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分子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预后中的用图

文档序号:9411621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miRNA分子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预后中的用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miRNA分子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预后中的用途。特别地,本发明涉 及miR-130b和miR-193a-3p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预后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頂181500)是临床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疾患之一。它 是一种对内在与外在现实感带来严重影响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言语与 活动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一般无智力障碍,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 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该病人群终生患病率约为1%。多为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发病,男女发 病率相当,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女性早。
[0003] 在全球范围内,精神分裂症占15-44岁人群疾病负担的2. 6%,是世界上导致残疾 的第四大原因。目前,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重 性精神疾病患者达1600万人。精神疾病已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WHO资料显示,与 精神疾病和行为障碍相关的疾病负担占全部疾病负担的20 %,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 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
[0004] 精神分裂症症状复杂多样,包括特征性的精神症状和非特异性的躯体、神经系统 变化。特征性症状包括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妄 想、紧张综合症等等。患者一般没有意识障碍。通常可分为急性综合征和慢性综合征。
[0005]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通常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单纯型(simple type)、青春型 (hebephrenic type)、紧张型(catatonic type)、偏执型(paranoid type)和未分化型 (undifferentiated type)〇
[0006] 家系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具有家族聚集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精神分裂 症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10倍,约为4%~14%;二级亲属患病危险约高于一般人群3倍; 当双亲均罹患精神分裂症时,子女遗传本病的风险接近50%。
[0007] 寄养子研究可以帮助了解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发现由寄养 长大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缘亲属中该病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而寄养家庭亲属 中的发病情况则与对照组相接近。研究结果支持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起相当的作 用。
[0008] 双生子研究的假设认为,同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是由环境所决定,而异卵双生子 之间的差异是由基因间的差异所决定的。不同的研究均显示同卵双生子的发病率(48%) 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17% ),提示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0009] 在过去30年中,精神分裂症研究的主旋律之一是易感基因的寻找。从单位点的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研究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科学家们到目前为止已经找 到了 1008个易感基因,8788个SNP位点,遍布在除Y染色体外的所有基因组区域。但遗憾 的是,没有任何基因或位点足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可能有 两个:样本的异质性和遗传理论模型的局限性。由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是基于症状学的量 表评估,很难保证研究中样本的一致性。此外,目前大多数的遗传学研究使用的是"常见疾 病-常见变异"假说。该假说认为常见疾病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常见变异引起的,单个变异 只发挥很小的作用。而在这个模型下,像精神分裂症这种异质性很高的多基因疾病,要想得 到足够可信的结果,需要对数十万计的患者进行筛查,而这在研究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
[0010] 除传统意义上的遗传信息外,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隐藏在DNA序列之中 或之外更高层次的遗传信息,使多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公认的中心法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 战。目前认为,这些高层次的基因组信息主要包括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DNA 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信息。表观遗传学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 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信息变化,这种变化可通过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进行 遗传,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改变。因此,这类变异被称为"表观遗传修饰",并被认为是导致 遗传物质一致的孪生子出现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001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机制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 制。Petronis等的研究发现双生子中未患病个体的淋巴细胞中多巴胺D2受体 (dopamine D2receptors,DAD2R)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较高。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l,DNMTl)基因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组织氨基丁酸(gamma amino butyric acid, GABA)能中间神经元中过表达,通过表观修饰机制进而下调谷氨酸脱羧酶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67,GAD67)和 Reelin 基因。GAD67 是 氛基丁酸的合成 酶,而Reelin蛋白是神经元迁移、神经信号传导、大脑信息存储和突触可塑性所必需的蛋 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组织中,GAD67和Reelin蛋白表达水平异常偏低。
[0012] 随着这几年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和微小 RNA (microRNA, miRNA)领 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发现了大量miRNAs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的证据。
[0013] 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它疾病不同,精神疾病的诊断缺乏客观的生理、生化和病 理指标。迄今为止,单纯依赖症状学的诊断体系仍然是精神分裂症诊断的金标准,即:医 生对病人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主要依靠人为划分的一组症状集合,并基本采用面谈的方式 进行相关资料的采集。目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是根据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 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IV,DSM-IV) 和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lO, ICD-10)制订的[34, 35]〇
[0014] DSM-IV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⑴特征性症状:妄想、幻觉、语言紊乱、阴 性症状(情感淡漠、语言贫乏或意志、意向减退),至少两项上述症状在一月内有明显表现; (2)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 :自起病以来在很长时间内,一个以上重要方面的功能水平较起 病前明显较低;(3)病情至少持续6个月,这6个月应包括至少1个月符合(1)标准,即急 性期症状,可包括前驱或残留期症状;(4)排除心境障碍及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 性精神障碍及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均已排除:A)急性症状期无重性抑郁、躁狂或 混合发作同时出现,B)在急性症状期出现情感发作,其持续时期与急性期或残留期相比均 明显较短;(5)排除物质或一般躯体情况:此病情并非由于某种物质或一般躯体情况所致 的直接生理效应;(6)与普遍性发育障碍的关系,如婴幼儿孤独症或其它普遍性发育障碍 的病史,除非出现至少一个月(如经有效成功的治疗,期限可较短)的明显妄想或幻觉,否 则不作精神分裂症的附加诊断。
[0015] ICD-10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 维广播;(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 妄想、妄想性知觉;(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 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幻听;(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 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 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 何感官的幻觉;(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7) 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 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 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 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需具备(1)~(4)任何一 组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并且持续时间至少在1个月以上。
[0016] 上述标准的出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执行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精神分 裂症诊断的可靠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量表的制订依据的是临床医师的观察和患 者自身的反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现行标准为了提高其统一性、可辨认性和可操作 性,对那些有争议的、辨认模糊的临床现象或操作困难的诊断条目都只能舍弃。因此,这种 诊断标准只是对部分信息进行了评估,其信度的提高是以牺牲效度为代价的。尽管如此, 现行标准诊断的准确性仍然差强人意,不同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间有重叠区域,也是其倍 受诟病的主要原因。面对严重的样本"异质性"问题,现在大多数精神科医生和研究者们都 赞同的一个观点是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不同发病机制疾病的集合,只不过恰好具有相同的临 床表现。就像人体发烧一样,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外伤甚至药物使用引起的,应对方式也应 该有所区别。Mesholam GR等对43个报道中的2204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0项神经 认知功能进行了荟萃分析,发现不同研究组中的患者表现差异很大(平均效应量_〇.64~ 1.20)。同样是神经认知功能的检测,Kuswanto CN等对一组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 患者的研究发现,这两种疾病的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缺陷没有显著差异。Cheniaux E等通 过让两队精神科医生对100例包含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和单向情感障碍的住院精神 病患者分别使用I⑶-10和DSM-IV进行诊断,发现I⑶-10更容易将患者诊断为精神分裂 症" =〇.37)。现行标准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