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8313214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治理领域,具体涉及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工业废水、农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水体而使水体导致富营养化,严重时河水发黑发臭。对于这类水污染的治理目前主要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方法优点是见效快,但投资大,治标不治本;化学方法效果显著,但不能根除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生物学中生态学方法,可以逐步恢复已经断裂的生物链,让当地生态系统由目前的脆弱逐步变为稳定。
[0003]为了使“曝气充氧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修复技术组成的组合生物修复处理工艺”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微生物修复技术环节上提出了增加新研发技术复合微生物絮凝剂。
[0004]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从生物体或者生物分泌物中发酵、抽提、精制得到的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高效、无毒害的新型水处理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的组成物质主要为蛋白质、多糖、脂类和DNA等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5以上。微生物絮凝剂有三种生产方式: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和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所获得的微生物絮凝剂有三种类型:纯种菌株产生的絮凝剂、混合菌株产生的絮凝剂和基因复合型菌株产生的絮凝剂。
[0005]生物絮凝剂具有并具有来源多,种类丰富,无毒性,絮凝能力好等优点,同时克服传统絮凝剂不易生物分解,易产生环境和健康问题的缺点。因此,在给水和废水的处理方面有广泛的使用,具有很好的光谱性,同时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此外,生物絮凝剂也可以用于处理一些特殊废水,如畜产屠宰高浓度有机废水、建筑废水以及餐饮行业废水。絮凝剂技术的研宄,目前在国内大多处在菌种筛选和菌株培养液对废水处理的实验室小试阶段,要使生物絮凝剂在我国真正地应用于水处理,还需要做大量的、进一步的试验和研宄。
[0006]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已有重大的突破,已不是实验室小试阶段,完全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出稳定的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将其应用于已有“曝气充氧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修复技术组成的组合生物修复处理工艺”中,即在微生物修复技术环节上增加新研发技术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可大大地强化了微生物修复效率,使已经断裂的生物链水体得到快速、稳定的修复,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高效水生态修复复合絮凝菌剂。
[0008]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高效水生态修复复合絮凝菌剂的应用。
[0009]根据本发明的复合菌剂包括:
[0010]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保藏编号CGMCC N0.3278 ;
[0011]红球菌属(Rhodococcus),保藏编号N0.3276 ;
[0012]假单胞菌属产喊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保藏编号CGMCC No3902。
[0013]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解决污染水体修复方法:1)向水体投加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其进入水体后与非溶解性悬浮物结合,快速絮凝并沉降水体底部,微生物在水体底部将非溶解性悬浮物这部分得到处理,同时还将底泥进行处理,减少水体污染负荷。2)投加除臭优势复合菌剂,由于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先行发挥了作用,减少水体污染负荷,使其能够更高效地修复富营养化水体、黑臭的水体等。
[0014]其中,
[0015](I)复合微生物絮凝剂
[0016]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保藏编号CGMCC N0.3278CN101748091 中公开)、红球菌属(Rhodococcus)(保藏编号CGMCC N0.3276CN101748091中公开)、假单胞菌属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保藏编号CGMCC No3902)。他们去除COD分别为76.5%、88.1%、75.8%、三株菌组合后,处理效果为91.2% ;去除TN分别为68.3 %、72.1 %、70.6 %、.三株菌组合后,处理效果为75.8%。
[0017]将上述三株菌组合的复合菌剂处理富营养化、黑臭等水体,即为黑富营养化、臭河水体治理的复合微生物絮凝剂。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红球菌属(Rhodococcus)Jg单胞菌属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三株除臭优势菌在复合菌剂中的比例分别为1:1:1。
[0018]复合絮凝菌剂培养基:酵母浸膏5g/L,牛肉膏3g/L,蛋白胨1g/L,,MgSO4.7H203g/L, KCL 2g/L, NaCL 5g/L, pH 7.0 ;25-35 °C。
[0019](2)复合微生物絮凝剂的现场扩大培养
[0020]将复合菌剂在现场扩大培养时,采用复合絮凝菌剂培养基,按现场所需要的量进行扩大培养。
[0021](3)现场生物处理系统的启动、驯化、调试,运行
[0022]将(2)中现场所需要的复合絮凝菌剂投加于组合生物修复处理系统中。投加比例与污水的ss、COD浓度及污水量有关。SS大于600mg/L、COD浓度大于1000mg/L时,按系统的1/1000容积比进行投加,S卩100m3容积中投加Im 3的复合生物絮凝菌剂。SS浓度小于600mg/L、COD浓度小于1000mg/L时,按系统的1/10000-5/10000容积比进行投加,即1000m3容积中投加Im 3_5m3的复合生物絮凝剂菌剂。同时,定期加入复合生物絮凝菌剂培养基,使菌剂在生物系统能良好的生长并形成生物絮团,则完成了启动阶段。
[0023]启动阶段完成后,进入驯化阶段。即:逐渐减少投加复合生物菌剂培养基并逐渐增加污染水体的水量,直到复合生物絮凝菌剂培养基的投加量为0%,污染水体的水量增加到100%。
[0024]启动及驯化完成后,就进入整个生物系统与设备调试、运行,最终使出水水质达到了景观用水水质标准。
[0025]本发明的优点:
[0026](I)原位多点采样法筛选出多株微生物,克服了单点采样培养成的菌液稳定性差、易受冲击的难点。它对整个污染水体治理在的研宄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强化了组合生物修复技术的核心。
[0027](2)实现了菌株的选优并掌握了复合生物絮凝菌剂最佳的生长条件。
[0028](3)突破了用单一生物修复技术,在曝气充氧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修复技术组成的组合生物修复成熟处理工艺基础上。微生物修复技术环节上增加生物絮凝剂,并将此工艺运用于实际富营养化水体、黑臭水体的治理。
[0029](4)除臭效果显著外,同时对抑制蓝藻爆发效果也是显著的。
[0030]与其他处理技术相比,生物修复处理工艺更符合“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生物修复处理工艺能为各地水域节约大量的运行成本,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处理。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体修复及废水处理工程上的应用流程图;
[0032]图2为复合生物絮凝菌剂制备及在污染水体治理工程上的应用流程图。
[0033]假单胞菌属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