43除了产生低发泡树脂壳材料所加的偶氮二酰胺是5重量份以外,按照实施例38中所使用的相同方法制造成形发泡块52。
除了分布为1280g/cm2外,使用这些成形发泡块52,按与实施例5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含有蜂窝状截面的壳材料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以及导热率,其结果示于表6中。
实施例44将成形发泡块52排列在下面的连续传送带51b上,以致将每个成形发泡块52放在构成排列在下面的传送带51b上的假想蜂窝的边长为13mm的等边六边形的顶点或中心上,除此之外,用实施例42中制造的成形发泡块52,按照与实施例42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含有有蜂窝状截面的芯材料的泡沫塑料57。形成蜂窝的等边六边形的边长L为13mm,芯材料的发泡系数T为20,成形发泡块的底面面积S为17.64mm2,成形发泡块底面的最大长度R为5.93mm。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以及导热率,其结果示于表6中。
实施例45用实施例38中制造的成形发泡块52,按与实施例42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含有有蜂窝状截面的壳材料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以及导热率,其结果示于表6中。
实施例46用实施例38中制造的成形发泡块52,按与实施例44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含有有蜂窝状截面的壳材料的泡沫塑料57。形成蜂窝的等边六边形的边长L′为15mm,壳材料的发泡系数T′为20,成形发泡块的底面半径r为2.6mm2。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6中。
实施例47除了将以名为FEO-025的Oribest Corp.产品为例的玻璃纸排列在下面的连续传送带51b上以外,按与实施例42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含有有蜂窝状截面的壳材料和泡沫塑料57。以1325g/m2的量将实施例42中制得的成形发泡块52排列在玻璃纸上,以致其底面接触玻璃纸并且相邻的壳材料熔在一起。还将以名为FEO-025的Oribest Corp.产品为例的玻璃纸排列在成形发泡块52和上面的连续传送带51a之间。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以及导热率,共结果被示于表6中。
实施例48在形成高发泡树脂芯材料的组合物中,以表8中所示的量,包括以下物质以名为EY40H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 产品为例的高密度聚乙烯、以名为PY230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 产品为例子的聚丙烯、以名为 XPM800H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产品为例子的硅烷接枝的聚丙烯、以及偶氮二酰胺。然后将该组合物装入50mm直径的单轴挤出机中,在180℃熔混,以具有5mm直径圆形截面的圆形线料将其挤出。将形成树脂壳材料的以名为PY230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 产品为例子的聚丙烯装入25mm直径的单轴挤出机中,在180℃熔混,并且直角模头进行双重挤出,以便使其覆盖在上述圆形线料上。挤出有圆形截面的圆形线料,切成25mm长,浸入98℃的水中1小时,干燥。由此产生25mm高、低发泡树脂壳材料1.0mm厚、高发泡树脂芯材料直径为5mm的成形发泡块52。
用这些成形发泡块52,按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含有网格状截面的热塑性树脂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芯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8中。
实施例49除了使用从实施例48得到的成形发泡块52以外,按与实施例39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含有有网格状截面的热塑性树脂的泡沫塑料。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8中。
实施例50将按表8中所示的得自实施例48的高发泡树脂芯材料组合物装入50mm直径的单轴挤出机中,在180℃熔混,以具有5mm直径的圆形截面的线料将其挤出,切成25mm长,浸入98℃的水中1小时,使其干燥。由此产生直径为5mm、25mm高的初步成形的发泡块。
将制得的初步成形的发泡块浸入有机溶剂溶液中10分钟,该溶液是将100重量份的以名为GP Staroyn 691的Asahi Kogyo Corp.Ltd.产品为例的聚苯乙烯溶解在30重量份的氯甲烷中组成的。然后在25℃使其干燥。重复该方法9次,以制造具有1.0mm厚的树脂壳材料的成形发泡块52。
用制得的成形发泡块52,按照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制备含有网格状截面的热塑性树脂体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8中。
实施例51除了使用得自实施例50的成形发泡块52以外,按与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含有有网格状截面的热塑性树脂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8中。
实施例52
将表8中所示的得自实施例48的高发泡树脂芯材料组合物装入50mm直径的单轴挤出机中,在180℃熔混,以具有4mm边长的正方形截面的线料挤出,切成25mm长,浸入98℃水中1小时,然后使其干燥。由此产生具有1.0mm厚的低发泡的树脂壳材料、截面为4mm×4mm正方形的高发泡树脂核材料并且25mm高度的成形发泡块。
除了用上述成形发泡块52外,用与实施例42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含有蜂窝状截面的热塑性树脂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以及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8中。
实施例53除使用得自实施例52的成形发泡块52外,用与实施例44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含有有蜂窝状截面的热塑性树脂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8中。
实施例54除使用得自实施例48的成形发泡块52外,用与实施例45中所述的相同方法制造含有有蜂窝状截面的热塑性树脂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8中。
实施例55除使用得自实施例48的成形发泡块52外,用与实施例56中所述的相同方法,制造含有有蜂窝状截面的热塑性树脂的泡沫塑料57。
用与实施例38中的相同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8中。
实施例56除了将以名为FEO-025的Oribest Corp.产品为例的玻璃纸排列在下面的连续传送带51b上之外,用与实施例52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含有有蜂窝状截面的热塑性树脂的泡沫塑料57。象实施例15中那样,将实施例15中获得的成形发泡块52排列。还将以名为FEO-025的Oribest Corp.产品为例的玻璃纸排列在成形发泡块52和上面的连续传送带51a之间。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成品泡沫塑料57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57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8中。
比较例16以表7中所示的量,将下列物质装入50mm直径的单轴挤出机中以名为40H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产品为例的高密度聚乙烯、以名为PY230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产品为例子的聚丙烯、以名为XPM800H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产品为例的硅烷接枝的聚丙烯和偶氮二酰胺,在180℃熔混,以具有5.2mm直径圆形截面的线料挤出,切成25mm长。产物是5.2mm直径和和25mm高的初步成形的发泡块。
除了将分布量定为1250g/m2之外,用这些初步成形的发泡块,按与实施例38中的相同方法制得泡沫塑料。
用与实施例38中的相同方法,测量构成该泡沫塑料的芯材料的发泡系数、该泡沫塑料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7中。
比较例17除了加入5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3重量份偶氮二酰胺以形成高发泡树脂芯材料之外,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制得成形发泡块。
除了将成形发泡块的分布定为3420g/m2之外,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制得泡沫塑料。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该泡沫塑料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该泡沫塑料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7中。
比较例18除了加入50重量份高密度聚乙烯、7重量份偶氮二酰胺以形成低发泡树脂壳材料之外,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获得成形发泡块。
除了以1260g/m2的量分布成形发泡块外,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获得泡沫塑料。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该泡沫塑料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该泡沫塑料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被示于表7中。
比较例19以表7中所示的量将下列物质装入50mm直径的单轴挤出机中以名为40H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产品为例的高密度聚乙烯、以名为PY 230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 产品为例的聚丙烯、以名为XPM 800H的Mitsubishi Petrochemicals 产品为例的硅烷接枝的聚乙烯和偶氮二酰胺,在180℃熔混,以具有4.2mm×4.2mm正方形截面的线料挤出并切成25mm长。产物是25mm高的初步成形的发泡块。
除了将分布量定为1250g/m2外,用这些初步成形的发泡块,按与实施例5中相同的方法获得泡沫塑料。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泡沫塑料的芯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示于表7中。
比较例20除了以3420g/m2分布成形发泡块外,用得自实施例17的成形发泡块,按照与实施例42中相同的方法获得泡沫塑料。
用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法,测量构成泡沫塑料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发泡系数、泡沫塑料的弯曲强度、25%抗压强度、压缩变形和导热率,其结果示于表7中。
参照表6,成品泡沫体具有优良的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此外,当排列成形发泡块以致将它们放在形成假想蜂窝的六边形的顶点和中心时,进一步改善了泡沫塑料的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
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泡沫塑料包括具有比较高的发泡系数的芯材料和具有比较低的发泡系数的壳材料或不发泡的热塑性树脂。壳材料或热塑性树脂中的每个网格或六边形空间都是和芯材料整体地形成的。
由于壳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具有网格或蜂窝状截面,所以本发明的泡沫塑料提供了优良 的抗压强度。芯材料是轻的并且有优良的绝缘性。另外,因为在本发明中整体地形成壳材料和芯材料,所以轻度、抗压强度、绝缘性以及回弹性都好于用壳材料、芯材料或热塑性树脂它们自己所能做到的。
此外,通过使用本发明制造泡沫体的方法,能很容易地产生具有上述优点的泡沫体。
下面列出所用的原料和试剂(1)聚烯烃基料树脂(未交联的)高密度聚乙烯1由Mitsub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其商品名为EY 40H,密度0.945g/cm3,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1.5g。
高密度聚乙烯2由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为PY 20A,密度0.951g/cm3,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9g。
高密度聚乙烯3由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为130J,密度0.956g/cm3,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11g。
高密度聚乙烯4由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为J×20,密度0.954g/cm3,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20g。
高密度聚乙烯5由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为BZ50 A,密度0.953g/cm3,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0.35g。
高密度聚乙烯6由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称为HY330B,密度0.952g/cm3,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0.6g。
聚丙烯1由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为MH6,密度0.90g/cm3,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12g。
聚丙烯2由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为MA3,密度0.90g/cm3,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11g。
聚丙烯3由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为BC5C,密度0.90g/cm3,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2.8g,含有8-10%的乙烯成分。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由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是V113K,密度0.925g/cm3,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3g。
聚苯乙烯由Asahi Kasei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是681,密度为1.05g/cm3,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3g。
(2)硅烷改性的树脂硅烷改性的交联的聚乙烯由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为LINKLON HM-600,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10g,交联后的胶凝部分为60%重量。
硅烷改性的交联聚丙烯由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为LINKLON XPM-800HM,熔体指数为每10分钟10g,交联后的胶凝部分为80%重量。
(3)硅烷交联催化剂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
(4)发泡剂偶氮二酰胺由Otsuka Chemical Company,Limited制造,商品名为SO-20,分解温度为201℃。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叙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但是应该认识到,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准确的实施方案,在不背离附加权利要求所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范围的情况下,该技术领域中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实行各种改变和变动。


n1底面接触第一厚度限制体。
n2安装在第一厚度限制体上形成假想的蜂窝的六边形的中心和顶点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泡沫塑料,包含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至少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与上述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2.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聚丙烯包括选自均聚聚丙烯、嵌段聚丙烯和无规聚丙烯的至少一种。
3.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至少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树脂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
4.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上述聚乙烯包括约500-6000的聚合度,上述聚丙烯包括约800-12000的聚合度,上述聚苯乙烯包括约250-5000的聚合度。
5.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至少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具有每10分钟约0.1-50g的熔体指数。
6.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聚乙烯的密度至少为0.9g/cm3,其中所述的聚丙烯的密度至少为0.89g/cm3。
7.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密度约为0.92-0.95g/cm3,其中所述的聚苯乙烯的密度为至少1.04g/cm3至约1.60g/cm3。
8.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两种大体上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之间在熔体指数上的差是每10分钟约3-15g。
9.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交联后的胶凝部分约为60-85重量份。
10.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是选自以下树脂的至少一种硅烷改性的热塑性聚乙烯树脂、硅烷改性的热塑性聚丙烯树脂、硅烷改性的热塑性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和硅烷改性的热塑性聚苯乙烯树脂。
11.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包括选自硅烷改性的热塑性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树脂的至少一种。
12.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包括用不饱和的硅烷化合物接枝聚合改性的热塑性树脂。
13.权利要求12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不饱和的硅烷化合物包括以下通式所表示的化合物R′SiR″mY3-m,其中,R′包括烯类不饱和基、环氧基和氨基的至少一种,R″包括烷基(饱和的脂族烃基)、芳基(芳香族烃基)的一种,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苯基和类似的基团,m代表0、1或2,Y包括能被水解的有机基团。
14.权利要求13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烯类不饱和基团进一步包括选自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环已烯基和g-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的至少一种。
15.权利要求13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不饱和硅烷化合物包括以下通式所表示的化合物CH2=CHSi(OA)3,其中,A包括具有1-8个碳原子的烃基。
16.权利要求15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A包括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基。
17.权利要求15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CH2=CHSi(OA)3是选自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的至少一种。
18.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交联催化剂包括选自以下物质的至少一种二丁基锡二乙酸酯、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辛基锡二月桂酸酯、辛酸锡、油酸锡、辛酸铅、2-乙基已烷锌、辛酸钴、环烷酸铅、辛酸锌和硬脂酸锌。
19.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发泡剂能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分解。
20.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发泡剂包括选自以下物质的至少一种偶氮二酰胺(1,1′-偶氮二甲酰胺)、偶氮二异丁腈、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4,4-氧代双(苯磺酰肼)偶氮二羧酸钡、三肼基三嗪、苯磺酰肼、甲苯磺酰肼和类似的化合物。
21.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发泡剂包括偶氮二酰胺。
22.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进一步包含对改进该泡沫塑料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有效的约1-20重量份的玻璃纤维。
23.权利要求22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玻璃纤维的直径为约5-30um。
24.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以是约为5-40重量份的量存在。
25.一种泡沫塑料,包含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26.权利要求25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聚乙烯包括大约1000-10000的聚合度,所述的聚丙烯包括大约5000-12000的聚合度,所述的乙烯-丙烯共聚物包括大约8000-10000的聚合度。
27.权利要求25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述的聚乙烯具有大约0.6-20g/10分钟的熔体指数,所述的聚丙烯具有大约2-25g/10分钟的熔体指数,所述的乙烯-丙烯共聚物具有大约3-8g/10分钟的熔体指数。
28.权利要求25的泡沫塑料,其中聚乙烯的密度是至少0.91g/cm3,聚丙烯的密度是至少0.89g/cm3,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密度是至少0.90g/cm3。
29.权利要求25的泡沫塑料,其中在所说的未交联混合物中乙烯含量是大约20-80重量份。
30.权利要求25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说的硅烷改性的热塑性塑料包括选自硅烷改性的热塑性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至少一种。
31.权利要求30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说的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包括由不饱和硅烷化合物接枝聚合改性的热塑性树脂。
32.权利要求3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说的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是通过将聚乙烯与一种硅烷化合物和有机过氧化物反应制备的。
33.权利要求32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说的硅烷化合物由以下通式表示RSiR′Y2,其中,R包括烯类不饱和基、环氧基和氨基的至少一种,Y代表可被水解的有机基团,R′代表以上所规定的R基团或Y基团。
34.权利要求25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说的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是以大约5-40重量份存在的。
35.权利要求25的泡沫塑料,所说的交联催化剂包括选自以下物质的至少一种二丁基锡二乙酸酯、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辛基锡二月桂酸酯、辛酸锡、油酸锡、辛酸铅、2-乙基已烷锌、辛酸钴、环烷酸铅、辛酸锌和硬脂酸锌。
36.权利要求25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说的发泡剂能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分解。
37.权利要求25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说的发泡剂包括选自以下物质的至少一种偶氮二酰胺、偶氮二异丁腈、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4,4-氧代双(苯磺酰肼)偶氮二羧酸钡、三肼基三嗪、苯磺酰肼、甲苯磺酰肼和类似的化合物。
38.权利要求25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说的发泡剂包括偶氮二酰胺。
39.权利要求25的泡沫塑料,进一步包含对改进该泡沫塑料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有效的大约1-20重量份玻璃纤维。
40.权利要求39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说的玻璃纤维有大约5-30um的直径。
41.权利要求39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说的玻璃纤维是至少3mm长。
42.制备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泡沫塑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约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至少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树脂,形成第一混合物,加入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树脂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到上述第一混合物中,加入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加入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到上述第一混合物中,以形成混合的树脂组合物,挤出上述共混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热塑性树脂材料,使上述树脂片材受到第一交联源的作用,形成只交联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的交联树脂片,和使上述交联树脂片受到发泡热源的作用,形成所说的泡沫塑料。
43.制备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泡沫塑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约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至少两种树脂,形成第一混合物,加入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到上述第一混合物中,加入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加入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到上述第一混合物中,形成共混的树脂组合物,挤出上述共混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热塑性树脂片,使上述树脂片受到第一热源的作用,形成只是交联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的交联树脂片,和使上述交联树脂片受到发泡热源的作用,形成泡沫塑料。
44.制备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泡沫塑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许多能发泡的管,每个能发泡的管包括含有热塑性树脂的内层和外层,基本上平行地排列这些能发泡的管,在确定尺寸的结构之间支撑这些管,所说的确定尺寸的结构包括在这些能发泡的管的轴向上有效地限制发泡的厚度限制体,使这些管受到第一热源的作用,以形成交联的能发泡的管,和使这些交联的能发泡的管受到第二热源的作用,形成泡沫塑料。
45.权利要求44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内层进一步含有发泡剂。
46.权利要求44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内层进一步含有发泡剂,并且所说的外层进一步含有与所说的内层的发泡剂相似的发泡剂。
47.权利要求46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内层的发泡剂和所说的外层的发泡剂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
48.权利要求44的方法,其中所说的排列步骤包括交错地排列所说的管,由此使这些管的至少一个接触这些管的至少另一个。
49.权利要求44的方法,其中所说的许多管的每一个都满足以下公式(d2/d1)2≤1-2√3/πTI其中d2是所说的内层的内径,d1是所说的内层的外径,TI是所说内层的膨胀比。
50.形成许多能发泡的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第一混合物,制备第二混合物,和与所说的第二混合物一起同轴地挤出所说的第一混合物,形成所说的内层含有上述第一混合物并且所说的外层含有上述第二混合物的许多能发泡的管。
51.形成许多能发泡的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第一混合物,制备第二混合物,挤出上述第一混合物,形成内芯,和在上述内芯上同轴地挤出上述第二混合物,形成所说的内层含有上述第一混合物并且所说的外层含有上述第二混合物的许多能发泡的管。
52.形成许多能发泡的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第一混合物,制备第二混合物,挤出上述第一混合物,形成内芯,在溶剂中溶解上述第二混合物,有效地形成成第二混合物溶液,用上述第二混合物溶液涂覆上述内芯,和除去上述溶剂,形成所说的内层含有上述第一混合物并且所说的包层含有上述第二混合物的许多能发泡的管。
53.权利要求50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第一混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至少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54.权利要求50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第一混合物包括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55.权利要求5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第一混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至少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56.权利要求5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第一混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57.权利要求52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第一混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至少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的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58.权利要求52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第一混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地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59.权利要求50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第二混合物包括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至少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60.权利要求50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第二混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61.权利要求5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第二混合物包括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至少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62.权利要求5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第二混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63.权利要求52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第二混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至少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64.权利要求52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第二混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未交联的聚合物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约1-50重量份的与上述两种树脂的至少一种相同聚合物种类的硅烷改性热塑性树脂,约0.001-2.5重量份的对交联上述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有效的交联催化剂,和约1-20重量份的发泡剂。
65.权利要求50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内层包括高于所说的外层的膨胀比。
66.权利要求5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内层包括高于所说的外层的膨胀比。
67.权利要求52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内层包括高于所说的外层的膨胀比。
68.形成上述能发泡的管的方法,包括形成第一树脂成分的混合物,形成第二树脂成分的混合物,挤出上述第一树脂成分的混合物形成共混的第一树脂片,挤出上述第一树脂成分混合物,形成构成上述内层的管状的线料,挤出上述第二树脂成分混合物,形成构成上述外层的共混的第二树脂片,在上述管状的线料上同轴地挤出上述外层材料,形成能发泡的管,使上述能发泡的管受到交联源的作用,形成包含只交联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的交联树脂的能发泡管,使上述交联树脂的能发泡的管受到发泡源的作用,形成泡沫塑料。
69.权利要求68的方法,其中所说的交联源包括用离子化辐射辐照上述能发泡的管。
70.权利要求68的方法,其中所说的交联源包括水处理,这种处理进一步包含使上述能发泡的管受到水和加压蒸汽的至少一种作用。
71.权利要求69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离子化辐射包括从1至约20毫拉德(Mrad)的辐射剂量。
72.形成管状网格的树脂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含有发泡剂的未交联的树脂管,在不使上述发泡剂起作用的情况下交联上述树脂管,将上述树脂管切割成大体上相同的段,将许多上述相同的段按其轴心相互平行地排列在一个表面上,大体上全部上述相同的段的周边表面与相邻的相同的段的周边表面相接触,限制上述相同的段的上端,和使上述发泡剂起作用,由此通过周边表面的互相粘着,形成整体的管状网格的树脂片。
73.权利要求72的方法,其中切割步骤在交联步骤之前。
74.权利要求72的方法,其中切割步骤在交联步骤之后。
75.管状网格的塑性树脂片,包括按其轴心相互平行地排列的许多段树脂管,将上述的许多段树脂管发泡,以促使其周边表面粘着成整体,和上述轴心至少部分地是敞开的,由此许多敞开的通道穿过上述管状网格的塑性树脂片。
76.制备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泡沫塑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许多能发泡的块,这些能发泡的块的每一个都包含有热塑性树脂的芯材料和壳材料,按其轴线相互平行地排列这些能发泡的块,在厚度限制体之间排列这些能发泡的块,在这些能发泡的块的轴向方向上有效地限制发泡,使这些能发泡的块受到第一热源的作用,形成交联的能发泡的块,和使上述交联的能发泡的块受到发泡热源的作用,形成热塑性的泡沫塑料。
77.权利要求76的泡沫塑料,其中上述壳材料包括低发泡剂,和上述芯材料包括高发泡剂。
78.权利要求76的泡沫塑料,其中上述壳材料包括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和发泡剂,并且上述芯材料包括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和发泡剂。
79.权利要求76的泡沫塑料,其中上述壳材料的厚度为大约0.05-5mm。
80.权利要求76的泡沫塑料,其中上述芯材料的厚度为大约10-50mm。
81.权利要求76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说的芯材料的膨胀比为大约10-50。
82.权利要求76的泡沫塑料,其中上述芯材料和壳材料之间在膨胀比上的差值是大约5-39。
83.权利要求76的泡沫塑料,其中芯材料的膨胀比大体上高于壳材料的膨胀比。
84.形成上述能发泡的块的方法,包括形成第一树脂成分混合物,形成第二树脂成分混合物,挤出上述第一树脂成分混合物,形成共混的第一树脂片,挤出上述共混的第一树脂片,形成构成上述芯材料的管状线料,挤出上述第二树脂成分混合物,形成构成上述壳材料的共混的第二树脂片料,在上述管状线料上同轴地挤出上述外壳,形成上述能发泡的块,使上述能发泡的块受到交联源的作用,形成只交联硅烷改性的热塑性树脂的交联树脂能发泡块,使上述交联树脂能发泡块受到发泡源的作用,形成泡沫塑料。
85.权利要求1的泡沫塑料,其中所说的两种大体上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重量比是大约2∶8至8∶2。
全文摘要
一种由含有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和硅烷改性基料树脂的共混树脂组合物组成的泡沫塑料。该共混树脂组合物基本上由100重量份的至少两种热塑性树脂,大约1至50重量份硅烷改性交联的热塑性树脂,大约0.001至2.5重量份用于硅烷化合物的交联催化剂和大约1至20重量份发泡剂组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热塑性树脂包括至少两种基本不相容的和基本未交联的热塑性树脂,而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两种热塑性树脂不必是基本不相容的。
文档编号C08L25/04GK1112582SQ94117870
公开日1995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21日
发明者小林智行, 宫崎健次, 中村雅则 申请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