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腐解菌剂及其应用_3

文档序号:8454037阅读:来源:国知局
hodermapseudokoningii)CGMCCNO. 3. 6608 和鲜绿青霉(Penicillium visidicatum)CGMCCNO. 3. 5933 的菌落形成单位kfu)数目比为 1:1:1。
[0化5] 3. 3、菌剂C的制备
[0化6] 将按照步骤2得到的黑曲霉ZM-8发酵液、拟康氏木霉发酵液、鲜绿青霉发酵液、 解木聚糖梭菌发酵液、假单胞菌发酵液和枯草芽抱杆菌发酵液进行混合得到发酵混合液 C。该发酵混合液C中,黑曲霉ZM-8(AspergillusnigerZM-8)CCTCCN0;M209125 的含 量为lXl〇7cfu/ml,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pseudokoningii)CGMCCNO. 3. 6608 和鲜 绿青霉任enicilliumvisidicatum)CGMCCNO. 3. 5933 的含量均为 1. 5Xl〇7cfu/ml,解木 聚糖梭菌(Clostridiumx5danol}ft;ixum)DSMNo. 6555、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ACCC No. 11691 和枯草芽抱杆菌炬acillussubtilis)ACCCNo. 03189 的含量均为 2Xl〇7cfu/ ml。将吸附载体和上述发酵混合液C混合,保持总含水量为75% (质量百分比),30°C 静止培养3天待充分吸附后,35 °C通风自然干燥得到菌剂C,菌剂C中的活性成分的含 量为IX107cfu/g菌剂,菌剂C的活性成分为;黑曲霉ZM-8(AspergillusnigerZM-8) CCTCCNO;M209125、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pseudokoningii)CGMCCNO. 3. 6608、鲜 绿青霉(Penicilliumvisidicatum)CGMCCNO. 3. 5933、解木聚糖梭菌(Clostridium x5danol}ft;ixum)DSMNo. 6555、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ACCCNo. 11691 和枯草芽抱 杆菌炬acillussubtilis)ACCCNo.03189。所述菌剂C中,黑曲霉ZM-8(Aspergillus nigerZM_8)CCTCCNO;M209125、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pseudokoningi;L)CGMCC NO. 3. 6608、鲜绿青霉(Penicilliumvisidicatum)CGMCCNO. 3. 5933、解木聚糖梭菌 (Clostridiumxylanolyti州m)DSMNo. 6555、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ACCCNo. 11691 和枯草芽抱杆菌炬acillussubtilis)ACCCNo. 03189的菌落形成单位(c化)数目比为 1:1. 5:1. 5:2:2:2。
[0057] 实施例2、不同菌剂在培养基中对农作物枯杆的腐解效果
[0化引下述实验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取其平均值。
[0059] 1、不同菌剂在培养基中对小麦枯杆的腐解效果
[0060] 将小麦枯杆粉碎至粒径为2-5畑1,得到的小麦枯杆粉。
[0061] 配置小麦枯杆培养基:溶质及其浓度为;蛋白腺5g/l,酵母粉Ig/L,小麦枯杆粉 5g/L,化C1 5g/L,馬册〇4Ig/L,M拆〇4? 7&0 0. 35g/L,CaC〇33g/L;溶剂为水;pH7. 2 + 0. 1。 121°C高压灭菌15min。
[0062] 1.1、对照处理区
[0063] 将上述小麦枯杆培养基150ml加入250mlS角瓶中,不加任何菌剂,置于30°C培养 箱中静止培养15天。测定小麦枯杆的纤维素分解率、半纤维素分解率和木质素分解率。
[0064] 1.2、菌剂A处理区
[0065] 将上述小麦枯杆培养基150ml加入250mlS角瓶中,再加入1g菌剂A,置于30°C培 养箱中静止培养15天。测定小麦枯杆的纤维素分解率、半纤维素分解率和木质素分解率。
[0066] 1. 3、菌剂B处理区
[0067] 除将1. 2中的菌剂A替换为菌剂B,其它步骤均相同。
[0068] 1. 4、菌剂C处理区
[0069] 除将1. 2中的菌剂A替换为菌剂C,其它步骤均相同。
[0070] 除1. 1中培养基中不施菌剂、1. 2-1. 4中加入菌剂的种类不同外,各处理的其它操 作均相同。
[0071] 分别计算上述4个处理中小麦枯杆的纤维素分解率、半纤维素分解率和木质素分 解率。实验结果见表1。
[0072] 2、不同菌剂在培养基中对玉米枯杆的腐解效果
[0073] 除将步骤1中的小麦替换为玉米,其它步骤均相同。
[0074] 分别计算4个处理中玉米枯杆的纤维素分解率、半纤维素分解率和木质素分解 率。实验结果见表1。
[0075] 3、不同菌剂在培养基中对水稻枯杆的腐解效果
[0076] 除将步骤1中的小麦替换为水稻,其它步骤均相同。
[0077] 分别计算4个处理中水稻枯杆的纤维素分解率、半纤维素分解率和木质素分解 率。实验结果见表1。
[007引 4、不同菌剂在培养基中对油菜枯杆的腐解效果
[0079] 除将步骤1中的小麦替换为油菜,其它步骤均相同。
[0080] 分别计算4个处理中油菜枯杆的纤维素分解率、半纤维素分解率和木质素分解 率。实验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施用实施例1制备的菌剂C后能显著增加小麦枯杆、玉米枯 杆、水稻枯杆和油菜枯杆中的纤维素分解率、半纤维素分解率、木质素分解率和总分解率。
[0081] 表1不同菌剂在培养基中对不同枯杆的分解效果(单位:% )
[0082]
【主权项】
1. 菌剂,它的活性成分是由黑曲霉、拟康氏木霉、鲜绿青霉、解木聚糖梭菌、假单胞菌和 枯草芽孢杆菌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齐I」,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曲霉为黑曲霉ZM-8(Aspergillus nigerZM_8)CCTCCNO:M209125、所述拟康氏木霉为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CGMCCNO. 3. 6608、所述鲜绿青霉为鲜绿青霉(Penicillium visidicatum)CGMCCNO. 3. 5933、所述解木聚糖梭菌为解木聚糖梭菌(Clostridium xylanolyticum)DSMNo. 6555、所述假单胞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ACCC No. 11691和所述枯草芽抱杆菌为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subtilis)ACCCNo. 03189。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中,所述黑曲 霉、所述拟康氏木霉、所述鲜绿青霉、所述解木聚糖梭菌、所述假单胞菌和所述枯草芽胞杆 菌的菌落形成单位数目比为(2-3) : (2-3) : (2-3) : (4-6) : (4-5) : (4-5)。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中,所述黑 曲霉、所述拟康氏木霉、所述鲜绿青霉、所述解木聚糖梭菌、所述假单胞菌和所述枯草芽孢 杆菌的菌落形成单位数目比为1:1. 5:1. 5:2:2: 2。
5. 制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菌剂的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黑曲霉、 所述拟康氏木霉、所述鲜绿青霉、所述解木聚糖梭菌、所述假单胞菌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按 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比例混合,得到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将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与菌剂 载体混合,得到所述菌剂。
6. 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菌剂在提高农作物秸杆分解率和/或提高农作物秸杆中纤 维素分解率和/或提高农作物秸杆中半纤维素分解率和/或提高农作物秸杆中木质素分解 率中的应用。
7. 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菌剂在制备提高农作物秸杆分解率和/或提高农作物秸杆 中纤维素分解率和/或提高农作物秸杆中半纤维素分解率和/或提高农作物秸杆中木质素 分解率的产品中的应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为微生物肥料。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肥料为复合微生物肥料 和/或生物有机肥。
10. 如下任一方法a、b、c或d: a、 提高土壤中秸杆分解率的方法,包括向土壤中施入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菌剂, 提高土壤中秸杆分解率;所述土壤为秸杆还田的土壤; b、 提高农作物秸杆中纤维素分解率的方法,包括向土壤中施入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 述菌剂,提高土壤中农作物秸杆的纤维素分解率; c、 提高农作物秸杆中半纤维素分解率的方法,包括向土壤中施入权利要求1-4中任一 所述菌剂,提高土壤中农作物秸杆的半纤维素分解率; d、 提高农作物秸杆中木质素分解率的方法,包括向土壤中施入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 述菌剂,提高土壤中农作物秸杆的木质素分解率。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腐解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秸秆腐解菌剂,它的活性成分是由黑曲霉、拟康氏木霉、鲜绿青霉、解木聚糖梭菌、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成。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秸秆腐熟菌剂对农作物秸秆有快速分解效果,施用本发明提供的秸秆腐熟菌剂7天可使小麦秸秆的总分解率和水稻秸秆的总分解率分别达25.6%和28.9%,10天可使玉米秸秆的总分解率和油菜秸秆的总分解率分别达30.8%和23.5%;施用本发明提供的秸秆腐熟菌剂15天可使小麦秸秆的总分解率和水稻秸秆的总分解率均可达60.1%,20天可使玉米秸秆的总分解率和油菜秸秆的总分解率分别达63.8%和57.7%。CCTCC NO:M20912520090610
【IPC分类】C12R1-80, C12R1-38, C12R1-885, C05F11-08, C12N1-14, C12N1-20, C12R1-685, C12R1-145, C12R1-125
【公开号】CN104774793
【申请号】CN201510182165
【发明人】马旭光, 江滔, 唐琼, 易志刚
【申请人】乐山师范学院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