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藻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553786阅读:来源:国知局
纤维粉(蔗渣)的表面改性接枝:将用无水乙醇分散均匀的1,2-苯并异噻唑 啉-3-酮(BIT)溶液喷洒到160目蔗渣表面,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用量为蔗渣质量的 3. 0%,搅拌均匀后,用20kW功率的微波辐射处理0. 5min,得到经微波改性接枝抗藻活性物 质的蔗渣。
[0035] 抗藻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按质量份数比,称取PS基体100份,经微波改性接枝 抗藻活性物质的蔗渣40份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于90°C、800r/min的条件下高速搅拌混合 15min后,加入活性碳酸钙20份,PE蜡2份,石蜡1份,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偶联剂5份,光 稳定剂3份,色粉3份,热稳定剂5份,增塑剂4份,继续混合15min后,冷却出料得到预混 料。将预混料投入到双螺杆机中进行造粒、挤出及成型,得到抗藻木塑复合材料。
[0036] 实施例7
[0037] 木质纤维粉(稻糠)的表面改性接枝:将用无水乙醇分散均匀的正-丁基-1,2-异 噻唑啉-3-酮(BBIT)溶液喷洒到120目稻糠表面,正-丁基-1,2-异噻唑啉-3-酮用量为 稻糠质量的I. 〇%,搅拌均匀后,用5kW功率的微波辐射处理2min,得到经微波改性接枝抗 藻活性物质的稻糠。
[0038] 抗藻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按质量份数比,称取PS基体100份,经微波改性接枝抗 藻活性物质的稻糠100份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于l〇〇°C、600r/min的条件下高速搅拌混合 15min后,加入活性碳酸钙25份,PE蜡5份,双氨基硅烷偶联剂2份,光稳定剂3份,色粉3 份,热稳定剂3份,增塑剂4份,继续混合15min后,冷却出料得到预混料。将预混料投入到 双螺杆机中进行造粒、挤出及成型,得到抗藻木塑复合材料。
[0039] 实施例8
[0040] 木质纤维粉(木粉)的表面改性接枝:将用无水乙醇分散均匀的N-(3, 4-二氯苯 基)-N,N-二甲基脲(敌草隆)溶液喷洒到160目木粉表面,N-(3, 4-二氯苯基)-N,N-二 甲基脲用量为木粉质量的〇. 5%,搅拌均匀后,用15kW功率的微波辐射处理I. 5min,得到经 微波改性接枝抗藻活性物质的木粉。
[0041] 抗藻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按质量份数比,称取PP基体100份,经微波改性接枝抗 藻活性物质的木粉150份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于90°C、850r/min的条件下高速搅拌混合 IOmin后,加入活性碳酸钙6份,硬脂酸3份,PE蜡2份,乙烯基硅烷偶联剂6份,光稳定剂 1份,色粉1份,继续混合15min后,冷却出料得到预混料。将预混料投入到双螺杆机中进行 造粒、挤出及成型,得到抗藻木塑复合材料。
[0042] 实施例9
[0043] 木质纤维粉(竹粉)的表面改性接枝:将用无水乙醇分散均匀的10, 10' -氧代 双吩恶砒(OBPA)溶液喷洒到120目竹粉表面,10, 10' -氧代双吩恶砒用量为竹粉质量的 2. O%,搅拌均匀后,用IOkW功率的微波辐射处理1.0 min,得到经微波改性接枝抗藻活性物 质的竹粉。
[0044] 抗藻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按质量份数比,称取PP基体100份,经微波改性接枝抗 藻活性物质的竹粉60份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于110°C、900r/min的条件下高速搅拌混合 12min后,加入活性碳酸钙10份,硬脂酸1份,PE蜡1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4份,光稳定 剂3份,色粉2份,继续混合IOmin后,冷却出料得到预混料。将预混料投入到双螺杆机中 进行造粒、挤出及成型,得到抗藻木塑复合材料。
[0045] 实施例10
[0046] 木质纤维粉(木粉)的表面改性接枝:将用无水乙醇分散均匀的4, 5-二氯-N-辛 基-4-异噻唑啉-3-酮溶液喷洒到80目木粉表面,4, 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 (DCOIT)用量为木粉质量的1.0%,搅拌均匀后,用IOkW功率的微波辐射处理2. Omin,得到 经微波改性接枝抗藻活性物质的木粉。
[0047] 抗藻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按质量份数比,称取HDPE基体100份,经微波改性接枝 抗藻活性物质的木粉120份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于110°C、600r/min的条件下高速搅拌混 合IOmin后,加入活性碳酸钙12份,硬脂酸3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2份,光稳定剂4份, 色粉2份,继续混合15min后,冷却出料得到预混料。将预混料投入到双螺杆机中进行造粒、 挤出及成型,得到抗藻木塑复合材料。
[0048] 本发明以未经微波改性接枝抗藻活性物质的木质纤维粉所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 为对比例。
[0049] 对比例1
[0050] 以未经微波改性接枝抗藻活性物质的木粉为填充木质纤维,其余配方组份及加工 成型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得到对比例1。
[0051] 对比例2
[0052] 以未经微波改性接枝抗藻活性物质的竹粉为填充木质纤维,其余配方组份及加工 成型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制备得到对比例2。
[0053] 本发明所用抗藻性能测试方法如下:
[0054] 抗藻性能测试所用藻种为: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丝藻(Ulothrix sp)、 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颤藻(Oscillatoria sp) 〇
[0055] 抗藻性能测试方法:分别接种小球藻、丝藻、四尾栅藻及颤藻于藻类液体培养基 中,于25±2°C、1000~30001x、RH彡80%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10-14d,将藻种液浓度调整 至I X 106-9 X IO6CfVmL后,等体积混匀四种藻种液得到混合藻种液。将藻类固体培养基熔 化并冷却至45-50°C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室温冷却凝固后备用。将灭菌处理后的木塑试 样和标准空白样轻轻放入已凝固的藻类固体培养基中,然后用层析喷雾器将混合藻种液均 匀喷洒到样品表面,接种液需均匀分布于样品的整个表面。将接种后的样品放入25±2°C、 1000~30001x、RH彡80%、光照时间为每天14h的恒温恒湿光照培养箱中培养21d。在第 7d检查时,培养皿中培养基表面应明显观察到藻类生长(有绿色培养物),否则试验无效。 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样品表面湿润,并记录样品及培养皿中藻类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束后, 观察试样表面藻类生长情况,并参照表1对试样的抗藻性能进行评判。
[0056] 表1试样表面藻类生长等级评定表
【主权项】
1. 一种抗藻木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为: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塑料基体100 份、经微波改性接枝抗藻活性物质的木质纤维粉40-150份、活性碳酸钙6-30份、润滑剂2-5 份、偶联剂2-6份和其它加工助剂2-15份; 所述的经微波改性接枝抗藻活性物质的木质纤维粉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将抗藻活 性物质用无水乙醇分散后喷洒到木质纤维粉表面,搅拌混合均匀后,用微波辐射处理得到 经微波改性接枝抗藻活性物质的木质纤维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藻木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微波改性接枝抗 藻活性物质的木质纤维粉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将木质纤维粉质量的〇. 5-3%的抗藻活 性物质用无水乙醇分散后喷洒到木质纤维粉表面,搅拌混合均匀后,用5-20kW功率的微波 辐射处理0. 5-2min,得到经微波改性接枝抗藻活性物质的木质纤维粉。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藻木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藻活性物质为 吡啶硫酮锌、多菌灵、噻苯咪唑、N-辛基-异噻唑啉酮、4, 5-二氯-N-辛基-4-异噻唑 啉-3-酮、1,2-苯并异噻挫啉-3-酮、正-丁基-1,2-异噻挫啉-3-酮、N_(3, 4-二氯苯 基)-N,N-二甲基脲和10, 10' -氧代双吩恶砒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藻木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质纤维粉为木粉、 竹粉、亚麻粉、蓖麻粉、秸杆粉、蔗渣和/或稻糠,粒径为40-160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藻木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基体为PP、 HDPE、PVC和PS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藻木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PE 蜡和石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藻木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偶联剂为双氨基硅 烷、乙烯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物。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藻木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它加工助剂为光 稳定剂、热稳定剂、色粉和增塑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
9.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藻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藻木塑复合材料各原料质量份数比,将塑料基体与经微波改性接 枝抗藻活性物质的木质纤维粉加入高速混合机中,于90-110°C、600-1000r/min高速混合 10-15min后,加入活性碳酸钙、偶联剂、润滑剂和其他加工助剂,继续混合10-15min后冷却 出料得到预混料;将预混料投入到双螺杆机中进行造粒、挤出及成型,得到抗藻木塑复合材 料。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藻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将抗藻活性物质用无水乙醇分散后喷洒到木质纤维粉表面,混匀后用微波辐射处理得到经微波改性接枝抗藻活性物质的木质纤维粉;再将其与塑料基体、活性碳酸钙、偶联剂、润滑剂和其他加工助剂混合,造粒成型后制得抗藻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微波辐射改性将多种抗藻活性物质接枝到木质纤维粉表面,赋予木塑复合材料良好的抗藻性能,而且提高了力学性能。本发明的木塑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户外临水或入水环境,如海/江/湖/河边栈道、铺板、亭台、临水或水下支架、立柱等。
【IPC分类】C08L25-06, C08K5-47, C08L23-12, C08K5-21, C08L27-06, C08L97-02, C08K5-09, C08K13-02, C08K5-46, C08K5-378, C08L23-06, C08K3-26, C08K5-3447
【公开号】CN104877272
【申请号】CN201510323741
【发明人】冯静, 施庆珊, 陈娟, 黄小茉, 袁英姿, 冯劲, 林小平, 谢小保
【申请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